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P74

  ..續本文上一頁心是菩薩的生處,因爲其是出生菩薩的家的緣故;深心是菩薩的生處,因爲其是出生善知識的家的緣故;諸地是菩薩的生處,因爲其是生出波羅蜜的家的緣故;大願是菩薩的生處,因爲它是生出妙行之家的緣故;大悲是菩薩的生處,因爲其是出生四攝之家的緣故;如理觀察是菩薩的生處,因爲它是生出般若波羅蜜之家的緣故;大乘是菩薩的生處,因爲它是出生方便善巧之家的緣故;教化衆生是菩薩的生處,因爲它是生出佛的家的緣故;智慧方便是菩薩的生處,因爲它是生出無生法忍的家的緣故;修行一切法是菩薩的生處,因爲它是生出過去、現在、未來一切如來的家的緣故。

  「善男子!菩薩以般若波羅蜜爲母,以方便善巧爲父,以檀波羅蜜爲乳母,以屍波羅蜜爲養母,以忍波羅蜜爲莊嚴具,以勤波羅蜜爲養育者,以禅波羅蜜爲浣洗人,以善知識爲教授師,以一切菩提分爲伴侶,以一切善法爲眷屬,以一切菩薩爲兄弟,以菩提心爲家,以如理修行爲家法,以諸地爲家處,以諸忍爲家族,以大願爲家教,以滿足諸行爲順家法,以勸發大乘爲紹繼家業的方式,以授法灌頂的一生所系菩薩作爲法王太子,以成就菩提爲能夠清淨的家族。

  「善男子!菩薩如此超越凡夫地,進入菩薩位,生于如來家,住于佛種性,能夠修習諸行,不斷絕叁寶,善于並且能夠守護菩薩種族,清淨菩薩種,生處很尊勝,沒有任何過錯惡劣之事,一切世間的天、人、魔王、梵天、沙門、婆羅門都恭敬贊歎。

  「善男子!菩薩生于如此尊勝之家以後,知曉一切法都如同影像的緣故,在諸世間沒有惡賤;知曉一切法如同變化的緣故,在諸有趣中無所染著;知曉一切法沒有我的緣故,教化衆生而心沒有疲倦與厭惡;以大慈悲爲體性的緣故,攝受衆生而不覺得勞苦;了達生死猶如夢的緣故,經過一切劫而沒有任何恐怖畏懼;了知諸蘊都如同幻覺的緣故,示現受生而沒有疲倦與厭惡;知曉諸界、處如同法界的緣故,所以對于任何境界都沒有壞滅之感;知曉一切想如同陽焰的緣故,進入諸趣而不産生顛倒之惑;了達一切法都如同幻覺的緣故,進入魔境界而不産生染著;知曉法身的緣故,不能被一切煩惱所欺诳;獲得自在的緣故,對于一切趣都通達無礙。

  「善男子!我身普生一切法界,等一切衆生差別色相,等一切衆生殊異言音,等一切衆生種種名號,等一切衆生所樂威儀,隨順世間教化調伏;等一切清淨衆生示現受生,等一切凡夫衆生所作事業,等一切衆生想,等一切菩薩願,而現其身充滿法界。

  「善男子!我爲化度與我往昔同修諸行,今時退失菩提心者;亦爲教化父母、親屬;亦爲教化諸婆羅門,令其離于種族憍慢,得生如來種性之中,而生于此閻浮提界摩羅提國拘咤聚落①婆羅門家。善男子!我住于此大樓閣中,隨諸衆生心之所樂,種種方便教化調伏。善男子!我爲隨順衆生心故,我爲成熟兜率天中同行天故,我爲示現菩薩福智變化莊嚴;超過一切諸欲界故,令其舍離諸欲樂故,令知有爲皆無常故,令知諸天盛必衰故,爲欲示現將降生時大智法門;與一生菩薩共談論故,爲欲攝化諸同行故,爲欲教化釋迦如來所遣來者令如蓮華悉開悟②故,于此命終,生兜率天。善男子!我願滿足,成一切智,得菩提時,汝及文殊俱得見我③。

  【章旨】彌勒菩薩告訴善財童子自己爲了化度衆生的緣故,而生于閻浮提界的摩羅提國中的拘咤聚落的婆羅門家,當自己在未來成佛之後,善財童子可以與文殊菩薩一起來與其相會。

  【注釋】①拘咤聚落:「拘咤」的意思爲「樓閣」。關于其來曆有二說,一是說此聚落中多樓閣,因此名之「拘咤聚落」;第二種說法是,因爲彌勒菩薩所住的樓閣在此村落中的緣故。

  ②如蓮華悉開悟:據澄觀的解釋,此有叁義:第一,「釋迦下種,彼華開故。」第二,「昔因含果,如華未開;因亡果現,故如蓮華開。」第叁,「聞熏含實,如蓮未開;見實亡言故雲開悟。」(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九下)

  ③汝及文殊俱得見我:據澄觀的解釋,此有叁義:第一,「俱助化故。」第二,「善財表行,文殊信智,成正覺時俱證此故。」第叁,「文殊古佛,善財當佛,慈氏現佛,叁世圓融,浩然大均,故雲『俱見』。」(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九下)

  【語譯】彌勒菩薩繼續給善財童子說:「善男子!我的身完全出生一切法界,與一切衆生的不同的身形完全相等,與一切衆生的殊異聲音完全相等,與一切衆生的種種名號完全相等,與一切衆生所樂見的威儀完全相等,我隨順世間而教化調伏衆生;我與一切清淨衆生示現相同的受生,與一切凡夫衆生所作事業相等,與一切衆生所想相同,與一切菩薩所願相等,我所示現的身體充滿法界。

  「善男子!我爲了化度與我過去同修諸行而現在卻退失菩提心的衆生,也爲了教化父母、親屬,也爲了教化諸位婆羅門,使其離于種族所具有的憍慢,得以生于如來種性之中,由于這些原因,我生于此閻浮提界的摩羅提國中的拘咤聚落的婆羅門家。善男子!我住于此大樓閣中,隨諸衆生心中的所樂,以種種方便教化調伏衆生。善男子!我爲了隨順衆生之心的緣故,我爲了成熟兜率天中的同行天的緣故,我爲其示現菩薩福智變化莊嚴;爲了使其超過一切諸欲界的緣故,使其舍棄遠離諸欲樂的緣故,使其知曉有爲都是無常的緣故,使其知曉諸天由盛必然轉衰的緣故,我爲其示現將降生時的大智法門;因爲與一生菩薩一同談論的緣故,爲了想攝化諸同行的緣故,爲了想教化釋迦如來所遣來者使其如同蓮花般開悟的緣故,在此命終,生于兜率天。善男子!當我的願望得到滿足,成就一切智,獲得菩提之時,你和文殊菩薩一起前來見我。

  「善男子!汝當往詣文殊師利善知識所而問之言:『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而入普賢行門?雲何成就?雲何廣大?雲何隨順?雲何清淨?雲何圓滿?』善男子!彼當爲汝分別演說。何以故?文殊師利所有大願,非余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之所能有。

  「善男子!文殊師利童子,其行廣大,其願無邊,出生一切菩薩功德無有休息。善男子!文殊師利常爲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母①,常爲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師②,教化成熟一切衆生,名稱普聞十方世界;常于一切諸佛衆中爲說法師,一切如來之所贊歎;住甚深智,能如實見一切諸法,通達一切解脫境界,究竟普賢所行諸行。

  「善男子!文殊師利童子是汝善知識,令汝得生如來家,長養一切諸善根,發起一切助道法,值遇真實善知識;令汝修一切功德,入一切願網,住一切大願;爲汝說一切菩薩秘密法,現一切菩薩難思行;與汝往昔同生同行。

  「是故,善男子!汝應往詣文殊之所莫生疲厭,文殊師利當爲汝說一切功德。何以故?汝先所見諸善知識聞菩薩行、入解脫門、滿足大願,皆是文殊威神之力,文殊師利于一切處鹹得究竟。」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量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章旨】彌勒菩薩又向善財童子舉薦文殊師利菩薩,囑咐他前去拜訪,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彌勒菩薩對于文殊師利菩薩推崇倍至,善財童子于是告別了彌勒菩薩,踏上了繼續求法的曆程。

  【注釋】①文殊師利常爲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母:在佛教中,文殊師利菩薩往往象征著佛教的最高智慧般若,而般若智慧是成佛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此處說文殊師利菩薩是一切諸佛之母。

  ②常爲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師:文殊師利菩薩除過具備般若智慧之外,他還「具善巧智,通達解脫究竟普賢行」(澄觀《華嚴經疏》卷六十,《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五九下),而普賢行則是菩薩修行的最關鍵的方法。因此,此處說文殊師利菩薩是一切菩薩之師。

  【語譯】彌勒菩薩繼續對善財童子說:「善男子!你應當前往文殊師利善知識的住所向他請教:『菩薩如何學菩薩行?如何進入普賢行之門?如何成就?如何廣大?如何隨順?如何清淨?如何圓滿?』善男子!他將爲你分別演說這些問題。爲什麼呢?文殊師利所有的大願,不是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所能夠具有的。

  「善男子!文殊師利童子,其行非常廣大,其願無邊無際,出生一切菩薩功德而沒有休息。善男子!文殊師利常常作爲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之母,常常爲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之師,他教化成熟一切衆生,其名稱在十方世界中無所不聞;他常常于一切諸佛衆中爲說法之師,被一切如來所贊歎;他住于甚深智慧,能夠如實知見一切諸法,通達一切解脫境界,究竟實踐普賢所修行的諸種法門。

  「善男子!文殊師利童子是你的善知識,可以使你得以生于如來之家,長期養育一切諸善根,發起一切助道之法,遇到真實的善知識;使你修習一切功德,進入一切大願之網,住于一切大願;爲你演說一切菩薩秘密法,顯現一切菩薩難思之行;與你過去同生同行。

  「因此,善男子!你應該前往拜見文殊師利菩薩而不要産生任何疲倦與厭惡,文殊師利應該爲你宣說一切功德。爲什麼呢?你先前所見的諸善知識、聽聞的菩薩行、進入的解脫法門、滿足的大願,都是文殊師利菩薩威神之力所致,文殊師利菩薩在一切處都獲得了究竟。」

  這時,善財童子頂禮彌勒菩薩的雙足,在其周圍繞行無量圈,殷勤瞻仰菩薩。然後,善財童子辭別彌勒菩薩,踏上了繼續求法的曆程。

  【說明】善財童子第五十二參——彌勒菩薩會,至此敘述完畢。應善財童子的請求,彌勒菩薩爲其講解了「叁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法門的境界。特別是,善財童子應彌勒菩薩的要求,觀察了彌勒菩薩住所毗盧遮那莊嚴藏樓閣,從中得到了許多教益。彌勒菩薩鄭重地向善財童子推薦文殊師利菩薩,叮囑善財童子前去拜訪。

  

《華嚴經》卷八十 入法界品之二十一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