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六十日(一):在法界漫遊何去何從?
阿彌陀佛因地誓願——設我得佛,十方諸佛若不咨嗟稱我名號者,不取正覺。我們知道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劫,十方諸佛亦複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十劫,此處“南無”就是贊歎之意,諸佛一樣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看到經典或者真言上,乃至早上起來誦的楞嚴咒,都有“南無阿彌多婆夜”這樣的文句,這是諸佛佛佛相贊的一個平等的教法,這個教法諸佛不會有相違背的,一佛發誓願,無量諸佛同時來表示贊許或者輔助。
我們平時念“南無阿彌陀佛”與十方諸佛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區別是什麼呢?同樣是念這樣一個稱號,所緣的心地有異就會産生差異,這個名號本身的功德是無二無別的,就是用心之別,或說心意是有差別的。
我們作爲一個普通的念佛人,從最簡單的一個角度來審思——我們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那就是與十方諸佛結了一個甚深的法緣。
我們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十方諸佛亦是同樣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善緣不可思議,惡緣亦不可思議,我們知道這十法界中都是外緣所顯,不管是地獄惡鬼畜生人天修羅菩薩聲聞獨覺佛陀,這樣的十法界中,都是依緣所顯。這個“緣”字太重要了,我們念這一句佛就是與十方佛結了一個甚深的因緣,同念故。心的用意可能不同,但是念的音聲是同的。這個善緣是極爲廣大的,所以念佛遠離戲論,功德不可思議,唯佛與佛能知。這是誠實言,不是一個泛泛的言說。有時我們會把它看成一個很泛的言說,這裏面沒有泛泛的言說,就是根據阿彌陀佛如實的誓願:設我成等覺,十方諸佛如來若不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我們讀《無量壽經》也讀到,世尊告訴阿難說——阿難呀,不光我今稱贊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十方諸佛一切賢聖莫不如是。那麼這是一個大事因緣!因爲我們不了解念“南無阿彌陀佛”背後的勝緣,往往就忽略它了,它的究竟利益我們看不到,因爲我們現在的心智、感知受我們業力的限製,就是說感覺不到究竟的廣大的殊勝利益,會在自己現下的一些心智上,或者說一些業習上、自我認知上去認知所謂的念佛。往往我們用自己的意念把它概念化了,而不知道這樣一個廣大的勝緣。要知道這樣一個大事,沒有人不念佛的。
要是把我們一個普通人放在一個很艱苦的地方,我們都知道雲南過去也是一個充軍發配的地方,就是說這個地方外緣惡劣,把人放到這樣一個不好的因緣上去懲罰他,或者說去教育他、改造他。可能我們中國人要是犯比較大的過失就會放到大西北,那個大西北就是現在的不好因緣的一個代名詞了。我去過大西北,在那走了很多地方看了看,的確是,要是我們內地人剛剛一落地到那個地方,方圓一看,心裏就會打個冷戰,爲什麼呢?那個因緣是不可思議的。
我們念佛這個因緣呢?我們要是仔細觀察了,它是個殊勝的因緣。我們很簡單地稱念了這六個字的稱號,但它背後的因緣之廣大與殊勝,是我們的心始料不及的;它後面給我們帶來的利益與功德善巧,帶來的攝化加持,我們是想象不到的。這個想象不到的利益往往會被我們現緣的心智遮蔽罷了,並不是沒有這個利益。就象太陽大日輪出現在晴空,但盲人不見,你不能說太陽沒有照他,太陽是照著他的,他也感覺到溫暖,但是他不知道什麼是太陽,他可能還說這是煩惱、熱燥。而其他人可能在太陽底下就會有光明的感知、溫暖的感知,或者說無礙的感知。我們業力的自我蒙蔽就象從生盲一樣,即生下來就是個盲人,因爲我們沒有見到念佛的未來廣大的景象,我們就會把念佛當成一個泛泛的修法,以爲念佛有什麼了不起呢?這個佛贊、那個佛贊,這個人說這個法門不可思議、那個說這個法門不可思議,有什麼不可思議呢?主要是我們不了解我們結的這樣一個因緣的殊勝,一旦了解了,認知到了,那作爲一個念佛人,真是十分慶幸的,乃至說念一聲佛,十聲佛,都會感覺十分的慶幸,不管你現在的利益如何。
我們作爲一個普通的人,與善惡因緣,與人類,與其他生命,結很多因緣,這都是沒有問題的,不用我們去故意造作,這個因緣都很熾盛。但是念佛的人,嚴格地說還是十分的稀少的。你說哎呀,你看我們中國多少人念佛呀?實際你掐指頭算一算,少之又少,你從你自身的角度看一看,你願意念佛的心念也是少之又少。我們真正喜悅的、主動的、摒棄九界的雜緣小小事去念佛,如十方諸佛一樣,如一切賢聖一樣去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我們真正地做過嗎?或者真正有這樣的認知與對稱地稱念過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嗎?我們是可以問自己的,當然也可以相互的交流,實際真正的念佛人,尤其是由心而發的念佛人是少之又少。
所以其國不逆違,易往而無人。以前看到經典這樣講,看到很多善知識講往生是易行事,那有些人又講往生者少,少是什麼呢?並不是往生有難緣,是我們沒有從心底認識到往生的必要與往生的需求。“其國不逆違,自然所牽隨”,往生彼國就是心願生即生的一個事實。我們要是真正地摒棄了九界的糾纏,念一句佛,或者動一個願意往生的念,那是一定往生無礙的。但我們還在這個十方九界的業力中糾纏、認知,或者自诩,或者他诩,或者相互诩,在這樣的糾纏遮蔽中,你往生是很困難的。爲什麼呢?你這個往生的路途中太多事情耽擱你了!這一路太多的風光了!因爲這十萬億佛土中,從地獄惡鬼畜生叁惡道到叁善道、叁聖道中,這風景一路呀,不知道哪個地就把你耽擱了。因爲什麼呢?可能半路途中你認爲這個風光很好了,你就耽擱在那個地方,就會停止不前的。
我們在這個法界中漫遊、旅遊的過程中,我們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目的地,不知道自己真正應歸之處、應去之處,沒有抉擇,那這個法界的風光景色也太多了!就不要說人類,不要說叁善道的風光,就叁惡道的風光,多數凡夫就不願意放棄,好比說殺盜妄淫,大家都知道這個財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條根,那麼殺盜妄淫也是地獄惡鬼畜生道的業緣,但是又有幾個人真正從自己心底願意放棄這樣的風景呢?放棄心中這樣的攀緣呢?放棄現前這樣的作爲呢?那麼這個風光就把你耽擱在叁惡道了。是誰在耽擱我們呢?沒有其他人能攔得住我們的,因爲我們的心念,原則地說跟佛陀的心念是無二無別的,當然是放下業習的情況下,是透視了業習的情況下,是真正了解了一切業習是無自性的,能以逾越的心隨順著佛願,那你是通達無礙的,那個沒有問題,那你在十方法界真是得到了一個很大的方便。但我們在現緣中,不是叁惡道頻頻向我們招手,是我們頻頻地向叁惡道去作爲,起碼說去向往。是不是這樣子?我不知道。
叁善道我們就不說修羅的大威德,天人的五欲滿足,人間的選擇徘徊的方便,這風景太多了。我們要沒有一個真正的強緣、殊勝超世的強緣,叁善道沒有人能走出來的。世尊在菩提樹下,欲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波旬就以色香味觸法五魔女去誘惑世尊,你要是沒有禅定力,哪一個能逃得出來呢?就在這個所謂的財色名食睡上,所謂的色聲香味觸法上。我們就不講所謂的聲聞道的樂了,即禅定叁昧樂、神通變化樂了,不講菩薩六度萬行十波羅蜜的樂了,就這樣一個叁善道的福德因緣,以我們現有的心地與知見絕對是沒有逾越的理由。
我們不對比,叁惡道的逾越,這樣的景致很多人也難超越。很多人很自負會說我沒有,我不怕,我沒有叁惡道的因緣的。因爲你不知道在減劫中能到娑婆世界就是兩個大因緣,一個是極善緣,一個是極惡緣。極惡緣就是入地獄入色界,人的心智、作爲、語言,那就跟叁惡道攀緣,攀的是親切的很,壞人善緣,毀人戒法,滅人道德,動搖人心智,這樣一幕一幕的事經常會在我們身邊發生。助人點滴善緣,勸人善德,勸人持戒,愛人戒法,隨喜人的點滴善心,這樣的因緣我們回觀回觀。別人說爲什麼提倡短期出家?爲什麼提倡念佛等一些事情?就這麼一點點的善緣,又有幾個人有這個善緣,能成熟這個善緣?我們自身又能推動這個善緣?我們又有多少支持力去相續這個善緣?而不被惡緣、惡業、相互的诋毀、傷害所消耗,所牽製?我們自己可以審觀。
我以前說在減劫中善緣稀少,就有菩薩下去跟我說不少啊。我說是不少,我們要是主動去在善緣上認知,多有善緣;要不然,你輕輕地一放任,你看看,惡緣熾盛的很。很多寺廟裏,很多道場裏,很多修行的環境中,相互的譏諷,相互的诋毀,相互的設障,相互的不予增上的教法,比比皆是,這個不敢說好壞,這是減劫的共業所使。
叁惡道,我們邁出這一步的機會都很少,那你還說你修行?叁善道這個路途上你又有多少機遇?很多人認爲自己很多善緣了,你回心一照,你動十個念頭,你可以做個記錄的,你有幾個念頭是真正的善心?有幾個是無記心?有幾個惡心惡念?你可以自己記錄,不要告訴第二個人,告訴第二個人就泄露天機了。那你說我的善緣多,善心多的,那你真是個不得了個人了。你看我們面臨的問題大著的。
爲什麼說九界的業希望我們放舍呢?爲什麼讓我們念佛呢?那麼這麼簡單的法門,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誰不會念呢?沒有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不會念佛的,所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安居第六十日(一):在法界漫遊何去何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