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B>
真不立以防与假对待。妄本空。以避与真对待。的然是真有妄无。俱遣。当然不空。而不空亦空了。般若虽说二十空门元为不着。非是对待之说。同归于一性。如者不变之体。来者随缘之用。在随缘时即不变。在不变时即随缘。如是解决一切对待等法。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时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
心是根者。乃指在染之心意识及六浮尘根等。法是尘者。乃指声色香味触法之六尘。此根尘两种犹如镜上之垢痕。镜者。以喻自性清净心。将此根尘习染去净。如同大光明镜。去尽尘垢则光明始现。此时染心法尘双忘。唯此一性即真。
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冤害。
嗟叹末法垂秋。五浊恶世时代。众生福薄慧浅。难调难制。去圣之时间遥远。邪见过深。魔强法弱。多受冤枉陷害。
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如瓦碎。作在心。殃在身。不须冤诉更尤人。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轮。
如来大法顿超直入。邪魔外道闻之不知了解。羞恼成怒。恨不得消灭铲除。如春暖冰消及拆房瓦解破碎之快。方遂其意。作此恶事。在心内所起。将来殃在其身。不须再冤枉无辜起诉。而更罪尤于人了。此阳世间作恶之华报尚轻。若到阴间之业报最重。而业罪之重者。莫过于毁谤佛教之大乘法门。故曰。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轮。
梅檀林。无杂树。郁密深沉狮子住。境静林间独自游。走兽飞禽皆远去。
此文事理双喻。先以理解。梅檀林以喻所观之境。皆是现量境界。无杂树者。以表不掺真俗理境。郁密深沉者。乃幽静之义。狮子住者。以喻现量心观现量境。境静林间独自游者。不掺杂空假观智。走兽飞禽皆远去者。以喻九想思。八背舍。九次第定等。去之距离皆远了。以事喻之。无杂者。皆非二乘等所住之处。狮子独自游者。以喻菩萨。走兽飞禽皆远去者。以喻凡夫外道等。皆去之大远啦。
狮子儿。众随后。三岁便能大哮吼。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
狮子儿。以喻后进利根菩萨。众随后者。以喻后进众菩萨。随先进之菩萨。三岁之久。便能演说最上大乘。故喻为大哮吼也。若是野干逐法王者。(野干、乃野兽中最劣之兽。常作虎狼之食。)野干追逐法王(暗示狮子)之后。其优劣天渊之别。狮儿三年之暂能大哮吼。若野干虽百年之久。炼成妖怪叫。亦不能惊众兽。仍是虚开口。与三岁小狮吼相去仍是天渊之别。
圆顿教。没人情。有疑不决须直争。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此承上说。乃圆顿之教。没有人情等事。若有疑惑。不决之处。直接必须要争论。不是山僧特起人我之见。因修行人。关系最重要者。要离开断常二见。此二见如同陷人之大坑。所谓常见者。如外道修练长生不死等事。断见者如外道倡言。人死如灯灭。决无后来因果云云。信此说者。如陷大坑。佛说大法。本来超伦次。绝对待。破除世间一切对待。曾说八只四双。佛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按龙树菩萨解之。举例曰。如春天时。青草从地生出。云何不生。答曰青草已生已竟生过。名之青草。不应名生。故曰已生无有生。乃曰不生。或问地内仍有草根。未生完者。还须要生。答曰。既在地中。未生亦无生。又问。正在生长之时。可谓之生。答曰。亦无生。假设如地中尚有八寸草。正在生长之际。生出四寸。后四寸继之而生。可谓之生吗。曰。不然。此四寸之已生,生完。即无有生了。后四寸之未生。而未生亦无生。若离已生未生。生时即无生。龙树菩萨原文曰。已生无有生。未生亦无生。离已生未生。生时即无生。即此四句愒。破尽世界一切对待之戏论了。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是则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坠。
以此二句。代表一切对待之法。不可有毫厘之执。执则皆非。不执则皆是。一法不执。不执亦不执。会到不可说处。反观不可说处。是个什么。如则是。不如则非。龙女了如则是成佛。善星不了如而非即坠。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永嘉禅师。知今之是。述前之非。早年间积学好问。亦曾探讨疏解。追寻经论。总不过分别名相。不知休息。恰是入海算沙徒自困耳。
却被如来苦呵责。数他珍宝有何益。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佛在世时。诸弟子等。亦有分别名相者。被佛呵责。如数他人之宝。自无半钱之分。从来蹭蹬奔走。自觉虚行无益。乃非少时闲。多年枉作劳苦风尘之客。自叹叹他。又转想一般诸学道者。
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二乘精进没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
转叹一般学道者。虽苦行修行。因种性邪知邪见。错悞知解佛之诸经。不达如来圆顿制度大法。又二乘人虽然精进。而无悟道之心奈何。又外道虽有聪敏者。皆是世智辩聪。毫无究竟圆顿智慧。
亦愚痴。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实解。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
继上文。不但无圆顿智慧。而亦有愚痴无知识者。亦有小乘根性。而复騃笨。我佛俯就众生。权巧方便言说。如空拳诳恍小儿。那有实法与人。而竟空拳指上妄为领解。即死于言句之下。又佛说法譬如指人见天上月。为目的地。当然以手指其月了。而欲见月之人。应随手所指处见月。而竟执手指为月。岂不是令指月之人。枉施其功夫么。妄在六浮尘根。六尘境上。及心内的缘影法尘上。虚妄捏造。岂非奇怪的事么。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目在。了则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
世出世间法。总不出八万四千法门。后经天亲菩萨。缩为百法。若多若寡。总不出色心二法。所谓不见一法即如来者。乃本来八万四千法皆是如来故。虽缩至百法。亦如来故。乃至色心二法。仍是如来故。何则。以一切法。皆从如而来故。故曰。不见一法即如来。而如来本是诸法之体。观自在者。由体起用。此一口道出。诸佛从因克果之全体大用。吾学佛者。复向何处追求。所以者何。四圣六凡。一切众生。无一不是由如而来。吾人只知其来。而不知其去。妄自测度。弄得生来死去。苦不知归。吾人自如而来。何不归如而去。既闻知明了法法皆如。我非例外。又何处不是自己所在。既是自己所在。云何不自成如来。这还怨谁。是你不自观自在呀。这还怨谁。这还怨谁。再说用如来二字立名。如者不变之体。来者随缘之用。在随缘时即不变。在不变时即随缘。再换句好明白的话说。在变时即不变。在不变时即变。这两句话。到好明白。又这义思不好名白。按世间上就靡见过这样的事。那里有变即不变。不变即变呢。这是人不自考察。若考察世间一切一切。无不如此。举例即可证信。且如大海之水。随因缘变即不变。此海之水。随其江河湖海。大小深浅。宽窄长短。咸淡形色波浪平静。无一不是随缘而变。而不变者。唯是水呀。又如吾人身心。亦复如是。如心随外缘。荣辱得失。遂变喜怒哀乐。然本知本觉未变。又如人身平时之气血变化。新陈代谢。剎那不住。可谓之变。而身未变。又身或病或死。可谓之变。而觉性永远不变。又维摩居士示疾。佛派弟子问病。维摩居士答曰。我本无病。是众生有病。即是指吾众生有病苦。有生死。谓之变。而觉性、无形相。以何为变。纵有病与死。无处寄托。谓之不变。可谓之变即不变了。吾人可自醒。知变不变的是觉性。不知变不变的是色身的生死。何可定认色身为我。而不承认觉性。是研究的我呢。难矣哉。因法法皆是如来。那还有一法可见。若果知法法皆是如来。吾人是法之一。即是如来之一。举目观之。无处不是诸法。诸法皆是自己所在。方得名为观自在。故诸经。皆以如是为首。为一切法体。若问佛从何来。即是从如而来。故名如来。虽十法界依正二报。无一不从如来。故众生皆有成佛之分。若明了如来。则业障本来空。不可得。…
《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略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