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叁十七日(二):怎一個“許”字了得!
莊嚴主功德成就。偈言: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
阿彌陀佛這一句殊勝功德名號,喚醒、激活、印契了一切衆生本有的覺性與法性,令它産生無量無邊的差別作用,作爲雖是無量無邊的差別,但莫不是依覺性而發生作用的,此覺性是在阿彌陀佛的殊勝名號的傳播、召喚下産生的微妙覺受,也就是阿彌陀佛所住持——正覺住持。
我等善自回歸。爲什麼回歸呢?就是不管有多少差別,你在這個隨順、反思、觀察中,就會看到皆是覺性之妙用,雖然千差萬別,其本無異。所謂平等緣起,觀察世間。
正覺住持,正覺即是阿彌陀,阿彌陀成就無量的衆生返還到覺位,返還到覺位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因爲阿彌陀佛住持故,喚醒一切衆生的回歸。何以回歸呢?一切衆生本來皆有佛性故。
我們這樣去認知,或者這樣去念佛,就得到一個正覺的住持,即阿彌陀佛的住持,令一切千差萬別的衆生善自回歸,隨順著自己業力的不同,而回歸于清淨平等覺,回歸于清淨法性。
那你說我就不回歸,我就跟大家對著幹,沒問題,那你堅持就行了。堅持到最後,你總是要撒手的。有這樣固執的有情——我就要幹出我的一個名堂,沒問題,爲一切佛所許,許什麼呢?——衆生各個住世,即十法界。
所以說“佛所許十法界”。佛若是不許,就把十法界給泯滅了,故唯佛彰顯十法界,唯佛允許十法界。爲什麼允許呢?他的智慧親證了十法界。菩薩證不了,聲聞也證不了,緣覺也證不了,我們只能聽說有十法界。我們“聽說“,就是不允許。你若親證了,你就允許了。所以諸佛能原諒一切衆生,允許一切衆生,包容一切衆生,成就一切衆生,令一切的衆生種種作爲得以自在力。就是說他不幹涉你,但在我們這個世間,有善惡的幹擾,如法不如法的幹擾,持與犯的幹擾,順心與不順心的幹擾,業習的幹擾,群體的幹擾,凡聖的幹擾……,什麼叫幹擾呢?它會去製約你。
所以,十法界,佛所許。你那個心量夠不夠呢?九法界中,九類衆生,各持己見,各依自己智慧的妄想、慈悲的妄想、六度的妄想、覺悟的妄想、迷失的妄想、嗔恨的妄想,悭貪的妄想等等,堅持自己的法界,互相排斥,何以故呢?一法界顯,九法界泯,一顯九泯,這就是衆生。諸佛呢?是許于十法界而得自在,他是廣大智慧成就,善巧觀察,所以在十法界中都遊曆自在。
在藏傳一些佛教中是這樣提的,說世尊在六道中各有應化,故有六尊世尊,從人、天、修羅、地獄惡鬼畜生都有他的化身。爲什麼呢?他許。他能入種種法界而得自在,出種種法界而得自在。我們呢?在某一法界,其他的就遮蓋了。爲什麼呢?不許。這個“泯”,即不許。什麼叫不許呢?就是認爲除了我之外,不能有其他的了。那我們就會固執己見,我們就會有排斥,我們就會有傷害,我們就會有自卑自慢等等。
那一年給他們授這個平等戒的時候,我很歡喜,歡喜什麼呢?我說人要有個平等的守護多好呀!什麼叫平等?——不恭高不下劣,下劣的人很痛苦,恭高的人很沈重,何必呢?但是有些人說不行,我就要慢一慢,我就要卑一卑,不行嗎?沒問題。佛說許許許。他說“十法界唯心”,這就是佛所許啊。
佛是一切智者、功德藏成就者,即一切衆生的若智若愚若善若惡若是若非之業,他善于觀察了解他們的法性——法性平等,作用無窮。作用無窮就是妙用啊,菩薩們!不要認爲什麼好壞,這個妙用就是作用無窮。所以我們哪一天許十法界了,你就是圓成佛道者。
我們爲什麼不許呢?心量有問題。心量造成泯,這個泯就不是南無阿彌陀佛了,不是無量光,不是照十方國無所障礙。這個“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就是許于法界,照于法界,所以願一切衆生往生無量光佛刹!這個“光佛刹”是什麼呢?消除一切衆生對待之苦,妨礙之苦,所依之苦,迷失之苦,因果之苦等等,什麼苦呢?就是不許。我們不許的東西可多可多了。
所以很多人說“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住持什麼呢?住持法界。什麼是法界呢?面對一切衆生,面對一切差別作爲,面對變化無窮的作爲,雖然在十法界中,有無窮無盡的變化,無窮無盡的刹土,無窮無盡的心所、心念、作爲差別,無窮無盡,世尊以他的廣大智、無礙智、一切智、究竟智、無等無倫智觀察一切世間,以微笑、安詳、從容面對。所以諸佛如來遊化十方而無障礙,他不會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太多的“不行”會使我們很苦的,所以他是一個究竟解脫者。
我們聞到南無阿彌陀佛這樣一個光明名號,它是無對光、炎王光、智慧光、歡喜光、不思議光……,它是無盡光明。這個光明泯除一切衆生的沈重——自卑、自慢;泯除一切衆生的沈重——對待、苦;泯滅一切衆生的無益的執著,無益的沖突,無益的相互誹謗與傷害。自苦苦他,故稱無益。我們作爲一個念佛人,應該是允許十法界。
一法界顯,九法界泯,是衆生對世間心地之不許、自我封閉之障礙。我們人類的障礙是很大的,我遇到很多剛接觸佛教學佛的人跟我這樣說:“法師,有鬼嗎?我不相信,拿個鬼來”;很多人就說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啊,什麼叫輪回啊等等;很多人就說斷滅,人死如燈滅等等。實際就是不許呀!不許種種法界,不許種種思想,不許種種作爲,這個不許是什麼呢?——固執。固執什麼呢?就是認爲自己見到的,自己認證的才是真的,那就是自我世界,所以我們就生活在“泯”,這個“泯”就是自我世界,所以這個世界就是一個狹隘的世界。你就不能生活在廣大的法性土中。而阿彌陀佛所住持的法界非一國土,非一叁千大千世界,乃是無量刹土,無盡刹土,不可稱刹土,就是十方一切有情衆生所存在處,阿彌陀佛皆住持。所以佛中之王,光中之尊,故稱阿彌陀佛。
釋迦文佛爲什麼這樣贊呢?是不是偏贊阿彌陀佛?是不是故意這樣說,想讓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釋迦文佛說了,阿難啊,不光我今如是稱贊阿彌陀佛,十方諸佛、一切菩薩賢聖莫不如是,皆共稱贊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威神功德,諸有衆生遇其光者,垢障消除,身心安樂。何以故呢?揭示衆生心智故,令一切衆生得究竟回歸故。我們不能究竟回歸啊,在世俗的偏執過程中我們會沈淪,會迷失,會墮落,會在一個狹隘的自我圈子中認爲這就是世界。雖然這是世界,但這是自我世界,而不是無盡法界!
你住在一個小區裏的一套房子裏,你不能說“我這是房子,別人那不是房子”,你不能這麼說;“我這個小區是小區”你不能那樣說;“我這個城市是城市”,你也不能那樣說;“我這個國家是國家”,你也不能這樣說;“我這個人群是人群”,你也不能這樣說。但是很多人都在這麼說——我的世界,自己認許的世界是世界,其他的都不是世界了。就是不許。我們這個末世之中剛強難化,多遇诤事。這個剛強難化與诤事來自于什麼呢?就是不許。所以我們要學阿彌陀佛對十法界的認識,學諸佛對十法界的認識。
我以前看到天臺教法提到這個“一法界顯,九法界泯”,我十分的震撼。因爲以前我認爲十法界,象地獄惡鬼畜生等等這樣的法界,允許有這樣的法界幹什麼呢?這讓人受苦輪回的。不。這真是妙用!這個妙用在心地法界中,它是一個如幻的妙用,它是如幻的!我們爲什麼會一法界顯,九法界泯呢?我們是著實了,著實了它就泯了,即你遮蔽了自己,古人說一葉障目,即自己所見所知的認爲是世界,自己所不見的就不是世界了,那是狹隘的,自我的。
所以我們要知道,阿彌陀佛莊嚴主功德成就者——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和莊嚴妙聲功德成就——梵聲悟深遠,微妙聞十分,是前後呼應的。這四句偈子完整地揭示了阿彌陀佛以梵音廣傳于法界,允許于法界,而普利于法界,成就于法界,揭示法界之平等性、清淨性、圓滿性、真實性、無所對待性。
我們已經習慣這個“泯”了,這個泯是什麼呢?不許。我們可以看一看,我們生活中有的太多的不許了。阿彌陀佛住持這個法界,無盡的刹土就是許可衆生,他並不是排斥衆生,這真是不可思議的。阿彌陀佛不批評任何一個人,釋迦文佛都會批評的,在戒律上經常批評人,說“汝等少智之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沒有一個批評人的,他不批評人,他只說來吧,來吧,……他不讓你來,他讓你去哪兒?普遍的。他照于一切法界,你到哪去你說吧?他說來吧來吧,實際說我照照,都照照。
但是我們要知道,應化教法中要先說不許,後說許。很多人犯戒時,佛都呵斥,說汝等愚人怎樣怎樣,然後製戒。最初不製戒的不犯。所以你不要明知故犯,這是應化。什麼叫應化呢?針對明知故犯的傷害。所以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人都是明知故犯啊。菩薩啊,你不相信嗎?釋迦文佛是應化我們才製這樣的戒,他不需要戒,佛不與佛製戒,佛不與佛說法。他就是面對這個娑婆世界明知故犯的衆生,明知道是苦,就象蛾子撲火一樣,明知道會傷害自己,撲過去,照撲不誤,燒斷一條腿,燒個膀子,肚子也…
《安居第叁十七日(二):怎一個“許”字了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