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居第六十五日(二):你的親教師是誰?▪P3

  ..續本文上一頁羯摩法去剃度;有的阿羅漢是各個攝受,有時候就是群體攝受,一來就五百、五百、一千這麼多人。世尊五百、五百地度人是經常有的——五百賊人善根成熟了,手足都被剁了,世尊說“善來”,手足又具足,就證果了。象我們前幾天提到的央掘魔羅,殺了九百九十九個人,最後要殺自己的母親,世尊就以通力站到他前面,世尊徐徐前行,他在後面拼命追,想要殺最後一個,以爲殺了一千個人就可以升天了。那麼對每一個有情群體,世尊都有對稱的教法,比如讀到大集部,一定是對色界與欲界衆生的廣泛施教,很多就不是對人類講的,我們要用人情去分析,是沒辦法分析的,因爲我們人類的智慧、生命、意識都太短淺。所以這個傳承我們要是認識不清晰,那就很麻煩。

  

我們要是不能依止阿彌陀佛的親教,那就看從文殊菩薩、龍樹菩薩、天親菩薩這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教言機製。現在我們講的五念門都是來自他們的教言,其主題教言是意樂,就是智慧門,以意樂爲入手方便,就是以無染爲方便,不居于位。現在我們凡夫愚癡就愚癡在我是某個位置上的人,有的人是工人、農民,有的是公安,有的是戰士,有的是盲流,有的是出家人,有的是在家人,有的人可能是便衣,什麼都有,這個沒有問題的,這都是你自己的身份。但有一點,你要認爲你就是那個位置,那就苦在那個位置上了,跟別人沒關系。那我們是學佛人、念佛人,所有的人都是念佛人,這個就沒有問題了,所有以文殊的教法,即以無染著的意樂爲殊勝方便,那我們講的五念門的前四念門就令我們換位方便,站在佛菩薩的角度,來憶佛念佛,觀察世間,觀察九界,或摒棄九界,以爲修行殊勝。

  

爲什麼今天要提出來這個呢?就是人修自力往往不知道怎麼修證,所以造成了很多困惑。我見過出家人自己傷害自己的,不是一兩次了,以前學戒的時候,很多人因爲不知道這是釋迦佛對我們對稱的保護與教法,每一個戒律保你解脫,稱爲波羅提木叉,也即保解脫戒——保護衆生,遮我們的惡緣,遮我們的惡果,使我們有增上善緣,成就菩提,出離生死輪回。但很多人學的不是這樣,他就指責別人,被別人指責,製約自己,製約別人,犯戒了就自己殘害自己。我到這些戒律班,我感覺最大的一個提示,我說我們能不能請一個和尚,我們沒有和尚,這一類的學習多出問題。因爲戒律對僧人的輔助、安樂他看不到,越學感覺自己的戒律越不行,越學感覺自己越差,越學感覺到天下沒有一個好人了,越學感覺就崩潰了,到最後算了,就放棄了。跟我一起學戒的,有兩批人,一批人幹脆什麼佛法不佛法的,算了;再一類人藏地去了,南傳也有,少一些,極個別的,大部分都去藏地了。爲什麼呢?他們喪失了信心,就是把自身的業力,把自力、自己的作爲盯得死死的,盯的越死,就看別人也看得越死,結果就造成了銅牆鐵壁的業力的一個國土,人就走不出來了,後面就特別大的傷害。

  

念佛這個法門讓你舍棄。舍棄自業他業共業的糾纏,舍棄這個東西,你不要管它,你去念佛憶佛。在念佛憶佛這個無上菩提心中、本淨心中、本具莊嚴中,去回觀九法界的種種衆生,這時候在解放的情況下去觀察這些不解放的業力、糾纏的業力,你就自得方便。

  

我們把這二十九種莊嚴做了一個簡單的觀察,此處做了一個總結,也做了一個回顧,希望大家在這叁個念佛體系中去認知,其差別是很大的。

  

我不反對任何一個修持,這個地方一定要反複聲明,你用什麼樣的修法我都不反對。但是有成就的阿阇黎是自力修持的一個根本依止,這是一個千真萬確的真理。當然我希望這一類的人不要走彎路,很可憐,很多很多修到最後就是自大與自卑,沒有第二個東西了,真讓人感覺到惋惜。因爲生命就怎麼短,佛法的教言這麼殊勝,放在那個地方,而去糾纏自己的業力,糾纏別人的業力,因爲自慢就是他那一點兒修持,自卑就是他修持不成,這真是很可憐,讓人只有惋惜,後面一聲哀歎這一生就過去了。

  

太多了!這些人就會暗中較勁,他們用勁用大了,暗中用力——我在下面做出來什麼樣子給你看看。你給自己看吧,慢慢的來。沒有人看的,因爲我們都是自己在體驗自己的生命,沒有人看我們,一定要相信這一點,自己自覺一定是我們生命的主題。

  

菩薩們呐!生命沒有賭氣那一刻。賭氣的人不是智者。起碼我們學佛的人是學習智慧的人群,應該摒棄這些愚癡的心地的作爲,向往光明,向往著念佛的這種究竟了義的教法,那真是我們的福德因緣。你若要固執呢?我們只能勸慰一句——步伐邁慢一點。

  

慈法法師講于放光寺戒堂

  

歲次辛卯六月二十一2011年7月21日

  

《安居第六十五日(二):你的親教師是誰?》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