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手指或筏子的名义下互相残杀。人类的生命比任何意识形态都要珍贵得多。
互即互入原则诞生在战时的越南。那场战争是由两种世界观的矛盾造成的。在意识形态和学说的名义下,人们杀人同时也被杀。如果你有枪,你能杀死一、二、三、五个人;但是如果你拥有了一种意识形态并执着于它,认为它是绝对真理,那么你就有可能杀掉上百万人。这条戒律从最深刻意义上包含了"不杀生"戒。执着于知见已经给人类造成了很多痛苦:"如果你不遵从这个教导,我要切下你的脑袋。"在真理的名义下,我们互相残杀。世界现在依然陷于这种情势。很多人认为某某主义是人类意识的最高产物,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和它相比;另外一些人则认为那是疯话,我们要消灭那些人。我们就陷入这种情势中。
佛教不是这样的。释迦牟尼的一个最基本的教义就是:人身难得。这是对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即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回答。只有当我们不执著于某种观点、不狂热盲从的时候,和平才有可能实现。你修习这条戒律越精进,就越能够深入实际,理解佛教的教义。
2.不要认为现在你所掌握的知识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要避免目光短浅和对现前知见的执着。要修习不执著于知见,以便能敞开地接受其它观点。真理是在生活中发现的,而不仅仅存在于概念性的知识中。准备好尽你的一生去学习,随时随地观察你自心和世界的实相。
这条戒律源自第一条。请回忆一下那位年轻的父亲,他拒绝为自己的儿子开门,以为那孩子已经死了。佛陀说:"如果你把某事物当作绝对真理,被它束缚住了,那么当真理自身以人的形象来敲门时,你也会拒绝让它进来的。一位科学家如果拥有开阔的胸怀,能对现有的科学知识提出质疑,他就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揭示更高级真理的机会。一位佛教徒也是如此。在她修禅的过程中,在她寻求更高级智慧的过程中,她必须对她当前的关于实相的观点提出质疑。智慧的诀窍是超越知见。不执著于知见的方法是佛教关于智慧的基本教导。
3.不要以任何手段强迫别人(包括儿童)接受你的观点,无论是通过权威、威胁、钱财、宣传乃至教育,都不可以。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充满慈悲心的谈话,帮助别人放弃盲从和狭隘。
这也是源自第一条戒律。它体现的是自由探索精神。我想西方人能够接受这条戒律,因为你们能够理解它。如果你们能找到一种方法使全世界都能接受这个观点,那将是一件好事情。
4.不要逃避与痛苦接触,或在苦难面前闭上眼睛。不要失去对世界生活中存在的苦难保持觉照。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与那些正在受苦的人接触,包括私人接触、拜访、图片、音讯等。通过这些方法,使你自己和他人对世界上的苦难现实保持警醒。
佛陀初转*轮的内容就是四圣谛。第一谛是苦谛。因此与苦难接触、并对苦难保持觉照是必需的。如果我们没有遭遇过痛苦和疾病,我们就不会去寻找导致痛苦和疾病的原因,就不会去寻找补救和出离苦境的办法。
美国在某种程度上是个封闭的社会。美国人不太注意美国以外正在发生的事情。这儿的生活那么忙碌,即使你看电视读报纸,外面的图像也只是一闪而过,没有真正的接触。我希望你们能找到某种方法,来滋养对世界上存在的苦难保持觉照。自然美国内部也有苦难,与它们保持接触也是很重要的。但是西方的很多苦难是"没用的",当我们看到别人真正的苦难时,这种无病呻吟就会消失。有时候我们痛苦是因为某些心理事实。我们不能走出自我,所以痛苦。如果我们与世界上的苦难接触,受到触动,就可能进一步去帮助那些正在受苦的人,而我们自己的痛苦就在此间消失了。
5.当数百万人在挨饿的时候,不要囤积钱财。不要把名利、钱财或感官享受当作生活目标。生活要简单,要与那些需要的人分享你的时间、精力和物质资源。
《八大人觉经》中讲:人类"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在我们现代社会环境中,简单的生活也意味着尽可能地保持自由,避免那种毁灭性的社会和经济机器,,避免紧张、抑郁、高血压等现代疾病。我们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避免充斥于现代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焦虑。唯一的出路是少消费。一旦我们能够简单快乐地生活,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别人。
6.不要让怒火或嗔恨在心中停留得太久。一旦怒火和嗔恨生起来了,要修慈悲观,这样我们才能够深刻地理解那些引发怒火和嗔恨的人。学会用慈悲的眼睛来看待其它的众生。
当恼怒或怒火升起来的时候,我们必须保持觉照,尽力去理解它。一旦我们理解了,我们就能更好地遗忘和爱。慈悲观就是理解观。如果我们不理解,我们就不可能爱。
"慈眼视众生"("学会用慈悲的眼睛去看待其它众生")是直接从《法华经》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摘录出来的。你也许愿意把它写下来挂在起居室里。中文原文只有五个字:"慈眼视众生"。我第一次诵《法华经》诵到这五个字时,我沉默了。我知道这五个字足以引导我的一生。
7.不要让自己迷失在散乱和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练习呼吸,以便重新获得身心之安泰;练习正念;提高定力和智慧。
这条戒律位于中间,是这14条戒律的重心,是最重要的一条戒律:活在觉照中。没有这条戒律,没有觉照,其它戒律就不可能完全遵守。它像一只扁担(在亚洲,人们用扁担挑东西,把扁担的中部放在肩膀上),象扁担的中部,你们可以把它放在肩膀上。
8.不要讲引起争论和导致团体破裂的话。尽最大努力调解一切矛盾,不管矛盾有多微小。
现在我们讲到了戒律的第二部分,涉及到口业方面。戒律的前七条是关于意业方面的,接下来两条是关于口业方面的,后五条牵涉到身业。现在这条戒律牵涉的内容是和解、是创造和平的努力,不仅是在你的家中,在社会上也是如此。为了帮助调解矛盾,我们必须与双方接触。我们必须超越矛盾;如果我们自身仍陷在矛盾当中,调解起来就困难了。为了倾听双方的意见,理解双方,我们必须采用同体的思维方式。世界需要为和解而工作的人,需要具备智慧和慈悲能力的人。
9.不要为了个人利益或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说不实语。不要讲导致分裂和仇恨的话。不要传播你不确知的消息。不要对你没有把握的事情提出批评和谴责。永远说真实语和利益语。要有勇气讲出非正义的事情,即使这样做会危及你自身的安全。
我们所讲的话可以在我们周围创造出爱、信任和幸福的氛围,也可以创造出地狱。我们应该留心自己所说的话。如果我们习惯于说话太多,那么现在我们就应该对此情形有所觉照,学会少讲话。我们必须对我们所讲的话及其后果保持觉照。这儿有个偈子,在你拿起话筒前可以诵诵:
语言能够跨越千山万水
架起理解和爱的桥梁
句句话如璀璨的珠宝
编织成了一幅美仑美奂的挂毯
我们应该讲有益的话。在讲话中要尽量避免引起误解、仇视或嫉妒的言辞,要尽量说能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相互接受的话。这甚至能帮助你减少电话费。同时第九条戒律也要求坦诚和勇气。在讲真话会威胁到我们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当中有多少人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去揭露社会不公正现象呢?
10.不要利用佛教团体来谋取个人利益,或者把你们的团体变成政治党派。无论如何,一个宗教团体应采取鲜明的立场,反对压迫和社会不公正现象;在不卷入党派纷争的前提下,通过奋斗来改变现状。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对社会不公正现象保持沉默,它恰恰意味着我们做事应该保持觉照,不偏向任何一方。我们应该讲真话,而不只是权衡政治结果。如果我们偏向任何一方,就将失去我们帮助调停矛盾的力量。
在一次访美过程中,我遇到一群人,他们想建立基金会,帮助越南政府恢复国家建设。我问他们是否愿意为船民做些事,他们说不。他们认为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谈论船民的事情是不好的,因为那样做就是对政府不信任。会使越南政府产生怀疑。为了确保一件事的成功,他们不得不放弃做其它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
11.不要从事对人类和自然有害的职业。不要向剥夺他人生存机会的公司投资。选择一个能助你实现你的慈悲理想的职业。
这是一条极难守的戒律。如果你足够幸运,拥有一份能帮助你实现慈悲理想的职业,你仍然必须更深入地去理解。如果我是教师,我很高兴能有这份帮助孩子的工作。我很庆幸自己不是杀猪宰牛的屠夫。然而屠夫的儿女来到我班上,我要教他们。他们从我的正当职业中获得利益。我的儿女吃屠夫准备好的肉。我们被联系在一起了。我不能说我的生计是完全正当的,那是不可能的。守这条戒包括想办法使所有的人都拥有正当的职业。
也许你在试图遵循一个素食菜谱,尽量减少杀生,但你不可能完全避免杀生。你喝水时,会杀死很多微生物。即使在你的素菜里,也会有很多微生物,被烫死或干死了。我知道我的素菜不是百分之百地纯素,而且我认为,即使我的导师佛陀在这里,他也无法避免这一点。问题是我们是否决心朝慈悲的方向努力。如果是,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痛苦减小到最低限度?如果我迷失了方向,我必须先寻找北极星,然后再向北走。这并不意味着我想到达北极星那里。我只是想朝那个方向走而已。
12.不杀生。不教他杀。尽一切可能保护生命、阻止战争。
西方国家的国防预算是惊人的。研究表明,如果停止军备竞赛,我们将会有绰绰有余的钱去消灭贫困、饥馑、文盲等现象,以及世界上的很多疾病。这条戒律不仅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一切众生。正如我们所见到的,没有人能够把这条戒完美地守好,关键在于尊重和保护生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护生。这意味着自己不杀生,也不让别人杀生。这是很困难的。那些努力去守这条戒…
《活得安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