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要去除的染垢,會造成我們佛行事業修行上的障礙。
最可靠的向導
弟子真正需要的是一位切身經驗過,知道如何安然越過洪流的可靠向導,而這樣的向導唯有自己的上師。只有自己的上師才會願意當你的向導,幫助你越過生死之流。這樣子的上師,不會投弟子之所好,也不會以贊美取代指責。可是當弟子樂意信賴上師時,上師也會樂意回饋他最擅長的才華,他會把所學的精華,無論是在吃飯、講話或行走之間,無時不刻,他都會很願意來影響你、傳授給你。可是你能夠獲得幾分,那就看你自己。雨一直下,你是要拿碗來裝,還是要提桶子來裝,有些人不拿碗、不拿桶子,他說隨緣啦,只用雙手去捧…看你自己!
如海的加持
這就是爲什麼我們噶居祖師,無論是他的生平傳記或者是他的證道歌,這樣子令人熱淚盈眶的原因所在。因爲所有祖師的證道歌都很深刻的刻劃出他修行的感受,把他的修行經驗,毫無矯情毫無掩飾的寫出來。
所有偉大的祖師,爲了傳法,都犧牲自己的生活,無私的奉獻自己,毫不藏私的教導,義無反顧的照顧傳承,維持傳承的傳統性,而不是嘩衆取寵。自始自終帶領弟子是他不變的責任。弟子從上師那裏所領受的教導,其實就如海之一滴而已,可是他的加持卻有海洋那麼的大!這是像雛鳥羽翼未豐般的弟子,一開始前來學習如何禅修,所始料未及的。可是有一個前提是,你真的要修!
我們噶居巴的修行有非常嚴謹的脈絡可尋,在傳承的背景下,上師跟弟子的關系,說明了所有祖師的生平故事、證道歌,都蘊含著虔誠之所以如此令人錐心的原因。
傳承的修行次第
第二個傳統的背景,就是道,噶居傳承的背景所形成的修行次第,這是每一位噶居弟子必須要了解的。
噶居傳承的道是屬于金剛乘,但是我們要明白,學習金剛乘不只是學習密續的修持技巧而已。金剛乘的道包含叁種不同發展的延續的次第,第一種稱爲小乘,涉及的是原始佛教巴利文跟梵文經典中所宣說的不放逸以及正知正念的基本修持。入行論第四章,就是講不放逸。入菩薩行論是大乘佛教的經典,其實大乘佛教的經典是含攝小乘佛教的道。不要瞧不起小乘,沒有腳不能走路。第二種次第是大乘,所強調的是慈悲、利他事業。大乘佛法是西元前一世紀之後從印度興起。唯有圓滿小乘跟大乘這兩種修行次第的人,你才有資格進入第叁種次第,也就是修持佛法最高形式的金剛乘。
臺灣佛教發展有某些缺憾,雖然我們有幾百萬佛教徒,但真正從小乘、大乘這些基本佛教見地來學習的卻不多。臺灣的佛教把佛法給形式化、世俗化、佛號化,到最後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連基礎的教理都沒有人要學。
對藏傳佛教的誤解
藏傳佛教跟顯教確實給人很大不同的觀感,可是許多弟子都只看表象,認爲藏傳佛教可以吃牛肉、可以結婚…。好多人跑來跟我說,聽說你們藏傳佛教可以結婚。我說:「不要來這一套,我不想去跳那個火坑!」演變成藏傳佛教在臺灣被過度的神秘化以及世俗化。過度的神秘化就是說,常有自稱上師、自稱轉世活佛的,其實他什麼都不懂。一個不懂的,卻騙一群無知的,然後他們也可以成立好多的中心。大家都把藏傳佛教看得太容易、太簡單了。
這一、二十年來雖然在達賴陛下的加持下,(金剛乘)從他是邪魔歪道,一轉身變成名門正派。世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西藏精神領袖、格魯巴教主,集一切榮耀于一身的達賴尊者來到臺灣,受到前所未有的歡迎,大家恍然大悟,原來喇嘛教不是邪教,大家接受了!接下來問題來了,各個*輪中心、道場如雨後春筍般開始,每天有接不完的灌頂,可是受法的弟子沒有做好准備,他根本不了解什麼是佛教就來接灌頂。以前給灌頂必須要完成什麼樣的次第,才能接什麼樣的灌頂。現在變成灌頂是一種秀,不給灌頂沒有人參加。
這種不如法的佛法傳授,藏傳佛教徒之間很興盛,然後發生類似宗教的邊緣事件。共修是多麼神聖的聚集金剛昆仲一起來修行,譬如一個人修,念一句「唵瑪尼貝美吽」,只有一句「唵瑪尼貝美吽」的功德;聚集百人、千人大家共念一句「唵瑪尼貝美吽」,每一個人就會得到百句、千句的功德。尤其是在功利主義社會,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修行,聚集很多人來共修,就可以很輕易得到幾億遍的修持,原本共修的立意是很好的。直到有一天,有一個人對我嗤之以鼻說,你們共修都是男生跟女生在那邊HAPPY喔!我問,是誰跟你講的?他說外面都這樣子講,相約找人去共修欸,真是不要臉!我楞住了,什麼時候共修已經變成是另一個代名詞了,我怎麼不知道?我恍然大悟了,藏傳佛教已經被妖魔化,雙運已經被汙染化了。
有沒有雙運這一堂課?有的。可是你們要知道,剛才講的叁種次第,要完成前面兩種,然後才進入金剛乘。進入金剛乘之後要達到雙運,還要有阿努瑜珈、阿底瑜珈、瑪哈瑜珈,雙運是最後的一個層次。許多人在不了解的情況下被誤導,貪婪的人性披上神聖的外衣,因此發生許多騙財騙色的宗教事件。本來就有一些人想盡辦法要來攻擊,剛好給人坐實。現在是混亂的時代,所以我在想,可以往電影也不錯啊!大家不共修,一起去看電影,應該不會怎麼樣吧!
樹與宮殿的譬谕
在叁乘關系上,我們以樹來做譬喻:小乘是根,大乘是枝幹,金剛乘是上面開花結果的果實。如果以宮殿來說,小乘是成佛宮殿的地基,大乘是牆面和建築,金剛乘就是金色的屋頂。金色的屋頂必須架構在小乘與大乘之上。我常唠叨,拜托你們要修行,並且一定要按照次第。有人不來學,然後看人家會結手印、修某些儀軌而心生忌妒,就罵道場的幹部不盡責,都不教,害我都不會。你不來學怎麼會?
追求滿足成就輪回
有些人會在他不如意,或是放蕩的時候躲著我,然後下次再出現又是幾年之後,頭發比上一次看到時又掉得更多。生命會這樣子浪費掉,到最後你以爲得到很多,其實你什麼都得不到,你是造業很多,而不是得到很多!你看人可不可笑,這一輩子我們一直在追求滿足,一直在積聚,從出生之後眼睛張開就開始找奶想吸奶,長大了還老想著這事,到老了還是想這種事,這個習氣很特別,輪回的誘因就在這裏。但這輩子不管你賺了多少、擁有什麼,到最後呢?這個幾乎沒有人會去考慮,這是過度樂觀。有一種人是過度悲觀,學佛之後就開始吃不好、穿不好,我說你幹嘛?他說在修苦行。我說:「苦行不是這樣子修的啦!你有好的衣服你要穿,穿得亮麗一點…」
苦行是苦在自己跟自己的欲望抗衡,不被欲望戰勝。某些佛教團體爲了修苦行,所以把人家供養的或新的海青,故意磨得舊舊的再來補,這都是重視表象。一般信衆也比較喜歡看到面黃肌瘦的師父,他覺得這個師父有在修。看到那種肥肥的,就想說這個人一定是吃太好。
真正進入修行之道
當我們能夠不放逸、正知正見、開展自己的利他佛行事業之後,將會逐漸地認知到:我們所習慣的生活模式,以及認爲應該要做的日常事務(工作),當你真的獲得傳承的加持,到某些程度之後,你會發現到堅持這種日常生活模式是徒勞無益的,因爲對開悟解脫沒有任何的幫助!體悟這一點後,你開始准備要當一位廢人。什麼是廢人?就是很多人會來指責你,你的父母親指責你,所有認識你的人都來指責你,跟你說:「你有這麼好的工作,卻跑去修行,你頭殼壞掉。那個師父用符咒給你吃嗎?你孩子不要、妻子也不要。」如果你真的達到這樣子的境界,那麼我就要恭喜你了!你真正開始被允許進入修行之道。
像寂天菩薩不只是抛棄世俗事業而已,他是抛棄繼承王位。釋迦牟尼不也是抛妻棄子、抛棄王位嗎?以世俗的眼光來看,這是大逆不道。很多人會說你連孝順都做不到,還想修行?人家這麼罵,你就會受不了,就想:「對啊,我還是要圓滿世俗。」然後就繼續沈淪。
超越世俗文化
表面的價值及世俗的文化經常造成我們修行上的困難。也就是當我們想要修行時,這些日常生命價值、生活文化就會困擾我們。換句話說,我們一直活在世俗文化之中。我不是說文化不好,但確實有些文化是不好的。現在交通工具這麼發達,搭汽車、火車、飛機一下子就可以到達目的地的而不用,然後用擡轎,幾萬人走七天七夜,這有得到什麼?你們有沒有去想過?現在叁月了,這中間你們看到什麼?是一種信仰的堅持、信仰的價值,對生命有什麼意義?這是臺灣文化的一環,但從這樣的文化,看到的是角力,大家在拼角頭的勢力,真的這樣子神明就會給他保佑嗎?
信仰的價值值得各位去想一想。想通了,再來想生命的價值。生命的價值真的只有生老病死嗎?我們就任由衰老、病魔摧殘嗎?可不可以不要呢?可不可以顛覆世俗?難道我們就要乖乖的等到不呼吸、心…
《噶瑪噶居傳承與修行次第—密勒日巴親近夜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