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淺釋
湛山倓虛大師述
今淺釋心經的大義‧勸人去執迷‧生正信‧俾究竟能離苦得樂。按我們稱爲萬物之靈的人‧在世界上迷惑的太深了‧簡單的說‧迷惑得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怎麼知道呢?是因爲佛出世時‧他說明白的‧我們看他的經‧才知道的。佛在世時‧所說的經甚多‧雖然說的多‧唯是一個宗旨‧就是要勸人認識自己。能認識自己‧自然就離開生死憂悲苦惱了。或說‧我們每日穿衣‧吃飯‧睡覺‧皆是自己呀!爲什麼說不認識自己呢?所以這就是錯認了自己‧是你不知這穿衣吃飯的‧是你自己所用的物啊。你若不與他預備好了吃穿等事‧他就不能受你的支配了。或問‧你若這麼一說‧可那個是我自己呢?嗏‧就是你能與他預備吃穿的‧這個知覺心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從來也不觀照自己‧盡力的‧爲你所用的物‧忙個不得了‧你永遠也不知道‧觀照觀照自己。一旦你使用的物若壞了‧把你也就嚇壞了。不但不知‧是該自己脫累了‧而反承認是自己死了‧這豈不是顛倒嗎?自己要想想‧你的知覺心‧是無形無相的‧他那會死呢‧他那有著死的可能呢?大凡世界上有形有相的‧無一不有生死‧你的知覺心是無形無相‧無生無死的‧你偏要貪戀一個有生死的物爲自己‧這豈不是自己不認識自己嗎。若這麼一說‧可那個到底是我自己呢?六祖大師說‧「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這心性就是主人翁‧你須要知道自己的心性‧本來無生無死‧其有生死的‧是我們所用的物‧我者主宰之義‧我使用的物‧他不能作主‧假使我今天想向東方去‧此身體‧他‧是我使用的物‧他就得聽從我的主意‧隨我向束方走‧這是實在的鐵證啊。你還不承認麼?一般人多不肯信‧這可難怪‧因爲這是多生多世的習慣性‧很不容易決心相信‧佛也深知‧惟慈心難泯。費了四十九年唇舌‧唯一的是勸人醒悟‧認識自己‧毫無別事‧所以佛說般若經‧就是教人徹底明白自己呀!故先說其淺說‧以便後邊的經文易于明白了。
「般若」二字‧是印度語‧翻中國話就是根本智慧‧換句話‧就是明白自己的明白‧再說一句‧就是知道自己的知‧見著自己的見‧雖不足爲「見自本性‧」也大可爲「識自本心」了。
「波羅蜜多」可翻徹底之意。
「心」者。是般若經之譬喻。般若經卷帙浩瀚,共有六百卷。此一卷心經雖祗二百六十字‧但能赅括一切般若經的全體‧而喻爲全體之心‧故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蓋人心是已受了汙染的心了‧般若是清淨心‧又般若的心·乃是純淨無染的光明心‧可稱爲心中心又心。又「經」者‧就是一切人心的路徑‧可爲人心必經之路了。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菩薩是以所證的果立名‧所謂觀者‧乃爲一切修行第一的要務‧蓋世間法與出世間等法‧唯仗此一觀念成功‧若無觀念覺照的功夫‧任作何事及修何法‧皆不能成就。至于修成佛之法‧更要深刻的觀念了。此觀念是無二樣的‧唯所觀的理智‧那就各有不同了。如世間法‧學士農工商的‧必須各有各的觀念‧又各有各的深淺精粗不同‧例如鐵匠‧觀念所成的工作‧不是木匠所能做到的‧因原起的觀念不同故。又如其甚細微的工作‧特別是科學‧入的極深。但是總不能離開觀念。此種工作大端有二‧一者‧是無形相的觀‧二者‧是有事實的行。再按佛法說‧名相雖有不同‧事理當無二致。乃總不離「理具」「事造」‧我們人的思想觀念‧乃是一種天然的理具‧我們人的動作‧即是必然的事造‧這理具與事造‧本是不可離的。
向者先說世聞法所切要的‧是借表佛法之確證‧按學佛的功夫‧更不外于此‧凡佛教義之中‧入手先要明白理具事造兩端。今簡說「觀自在」叁字‧乃是正當的理具事造‧所謂觀者‧乃事造也。自在者。理具也。然與世法名同事同‧而作法不同‧大凡世間法一切之一切‧雖作到最精微處。總不能離開對相的。這就迷惑的苦根‧費力不討好。想得益而反吃虧‧所以吃虧就吃在他的對相上。今佛教之理具與事造‧則與之大大不同‧何以故?乃無對相故。雲何是無對相。乃就是「觀自在」叁字耳。我佛教中的注解家。亦多有用對相‧解此觀自在叁字的名號者.亦不爲錯解‧乃爲權巧方便俯就衆生故。若按天臺家之解釋‧則迥然不同‧所以者何?此理具與事造‧乃互不相離。以理具時即是事造‧事造時即是理具‧具造不二‧事理一如故‧則可究觀者‧固屬事造‧自在者‧當然理具‧然觀雖事造.乃從何而造起‧實在從其理具‧若非理具‧而從何起其觀行‧若非事造‧而從何證其理具‧則可知事造與理具不相離故‧故名觀自在‧所謂觀者‧即是自在‧而非是另有一所觀之境爲自在啊。這豈不是境智一如嗎?那裏有對相呢。若其他初機不契‧則應用方便‧必須立出能觀之智‧所觀之境‧方可入修‧但說此觀自在叁字‧乃表示無對相的果上叁德秘藏。觀者屬般若德‧自在者‧屬解脫德‧觀自在者‧屬法身德。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乃以理智觀智理。「是從性理發起妙智‧複以妙智觀照性理。」而觀至徹底「梵音波羅蜜多之時‧」方得照見五蘊「色受想行識」皆空。「是將色受想行識之五蘊‧皆以觀照見爲妙有真空‧亦爲諸法性空。」五蘊皆屬事造‧性空皆成理具‧事理不二‧方成諸法實相‧始得度脫一切苦厄‧「痛苦結束之義。」
所謂度一切苦厄者‧乃脫離五住煩惱二種生死之苦厄也。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乃佛告舍利子‧說汝已聞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照見五蘊‧「五蘊本屬有爲法‧」皆成妙有真空‧就不同你們曾修四念處時‧而觀色蘊之身爲不淨‧曾用厭離心作苦本等觀‧漸證小乘阿羅漢果‧今知恥小乘‧羨慕大乘‧觀小乘色蘊等爲妙色‧又妙色即是真空‧則可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了。佛又恐其誤解‧作爲彼方之色‧不異此處之空‧故又緊跟兩句‧謂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非此兩處之色空。乃說的是當體之妙色‧即是本體之真空等‧其余受想行識四蘊之心法‧亦複如是。可謂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乃至識即是空‧空即是識‧以此符合標文中的照見五蘊皆是妙有真空‧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