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一樣的,我們也不需要爲了增進金剛昆仲的友誼而過度感性,我覺得這個也不必要,要適度、適當。
只有在感性之下,創造力才不會被封固。人要很感性,要敢幻想,在上師的指導下原則不變,但是方法應該充滿著創造力,而不是什麼小小的事情都要上師來決定,這真是矯枉過正。只要整體的感受存在,那就可以了。
心靈糧食的補給站
祖菩道場是我們心靈糧食的補給站,而且不僅是我們可以獲得,更要讓家人、朋友,乃至于想要學習藏傳佛教的信衆,也都能夠獲得。尤其是在這充滿不安氛圍的時代中,每個人的心靈都空虛饑渴,因此心靈糧食是很重要的。
在座諸位所扮演的,就是提供心靈糧食的補給士,這是大家的願望。我們共同來精進,努力圓滿,所以要想:「我是這個大家族的一份子,有責任讓道場愈來愈興盛。」人人都要不吝啬地幫助、接引需要幫助的每位來者。
上師的期許
臺灣的宗教信仰是自由的,所以産生了許多自由的火花,新興宗教每天都有。希望大家能堅固自己的信仰,不輕易被影響、撼動,同時也要能夠接引有心想要修行的人。
我發現有些想要修行的人很瘋狂,叁天幾夜在帳蓬裏打坐。我心想,這麼好的地方要你們來打坐,你們都不來,在餐風露宿的地方人卻那麼多,怎麼差這麼多?是不是你們太幸福了?有時看到這一點,我心裏會難過。
他們的凝聚力是怎麼形成的?我觀察的結果是他們過于感性了,他們彼此的互動是很綿密的。我們是太理性,互動上很冰冷,會讓一個新進的人感到恐懼。一個動作錯了,馬上有人在後面做獅子吼,來一次就嚇到了,這個缺點要改進。
我們過于故步自封,應當把熱情、感性的一面跟所有需要的人分享,這是我在2007永平年對大家的期許,也是囑咐——把我們的熱情表現出來。特別是這個月我長駐臺北,大家可要好好利用這個月親近上師。
法訊事宜
我們的法訊應該要規格化。法訊本身是通知時間、地點、法會內容、功德項目,最重要的就是這些。如果花一個月、二個月去想一句話,那樣太浪費時間了,應該要規格化,而且讓接到的人還沒打開,就知道這是祖普道場的法訊,這一點很重要,如此就不會耗費大家很多時間去構思。
學習任事
組長的工作就是總和、協調、主導,平常要把工作分配出去。我比較希望大家都有機會當組長,這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奉獻。應當學習如何奉獻,這包含著協調性、積極性、敏銳。要記得,前人的智慧是很可貴的,不要輕易否定別人的東西,不然會累死自己,而且很不成熟。以前的經驗要懂得拿來運用。
我發現我們的金剛昆仲很可愛,在上師面前很謙卑,但是在金剛昆仲面前很自信,認爲自己才是最好的,別人用過的東西就把它打個X。我覺得那是很笨的,應該要懂得把前人的東西吸收起來,珍惜利用。這是很環保的,而且你又不需花太多時間,就可以在既有的基礎上做出有個人特點的東西。要記住,不要那麼輕易否定別人的做法。
曆練
曾經有人當著我的面,批評我說:「你們噶居寺都是雜牌軍,毫無組織,一直在做重複的工作。」其實這個我了解。爲什麼我讓大家一直在做重複的工作?所謂重複的工作,就是這場法會我找某人擔任什麼,下一場法會我又找另外一人。照道理應該要延續,可是爲什麼我這麼做?
將近5、6年來,我一直做同樣的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訓練。我讓所有人全都曆練一次,有機會去擔任、去負責。等大家都曆練過了,我們再來看誰做得比較象樣,而且他也願意付出。但這樣有個壞處,損兵折將的耗損率太高了。
勇于服務
今年我希望弘法隊能再增加。過去有人說:「我因爲個人的關系,不想當。」應當踴躍跳出來接受服務別人的角色,這是一種嘗試,從中可以獲得許多,也可以了解人間冷暖,特別是被拒絕的那種內心掙紮。
現在當我被拒絕時,心中也會陣陣漣漪,過去可能是波濤洶湧,現在則是陣陣漣漪。應該如如不動嗎?對我來說有一點困難。如如不動的話,跟木頭有什麼兩樣?人是有感情的,只是在很快的時間內將它平複。
當隊長的人,應該有自己的計劃,這個禮拜、這個月准備跟誰聯系?一個稱職的隊長是應該事先向我預告的,告訴我這個禮拜准備聯絡那些人?因爲你可能跟他們不熟。聯絡完後,如實的把聯絡情況做回報、建檔,這是非常好的訓練方式。
上師的勉勵
一位新加入的人可能會覺得臺北真棒,因爲已經有架構出來了。唯一缺乏的是熱情。如果這股熱情再培養出來,我覺得那就很完美了,我會很放心。以相同的模式,將來要辦法會活動都可以了,因爲模式已經建立了。
(沐恩弟子噶瑪上琴謄稿,噶瑪願堂打字,噶瑪願堂、噶瑪戒素芬整理)
後記:弟子的感言
許多師兄發心來道場作義工,用意是讓更多人領受佛法的助益,協助 上師的佛行事業。從 上師的開示中,大家清楚的了解到,道場如果沒有大家庭般的凝聚力,那是很可惜的。
我們應當依循 上師所教導的正知正見,並且把熱情展現出來,真誠地對待進入道場的每一個人,這樣能令衆生歡喜,道場也將能夠愈來愈興盛,同時也是對 上師和諸佛的真正供養。
在這個清涼的夜晚,如父的 上師在祖菩道場給了大家珍貴、深遂而真摰的開示,讓我深深覺得身爲噶居家族的一員,何其幸運!此生能緊緊跟隨 上師來學習,正是珍惜寶貴人生最好的方法。雖然世事無常,誰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夠爲這個家族付出多少,但是秉持著 上師所教導的正知正見,熱情地投入,或許才不致于辜負這段「少年」時光吧!(張盛堂)
《道場如家,弟子有熱情》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