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幸福人生的原理▪P12

  ..續本文上一頁從現身的處境,以及未來生命的發展來說,都是有好處的。“是爲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貌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如果我們把修十善的功德回向到佛果上,那成佛時所招感的果報是“得佛隨心自在壽命”,就是想活多長時間,就能夠活多長時間。

  

  2、不偷盜

   【複次,龍王!若離偷盜,得十種可保信法。何等爲十?一、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叁、人不欺負;四、十方贊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布;七、處衆無畏;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九、常懷施意;十、命終生天。是爲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貌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這段經文講不偷盜的十種利益。偷盜,又叫不與取,指凡是人家沒有給的東西,我們把它占爲己有了,都是屬于偷盜的行爲。凡以騙取、竊取、強奪、霸占、吞沒、坑、蒙、拐、騙等各種手段占有他人的財物,都是偷盜的行爲。

   造成偷盜的業力要具備以下五個條件:1、故意起盜心,有心要盜,而不是無心。2、屬于別人的東西,而不是自己的東西,假如是自己的東西,就談不上偷盜了。3、知道是別人的東西。有時別人的東西和自己的放在一起,時間一長,結果忘了,誤以爲是自己的,這樣即使拿了別人的東西也不算偷。我們現在所說的偷盜,必須知道這個東西是別人的,而不是自己的,也不是把別人的東西當作自己的來想,然後再去拿,這是自欺欺人的伎倆。4、預先有盜竊的動機和准備,比如作案計劃,行動綱領。5、不是誤取。具備了以上五條,偷盜的罪名就成立了,偷盜的業力也就形成了。一個人如果不偷盜,就能夠得到“十種可保信法”,什麼叫可保信法呢?就是可靠的人生結果。

   “何等爲十?”到底有哪十種呢?

   一、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世界上擁有財富的人很多,然而擁有財富要能夠保有它,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看有許多窮人,他們曾經富甲天下,後來才窮困潦倒,甚至淪爲乞丐。原因是什麼呢?當你占有財富時,財富並非就是屬于你所有的,佛經上說財富屬五家所有:一是國王。像古代的國王,依仗政府勢力能把一個人的財富沒收掉。二是盜賊。賊,那些大盜小偷,黑社會性質的團夥,都屬于賊的範疇。這些家夥一旦看上你的財富,那可就麻煩了,輕則給你放放血,讓你損失一定的財富,重則你的身家性命,都要賠上。叁是水災。四是火災。水災和火災會把一個人辛辛苦苦攢下來的財富,在眨眼之間化爲烏有。五是不肖子孫。有的人費盡心機,用不正當的手段,積累了很多財富,結果子孫後代,貪圖安逸,不思進取,吃喝嫖賭,很快得把祖輩們留下的財産花得精光。所以,現在美國許多富豪,都不願意給子孫留下太多的財富,認爲那樣會害了他們。反之不偷盜的人,未來生命中會擁有很多的財富,在你一生中都能安全享有它,不會出現任何意外的變故。

   二、多人愛念。一個人之所以被人喜歡,那是因爲親情或愛情的關系,而要讓社會大衆都喜歡你,這就需要你擁有比較好的人品。尤其對于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人更是如此,試問有誰願意和小偷做朋友呢?有誰喜歡當小偷的人呢?除非是菩薩出于慈悲心,要攝受他。但對于一般人來說,是沒有什麼人願意這樣做的。相反,不偷盜的人,爲人誠實,大家自然都會喜歡他。

   叁、人不欺負。偷盜的人,名聲不好,大家都輕視他,舍棄他,不會被社會所容納。一個有偷盜曆史的人,想找一份工作顯得非常困難,因爲沒有人會信任他,自然也就沒有人願意接納他。不偷盜的人,則受人尊敬,不會被人輕視。

   四、十方贊美。現在的社會雖然不正之風盛行,但傳統的道德觀念和人類的良知,並沒有徹底喪失,人類心中還存有一種無形的道德准則,以此去評判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偷盜的人,人們都瞧不起他,臭名昭著,誰也不會說他的好話。不偷盜的人誠實可靠,人人都會贊美他。

   五、不憂損害。一個人通過正當合法的渠道賺錢,他就不必擔憂害怕,心安理得地享受他的財富,正所謂:“不幹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反之,靠坑蒙拐騙發家的人,他會受到良心的遣責,他要擔心他的不正當行爲被人發現,而被追回財物;他害怕別人報複他,他還有坐牢的恐懼。

   六、善名流布。名,雖然是不真實的東西,但一個人名聲的好壞卻直接關系到他的人生幸福。一個人有良好的名聲,無論他走到哪裏,都會受人恭敬愛戴;名,同時也能給人帶來極大的利益。偷盜的人惡名流布,不偷盜的人則美名遠播。

   七、處衆無畏。偷盜的人做賊心虛,無論走到哪,總是內心有愧,害怕被別人發現,心情常常處于忐忑不安的狀態之中。反之,不偷盜的人,因爲沒有做過虧心事,任何情況下都能活得坦然,心安理得。

   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財,直接關系到生命的延續、身體的健康、生活環境的優越以及辯才諸方面的問題。財,是財富,人在世間上的生存,應有一定的財富。命,生命。人有了財富,才能保證生命的延續。色力,身體健康狀況,由財富的資養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安樂,也是建立在財富上,有一定的財富,才有安樂的生活可言。辯才,雄辯滔滔,這也離不開財富所提供的營養。當我們損壞他人財富時,我們也就損壞他人這一切了。所以,偷盜的人,將來的果報是財富、生命、健康、安樂、辯才都要受到影響。反之,不偷盜的人,他的財富、生命、健康、安樂、辯才能得到保障。

   九、常懷施意。人格中的每一種特征都是長期修養成的。人的行爲自有他的一貫性。偷盜的人,不偷別人的財物就算不錯了,怎麼還會去布施人家財物呢!反之,不偷盜的人多數還會有布施的行爲,久而久之,就培養出慈悲心,形成布施的習慣,只要有機會,隨時都會把錢財布施給需要幫助的人。

   十、命終生天。修布施持戒的功德,死後會往生到欲界天享受天人的福報。

   不偷盜的人會得到以上十種現生和來世的利益。“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貌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如果把不偷盜的功德回向到佛果上,也就是說,發菩提心,持不偷盜行,將來成佛的時候,就能證得清淨大菩提智。

  

  

  3、不邪行

   【複次,龍王!若離邪行,即得四種智所贊法。何等爲四?一、諸根調順;二、永離喧掉;叁、世所稱歎;四、妻莫能侵。是爲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貌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隱密藏相。】

   這段經文講離邪行。邪行就是邪淫,不爲國家法律或社會道德所承認的男女關系,都是屬于邪行的範疇。邪淫由四個方面的因素構成犯戒行爲:1、指非境。指除了自已法定的妻子之外的行淫,都是屬于邪淫。2、指非道。行淫有行淫的處所,假若不在正道行淫,既使是自已的妻子,如果是在她的口中及其他地方行淫也是屬于邪淫的。3、指非時。在妻子懷孕、嬰兒吃奶的時候,或受持八關齋戒的時候行淫,也是邪淫。4,指非處。如果和自己的妻子在佛教的寺廟裏、佛塔邊這些聖潔的地方行淫,也是屬于邪淫的。如果遠離邪淫,就能夠得到四種有智慧人稱贊的利益。

   “何等爲四”,到底是哪四種呢?

   一、諸根調順。諸根,指六根。六根,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一個人如果放蕩不羁,邪淫過度,就可能導致諸根不調。像許多古代帝王壽命都很短,有些叁十幾歲就死去了,其重要原因就是因爲淫欲過度。現代社會,性行爲比較開放,很多人亂搞男女關系,結果染上了性病。像不治之症的艾滋病,就是通過邪淫來傳播的。所以邪淫對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沒有好處,就生理而言,會染上種種病,造成許多身體上的病苦;就心理而言,一個好色之徒,一天到晚坐臥不安,爲找妓女而不能靜下心來。與此相反,不邪淫的人諸根調順,身心健康,活得自在。

   二、遠離喧掉。喧掉,是心理上的擾亂和不安甯。邪淫人有了外遇之後,他的心必然會系在他(她)情人的身上,心很難安靜下來,時時想著見面,一日不見如隔叁秋。有些人,一旦掉入感情之網,往往不能自撥,幹什麼事情都心不在焉,心總是靜不下來,遐想連篇。不邪淫的人,他的內心則平靜、自在。

   叁、世所稱歎。中國傳統道德很重視貞節觀念,男人尋花問柳,女人賣淫,爲社會所不齒。像社會上有些賣淫女,把接客賺來的錢拿回家,氣得父母死去活來,叁下兩下把錢撕得粉碎。有良知的父母對自己的骨肉都不肯原諒,爲她感到羞恥、害燥。更何況是外人呢?反之,不邪淫的人,大家覺得他作風正派,品行端正,大家都稱贊他。

   四、妻莫能侵。邪淫也帶來一些社會問題。今天的社會因爲男女兩性關系太開放,引起家庭的破裂,使得許多無辜的小孩從小就失去母愛,深受其害,因而走向犯罪的道路,造成社會的危害。邪淫的人,當他侵犯別人的妻子時,也許他的妻子正在與別的男人尋歡作樂。反之,沒有種下邪淫因的人,他就不用擔心自己的妻子會有外遇,或被人侵犯。

   不邪淫的人就能得到以上四種好處。“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貌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隱密藏相。”如果一個人能發菩提心,遵守不邪淫,將來成佛的時候,成就佛陀叁十二相中的馬陰藏相,就是男根和一般人的不一樣,藏在裏邊。

  

  4、不妄語

   【複次,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贊法。何等爲八?一、口常清淨優缽花香;二、爲諸世間之所信伏;叁、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衆生;五、得勝意樂,叁業清淨;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製伏。是爲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貌叁菩…

《幸福人生的原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心靈環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