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佛的訣竅▪P3

  ..續本文上一頁得了那就是大進步。進步在這地方看,所以要長須覺察,覺受增長,一天比一天覺悟,一天比一天得真實受用。受是受用,不是享受。

   現在我們人壞就壞在享受,追求享受。要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走得好,樣樣都有。都向上看齊,不向下看齊,所以欲望無窮。欲望無窮之故,這個社會就不安定了。因爲你也要、他也要、大家搶啊!所以貪汙受賄都來了。我們的正受是受用,就是心裏空蕩蕩的,安然自在,潇灑得很,這是受用。一天到晚苦楚苦惱,煩惱的不得了,憂傷煩惱,那何必呢!人生在世頂長一百多歲,在佛看來一眨眼就過去了,不算一回事。所以我們要自己明白這佛性是真實的,一切事相都是假的、影子,不去追逐,各隨各的緣。每個人從前做的業不同,自己所得的果也不同。現在我們又做事,又造業了,將來的果也不同,就是這個緣故。向上看那都要好,不可能!各有各的緣不同,各有各的業不同,不可能、不可能。所以我們隨緣自在任運逍遙就好。運氣都不同,緣也不同,這心空空的,吃得飽穿得暖就是了。何必向上看齊呢。上有上面的因緣,下有下面的因緣。你將上不足比下有余,朝下看看比我不足的還有呢。現在你們大家或許不知道,我們到窮山溝裏去看看,哎呀!那些人苦的不得了哇!吃得飽都不可能啊,要吃得好更難啊。穿的什麼樣子啊?穿的暖就是好的啦,很多了。所以我們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就是好的了。各有各的因緣自在嘛。只要我們努力盡一己之能工作去,得的報酬就是我們的能力所得,不要再去向上面看,上面有上面的能力,我們有我們的能力,各有各的不同,社會分工各個不同。所以要覺受增長,心裏要一點沒有煩惱,自然安閑。真正增長到飽和點了(心真空淨了就是飽和點),他就發大神通了。禅宗這樣說,我們密宗也是這樣說。你不求神通,神通來求你了找你了,你就得大神通。那個時候就叫“明體進詣”,密宗裏是這樣名字,禅宗沒有這樣說,禅宗說的是“重關牢關”。“明體進詣”,發大神通,光明朗照十方世界。明體就是光明之體,進是進步,詣是到家,造詣很深的詣,就是造詣很深到了,到了這個地步了,光明大放朗照十方世界,十方的佛在我心中圓,我在諸佛心中圓,彼此交參無礙,這就是《華嚴經》證的境界。

   所以我們心中心法具足一切法門,我們心中心法要這樣做功夫就能證到這個境界,就是華嚴境界。我們證到本性、明白本性,那就是禅宗。我們心清淨一點沒汙染,那就是淨土宗。所以淨土宗,禅宗,什麼宗都包括在內,一宗包括多宗。並不是我們說心中心法包含諸宗,其它就不包含諸宗,都是一樣。淨土宗也能包含諸宗。一句佛號念到心花開敷見到本性,那就是禅宗。心花開敷見到本性之後,習氣消融,朗照十方那就是華嚴境界。用一句佛號叁密加持,把秘密打開,見到秘密本性那就是密宗。所以一宗都能互相通用,並不是哪一宗最好哪一宗差。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都是一樣。所以我們現在常常對年老的居士們提倡修淨土宗。淨土宗畢竟比較方便一點,不要每座兩小時,可以自由長短,半個鍾頭乃至于二到叁小時隨便,也很自由。念一句佛號也很便當,所以就勸告年老的居士們用功修淨土宗,也很好,一切都是一樣。我們能夠證道,“明體進詣”這一步還不究竟。爲什麼?還有法可得,還有光明在,還有神通在。要光明神通都收歸自性,一切都不可得。法也不可得,佛也不可得,什麼都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那才是法界究竟,那才是禅宗所說的法身向上。所以說密宗說的法和禅宗說的法完全一樣,密就是禅,禅就是密,完全一樣。因此大家修法的時侯不要分宗派,不要這個宗好那個宗壞,其實都是一樣。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基礎,各有各的愛好,這可隨自己來選擇,不必勉強。就像我們吃菜,你喜歡吃辣的,辣的很好吃。那我不喜歡吃辣的,辣的可怕可怕不能吃。你喜歡吃甜的,甜的好,不喜歡吃甜的,甜的就不好了。就是不要分門別類,分宗派彼此誹謗,就不好,各宗都是好的。

   我們講講功夫的進步給大家聽聽,這個路途講清爽,大家可以依照這個道路去前進,不斷的向前進,證到究竟。因爲假如有發神通的時侯,證到光明體朗照十方認爲是到家了,那是大錯誤。密宗也是這樣說,假如你證到光明身,就是整個肉體完全化成光明體了,那還是宇宙之間一個遊魂。還是個遊魂,不算究竟,因爲你著相了。要把光明體也沒了,消化了。禅宗也是這樣說,有光明在朗照你,渾身都被光明筒朗照住了,籠罩了,那個光明要消了才行,有光明在也不行。禅宗裏有很明顯的例子。禅宗的公案很多,大家修心中心法,可以看禅宗的公案,參參公案,公案是幫助我們用功的。有一個參禅師父去問曹山師父。曹山就是曹洞宗的開山師,洞山良價、曹山本寂,他師徒都是曹洞宗的開山祖師。他問曹山本寂師父:“我朗月當頭怎麼樣?”功夫做得光明大放朗照住全身。曹山師父說:“猶是階下漢。”你還在這個大殿外面石階之下呢。那僧還以爲到家了。“哎呀!那不是到家了,那麼請你大師慈悲拉我一把呀,接引我上階。”曹山師父說:“月落時相見!”把這個光明月亮落掉再相見。就是你還有光明見,還有法執法見,要把這個光明做到渾化相忘,忘記掉了,在光明當中不覺得有光明。就像我們現在在空氣當中不覺得有空氣,這樣渾化相忘,忘記了,一點也沒有了,那才到家。功夫要做到這個地步才到家。不要以爲:“噢,我認識你佛性了,聽講就認識佛性了,可以了,不要修了。”大錯誤!有一批人就犯這個錯誤,知道一點理論,認識了:“噢,這個一念斷處就是我們的佛性,好了……到家了,不要修了,我已經成佛了。”其實你沒有成佛,你是因地佛,果上還沒到。你因地到了,果地上沒有成就。差得十萬八千裏了,差得遠,趕快用功。所以今天我趁這個機會告誡大家,假如有這個見解的,趕快回頭。不是不用功,是正好用功。趕快努力用功,時時觀照,觀照不得力,還跟境界跑,那就還得多打座。不打座不增加定力,境界還拉著你跑,不行!

   冶開大和尚是常州天甯寺的大禅師,他的弟子月霞法師、應慈法師都很出名。這個大和尚參禅開悟之後,他師父就配個知事給他做,他做了之後:“哎呀!不行,我這個心還是動。”只好找師父:“師父啊,現在我雖然開悟了,見性了,還是不行啊!跟著境界轉啊,不行不行!”你看人家多明智啊,知道不行。師父說:“好,還是去閉關吧!你力量不夠,閉關!”閉叁年關再出來:“噢,力量夠了,做事情心不動了。”人家都是這樣做功夫啊,不像我們,發狂啊!知道一點道理,好了,到家了,不用修行了。這是做大夢,生死不能了,說大話還要下地獄呢!真的啊,說大話叫“未得謂得,未證謂證”,這是要下地獄的。所以自己要當心了,沒有得道不要說得道,你差得遠呢!你事情上透得過嗎?透不過,還要抽煙、還要喝酒、還要吃肉。哎呀!看,習氣這麼重,就到家了?!胡說八道!所以勸告大家不要這樣想,趕快改過。

   好吧,今天就說這麼一點,其它時間就讓你們提問題,你們大家可交流,要提問題,大家談談呀。

   問:上座以後有時侯好象提不起咒來了,一提咒一念咒就好象氣力不足一樣。

   答:關于念咒的問題,其實有的人就是:“哎呦,念咒多了吧,多個事情吧,很麻煩吧,還是把咒放掉不要念了吧。”有人這樣。有的人就說是:“我這個念咒,念到最後就念不出來了。”有這個不同,現在我們分開來講。念咒嫌麻煩不念,不行!因爲咒是用的工具,就是掃蕩我們妄念的工具。你不念咒你的妄念是不是沒有了?你還有!你不要這個工具你妄念怎麼歇得下來呀。你假如真的妄念沒有了,你身心世界都空了,沒有了。你沒有空,身體在世界在,就是有妄念。妄念境界呀,所有的境界都是妄念,妄念蘊界,妄想境,境界都是妄想境。境界都沒有空就是有妄念在。你不要嫌念咒麻煩,大錯誤!你以後永遠脫不開。不能嫌麻煩,還是要提起來。要提到不能提了,要念要念,念不出來了,那才是化掉了,就不知不覺之間咒脫掉。不知不覺之間咒脫掉,那才是真正不念。有心不念,不行!自然脫掉還有兩種情形不同。一種是睡著了脫掉,不行。在你“嗚……”睡著了,當然不念了,睡著了念什麼,不行。不是睡著了,要入定。因爲我們念咒的心是妄心,妄心不動了,這念咒的心沒有,咒就沒有了。就能念之心所念之咒一時脫落,根塵脫落,那就是見到本性了,那才行。假如睡著了昏沈了,那有什麼用呢?昏沈了,尤其討厭。看看我們結手印是不是倒下去了,是不是散掉了。手印倒下去了,散掉了,念不出來了,那是睡著了,沒用。你真入定啊,這手印不倒,這樣就是這樣,不散。身體化空了,手印還不倒不散,那是真的入定,所以有這樣就好。大家自己檢查檢查,視在自己的情況而下。假如是嫌麻煩不念的,趕快要提起來念。假如是昏沈倒下來不念的,不行,趕快把手印結起來把眼睛睜開出聲持咒,把睡魔消散。把睡魔驅散之後,再清醒著,要念到無能念處,就是心不動搖,也念不出來了,自然不動,很好。這一點你們大家好好鑒別一下。不能因爲自己說氣力不足了,沒有精神我不念了,就睡著了,不行。念咒我們不用精神,在心裏轉,“嗡……”不要出聲,這有什麼費勁的,不費勁的。出聲念是費精神,“嗡……”這樣才費精神嘛!因爲怕費精神,所以叫大家用金剛持,不出聲。不出聲還不要持,那不行。要念,要念到無能念處無可念處那才行。

   問:經常出現不知什麼力量把手印強行分開,在一座上出現幾次,如何製止?

   答:那還是氣的震動。你手震開是氣的震動,那不要緊,再結起來。發生了,氣機發動了震動開了,那也不要緊…

《成佛的訣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