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居第四十六日(二):阿弥陀佛“座”功德成就▪P2

  ..续本文上一页诸如来会,这是什么样的菩萨呢?一生补处的菩萨,八地十地以上的菩萨,他们要去干这个事情,他们要成佛,所以“无量大宝王”能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即坐在这个法座的这个方丈,能满足这一类等觉、妙觉、十地菩萨的功德需要。

  

所以“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若是不讲这个“座”,就很难讲“一切能满足”的实质的报德内容,我们只能讲性德内容。而性德内容很容易模糊,报德我们就可以类比了。所以《无量寿经》讲的十分清晰——十方诸佛国土不退转的菩萨各个往生彼国。我们此娑婆世界有67亿不退转菩萨当生彼国,其他小行菩萨及凡夫等不可称记呀!

  

“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这个功德是真实不虚的,他有无量的功德,无量的善巧,无量的聚集,无量的真实,无量的回施,无量的对称的教法,畅佛本怀的教法。这个无量无边的“珍宝”,就是教法的事实功德所在,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我们必然往生彼国,常侍于诸佛,亲近于诸佛,圆成无上菩提。

  

我们要在这个娑婆世界成佛,不是不行,但也可能你少得为足啊,刚刚修行一点就开始看不起天下的人了。现在很多人看不起人啊,所以经常会看到这个人超佛了,那个人又超佛了,经常有超释迦佛的人。为什么呢?他的确是超佛了,他比佛多了一大堆烦恼。实际凡夫都超越了佛陀的纯净、庄严、具足,佛陀没有我们这些东西——烦恼,妄想,所以我们都在超佛。

  

“众生所愿乐”,是十方九界之众生。我们从这个“座”再说十方九界,就感觉亲切了,因为是一个报德之异。阿弥陀佛八种主功德成就,是依报德而彰显的,是报德的事实,即彼国报德如是。

  

为什么是必然往生彼国呢?起码我们概念中要知道——阿弥陀佛就是佛中之王,就是光中之尊,就是无量平等佛中的佛中之王,光中之尊,是真实不虚的,就是妙用于十方,就是一切诸佛所推荐,一切诸佛所劝化,一切诸佛所指向的这样一个国土,就是一切诸佛成佛之地,称为诸佛如来会。

  

阿弥陀佛此“座”——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普摄十方一切众生往生彼国,一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功德是真实不虚的。报德之异,令我等咸同归趣。你放心吧,他有无量的珍宝,无量的教法,无量的成就,无量的善巧,无量的慈悲,无量的智用,回施众生,永无匮乏。所以“微妙净华台”,此华台是活泼的,是纯净的,是绽放的,是没有任何阻隔的,故“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这样回顾来看,我们对这个“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之微妙就有实质的感触。

  

  

击碎我们固执的依正二报

  

“座功德成就”是正报功德庄严。正者,自受用者是;依者,环境受用,利他者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我们自心的各种染著习气之不圆满造成了依报的不圆满,造成了他业的不圆满,造成了共业的不圆满,造成了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的种种残缺,种种争夺,种种缺欠的作为。这个作为是自他共所累积出来的,我们欲假借自身现前的业力、作为与修行,很难把它击破,因为我们都身在其中啊!就象一个玻璃瓶子一样,没有硬东西去撞它,让它自碎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固执就像一个器皿一样,它自己不会粉碎的。你说我们用自身的业相互碰撞,那会起嗔心的。佛陀以智慧慈悲方便来击碎我们的执著、固执,我们就会生起喜悦

  

说往生彼国,无外是击碎我们固执的依正二报罢了,击破我们所固有的画地为牢的心智罢了,使我们走出娑婆世界,回到我们的本家本国极乐世界中,如实安住。这个“回本家回本国”,是一个直指的真言,是一个如实之说,非是假设。此娑婆世界一定是我们妄想之客居,幻化之客居,无常之客居,无奈之客居,主动之客居,你主动客居了,就可以主动出离,被迫的客居也可以把它转变成主动的客居,幻化的客居可以变成我们知见、作为、认知的客居,那我们就可以变得自在、有力、方便,要不然我们就沉沦于此,不能自拔。

  

  

不会误导自他的一生

  

对于极乐世界这种种依正二报的介绍,不过是一点一滴的揭示罢了,犹如无尽的大海,取以一毛,沾水一滴。因为众生心力、眼力、感知力、觉知力不及啊,不及怎么办?慢慢地把我们拉回到一个原本的地方——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先让我们回到这个原本的平等的地方,说这都是你的珍宝,你的家珍,不要着急,你慢慢地打开就行了。这样先给我们心里一个巨大的空间,不让我们在差别上迷失。

  

一地一地的菩萨的差异都是不可思议的,一地不知一地啊!我们想要了解初果圣人,所有人的智慧加到一起,去讨论他有什么智慧?他能看到什么?没有用。就象一个幼儿面对成年人一样幼稚,所有的说法都是幼稚的,因为你没有身临其境!

  

我们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要知道这个差异是巨大的,但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异的。对“本质上没有差异”我们认知了,发心就可以了,我们可以一点一滴去做了,我们的未来就是无量寿,因为有无量无边的差异,那就是无量无边我们应该实践的内容,我们不用着急,那都是我们本家本国的功德庄严、珍宝。所以,往生彼国得殊胜方便。

  

若不往生彼国,你要耐得住心在其他世界作为,耐得住心去修住不退转的增上善法,但关键是我们业力一来就迷了,就退转了;关键是我们一转身就各不相识了。很多人的亲人成仇人了,很多过去的怨对成一家了,很多过去又打又砍的人,现在不知又配成什么双了。全部都是这样的,各个更相对生,互不相知,迷失了,有的父成子了,有的子成父了,有的母成妻了,就这样倒来倒去,所以过去人说“若得宿命,不堪人伦”!

  

因为我们大家都不知宿命啊,所以就堪于沉沦,混了一生又一生。三明才知人生啊,菩萨。什么叫明白人?有三明四智之人。三明者,宿命,漏尽,天眼明,知人过去现在未来,生灭之相,来去之相,来去之别,来去之用,这样称为明白人。我们都活得糊里糊涂啊!

  

所以,有佛赞,有净土归,有阿弥陀佛的呼唤,有极乐世界这样的实际地里,有释迦文佛的劝化,令我们有回归的这样一个法则,一个广大的因缘,要不然,真是举手投足莫不是业啊,因为不是明白人呐!实话实说,要是没有净土,这个放光寺我都不建它了,最好关门。为啥呢?少造很多业。就因为有净土这样的方便,使更多的有情有所归依,不再流浪,一生成办的一个教法,我们才有这个开源。如果没有这个开源,诸位善知识,我希望大家小心一点。若不念佛,你的思维、作为,你都要小心一点。

  

我们都读过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请佛住世,请转*轮,常随佛学,恒顺众生等等,没有一个是我们要干啥的东西。这个十大愿王,是末世修行人的明灯,不管是藏传、汉传,也包括南传。我们这五念门——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是十大愿王的一个略说,都没有我们个人的事。那你没有三明,你也不会误自己,没有三明你也不会误别人,为什么呢?你在引导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在引导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回向于佛陀的功德,随顺佛陀的愿望,往生佛陀的国土。

  

(岁次辛卯六月初二2011年7月2日)

  

《安居第四十六日(二):阿弥陀佛“座”功德成就》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