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望、不平消除。当自我消除的时候,就能看到真正的存在,那个才是真我。但是那个存在,无法言喻,它是有那么一点东西,但那个东西,不是什么好东西、也不是什么坏东西,因为它根本不是东西。一旦能够见到它的存在,真正的喜悦就会如泉从地涌出,这才是真正的快乐。世俗的快乐,只是感官上的取乐,事实上是痛苦的伪装。世间任何快乐,最后必然以痛苦收场。就像夫妻的恩爱,所隐藏的就是恨。你不会去恨一个你未曾爱过的人,所以当你被爱或爱人的时候不要太高兴。如何穿透苦乐爱恨而超越之?这才是弟子应学的课程。
关中某日,我坐在马桶上,因为没吃东西,所以就没东西可拉。那时候我起了个烦恼心,「感觉上,现在是上厕所的时间,为什么没有东西可拉呢?」剎那间想到了,原来没吃东西;可是既然肚子是空的,为什么还会想坐在马桶上呢?习惯嘛!我们都活在自己的习惯之中,都成为习惯的奴隶,无有一刻当自己的主人。我们应该主宰身体,而不是被身体所主宰。
想到自己根本没吃东西的时候,脑中一片空白,忽而想起,我到底出家多久了?算一算,十五年了。真的这么久吗?真的有时间的存在吗?但照照镜子,看看头发,都白了三分之二了,白发又好像是时间最好的证明。但是时间在哪里?
也许我说的你一时无法体会,就像那年为期两个月的闭关,对为师来讲,永远都是现在,没有所谓的两个月。在我心里面,心没有时间,心也是没有年龄的。不相信可以问问年长者,「你会觉得你老吗?」答案是「不会!我还很年轻!」为什么?凡夫不认为自己老了,看似「超越时间」,其实却是执着心作祟,想捉住青春的尾巴。两者的意境虽然有别,但心的时间概念却是一样的,心没有时间概念、只有概念的时间。假设现在是九点四十分。但美国、印度……其他各地,都不是九点四十分。时间是一种概念,是人创造出来,用来欺骗自己的,记住,不要被时间所欺瞒!一位觉者,他是超越时间空间的。觉者心中,没有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凡夫众生,则受限于时空。过去我们学习时间有现在、过去、未来三个层次。但在关中,我的感觉只有现在,根本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甚至于连现在都不存在,那种体会,非常深刻。随之有许多源自内心、很深很深的话想告诉大家,因为在那一刻,我想到了我的弟子……
(一) 奉行师谕、不违如愚
十多年来,我把全副精神放在寺里,用各种方便,希望能在南台湾赶快建立金刚乘道场。因为唯有殊胜道场,才能培育僧众,促进藏传佛教中土化,让菩提种子在此发芽、成长、开花。所以一面积极募款、勾勒建寺蓝图、同时也要兼顾教导弟子。
过去为师对于弟子的教导,偏重依循经典;相对的,个人内在经验的部分较少。佛法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经典、一是经验;真正要教给弟子的是经验,而不是经典。今后将调整做法,经典的内容暂且放下,改以宣说为师所学经典后内在的体验为主。此时,唯有我真正的弟子,愿意追随我;在道上陪伴我的真正的弟子,才能够像疯子一样,看似毫无分别、毫无判断力似的跟随我。(「疯子」一词,意谓去除防御心。)
讲述这些观念的同时,我要特别强调,佛是颠倒世间的叛逆者。世俗人追寻的是拥有财富名声地位权力,最后还要拥有一副上好的棺材;娶妻生子、工作赚钱,拼了一辈子,就为了小孩。最后,平生所有,一样也带不走,只有业随身,继续进入另一个轮回堕落痛苦去了。而佛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佛陀放弃王位、国家、人民,及一切荣华富贵,他愿意出家成为比丘,比丘的意思就是乞士。这对一般人而言,简直不可思议;以理智头脑去想,仍百思不解。谈到出家,一般人就会以为,是不是感情受创、事业失败啊?事实不然。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真正具有智慧勇气的人,才会选择这条成佛之路。他能勇敢地面对挑战、勇敢地颠覆世俗生活。出家,所过的也只不过是与世俗不一样的清淡生活。出家的目的,就是要减少一些麻烦,让自己过很单纯的日子。然而每天都有许多利生工作,怎会单纯呢?以单纯天真的心看待一切,自然单纯。
弟子们都愿意追随我。但是当有人想发心出家的时候,家人总是反对,多么矛盾!今后,噶居寺将会着重在僧众的培养,着重带领弟子步上正道,寻求解脱;而不是鼓励弟子创造更多的财富。财富只在需要及助人的时候才有用,否则是没用的。建寺已经快完竣了,一旦完成后,就不必再费心力于募款了。
(二) 卸下精神武装与伪善
庚辰年,前来迎接我出关的弟子,可分两种,一是充满好奇,想来看看仁波切闭关之后有什么不一样?另一,就是祈求加持的,是对未来不确定方向,想要学习佛法投入修行,但一直陷于恐惧之中、且无法克服自己的欲望,冀盼仁波切给予特别的加持,让自己获得重生。
修行到底修什么行?行,有内行、外行;内行,就是自己内心世界的认知与活动;外行,是外在的行为。其实内外一时是分不开的。内心所想的,足以影响外在的行为。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常形成对事物的判断,包括对轮回假相的执着、对自我的肯定,在在都是我们的习惯。很少有人会问:「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一般人活着,就是要生存下去、为一较长短、为了争一口气,而且要活得符合潮流、符合大众的想法。这些「自尊、自我、自以为是」的想法,以及世间的模式,就是轮回的基础,也正是解脱道所要对治的资粮。所以修行到底修什么?就是要修正内在外在的行为、颠倒世间的模式。佛教很多经典提及,众生是颠倒行;心经上也讲,「远离颠倒梦想」。一般人认为正常正确、理所当然的,在佛法领域中、在佛陀的教导下,却未必是这么一回事;世俗本是错误颠倒的,所以佛法就是要颠倒「颠倒」。要大家放弃自我,这谈何容易!有人认为,「如果周遭的人不需要我,那活着就很没尊严了!」就是不了解佛法真谛,才会有如此想法。社会强调的是:「我」的存在,但佛教讲的是「无我」的精神,以对治灭除对「我」的执着。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某些对错观念,但其中不乏伪装,及对纯真本性的压抑。(注四)很多小孩常是皮笑肉不笑,只为应付大人的需要,完全失去应有的天真。这难道不是大人误导所致?最天真的大概是智障儿了,他们很单纯地表现自己的内在世界,可是我们觉得他们是智障。其实一般人才是智障,硬在脑袋瓜堆了那么多东西,拼命记忆学习,最后却被大脑所制约束缚,加深了「所知障」对修行的妨碍。但一般人的大脑,开发尚未足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未开发的,那些部分才是真正的存在!此外,在家庭或社会,也常被教导必须说谎,不能掏心挖肺说出内心真实无隐瞒的话,否则不是被伤害,就是被人家认为三八无聊。最后好像只有带面具、讲谎言才是真实,因为当你讲真话时没人愿意相信。(注五)谎言的世界,带来痛苦。谎话说多了,连自己都不晓得自己讲的哪句话可以相信?你也不知道所听到的哪句话为真?
人际互动中,要学会讲真诚的话。尤其回到寺里,你不需再说谎,应该赤裸裸地面对诸佛菩萨、面对上师、面对法侣同修,不应再有所隐瞒。如果来到寺里,还把外面的习气带进来,还要说谎话,或做一些突显自己、肯定自己的存在、表示自己比别人优秀的行为,那么这里就会成为你的障碍。回到寺里,最令人高兴的,就是你可以卸掉面具等所有精神武装,好好充电,洗涤积存内心深处的习气染垢。不需伪装,刚开始你或许别扭不习惯(注六), 但只要愿意卸下自己的武装和伪善,为师必然会帮助你,如此才有机会进入「真我的存在」——佛性,才可能开悟蜕变。开悟过程唯一的资粮、唯一的所依,就是对上师全然的信任。换言之,上师的帮助对行者而言是最重要的。
(三) 自然趣入解脱道
佛教概念,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谈尽的,唯有藉由对佛法的兴趣、信心,不断亲近善知识,听闻思维、吸收观念,再慢慢消化,转为自己的见地。直到自己确信这个概念是对的,不再受制于外在影响,就是所谓的「坚固的信心」。可惜,我所接触了解的,很多人学习佛法好像不再为了生死大事、不再为了信仰真理、实践真理,只是祈求平安,如此则你所学的佛法,就像盛夏柏油路面冒烟、光影折射般虚幻。信仰若只建立在祈求之上,将会变质,沦为「你保佑什么,我回馈什么」的买卖交易。错误的学佛心态、将衍生错误的师徒关系。所以上师的悲哀就是,弟子将上师当作一种道具,「需要的时候,上师就是上师,我不需要的时候,就希望平起平坐。」所以,弟子的认知不正确,师徒关系的负担是痛苦沉重而无意义的,若上师的存在无助于弟子的解脱,关系不必再延续。但是,上师是不会舍弃弟子的。
每一次的师徒相逢,为师都很高兴,但也为各位担心。每当开示即将结束时,大家就开始想着︰回去路上不晓得会不会塞车?不晓…
《信心与开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