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無五蘊法,五蘊法爲諸法之母,則此四谛法當體亦空,故曰:無苦,無集,無滅,無道。苦集滅道皆爲鏡中之影,而「無」爲鏡光,光即是影,影即是光,倘能體悟斯義,自可一悟到底也。
卯七藏教事六度法空
無智亦無得。
此文系破藏教菩薩所執之事六度法。智者,以智慧而攝六度,所謂布施度悭貪,持戒度汙染,忍辱度瞋恚,精進度懈怠,禅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癡。得者,指行此事六度法而「得」證菩提佛果,但仍屬藏教之生滅法,事理不融爲藏教之大乘也(藏教亦分小,中,大叁乘),此時雖行事六度,但仍以爲上有佛道可成,下有衆生可度者,則執有之心,未忘于懷,遂由智而成識,得則有礙矣。佛說「無智亦無得」,指出此藏教事六度智慧,非究竟智慧,而所得之果,不是究竟佛果。
諸法空相中,以空一切法爲體,則此事六度法祇是鏡光之影,了不可得,故稱「無」,此「無」爲鏡光,一切影皆依鏡光所成。換言之,在真空實相中,雖行六度,而應無一法之執,不執六度之相(無智也),不著得果之心(無得也),由此大徹大悟,方爲深般若,而致五住竟盡,二死永亡之利益也。
事六度之外,尚有通教之理六度,及事理不二六度,此爲別教。圓教所修。無作六度全在智慧上修證而得果,于此不擬細論矣。
卯八明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
此經以無所得爲宗,此文「以無所得故」一句標顯此經之宗旨也。
又此經以破除叁障爲用,叁障爲報障,業障,煩惱障。此文「心無罣礙」一句爲破報障之用。
菩提薩埵,爲梵語。菩提,意譯爲「覺」,薩埵,意譯爲「有情」,略稱爲菩薩。
此文總釋爲:諸法當體即是妙有真空,在此空中了無一法可得,以無所得之故,所以菩薩依妙智慧徹底所産生之效用爲破除叁障,此文先言破除報障。報障內分依正二報,依報指衣食住等,正報指身體也(上曾長釋,此不重敘),此依正二報既除,則隨依報而起之心內牽「罣」,及隨正報而起之身體障「礙」,消除無遺矣。
卯九辨用、又叁、辰一、業障空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此破叁障中之業障也。若心身均無內罣外礙,自無憂悒惶懼,故曰:無罣礙則無恐怖。業者,事業,此指行六度法而言,菩薩倘未破惑至盡,于行六度法度化衆生時,難免有五種怖畏,即生活畏,死畏,地獄畏,惡名畏,大衆威儀畏是也,此五怖畏即爲事業之障礙,既無恐怖,則此業障蠲除矣。
辰二、煩惱障
遠離顛倒夢想。
此破叁障之煩惱障也,亦即破除迷惑障礙,無明障礙,煩惱障礙。以無常爲常,以苦爲樂,倒見事理者謂之顛倒,乃依此等根本無明煩惱而起,夫人之煩惱,統由缺乏妙智慧而來,亦即從夢想而生;綜合之而成顛倒夢想。于是九法界衆生,各皆有夢,人間作名利夢,天道作安樂夢,阿修羅作爭強夢,地獄道作受苦刑夢,餓鬼道作饑餓夢,畜生道作叁塗苦夢,聲聞乘作有余涅槃夢,緣覺乘作獨善其身夢,藏教菩薩作下化衆生上成佛道夢,佛則究竟無夢,欲臻茲佛境,首應斷「得」,以「無所得」故,方克開佛知見,而遠離此顛倒夢想,即大夢覺矣。
辰叁、空果、又二、己一、斷德
究竟涅槃。
叁障既除,方是究竟涅槃。涅槃意譯圓寂,備具衆德曰圓,除一切障曰寂,具不生不滅,至此徹證大般涅槃,叁障皆盡,而叁德齊顯矣──叁德爲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
己二、智德
叁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此指諸佛之智德,般若爲獨一不二法門,不僅菩薩依此而得證涅槃,其叁世諸佛,亦依此而得果上之智德也,叁世諸佛,一爲過去世之諸佛,二爲現在世之諸佛,叁爲未來世之諸佛,都依此妙有法門以妙智妙慧徹底之故,而得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阿耨多羅,意譯「無上」,乃對菩薩之有上而言,叁藐,意譯「正等」,乃對二乘不等,即偏真言之,叁菩提,意譯「正覺」,乃對外道之邪知邪見,及凡夫之昏昧不覺而言。總之,此「無上正等正覺」乃如來之妙覺果海也。
醜二、結贊般若功能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此贊揚般若之功能。咒,真言無妄也,謂由此可知妙智慧徹底,是大神咒,(此咒爲大神通真言,以大威神之力,能破除九十六種邪師外道之知見),是大明咒(此咒爲光明真言,以此正大光明之力,能破除世間一切黑暗迷執),是無上咒(此咒爲佛果真言,以此無以複加之般若極理之力,能破除菩薩之不圓滿覺),是無等等咒(此咒爲二乘聖人真言,以此無等次相等之般若妙用,能破除二乘人之偏真執有。以此等真言,頓超直路,能究竟除盡一切苦,一切苦指五住煩惱之苦因(見愛苦,欲愛苦,色愛苦,無色愛苦,塵沙無明苦。)二種生死之苦果(分段生死苦,變易生死苦)。真實不虛者,謂實能臻此,斷非虛語也。
以上自開經正文起以迄本節,均爲「顯說」之釋義。以下爲此經之「密說」。
子二、密分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
此爲密說,亦言密分,即心無分別,是不可思議的行法。佛經有顯分密分之別,經爲顯說之咒,咒爲密說之經,經之文義爲顯分,經之真言爲密分,顯分可以演釋密分不須解說,蓋一落言诠,即成分別思議,有失本旨矣。是故奉持經文,大可直誦咒語,不加分別,正是真修大乘行法,其意系使心境趨于清靜,都歸不可思議。若不明咒義,則可研釋經文,藉明真理,此所謂顯密圓通也。有未明斯義而強自揣解者。竟釋揭爲揭開,谛爲真理,揭谛合義爲揭開真理者,則舛錯謬妄,未免太甚矣。是故有譯此經之「揭」字爲「羯」者,羯爲小羊,特意令其了無意義,而免牽強附會,謬予解說也。
湛山倓虛大師講 叁寶弟子王 恺敬錄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錄(第二篇)》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