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居第四十叁日(一):順願抉擇▪P2

  ..續本文上一頁left">阿彌陀佛的願是不可思議的,尤其是我們這些沒有信心的,充滿了煩惱、顛倒、妄想、執著的凡愚有情,你不要畏懼這個,你悄悄地念一句阿彌陀佛,或者你聽一聽他人念阿彌陀佛,然後你再來思維、觀察,你說此時我若順性,何以審觀世間?順佛願,何以審觀世間?我若違性,順業力,何以審觀世間?你有這種能力了。但要是不去聽聞這個名號,不去憶念阿彌陀佛的願力,你想這樣做是做不來的,你滿腦子就是對待、塵垢、自我埋沒、埋沒他人,分裂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了,割裂的時代來了。

  

現在人做事情很痛苦,很多人在婚姻上痛苦,很多人在工作中痛苦,很多人在選擇感情問題上痛苦……,這個痛苦是割裂性的——他認爲離開這個地方就會失去。好比漢地人對于出家,父母、親人就會認爲這個人就消失在地平線以外一樣,他們會受極大的不能忍受,就是因爲割裂,其實你還在周邊生活著,你的父母不過是得到了一個善緣。這個割裂的時代、割裂的心情造成了極大的選擇的沖突。

  

我們順佛願、順佛性來觀察性德之隨順,就會得到一個極大的身心的安慰、身心的解脫,我們會回到身心真正踏實的歸宿,此歸宿是遠離一切造作與對待,遠離一切自我困惑的清淨覺地,此覺地是我們人人都渴望的。但這個渴望,有人表現在作爲上,有人表現在嘴頭上,有人表現在心裏上,有人表現得很完整——做的到,想的到,意識的到,傳達的到,那就是佛陀。有的人能意識的到,做的到,但是傳達不到,那就是聲聞,因爲不具方便。那些菩薩,能意識的到,也能傳達部分。諸佛如來能證的到,能徹底傳達。

  

極樂世界是大義門,它能徹底地把一切衆生真正的所需、真正的歸宿給我們和盤托出,給我們如實地展示出來,清晰地來引導我們回到本家本國這個真正的歸宿中來。一旦我們身心有所歸宿,那“但得諸樂,無有衆苦”就是實話,極樂世界就是一個真實的名字,而不是一個烏托邦,它很充盈地在你生命的每一時刻完整地體現出來。

  

所以,大義門的作用力就是果地覺的作用力,我們隨順佛願就是性德,在隨順佛願的刹那就了解了阿彌陀佛大願的願力是性德所成,依修德所顯,但必然來自于性德。性德在凡不減,在聖不增。故阿彌陀佛的大願表達了不增不減的真實功德,我們在這個不增不減的真實功德的大地上安住,那就站得穩,在此處作歸宿,那心就能徹底消融于此法界而無所畏懼,何以故?此法界莊嚴,此法界清淨,此法界真實,此法界生而無生!我們這個世界生生相息,迷失痛苦,相續不斷。極樂世界生即無生,究竟解脫,圓滿菩提。

  

但是我們對“無生”這個名詞,往往會加上死寂、斷滅這樣一個無意識的誘導,或者說心靈深處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所以很多人不了解性德的莊嚴,不了解彌陀依報德而顯示的殊勝國土就是一個無生地,是一切衆生心性的最究竟地。就如河流百川的歸宿就是大海,極樂世界是一切法性成就必然之歸趣,歸入大海則鹹同一味,不論凡聖,不論清濁。我們通過對彌陀報德,即阿彌陀佛名號的稱念,了解了隨順阿彌陀佛名號的願力,那也就回到隨順性德的功德上來,那真是令人安穩!遠離了迷信與對待!

  

你說:“不行,這是佛給的,我要自己創立。”你不順性,不了解性德,那所謂的創立就是麻煩,就是造作,就是辛苦,就是對待,善的立起,就有惡的伴隨,生的立起,就有滅的伴隨。而順性的成就是無量光、無量壽,遠離造作、對待與生滅,實在是生即生無生國,究竟安樂。

  

所以,大義門徹底展示了這樣一個“遠離譏嫌名”的殊勝國土,若順性修持者,遠離一切世間譏嫌,那我們隨順佛願,亦複如是。佛願貼切地、如實地、周全地、深刻細膩地表達了性德的真實,所以此性衆生性,此性佛性,何以故?一切衆生不離佛性,一切如來不離佛性。如來親證佛性,悲智雙運,利于世間;智者自利完成,無所染著;悲者,悲憫同性衆生,方便回施。

  

我們的苦,在佛眼、菩薩眼、聲聞、智者眼中,是沒有這個苦的,是妄想迷失固執衆生所擁有。我們怎麼解脫出來呢?——那就走出自我。“南無”,就是走出自我;“阿彌陀佛”,就是隨順、印契于阿彌陀佛的所有功德,我們隨順阿彌陀佛果地的作用力,也就是性德的作用力,如此抉擇。此抉擇不是讓你喊個口號,是讓你在心靈中去隨順,去感知,去消融,去體驗,去了解它的周遍性,去了解它的不可須臾離、無所離的事實。這個無所離、不可須臾離的事實就是抉擇,不是說我們振臂一呼就能抉擇,那只是一個形象。

  

此大義門,“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再次提及種性的問題。在佛教中,對種性的認知是十分重的,不是說民族種性,而是從種子上,即因緣上來認識人類生命的種性,然後你來選擇這個種子,亦即選擇結果。爲什麼淨土沒有女人及二乘的種子呢?因爲極樂世界大義門是尊勝的果地,是一真法界,無有雜緣,無有由雜念所産生的萬品雜類衆生。

  

阿彌陀佛國土莊嚴不斷地提示——極樂世界是順性的成就與抉擇。淨土是因果同時的教法,所以念佛時即是往生時,即是成佛時,即是度生時,果地覺因地心全顯因果同時的圓教、如來藏性教,是一個揭示與回歸的教法、一個大用大機的教法,讓我們抛棄了種子成長、結果這樣一個過程,直歸于彌陀無生國土,所以“南無阿彌陀佛“。

  

“十萬佛億土,一念信即是”,古人此講是真實不虛的。此信,是對性德有隨順。釋迦文佛講“大地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有這個“信”,那就直到十萬億佛土,如果沒有這個“信”,我們信阿彌陀佛及十方諸佛,也能了解此“一念信”。此信,是隨順義。我們思維一下對載負工具的隨順,就比較容易理解。我們是徒步,還是坐普通的公共汽車,或是坐高鐵、坐飛機、或者某些戰鬥飛行器,載負我們的工具的差異是十分大的,你擇某個器了,就是隨順它,它就會産生效果。這個“一念信”,是一念隨順,即是結果。

  

所以,因果同時的教法非修證,非不修證。因爲若加上修證,你對果地覺、對一真的認知就會出現偏差;若說不修證,你對“因果”二字就會迷失。昙鸾法師在此處說,若說“一”,因果無所依從;若說“異”,成佛無由。那我們怎麼下手?實際隨順是可以避開這兩個矛盾的。因爲我們在因果的思維觀察中習慣了,若說一,因果怎麼安立?若說異,你和佛不一樣,那你怎麼成佛啊?所以一、異不可言,只有隨順相待,隨順可以避開一、異的矛盾,在隨順的覺知觀察下,我們有極大的方便,說一也行,說異也行,故四非百句皆方便。

  

極樂世界的大義門,不斷在引導我們對極樂世界的抉擇,或者說使我們消除在九法界的徘徊,使我們在順性、順願的法則上義無反顧地從心地、行爲來回歸本家本國,或者說即下回歸。你不能接受即下,就去慢慢地思維觀察,到你臨命終時得以成就,那個臨命終就是你那個自我固執的知見徹底散壞的一刻,你就得到了真正的回歸之安樂。我們對法性,對極樂世界的認知,假如不徹底,往生是無份的!爲什麼這麼說呢?鼓勵你去認知它。認知它,其即下的利益是十分容易在我們生命的周遍時刻體會到的。現下自行自相自解脫自成就的這樣一個莊嚴世界,就在我們身心的現緣中而得成就,那是真正的佛法究竟教法的利益。不是讓我們去等待遙遠的未來,期盼著一種可望而不可求的、模糊的、似乎有自欺欺他的不如實的說教。

  

大義門成就,來展示果地教的真實與究竟。若是沒有佛陀的施教,我們摒棄九界實在是無從下手的,即使舍棄自身世俗的習慣都是十分不易,別說舍棄天人、聲聞、菩薩了。但是依阿彌陀佛廣大真實究竟的果地回施,我們在此處的認知是沒有畏懼的,我們在隨順的一刹那就可以認知它,當然可以反複,大部分人都在反複的狀態下,反複是沒問題的,你在這個反複中也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與成就。

  

(歲次辛卯五月二十八2011年6月29日)

  

《安居第四十叁日(一):順願抉擇》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