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信心與開悟▪P7

  ..續本文上一頁得幾點可以回去啊?聆聽上師開示,像這樣分心的,就是不入流的弟子!心猶如變形蟲,無時不刻都在變化,像是聽聞上師開示,表面看似專心,但心中果真聽著上師、看著上師嗎?還是習慣不由自主地,又在想另外的事呢?這些都是修行所要對治的,否則難以了達心的自性。聽開示,有時前面的弟子反而不專心,後面的人離上師雖遠,可是他們卻很專心。爲什麼?太靠近,就看不清楚了。欣賞一座山,若站在山腳下,以任何角度都沒有辦法欣賞這座山的美。惟有在對面山上,才能盡覽此山的美麗風采。另一方法就是走進山中,但是你會迷路。

  

  小老虎永遠緊隨著母老虎走,但是我這群小老虎,卻始終走自己的軌道,這就是爲師的辛苦啊!希望這一席話能夠敲醒各位。頭不要往外探撞,要往裏面投鑽!有來,必然有去。弟子們回寺不管是搭飛機來、搭火車來、開車來,下一刻就是要回去。什麼時候能夠不是搭飛機來、不是坐火車來、不是開車來,自然能夠在這裏,那你就不會回去了!那時就能常住下來,達到解脫的第一步。想一想︰要怎麼樣子不是坐飛機來,不是坐火車來,不是開車來,而能夠來到這裏?就算走路來,你也會走路離開。想來,就會想去。不需立刻回答,好好地想一想。

  

九、結論:徹入骨髓的真實信心,決定開悟!

  

  當一位上師打開我們最深層的心扉時,我們對上師的信仰就會很自然地生起,這時候我們將能一瞥心靈的自性。同時會對上師産生難以言喻的喜悅和信心,對上師有無比的崇敬、尊重、激賞,只要憶起上師便心海澎湃,仿佛血液加速,而且充滿感激。但重要的是,此時的心是安詳平靜而非激動。若言激動,也只是一種形容而不是抓狂。這種感受不是創造出來的,也不是我們去跟上師要得到的,這種緣自于骨髓深處真實的感覺,就是真實信仰的來源。

  

  想要解脫,就必須完全臣服于外在上師的指導,進而啓發我們內在上師的本質,然後內外相融,合而爲一。當內外無別、合而爲一時,自然了義自性的勝谛;或者說,真正了解上師的本質爲何--上師的本質,即是無可取代的自性!

  

  開悟解脫,必得戰勝自己的欲望;要戰勝自己的欲望,就是要戰勝自己的大腦!真正能夠改變你的,是對上師的臣服。「臣服」代表全然的接受。既然追隨了上師,就應該臣服在上師的教導之下,而不是在信仰、敬畏中帶著懷疑。唯有完全臣服于上師的指導,才能進入當下的存在、進入生命的核心,進入生命的狂喜!

  

注一:

  夏瑪巴仁波切跟DB法王噶mb其實是同一化現,夏瑪巴也是DB法王另外的化身。過去紅寶冠、黑寶冠幾乎被視爲一體,所以夏瑪巴也可稱爲噶mb。後來夏瑪巴更與噶mb互爲師徒、父子,不斷延續傳承。

  

注二:

  正因如此,我常說度人最難度的是家人,尤其是父母親,因爲在他們心中,我永遠都是小孩、是平凡人,父母絕難接受自已的孩子就是菩薩。在朋友眼裏,我也永遠是他們的朋友,一向的觀點和態度從未改變,因此想度化他們,也就相對地困難了。

  

注叁:

  但不可以見人勸說布施行善,你也跟他來一句:「開口便是錯。」又,勸人行善,是否意味著他可能常做壞事,所以才加以勸導。正如贊美人家「你今天好漂亮」,是不是意味今天以前他很醜?這是我們講話慣有的語病。可以贊美人家「我感覺你現在好美」,他若說「我以前不美嗎?」你就說「以前已經消失了。」這是以真誠爲前提的說話技巧。

  

注四:

  小孩說「媽媽我要尿尿」,若在演講會上,媽媽可能就說「不要!等一下。」但尿尿是他的自由,哭也是,小孩哭也許是在運動,可是媽媽如果心情不好,就罵「不要哭!再哭就修理!」所以孩子知道「唯有聽父母的話,才會得到愛和肯定。」于是從小就開始僞裝。

  

注五:

  像是你說,「我真的好壞。」但對方不會相信,他一定想:「這人大概需要我的安慰。」然後說,「其實你一點都不壞呀!我覺得你很好。」即便他心裏認爲你很壞,你自己也這麼認爲。

  

注六:

  譬如爲師告訴你,好,現在開懷大笑。也許你就隨便笑幾聲,無法開懷大笑,因爲不懂得如何笑。每天一大早起床,皺著眉頭、帶著壓力,甚至心不甘情不願地面對一天的來臨。帶著惡劣心情生活,如何在痛苦中找到快樂呢?即便找到快樂,多半也是僞裝出來。心情不好,爲什麼上班不能表現出來?原因之一,是怕被排斥或開除,所以必須帶上面具僞裝,很痛苦。可是習慣後,要抛棄面具又覺得別扭。

  

《信心與開悟》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菩薩十叁戒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