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B>
真不立以防與假對待。妄本空。以避與真對待。的然是真有妄無。俱遣。當然不空。而不空亦空了。般若雖說二十空門元爲不著。非是對待之說。同歸于一性。如者不變之體。來者隨緣之用。在隨緣時即不變。在不變時即隨緣。如是解決一切對待等法。
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時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
心是根者。乃指在染之心意識及六浮塵根等。法是塵者。乃指聲色香味觸法之六塵。此根塵兩種猶如鏡上之垢痕。鏡者。以喻自性清淨心。將此根塵習染去淨。如同大光明鏡。去盡塵垢則光明始現。此時染心法塵雙忘。唯此一性即真。
嗟末法。惡時世。衆生福薄難調製。去聖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冤害。
嗟歎末法垂秋。五濁惡世時代。衆生福薄慧淺。難調難製。去聖之時間遙遠。邪見過深。魔強法弱。多受冤枉陷害。
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如瓦碎。作在心。殃在身。不須冤訴更尤人。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輪。
如來大法頓超直入。邪魔外道聞之不知了解。羞惱成怒。恨不得消滅鏟除。如春暖冰消及拆房瓦解破碎之快。方遂其意。作此惡事。在心內所起。將來殃在其身。不須再冤枉無辜起訴。而更罪尤于人了。此陽世間作惡之華報尚輕。若到陰間之業報最重。而業罪之重者。莫過于毀謗佛教之大乘法門。故曰。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輪。
梅檀林。無雜樹。郁密深沈獅子住。境靜林間獨自遊。走獸飛禽皆遠去。
此文事理雙喻。先以理解。梅檀林以喻所觀之境。皆是現量境界。無雜樹者。以表不摻真俗理境。郁密深沈者。乃幽靜之義。獅子住者。以喻現量心觀現量境。境靜林間獨自遊者。不摻雜空假觀智。走獸飛禽皆遠去者。以喻九想思。八背舍。九次第定等。去之距離皆遠了。以事喻之。無雜者。皆非二乘等所住之處。獅子獨自遊者。以喻菩薩。走獸飛禽皆遠去者。以喻凡夫外道等。皆去之大遠啦。
獅子兒。衆隨後。叁歲便能大哮吼。若是野幹逐法王。百年妖怪虛開口。
獅子兒。以喻後進利根菩薩。衆隨後者。以喻後進衆菩薩。隨先進之菩薩。叁歲之久。便能演說最上大乘。故喻爲大哮吼也。若是野幹逐法王者。(野幹、乃野獸中最劣之獸。常作虎狼之食。)野幹追逐法王(暗示獅子)之後。其優劣天淵之別。獅兒叁年之暫能大哮吼。若野幹雖百年之久。煉成妖怪叫。亦不能驚衆獸。仍是虛開口。與叁歲小獅吼相去仍是天淵之別。
圓頓教。沒人情。有疑不決須直爭。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
此承上說。乃圓頓之教。沒有人情等事。若有疑惑。不決之處。直接必須要爭論。不是山僧特起人我之見。因修行人。關系最重要者。要離開斷常二見。此二見如同陷人之大坑。所謂常見者。如外道修練長生不死等事。斷見者如外道倡言。人死如燈滅。決無後來因果雲雲。信此說者。如陷大坑。佛說大法。本來超倫次。絕對待。破除世間一切對待。曾說八只四雙。佛說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按龍樹菩薩解之。舉例曰。如春天時。青草從地生出。雲何不生。答曰青草已生已竟生過。名之青草。不應名生。故曰已生無有生。乃曰不生。或問地內仍有草根。未生完者。還須要生。答曰。既在地中。未生亦無生。又問。正在生長之時。可謂之生。答曰。亦無生。假設如地中尚有八寸草。正在生長之際。生出四寸。後四寸繼之而生。可謂之生嗎。曰。不然。此四寸之已生,生完。即無有生了。後四寸之未生。而未生亦無生。若離已生未生。生時即無生。龍樹菩薩原文曰。已生無有生。未生亦無生。離已生未生。生時即無生。即此四句愒。破盡世界一切對待之戲論了。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裏。是則龍女頓成佛。非則善星生陷墜。
以此二句。代表一切對待之法。不可有毫厘之執。執則皆非。不執則皆是。一法不執。不執亦不執。會到不可說處。反觀不可說處。是個什麼。如則是。不如則非。龍女了如則是成佛。善星不了如而非即墜。差之毫厘失之千裏。
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永嘉禅師。知今之是。述前之非。早年間積學好問。亦曾探討疏解。追尋經論。總不過分別名相。不知休息。恰是入海算沙徒自困耳。
卻被如來苦呵責。數他珍寶有何益。從來蹭蹬覺虛行。多年枉作風塵客。
佛在世時。諸弟子等。亦有分別名相者。被佛呵責。如數他人之寶。自無半錢之分。從來蹭蹬奔走。自覺虛行無益。乃非少時閑。多年枉作勞苦風塵之客。自歎歎他。又轉想一般諸學道者。
種性邪。錯知解。不達如來圓頓製。二乘精進沒道心。外道聰明無智慧。
轉歎一般學道者。雖苦行修行。因種性邪知邪見。錯悞知解佛之諸經。不達如來圓頓製度大法。又二乘人雖然精進。而無悟道之心奈何。又外道雖有聰敏者。皆是世智辯聰。毫無究竟圓頓智慧。
亦愚癡。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實解。執指爲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虛捏怪。
繼上文。不但無圓頓智慧。而亦有愚癡無知識者。亦有小乘根性。而複騃笨。我佛俯就衆生。權巧方便言說。如空拳诳恍小兒。那有實法與人。而竟空拳指上妄爲領解。即死于言句之下。又佛說法譬如指人見天上月。爲目的地。當然以手指其月了。而欲見月之人。應隨手所指處見月。而竟執手指爲月。豈不是令指月之人。枉施其功夫麼。妄在六浮塵根。六塵境上。及心內的緣影法塵上。虛妄捏造。豈非奇怪的事麼。
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爲觀目在。了則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
世出世間法。總不出八萬四千法門。後經天親菩薩。縮爲百法。若多若寡。總不出色心二法。所謂不見一法即如來者。乃本來八萬四千法皆是如來故。雖縮至百法。亦如來故。乃至色心二法。仍是如來故。何則。以一切法。皆從如而來故。故曰。不見一法即如來。而如來本是諸法之體。觀自在者。由體起用。此一口道出。諸佛從因克果之全體大用。吾學佛者。複向何處追求。所以者何。四聖六凡。一切衆生。無一不是由如而來。吾人只知其來。而不知其去。妄自測度。弄得生來死去。苦不知歸。吾人自如而來。何不歸如而去。既聞知明了法法皆如。我非例外。又何處不是自己所在。既是自己所在。雲何不自成如來。這還怨誰。是你不自觀自在呀。這還怨誰。這還怨誰。再說用如來二字立名。如者不變之體。來者隨緣之用。在隨緣時即不變。在不變時即隨緣。再換句好明白的話說。在變時即不變。在不變時即變。這兩句話。到好明白。又這義思不好名白。按世間上就靡見過這樣的事。那裏有變即不變。不變即變呢。這是人不自考察。若考察世間一切一切。無不如此。舉例即可證信。且如大海之水。隨因緣變即不變。此海之水。隨其江河湖海。大小深淺。寬窄長短。鹹淡形色波浪平靜。無一不是隨緣而變。而不變者。唯是水呀。又如吾人身心。亦複如是。如心隨外緣。榮辱得失。遂變喜怒哀樂。然本知本覺未變。又如人身平時之氣血變化。新陳代謝。剎那不住。可謂之變。而身未變。又身或病或死。可謂之變。而覺性永遠不變。又維摩居士示疾。佛派弟子問病。維摩居士答曰。我本無病。是衆生有病。即是指吾衆生有病苦。有生死。謂之變。而覺性、無形相。以何爲變。縱有病與死。無處寄托。謂之不變。可謂之變即不變了。吾人可自醒。知變不變的是覺性。不知變不變的是色身的生死。何可定認色身爲我。而不承認覺性。是研究的我呢。難矣哉。因法法皆是如來。那還有一法可見。若果知法法皆是如來。吾人是法之一。即是如來之一。舉目觀之。無處不是諸法。諸法皆是自己所在。方得名爲觀自在。故諸經。皆以如是爲首。爲一切法體。若問佛從何來。即是從如而來。故名如來。雖十法界依正二報。無一不從如來。故衆生皆有成佛之分。若明了如來。則業障本來空。不可得。…
《永嘉玄覺禅師證道歌略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