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怨憎會,沒問題,這都沒有問題啊,這怨憎會是煩惱不是煩惱呢?實際要是智慧的人,怨憎來了,真是就剛好解決這個怨憎,即它的出處。它一定有出處的,你要是沒有作爲,那對方一定有出處,他一定有個來源對吧?那你就可以問他的來源了。我們可以找來源,你要是觀察不到就可以交流交流,找對方問一問,說咋的了?咋的過不去了?大家都剃光頭了,不是同行是冤家吧?他總得有個出處,好比說有的人傳是非啊,有的人找麻煩啊,或者對方真是對你有成見啊,這都可能,但這都可以談一談。我們過去說象這一類兩方面造成的事情,就可以見見面,既面對嘛。
這個面對,你可以去看看自己的“五德”嘛,對不對?實際出家人的修行跟簡單呐,好比說被谏、谏人皆以五德而思維——被人谏我了,我生煩惱了,那我看看自己有沒有五德呢——不愛不恚不怖不癡,我知道法,知道什麼因緣跟別人交流。這雖是執事五德,但谏人的時候、被谏的時候,這五德也是很好用,當事人嘛,也很起作用。什麼“德”呢?這是出家人的五種寶藏,不以愛憎心,不以愚癡心,不以嗔恨心,知法,知道時節因緣,那一交流就好了。這不應該是煩惱,這應該是怨憎會了,兩家碰頭了,見了面談一談,因爲這是兩方面造成的,不是你思想問題,思想問題我們查一查。下去談一談好吧?
問:我請教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回向,煩惱的時候我念佛能解決現在的問題,但就是有的時候想起家裏人的一些事情的時候,我會有點慚愧或煩惱起來,但我試著用念佛去回向他們的時候,我不知道這個作用力有沒有?
慈師答:
我聽得懂了,你坐下。
出家功德的回向,乃至念佛的回向,乃至持戒功德的回向,這每一條,一切世間福德因緣不能比,這個沒有問題的,這是很如實的,世尊在許多經典上說到這個出家功德,我不知道你們學《出家功德經》了沒有?
提問者:還沒有。
慈師答:
這個出家的功德與持一戒,乃至說念一佛的功德,世俗的一切福德因緣是不可及的,即沒法類比。那你說它是出世功德,但我們要在入世中得到福報的。的確是這樣子的,就是說這個出世的功德回到入世中,入世中的福德是沒辦法跟它比的。因爲不管是出世入世,這個福德因緣就類比而說是有大小的,那麼出家的這個功德只能佛去贊歎,我們沒法贊。象你說的,比如我們在家完成對父母的孝順,不管是孝心孝養孝敬等等作爲,那普通的人都可以做得到,也可以作爲,但你要說以出世的功德,以智慧,以念佛的功德回向給他,因爲念佛的功德與出世間的善巧是不退轉的,而任何世間的福德因緣皆是生滅法,這是絕對沒問題的。但是出世的功德非是生滅法,那麼你回向給他的福德因緣,這種加持力是不退轉的。
象我們在世間孝敬父母,這個是真了不起。假設你道業有成,你不光是可以利益你現世的父母,也可以利益累劫的父母。因爲我們世間只對此生父母有認知,但對累生累劫的父母我們沒有認知,我們對“如母有情”的認知不夠。爲什麼認知不?因爲我們沒有天眼,沒有宿命,我們看到的就是這一個生命階段,但是我們對無量劫以來有情之間的互爲輪回、互爲轉換、互爲怨親的這樣一個過程,我們沒有認知的。象我們這樣的人群,不用八萬劫,叁萬劫、兩萬劫、一劫、兩劫都看完了,即大家在這個親情上肯定都沒有扯斷過,要不然沒有這樣的集體因緣。這是不可思議的。
一般我們在世間的福德因緣上,只能對自己的現生父母做一點孝敬,但是對他人産生掠奪、擠壓、排斥、減損,對自己家的人,可以增加他們的福德因緣,可以給他們一點利益,但是會減損其他人。而出世的出家的功德、持戒的功德、念佛的功德,它會不減損任何有情地利益有情,要是我們道業有成,那可以利益我們累生累世的父母,給他們帶來出離叁界、不再輪回的福報。那世間這個生滅的財富與變異的親情是很很微弱很微弱的,因爲我們這一生的福德因緣和親情因緣都是很薄弱很薄弱的,隨時都會變化,一轉身都不相識了,一轉身可能此親就成仇人了,成了冤家了,成了對頭了。爲什麼呢?我們並不知道我們生命相續的頭緒。所以出世善巧是能審觀生生世世的法則的,那出家的功德、念佛的功德,即使就你一念念佛的功德回向給你現有的父母,那你這一生窮其孝敬心,也沒有你念這一句佛號回向給他們的這種真實的功德有意義。從究竟意義上說。
我們可以細細地、認真地去審觀這個事情。因爲出世的功德是順性而立的,它不會散壞,它不會退失,但世間有爲的福德因緣會生滅,會變化,會衰減。所以,我們把念佛的功德、持戒的功德、出家的功德點滴地回向給自己的親人,那都是不可思議的善巧,比我們在家裏孝敬要大無窮倍。對此你下去可以細細地觀察,不是誇耀,這是究竟利益上說。
《出家功德經》可以看一看。“一人得道,九族升天”這類說法實際一點兒都不是誇耀的說法,象大目犍連證果以後去幫助自己的母親,後來他的母親升天,等等這些事情肯定是自然而成的。因爲你道業有成了,你度化自己的親人是必然的。那我們在世間糾纏在這些所謂的世俗的孝敬上,不是不行,但是太短暫了,內容太少了,你就是滿孝敬你父母,又能孝敬點什麼呢?內容很少,也很短暫,變異性很強,衰減的狀態也很容易觀察得到的。
所以我們今天有出家的因緣,必然的我們有意無意地就把這個福德因緣回向給自己的親人了,即使不是故意的也回向給他們了。他們會得到一個很好的祝福。因爲我們知道,持一戒,就有五個護法來守護你,你受了沙彌戒,再不守戒那你也要守幾條戒的,那這些護法神就識得我們,就會給我們增加善巧。過去說受五戒,就有二十五個善天去守護這個人;受叁皈,一般就有九個善天來護持你,引導此人不墮叁途。你說有的人就沒有皈依,或者有的人看著是皈依了,但心裏滿想的是世俗、外道心,滿想的怎麼在佛法中盜一點利益,然後好去做外道事,那這樣的人,善神不護持你。所以,我們能受十戒,能出家,這個福德回向給親人是沒問題的,下去我們慢慢地接觸一些經典也好,慢慢地在現實中也可以觀察一些事情。沒問題。
慈法法師講于放光寺戒堂
歲次辛卯六月二十八2011年7月28日
《安居第七十叁日(叁):不舍一切煩惱》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