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活得安詳▪P10

  ..續本文上一頁在手指或筏子的名義下互相殘殺。人類的生命比任何意識形態都要珍貴得多。

  互即互入原則誕生在戰時的越南。那場戰爭是由兩種世界觀的矛盾造成的。在意識形態和學說的名義下,人們殺人同時也被殺。如果你有槍,你能殺死一、二、叁、五個人;但是如果你擁有了一種意識形態並執著于它,認爲它是絕對真理,那麼你就有可能殺掉上百萬人。這條戒律從最深刻意義上包含了"不殺生"戒。執著于知見已經給人類造成了很多痛苦:"如果你不遵從這個教導,我要切下你的腦袋。"在真理的名義下,我們互相殘殺。世界現在依然陷于這種情勢。很多人認爲某某主義是人類意識的最高産物,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和它相比;另外一些人則認爲那是瘋話,我們要消滅那些人。我們就陷入這種情勢中。

  佛教不是這樣的。釋迦牟尼的一個最基本的教義就是:人身難得。這是對現時代我們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即戰爭與和平問題的一個很好的回答。只有當我們不執著于某種觀點、不狂熱盲從的時候,和平才有可能實現。你修習這條戒律越精進,就越能夠深入實際,理解佛教的教義。

  2.不要認爲現在你所掌握的知識是永恒不變的絕對真理。要避免目光短淺和對現前知見的執著。要修習不執著于知見,以便能敞開地接受其它觀點。真理是在生活中發現的,而不僅僅存在于概念性的知識中。准備好盡你的一生去學習,隨時隨地觀察你自心和世界的實相。

  這條戒律源自第一條。請回憶一下那位年輕的父親,他拒絕爲自己的兒子開門,以爲那孩子已經死了。佛陀說:"如果你把某事物當作絕對真理,被它束縛住了,那麼當真理自身以人的形象來敲門時,你也會拒絕讓它進來的。一位科學家如果擁有開闊的胸懷,能對現有的科學知識提出質疑,他就比別人擁有更多的揭示更高級真理的機會。一位佛教徒也是如此。在她修禅的過程中,在她尋求更高級智慧的過程中,她必須對她當前的關于實相的觀點提出質疑。智慧的訣竅是超越知見。不執著于知見的方法是佛教關于智慧的基本教導。

  3.不要以任何手段強迫別人(包括兒童)接受你的觀點,無論是通過權威、威脅、錢財、宣傳乃至教育,都不可以。然而,我們可以通過充滿慈悲心的談話,幫助別人放棄盲從和狹隘。

  這也是源自第一條戒律。它體現的是自由探索精神。我想西方人能夠接受這條戒律,因爲你們能夠理解它。如果你們能找到一種方法使全世界都能接受這個觀點,那將是一件好事情。

  4.不要逃避與痛苦接觸,或在苦難面前閉上眼睛。不要失去對世界生活中存在的苦難保持覺照。想辦法通過各種途徑與那些正在受苦的人接觸,包括私人接觸、拜訪、圖片、音訊等。通過這些方法,使你自己和他人對世界上的苦難現實保持警醒。

  佛陀初轉*輪的內容就是四聖谛。第一谛是苦谛。因此與苦難接觸、並對苦難保持覺照是必需的。如果我們沒有遭遇過痛苦和疾病,我們就不會去尋找導致痛苦和疾病的原因,就不會去尋找補救和出離苦境的辦法。

  美國在某種程度上是個封閉的社會。美國人不太注意美國以外正在發生的事情。這兒的生活那麼忙碌,即使你看電視讀報紙,外面的圖像也只是一閃而過,沒有真正的接觸。我希望你們能找到某種方法,來滋養對世界上存在的苦難保持覺照。自然美國內部也有苦難,與它們保持接觸也是很重要的。但是西方的很多苦難是"沒用的",當我們看到別人真正的苦難時,這種無病呻吟就會消失。有時候我們痛苦是因爲某些心理事實。我們不能走出自我,所以痛苦。如果我們與世界上的苦難接觸,受到觸動,就可能進一步去幫助那些正在受苦的人,而我們自己的痛苦就在此間消失了。

  5.當數百萬人在挨餓的時候,不要囤積錢財。不要把名利、錢財或感官享受當作生活目標。生活要簡單,要與那些需要的人分享你的時間、精力和物質資源。

  《八大人覺經》中講:人類"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在我們現代社會環境中,簡單的生活也意味著盡可能地保持自由,避免那種毀滅性的社會和經濟機器,,避免緊張、抑郁、高血壓等現代疾病。我們應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避免充斥于現代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和焦慮。唯一的出路是少消費。一旦我們能夠簡單快樂地生活,我們就能夠更好地幫助別人。

  6.不要讓怒火或嗔恨在心中停留得太久。一旦怒火和嗔恨生起來了,要修慈悲觀,這樣我們才能夠深刻地理解那些引發怒火和嗔恨的人。學會用慈悲的眼睛來看待其它的衆生。

  當惱怒或怒火升起來的時候,我們必須保持覺照,盡力去理解它。一旦我們理解了,我們就能更好地遺忘和愛。慈悲觀就是理解觀。如果我們不理解,我們就不可能愛。

  "慈眼視衆生"("學會用慈悲的眼睛去看待其它衆生")是直接從《法華經》中《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裏摘錄出來的。你也許願意把它寫下來挂在起居室裏。中文原文只有五個字:"慈眼視衆生"。我第一次誦《法華經》誦到這五個字時,我沈默了。我知道這五個字足以引導我的一生。

  7.不要讓自己迷失在散亂和周圍的環境中。學習練習呼吸,以便重新獲得身心之安泰;練習正念;提高定力和智慧。

  這條戒律位于中間,是這14條戒律的重心,是最重要的一條戒律:活在覺照中。沒有這條戒律,沒有覺照,其它戒律就不可能完全遵守。它像一只扁擔(在亞洲,人們用扁擔挑東西,把扁擔的中部放在肩膀上),象扁擔的中部,你們可以把它放在肩膀上。

  8.不要講引起爭論和導致團體破裂的話。盡最大努力調解一切矛盾,不管矛盾有多微小。

  現在我們講到了戒律的第二部分,涉及到口業方面。戒律的前七條是關于意業方面的,接下來兩條是關于口業方面的,後五條牽涉到身業。現在這條戒律牽涉的內容是和解、是創造和平的努力,不僅是在你的家中,在社會上也是如此。爲了幫助調解矛盾,我們必須與雙方接觸。我們必須超越矛盾;如果我們自身仍陷在矛盾當中,調解起來就困難了。爲了傾聽雙方的意見,理解雙方,我們必須采用同體的思維方式。世界需要爲和解而工作的人,需要具備智慧和慈悲能力的人。

  9.不要爲了個人利益或爲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說不實語。不要講導致分裂和仇恨的話。不要傳播你不確知的消息。不要對你沒有把握的事情提出批評和譴責。永遠說真實語和利益語。要有勇氣講出非正義的事情,即使這樣做會危及你自身的安全。

  我們所講的話可以在我們周圍創造出愛、信任和幸福的氛圍,也可以創造出地獄。我們應該留心自己所說的話。如果我們習慣于說話太多,那麼現在我們就應該對此情形有所覺照,學會少講話。我們必須對我們所講的話及其後果保持覺照。這兒有個偈子,在你拿起話筒前可以誦誦:

  語言能夠跨越千山萬水

  架起理解和愛的橋梁

  句句話如璀璨的珠寶

  編織成了一幅美侖美奂的挂毯

  我們應該講有益的話。在講話中要盡量避免引起誤解、仇視或嫉妒的言辭,要盡量說能增進彼此間的理解和相互接受的話。這甚至能幫助你減少電話費。同時第九條戒律也要求坦誠和勇氣。在講真話會威脅到我們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我們當中有多少人能夠有足夠的勇氣去揭露社會不公正現象呢?

  10.不要利用佛教團體來謀取個人利益,或者把你們的團體變成政治黨派。無論如何,一個宗教團體應采取鮮明的立場,反對壓迫和社會不公正現象;在不卷入黨派紛爭的前提下,通過奮鬥來改變現狀。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對社會不公正現象保持沈默,它恰恰意味著我們做事應該保持覺照,不偏向任何一方。我們應該講真話,而不只是權衡政治結果。如果我們偏向任何一方,就將失去我們幫助調停矛盾的力量。

  在一次訪美過程中,我遇到一群人,他們想建立基金會,幫助越南政府恢複國家建設。我問他們是否願意爲船民做些事,他們說不。他們認爲從政治的角度來看,談論船民的事情是不好的,因爲那樣做就是對政府不信任。會使越南政府産生懷疑。爲了確保一件事的成功,他們不得不放棄做其它他們認爲正確的事情。

  11.不要從事對人類和自然有害的職業。不要向剝奪他人生存機會的公司投資。選擇一個能助你實現你的慈悲理想的職業。

  這是一條極難守的戒律。如果你足夠幸運,擁有一份能幫助你實現慈悲理想的職業,你仍然必須更深入地去理解。如果我是教師,我很高興能有這份幫助孩子的工作。我很慶幸自己不是殺豬宰牛的屠夫。然而屠夫的兒女來到我班上,我要教他們。他們從我的正當職業中獲得利益。我的兒女吃屠夫准備好的肉。我們被聯系在一起了。我不能說我的生計是完全正當的,那是不可能的。守這條戒包括想辦法使所有的人都擁有正當的職業。

  也許你在試圖遵循一個素食菜譜,盡量減少殺生,但你不可能完全避免殺生。你喝水時,會殺死很多微生物。即使在你的素菜裏,也會有很多微生物,被燙死或幹死了。我知道我的素菜不是百分之百地純素,而且我認爲,即使我的導師佛陀在這裏,他也無法避免這一點。問題是我們是否決心朝慈悲的方向努力。如果是,那麼我們能不能把痛苦減小到最低限度?如果我迷失了方向,我必須先尋找北極星,然後再向北走。這並不意味著我想到達北極星那裏。我只是想朝那個方向走而已。

  12.不殺生。不教他殺。盡一切可能保護生命、阻止戰爭。

  西方國家的國防預算是驚人的。研究表明,如果停止軍備競賽,我們將會有綽綽有余的錢去消滅貧困、饑馑、文盲等現象,以及世界上的很多疾病。這條戒律不僅適用于人類,也適用于一切衆生。正如我們所見到的,沒有人能夠把這條戒完美地守好,關鍵在于尊重和保護生命,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護生。這意味著自己不殺生,也不讓別人殺生。這是很困難的。那些努力去守這條戒…

《活得安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一行禅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