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六十八日(叁):怎麼棄舍九界?
九界怎麼舍?這個舍棄的方式我們不得不提示一下。
爲什麼要舍棄?因爲我們這個世間二種不清淨,還有減劫在加劇它。對此都是要觀察的,不觀察你就會迷茫,說舍棄,但沒有理由舍棄時你是不願意舍棄的。我們凡夫的心可會取舍了,但是你要讓他看透才行,看不透他就不會做。爲什麼舍棄九界呢?它是二種不清淨的世界,減劫又在加劇這個不清淨。
舍棄九界,實際就是舍棄我們這個堪忍界。我不希望大家做什麼英雄人物,說我敢于犧牲,我就要在這個娑婆世界犧牲自己、照亮別人,不盡然,你犧牲了也是白犧牲了,有時候是無謂的犧牲,那就可惜,因爲你畢竟是一個成佛的獨立體,我們都可以成佛的,何必呢?
但我們對堪忍界,它畢竟是我們累生累劫輪回的家園啊,這不是本家本國,是輪回的家,我們對它還是有感情的。沒問題!你往生以後得到不退轉的加持,或者說你在意識法界完成了,再倒駕慈航是可以的。要是讓我們放下一切、沒有後顧之憂地就舍棄了,沒有人願意往生的,因爲我們無始以來的輪回積攢了多少業與習呢?這都是我們的盆盆罐罐,我們舍不得,一想舍棄,受不了。所以沒問題,暫時離開可以嗎?你說這不是在安慰我們嗎?不是。要是不這樣講,這樣觀察,我們心地的粘著是舍不得的!你舍不得啊,因爲你積攢的業力太多了!業習太多了!無始以來的親屬遍布在這個世界,都跟你有親緣關系,一個拉一個,一個圈一個,一個套一個,你怎麼能舍得呢?有時候突然想我要舍得,那是受傷害了。一靜下來一想,畢竟還有很多好處啊,對不對?誰對你看了一眼,對你合合掌、贊歎了你一句,那記憶中一找還有一大群,都是你舍不得的東西!
所以,這個舍,不要認爲一舍就斷滅了,沒有斷滅。很多人就在這個地方感情上于心不忍,那我們怎麼校正呢?
因爲念佛這個方法涉足到一個心理空間問題,所以說我們不得不相互幫助來打掃打掃我們心理的空間,要是我們的空間被無始以來堪忍界輪回的業習、盆盆罐罐的這些家産裝滿了,那我們沒法去接受其他東西,你沒有念佛憶佛這個心理的空間,也就沒有接受它的理由。如果我們不把打掃,或者沒有做一個舍棄的理念、思維過程,我們嘴巴上雖在念佛了,但心理、意識、志願上沒有這種空間,沒有這種載負力,就多不生效果。所以很多人念佛總也找不到一個理由,說爲什麼念佛不得力?或者說念佛的效果總是不那麼顯著,或者說念佛跟煩惱一對比,煩惱還是老大,還是有意義,還是占上風,念佛還真是沒啥作用,爲什麼呢?就象我們下面的水池子一樣,你要把一些濁水放掉,才能灌注一些新的水。要是本來就裝滿了,我們又扣上蓋子,那是沒辦法再注入水的,一注入水就會彌漫出去,它沒有起作用。所以我們舍九界的理念過程是十分需要的!
你有這個過程,再來看你念佛的心理感知就會産生一個飛躍性的變化,這個變化是你不可思議的。但你要是沒有空淨過,無始以來輪回的一些情感、習慣這些珍寶就裝滿了我們的身心世界,尤其是在意識法界中,它是很滿的,因爲我們生命的整個支撐與相續就是這些東西。所以你若不去洗滌心垢,來並棄九界,想在念佛法門上有個契合,這種很滿的心胸怎麼來接受清淨的法益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
你要是有未了緣、未了情、未了事,我們可以在往生的主題上解決以後,修短自在,倒駕慈航,回入此娑婆世界,乃至說無量的刹土去完成你的未了情、未了緣、未了事。人人中都有這些糾結,要是說把這些處理幹淨了再往生,那是比較困難的。
暫時地放舍一下可不可以?“暫時”肯定是給你的一個說法,你放棄就知道了,實際這個放棄之時就是圓成之時。我們往往會對放棄自己的業習、自己的生活習慣與作爲,當成十分可怖的一個現狀,所以一想象我要把這些吃喝嫖賭、殺盜妄淫種種世俗作爲突然都扔掉了,那我不是什麼都沒有了?我們中國人面對一些出家的親人,他們認爲這比人死掉還糟糕。我就遇到許多家長或者親人這麼說——甯願死掉,也不願讓他出家。我說爲什麼呢?他也沒有丟失,也沒有消失,他也可以跟你來往,他還給你增加福慧。家長會說:“丟不起那個人!”。我們要是放棄世俗了,我們家裏人也會丟不起那個人的,對不對?也可能你自己也感覺丟不起那個人。爲什麼呢?這麼美好的世俗與輪回,你丟棄了,這麼多苦難,這麼多雜緣,你丟了,你會是什麼樣子呢?你不敢預設這個東西。實際放棄與圓成是同時的。我們在放棄這樣一個業緣的時候,我們同時心裏成就了一個清淨的法緣,那是不可思議的。它沒有出現斷滅與斷層,這裏面是沒有斷層的,尤其是念佛人,在放棄九界的時候實際就是圓滿九界,放棄九界就是圓成九界,你放棄貪嗔癡就是圓成貪嗔癡,就是一個清淨的超越。
今天上午,有個小夥跟我說,啥都好放棄,這個感情可不好放棄。有的人很高尚地說,這個男女情啊、朋友情啊這都好放,但你看我父母年齡大了,怎麼放?都有一百二十個理由,因爲什麼呢?實際他不知道這個放棄不是斷滅,也不是斷絕,是想象的很可怕。
所以我們放舍九界就是以佛功德圓滿九界,圓成九界。你可以嘗試這個東西的,不要先把你那個害怕的“怕”字當頭,後面就很不好做了,那樣很多念佛呀、作爲呀就會消失在你這個畏懼當下,你會把它屏蔽掉,所以很多人嘴上念佛,心地裏屏蔽這個東西。屏蔽什麼呢?——放棄對九界的染著。
我基本上每年都會遇到這樣一批小夥子來跟我談,師父,你看我是不是該出家了?我說最好不說。爲啥呢?說了白搭。因爲我要一說,他馬上會說我有很多放不下。你要是說這出家很好啊,清淨梵行,不爲衣食感情再糾結了,得到了即下的解脫,你即下已經圓成了這樣的作爲與業相了。但他一想就不得了了,我的張朋友、李朋友咋辦?這可就不好搞了。
前前後後來放光寺出家的小夥很多,以前來了,很勇猛,我看著這些勇猛的,還是比較隨喜贊歎的,但我說你先住叁天,基本上叁天以後那個勇氣就放得差不多了。這沒有啥。最主要是有些人處理不幹淨的是啥呢?他不知道這個放棄也好,棄舍也好,實際就是圓成于它,放棄與圓成是同時再現的。主要是我們沒有從心裏去實踐過。你說那我出了家了,我還體會不到這個?對,最主要的是我們的回觀能力不夠。
許多人在沒有出家之前,就會預想我要一出家,我們家慘了,我單位就慘了,我周邊的人怎麼辦?可一出家了,沒有一個人理他。有的人叽歪叽歪地回家了,家裏人說你回來幹什麼?不好好出家?!經常會有這樣的事。爲什麼呢?實際他出家那一刻已經圓成了,這事已經做圓滿了,只是說他想象的,他會把很多線又悄悄地搭上了,藕斷絲連。
那我們念佛人這樣真是不行,你要這樣做,就很容易把我們這一點點念佛的利益給埋沒了。佛的功德是圓成的,是不可思議的,是普利于九界的,我們舍九界念一聲佛,那就是圓成九界一聲。五分鍾用放棄九界的心念來念佛,那五分鍾你就在圓成這個九界,就在普利這個九界,你放舍哪一界就圓成哪一界。
這個舍是很認真的一個事情,我們要了解了超越就是圓成,就會體會到不可思議的內容與作爲。當然你要去從你的身心世界去整體地思觀它。不相信你試一試,你回家去說我這出家好還是在家好?很多家人會說很真實的話——你還是出家好。你不相信嗎?很多人早耐不得你了,不過你自己認爲你還很有價值,很有作用,很多人會自己認爲這樣子,實際不是,早就厭倦你了,但是沒法說,畢竟生活很久了對不對?這看著是個笑話,實際大家心理都很明白,我說的是實話,有時候實話不好聽。
放棄、圓成,它是無對無待的,同時成就的。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是真正作爲一個智者,我們會觀察的到。有的人在這兒徘徊,一到整個地方他就閃開了。我說你思觀過嗎?“哎呀,不行,我很多放不下,我很多塵緣未了”。實際他是沒有真正地去思觀。
我接觸過很多這樣的家庭,這些小夥子出了家以後,不敢讓父母或者妻女知道。我就去到他們家,我先給他們講——某某出家了。他們家人一點感覺都沒有。真是這樣!很多人想著會大大打出手,會鬧什麼的,實際都沒有。他們很多說,師父,你真敢去我們家嗎?我說沒問題的,很多家我都去過,很多人出家七八年,五六年、叁四年,根本不敢跟家裏說,說出國了,說打工,反正說了很多話,都是假話。我說你這樣出家肯定不安穩。就去他們家,我一般剛到了,大家坐下喝口水,我就很嚴肅地說——你什麼什麼出家了。家裏人一點感覺都沒有,大部分啊,也有其他反應的,但大部分沒啥反應,說出家也很好呀,他在家啥也做不成!
我們出家那一刻鍾,實際已經把家庭問題處理好了。很多人認爲後面這可不得了了,也有,很少,真正出家了,反而就沒事情了,但是說半吊子吊在那兒就很危險,家裏人受不了。我也遇到過真是家裏人傾家蕩産尋夫尋妻尋子啊,真是有這樣的。有,很少,一百個…
《安居第六十八日(叁):怎麼棄舍九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