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居第四十六日(二):阿彌陀佛“座”功德成就▪P2

  ..續本文上一頁諸如來會,這是什麼樣的菩薩呢?一生補處的菩薩,八地十地以上的菩薩,他們要去幹這個事情,他們要成佛,所以“無量大寶王”能滿足他們的一切需求,即坐在這個法座的這個方丈,能滿足這一類等覺、妙覺、十地菩薩的功德需要。

  

所以“衆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若是不講這個“座”,就很難講“一切能滿足”的實質的報德內容,我們只能講性德內容。而性德內容很容易模糊,報德我們就可以類比了。所以《無量壽經》講的十分清晰——十方諸佛國土不退轉的菩薩各個往生彼國。我們此娑婆世界有67億不退轉菩薩當生彼國,其他小行菩薩及凡夫等不可稱記呀!

  

“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這個功德是真實不虛的,他有無量的功德,無量的善巧,無量的聚集,無量的真實,無量的回施,無量的對稱的教法,暢佛本懷的教法。這個無量無邊的“珍寶”,就是教法的事實功德所在,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故我們必然往生彼國,常侍于諸佛,親近于諸佛,圓成無上菩提。

  

我們要在這個娑婆世界成佛,不是不行,但也可能你少得爲足啊,剛剛修行一點就開始看不起天下的人了。現在很多人看不起人啊,所以經常會看到這個人超佛了,那個人又超佛了,經常有超釋迦佛的人。爲什麼呢?他的確是超佛了,他比佛多了一大堆煩惱。實際凡夫都超越了佛陀的純淨、莊嚴、具足,佛陀沒有我們這些東西——煩惱,妄想,所以我們都在超佛。

  

“衆生所願樂”,是十方九界之衆生。我們從這個“座”再說十方九界,就感覺親切了,因爲是一個報德之異。阿彌陀佛八種主功德成就,是依報德而彰顯的,是報德的事實,即彼國報德如是。

  

爲什麼是必然往生彼國呢?起碼我們概念中要知道——阿彌陀佛就是佛中之王,就是光中之尊,就是無量平等佛中的佛中之王,光中之尊,是真實不虛的,就是妙用于十方,就是一切諸佛所推薦,一切諸佛所勸化,一切諸佛所指向的這樣一個國土,就是一切諸佛成佛之地,稱爲諸佛如來會。

  

阿彌陀佛此“座”——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普攝十方一切衆生往生彼國,一生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其功德是真實不虛的。報德之異,令我等鹹同歸趣。你放心吧,他有無量的珍寶,無量的教法,無量的成就,無量的善巧,無量的慈悲,無量的智用,回施衆生,永無匮乏。所以“微妙淨華臺”,此華臺是活潑的,是純淨的,是綻放的,是沒有任何阻隔的,故“衆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這樣回顧來看,我們對這個“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之微妙就有實質的感觸。

  

  

擊碎我們固執的依正二報

  

“座功德成就”是正報功德莊嚴。正者,自受用者是;依者,環境受用,利他者是。我們生活在這個娑婆世界,我們自心的各種染著習氣之不圓滿造成了依報的不圓滿,造成了他業的不圓滿,造成了共業的不圓滿,造成了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的種種殘缺,種種爭奪,種種缺欠的作爲。這個作爲是自他共所累積出來的,我們欲假借自身現前的業力、作爲與修行,很難把它擊破,因爲我們都身在其中啊!就象一個玻璃瓶子一樣,沒有硬東西去撞它,讓它自碎是不可能的。我們的固執就像一個器皿一樣,它自己不會粉碎的。你說我們用自身的業相互碰撞,那會起嗔心的。佛陀以智慧慈悲方便來擊碎我們的執著、固執,我們就會生起喜悅

  

說往生彼國,無外是擊碎我們固執的依正二報罷了,擊破我們所固有的畫地爲牢的心智罷了,使我們走出娑婆世界,回到我們的本家本國極樂世界中,如實安住。這個“回本家回本國”,是一個直指的真言,是一個如實之說,非是假設。此娑婆世界一定是我們妄想之客居,幻化之客居,無常之客居,無奈之客居,主動之客居,你主動客居了,就可以主動出離,被迫的客居也可以把它轉變成主動的客居,幻化的客居可以變成我們知見、作爲、認知的客居,那我們就可以變得自在、有力、方便,要不然我們就沈淪于此,不能自拔。

  

  

不會誤導自他的一生

  

對于極樂世界這種種依正二報的介紹,不過是一點一滴的揭示罷了,猶如無盡的大海,取以一毛,沾水一滴。因爲衆生心力、眼力、感知力、覺知力不及啊,不及怎麼辦?慢慢地把我們拉回到一個原本的地方——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先讓我們回到這個原本的平等的地方,說這都是你的珍寶,你的家珍,不要著急,你慢慢地打開就行了。這樣先給我們心裏一個巨大的空間,不讓我們在差別上迷失。

  

一地一地的菩薩的差異都是不可思議的,一地不知一地啊!我們想要了解初果聖人,所有人的智慧加到一起,去討論他有什麼智慧?他能看到什麼?沒有用。就象一個幼兒面對成年人一樣幼稚,所有的說法都是幼稚的,因爲你沒有身臨其境!

  

我們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要知道這個差異是巨大的,但在本質上是沒有差異的。對“本質上沒有差異”我們認知了,發心就可以了,我們可以一點一滴去做了,我們的未來就是無量壽,因爲有無量無邊的差異,那就是無量無邊我們應該實踐的內容,我們不用著急,那都是我們本家本國的功德莊嚴、珍寶。所以,往生彼國得殊勝方便。

  

若不往生彼國,你要耐得住心在其他世界作爲,耐得住心去修住不退轉的增上善法,但關鍵是我們業力一來就迷了,就退轉了;關鍵是我們一轉身就各不相識了。很多人的親人成仇人了,很多過去的怨對成一家了,很多過去又打又砍的人,現在不知又配成什麼雙了。全部都是這樣的,各個更相對生,互不相知,迷失了,有的父成子了,有的子成父了,有的母成妻了,就這樣倒來倒去,所以過去人說“若得宿命,不堪人倫”!

  

因爲我們大家都不知宿命啊,所以就堪于沈淪,混了一生又一生。叁明才知人生啊,菩薩。什麼叫明白人?有叁明四智之人。叁明者,宿命,漏盡,天眼明,知人過去現在未來,生滅之相,來去之相,來去之別,來去之用,這樣稱爲明白人。我們都活得糊裏糊塗啊!

  

所以,有佛贊,有淨土歸,有阿彌陀佛的呼喚,有極樂世界這樣的實際地裏,有釋迦文佛的勸化,令我們有回歸的這樣一個法則,一個廣大的因緣,要不然,真是舉手投足莫不是業啊,因爲不是明白人呐!實話實說,要是沒有淨土,這個放光寺我都不建它了,最好關門。爲啥呢?少造很多業。就因爲有淨土這樣的方便,使更多的有情有所歸依,不再流浪,一生成辦的一個教法,我們才有這個開源。如果沒有這個開源,諸位善知識,我希望大家小心一點。若不念佛,你的思維、作爲,你都要小心一點。

  

我們都讀過十大願王——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忏悔業障,請佛住世,請轉*輪,常隨佛學,恒順衆生等等,沒有一個是我們要幹啥的東西。這個十大願王,是末世修行人的明燈,不管是藏傳、漢傳,也包括南傳。我們這五念門——禮拜、贊歎、作願、觀察、回向,是十大願王的一個略說,都沒有我們個人的事。那你沒有叁明,你也不會誤自己,沒有叁明你也不會誤別人,爲什麼呢?你在引導禮拜、贊歎、作願、觀察、回向,在引導身業、口業、意業、智業、方便智業,回向于佛陀的功德,隨順佛陀的願望,往生佛陀的國土。

  

(歲次辛卯六月初二2011年7月2日)

  

《安居第四十六日(二):阿彌陀佛“座”功德成就》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