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十地品 《華嚴經》卷第叁十四 十地品之一▪P3

  ..續本文上一頁界及淨土,稱爲「十方世界」、「十方法界」、「十方淨土」等。關于「法界」,法藏在《華嚴經探玄記》卷十八中依據《辨中邊論》等而指出「法界」有如下叁義:其一,佛以「法界」爲體性,衆生依憑「法界」而可解脫成佛。其二,「法界」遍于有情心相續中,也爲無情所同具。其叁,「法界」爲「共相」之所在,「法界」本身非「共相」而爲「共相」之所顯,而作爲共相的「法界」卻存在于作爲諸法的「別相」之中。②心智 「心」與「智」。「心」爲「體」,即本體、主體;「智」爲「用」,即功能、作用。「體」、「用」二者並舉,故稱「心智」。③叁世 指「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凡已生已滅之法叫做「過去世」,已生未滅之法叫做「現在世」,未生未起之法叫做「未來世」。

  【語 譯】他們的身體普徧地顯現在一切世間,他們的聲音普徧地響徹十方法界;他們的心智圓融無礙,能夠完全看見過去、現在、未來叁世之法。

  一切菩薩所有功德①,悉已修行而得圓滿;于不可說劫說不能盡。

  【章 旨】此章兩句爲「廣歎菩薩德」部分的總結。

  【注 釋】①功德 「功」是指善行,「德」是指善心,合起來解釋即指功能福德,或者行善所獲之果報。世人也將拜佛、誦經、布施、供養等都叫「功德」。

  【語 譯】總之,一切菩薩所有的功德,這些菩薩都已經修行而獲得圓滿,他們的功德即便用不可說劫的時間也是不能完全說盡的。

  其名曰:金剛藏菩薩①、寶藏菩薩、蓮華藏菩薩、德藏菩薩、蓮華德藏菩薩、日藏菩薩、蘇利耶藏菩薩②、無垢月藏菩薩、于一切國土普現莊嚴藏菩薩、毗盧遮那智藏菩薩③、妙德藏菩薩、栴檀德藏菩薩④、華德藏菩薩、俱蘇摩德藏菩薩⑤、優缽羅德藏菩薩⑥、天德藏菩薩、福德藏菩薩、無礙清淨智德藏菩薩、功德藏菩薩、那羅延德藏菩薩⑦、無垢藏菩薩、離垢藏菩薩、種種辯才莊嚴藏菩薩、大光明網藏菩薩、淨威德光明王藏菩薩、金莊嚴大功德光明王藏菩薩、一切相莊嚴淨德藏菩薩、金剛焰德相莊嚴藏菩薩、光明焰藏菩薩、星宿王光照藏菩薩、虛空無礙智藏菩薩、妙音無礙藏菩薩、陀羅尼功德持一切衆生願藏菩薩、海莊嚴藏菩薩、須彌德藏菩薩、淨一切功德藏菩薩、如來藏菩薩、佛德藏菩薩、解脫月菩薩⑧……。

  如是等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諸菩薩摩诃薩衆,金剛藏菩薩而爲上首。

  【章 旨】此章羅列四十位菩薩之名,以之代表參加法會的無數菩薩。其中,金剛藏菩薩爲上首。在此文中,除金剛藏菩薩之外,還有叁十八位同名「藏」的菩薩,其具有多重象征意義。

  【注 釋】①金剛藏菩薩 音譯「縛日啰孽啰婆菩薩」,意譯「金剛胎菩薩」,爲密教賢劫十六尊之一,位居金剛界曼荼羅微細會、供養會等外院方壇北方四尊中之第叁位。②蘇利耶藏菩薩 蘇利耶,意爲「月」。此菩薩之名含有如月之德聚藏于其身的意義。③毗盧遮那智藏菩薩 「毗盧遮那」,意義爲「大日」。此菩薩之名含有如太陽一樣的智慧聚藏于其身的意義。④栴檀德藏菩薩 「栴檀」爲香樹。此此菩薩之名含有如旃檀之德聚藏于其身的意義。⑤俱蘇摩德藏菩薩 「俱蘇摩」爲「悅意」的意思,是華的名稱。此菩薩之名含有如悅意花之德聚藏于其身的意義。⑥優缽羅德藏菩薩 「優缽羅」是指「青蓮華」。此菩薩之名含有如青蓮華之德聚藏于其身的意義。⑦那羅延德藏菩薩 「那羅延」本是具有大力之印度古神,又作「那羅延那天」、「那羅野拿天」,意譯爲「堅固力士」、「金剛力士」、「鈎鎖力士」、「人中力士」、「人生本天」。此菩薩之名含有具有如那羅延天般堅固、大力之身的意義。⑧解脫月菩薩 本經這樣安排是有深意的。如澄觀華嚴經疏》卷叁十一所說:「後一名『解脫月』者,即請法上首,脫衆疑暗,使得清涼,如夜月故。」又「月表,後得清涼益物。」

  【語 譯】會中的這些菩薩之名爲:金剛藏菩薩、寶藏菩薩、蓮華藏菩薩、德藏菩薩、蓮華德藏菩薩、日藏菩薩、蘇利耶藏菩薩、無垢月藏菩薩、于一切國土普現莊嚴藏菩薩、毗盧遮那智藏菩薩、妙德藏菩薩、栴檀德藏菩薩、華德藏菩薩、俱蘇摩德藏菩薩、優缽羅德藏菩薩、天德藏菩薩、福德藏菩薩、無礙清淨智德藏菩薩、功德藏菩薩、那羅延德藏菩薩、無垢藏菩薩、離垢藏菩薩、種種辯才莊嚴藏菩薩、大光明網藏菩薩、淨威德光明王藏菩薩、金莊嚴大功德光明王藏菩薩、一切相莊嚴淨德藏菩薩、金剛焰德相莊嚴藏菩薩、光明焰藏菩薩、星宿王光照藏菩薩、虛空無礙智藏菩薩、妙音無礙藏菩薩、陀羅尼功德持一切衆生願藏菩薩、海莊嚴藏菩薩、須彌德藏菩薩、淨一切功德藏菩薩、如來藏菩薩、佛德藏菩薩、解脫月菩薩……

  如此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諸菩薩衆。在這些菩薩中,金剛藏菩薩爲他們的上首。

  【說 明】經文中「廣歎菩薩之德」部分,依照澄觀的解釋分爲二十句:第一、二句概括說明,最後兩句總結。中間十六句,開始叁句說菩薩之「行」與「修」都具足,其他十句表示菩薩「德」、「用」圓備。目前流行的若幹讀本,包括金陵刻經處《藏要》本的斷句也有錯誤之處。上文的標點、語譯已經依照澄觀所說處理。爲了讀者能夠明晰地閱讀,並且知曉若幹流通本斷句、標點之誤處,特意做了詳細注解。

  二、叁昧分

  爾時,金剛藏菩薩承佛神力,入菩薩大智慧光明叁昧①。

  【章 旨】金剛藏菩薩禀承佛的神力,進入菩薩叁昧定境。這是「初地」的第二部分——「叁昧分」的內容。

  【注 釋】①菩薩大智慧光明叁昧 關于金剛藏菩薩所進入的這種叁昧,諸家都認爲唯有金剛藏因佛的加持纔能夠獲得。世親在《十地經論》卷一中說:金剛藏菩薩獲得的「叁昧法有二種:一者本願成就現前故,如經亦是菩薩本願起故。二者叁昧身攝功德故。」特別是,此叁昧身攝有八種功德:「一者,因淨,深心趣菩薩地,盡清淨故。」「二者,智淨,趣菩薩地盡修道,真如觀智故。」「叁者,身轉淨,生生轉勝,善行成滿故。」「四者,心調伏淨,善斷煩惱習故。」「五者,聞攝淨,堪能受持一切如來所說秘密法故。」「六者通淨,得勝通自在故。」「七者,辯才淨,善知陀羅尼門,不相違故。」「八者,離慢淨,謂真實智教授,不異故。」

  【語 譯】這時,金剛藏菩薩承蒙佛神力的加持,進入菩薩大智慧光明叁昧。

  叁、加 分

  入是叁昧已,即時十方各過十億佛刹微塵數世界①外,各有十億佛刹微塵數諸佛,同名金剛藏,而現其前,作如是言:

  「善哉!善哉!金剛藏,乃能入是菩薩大智慧光明叁昧。善男子!此是十方各十億佛刹微塵數諸佛共加于汝,以毗盧遮那如來②、應③、正等覺④本願力⑤故,威神力故,亦是汝勝智力故。」

  【章 旨】金剛藏菩薩進入大智慧光明叁昧之後,有無數的佛,同名「金剛藏」,顯現在金剛藏的面前,首先向其說明獲得佛加持的緣由。依照澄觀的判釋,這是〈十地品〉第叁部分「加分」的前四小部分:「辯加所因」、「能加佛現」、「贊其得定」、「雙辯加定因緣」。

  【注 釋】①世界 據《楞嚴經》卷四載:「世」,即遷流之義;「界」,指方位。「世界」則是指于時間上有過去、現在、未來叁世之遷流,空間上有東、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的場所。具體指衆生居住之所依處,如山川、國土等。由上所述,可知「世界」原指「欲界」、「色界」、「無色界」叁界的「有爲世界」;然大乘佛教亦指蓮華藏世界(即《華嚴經》所說的佛的境界)以及彌陀淨土等,此處所用此語就是指後者。②毗盧遮那如來 又作「毗盧遮那」、「盧舍那」、「徧一切處」、「光明徧照」如來等。華嚴宗以「毗盧遮那」爲蓮華藏世界的教主,也是包含十方諸佛,顯示超越形相之佛法本身的法身佛。法相宗以之爲釋迦牟尼佛的「自性身」。天臺宗以之爲釋迦牟尼佛的「法身」。密教則奉爲真言密乘的教主,而譯之爲「大日如來」,或稱「摩诃毗盧遮那」,而以之作爲「金剛界」與「胎藏界」曼荼羅的中心本尊。③應 即「應供」、「應真」,佛的「十號」之一。指斷盡一切煩惱,智德圓滿,應受人、天供養、尊敬者;也即應受一切人、天以種種香、花、璎珞、幢幡、伎樂等供養者。④正等覺 指稱諸佛無上之正智。「覺」意思爲覺知諸法之智。其智無邪稱之爲「正」,無偏稱之爲「等」。⑤本願力 指本願之力用,略稱「願力」,又作「宿願力」、「大願業力」。指諸佛、菩薩于過去世未成佛以前之「因位」所起誓願之力用,于果位而得顯現成就。

  【語 譯】金剛藏菩薩進入大智慧光明叁昧之後,隨即,在十方各超過十億佛刹微塵數世界之外,各有十億佛刹微塵數的諸佛,同名「金剛藏」,而顯現在他的面前。這無數同名「金剛藏」的佛,同時向金剛藏菩薩這樣說道:

  「好啊!好啊!金剛藏,你能夠進入如此的菩薩大智慧光明叁昧。善男子!這是十方各十億佛刹微塵數的佛共同加持給你的結果,也是毗盧遮那如來、應、正等覺的本願之力起作用的緣故,是毗盧遮那佛威神之力的緣故,也是你殊勝之智力的緣故。」

  「欲令汝爲一切菩薩,說不思議諸佛法光明①故。所謂:令入智地②故,攝一切善根③故,善簡擇④一切佛法故,廣知諸法故,善能說法故,無分別智⑤清淨故,一切世法⑥不染故,出世善根⑦清淨故,得不思議智境界故,得一切智人智⑧境界故。」

  【章 旨】無數同名「金剛藏」的佛向金剛藏菩薩敘述將要爲其加持的內容,此即澄觀所說的「辯加所爲」的內容。「所加」分爲二層次,此章爲第一層次「自利行」的內容。

  【注 釋】①光明 印度文化以「光」與「明」爲十二顯色中之二色。據《俱舍論》卷一載,太陽所發之焰,稱爲「光」;月、星、*、雷電等所發…

《新譯華嚴經十地品 《華嚴經》卷第叁十四 十地品之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