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居第十四日(一):習氣背後的“願”在侵蝕著我們的生命

  

安居第十四日(一):習氣背後的“願”在侵蝕著我們的生命

  

希望盡量能結合大家的現狀,來學習在修行及日常生活中解決煩惱的具體方式,不是爲了增加知識,大家不要有得失的計較,這樣我們學習的緣起就比較簡單,持續下去的耐力也就容易形成事實,慢慢地我們通過各個角度來疏通我們的思想、心理,乃至修行的方式。

  

十法界皆沒離開“心願”的表達

  

心願,是一個平白的話題。但這個“願”字,對不同人來說就有不同的感召,或說作用力,這個作用力可以說是無量無邊的。

  

我們都知道,由心而演幻著十法界,十法界也沒有離開“心願”的表達

  

那地獄惡鬼畜生這樣的苦報也能是心願嗎?——沒有離開心願。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家也可能從自己身上就會找到叁惡道的願望的種子。比如嗜睡,即貪圖睡眠,大家可能都知道昏睡與無記的果報是什麼——它延續下來的唯一結果就是畜生道。但是在許多修行人中,都有貪圖無記與睡眠的狀態。所謂的休息,基本上都是用無記與睡眠的狀態來休息。雖然在無記法中是有休息的方法的,但多還是貪圖這個習慣——貪睡是個習慣。如果你說我要用睡眠來調整一下身體,它是一個主動的意識的時候,就不會有愚癡的結果。但如果是習慣,即嗜睡,那就是很大的問題。

  

無記、昏睡的習慣一旦成熟了,你的其他業不占上風、人身福報盡了的時候,你就會投到畜生胎。你看動物都是除了吃、睡,就沒有其他事情幹了。但是現在人有這種向往是十分普遍的。你說:“明知會墮畜生道,我能願意去嗎?”——不,你平時在養這個習慣,裝到那個皮子裏你就溫暖。你看豬吃了就睡,吃了就睡,然後等著送到屠宰場被殺就行了。

  

你說“我心願中肯定沒這個東西!”——不,你看看你的日常生活就知道了,我們心目中有很多是趣向于畜生道的——愚癡、昏睡,愚癡就是不能自製、只是等待。

  

誰有願望去畜生道呢?其實並不是一次性地動這個念頭說“我要到畜生道”,他是習慣性的。你看滑柔、溫暖、放逸、不動腦子、舒服,這都是豬的思想啊。這不是罵人的,菩薩。

  

有人勸我拜往生禮贊的時候回去休息一下,我說我挺喜歡這堂課的,拜拜佛挺好的。他說:“你要是不拜,可能有的出家師父就不來拜了。”我說他又不是給我拜的,又不是替我出家的。要是用這種等待的心、觀望的心,你看看馬、驢、牛都是等待的。這不是罵人的,而是說這個“願”有時候不是我們這個時候發的,是養成的一個習慣!那些被動的人,看看牛、馬、驢負重的時候,一鞭子打過去它就知道走了,要不然就站那兒等著。等什麼呢?等著負重。什麼叫負重呢?業力成熟。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在等,等什麼?等業力成熟。業力不成熟的時候就在等——發呆啊,睡覺啊,無聊啊,或者找麻煩啊,這個願是養出來的願,並不是一時造就。

  

再看嗔心。很多人問龍王、毒蟲是怎麼來的?你看龍身很長很長的,頭上長角,張牙舞爪地來了,那就是嗔心最形象的表達。嗔心一大,加上無記愚癡業,就拱到那個皮子裏面了。

  

往往心念中的東西、養成的東西,我們不見得能覺察,這是很細微的,你如果要等到了那個皮毛裏再說,晚了!

  

  

認知習氣背後的願

  

所以這個“願”是十分不好把握的!我們往往認爲誰不知道往生極樂世界好啊,但嚴肅、嚴格、認真地說,你看看你心地的願望——你養成的習慣的那個願望。

  

很多人說,一念就往生了,你還念佛幹啥呢?這就針對我們的一個問題了——即我們養成的願、習氣背後的這個願可厲害了。你說我念一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麼慈悲,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我們接受這個無所障礙就可以了。不!你的習氣經常會拒絕這個無所障礙,你會拒絕這個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的力量!你會造個業,蒙蔽著自己,就象挖個洞就套進去一樣!

  

一說到“願”,大家說這太簡單了,阿彌陀佛的願也大,我們也知道叁種決定願了——隨順佛願決定、順性決定、順自己的究竟意樂決定,作什麼都沒有作佛好,到哪兒也沒有到安樂國好,你說這怎麼都能認得准啊。從思維觀察的角度這絕對沒有問題,但最最重要的就是我們那個習氣背後的願!很多人都會這麼說:“我明知道抽煙不好,但還要去抽。”明知道這個事情不好,但還得去做。爲什麼呢?就是習慣後面的願!習慣,實際就是慣性罷了。這個“願”和“慣”連到一起了,你小心了。

  

爲什麼修行人道理都知道,但修行不成呢?——因爲他不去了解自己,不去了解自己心靈的作用,只是泛泛地把自己的生命一帶而過了,等托生到皮子裏面,晚了!很多人就不信,不信就拱進去了,一出生,一看爪毛烘烘的,才知道自己是啥了。你觀察觀察你有沒有什麼習慣就行了!這不是嚇人啊,生死輪回就在念頭這個法界中滾來滾去啊!我們這個皮囊的福報一盡,你一脫離這個殼子,你那個習慣就會引導你到你要到的地方去,你平時所習就是那個東西!不是上帝製造個雞貓狗鴨,是你的業力導航的!

  

我們這群人最急要解決的是什麼呢?上午又有人談到2012了,我就想啥叫末日呢?人的思想不斷在轉換轉換,琢磨不定,感知不定,這不是天天都在末日嗎?只是這個殼子沒有到末日。但這個殼子的末日一到了,也不管世界末日不末日,你的末日就來了,對不對?每一天全世界多少人有末日啊?還等世界末日幹啥啊?不用等。

  

聞思而抉擇的願須在習慣中起作用

  

那通過聞思我們抉擇的這個願,到底起不起作用呢?就看在你習慣中起不起作用了!善知識們啊,這不是個小話題,這是個大問題,太大的問題!我們學了很多,觀察思維上也都感覺到往生沒問題啊,隨順佛願沒問題啊,我們真正找到一個安樂的、神通自在威德的成佛的路子,這太好了……,但你不用在你的習慣中,這都白搭!爲什麼這樣說呢?你沒有覺受,你沒有體驗到這種抉擇的樂趣,抉擇後它要起作用,就是在你的習慣中起作用!如果在習慣中不起作用,那你抉擇的什麼呢?你問問自己吧。哦,別人這麼說我也這麼說,別人這麼想我也這麼想,那是牛馬駝驢了,鞭打你的時候,放重量的時候,那就隨路而行了,都是被動的,盲從的,無奈的。

  

抉擇是什麼呢?就是我們主動地在日常生活的習慣中,在煩惱的習慣中去起作用。菩薩們,這一點太重要,太需要認真!這一點佛菩薩還是不會替代我們的。要能替代,我們就沒有意義了,知道嗎?要能替代,就真有上帝了,把我們捏出來個什麼就是什麼了。所以佛不替代我們,只是把最好的方法、最准確的方法傳達給我們,讓我們真正地去作爲。

  

這個習慣比天都大,所以才有輪回啊!你說誰願意作畜生?誰願意去地獄餓鬼道啊?不要說哪個人願意去,那個吝啬鬼,你就不讓他去他都要去餓鬼道,爲什麼?他的事實都會去!這個習慣到底有多大呢?天有多大它就有多大!它載負著你的生命啊,菩薩!

  

所以這裏我一定要提醒啊——大家習成的願(習慣)悄悄地在你骨子裏起作用。很多人問抽毒爲什麼那麼厲害呢?它慢慢地腐蝕到神經骨髓裏面了。習慣,也是入骨入髓!我們最大最難面對的實際是習慣,這個習慣的願之力是最大的力了。你自己的思想作爲會造就你的未來的,這個地方太公正了,十分的公正。

  

憶佛念佛覺醒習慣

  

我們隨順阿彌陀佛,念佛憶佛,主題是什麼呢?——原來是爲了覺醒我們習慣性的願。很多人說爲什麼我們要天天念佛,天天拜佛呢?那何必呢?拜一次佛不就結束了嗎?不。有時候你那習慣的願啊,你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習慣的願占多大部分?你隨順阿彌陀佛,隨順願力,隨順自性,又有多大的力量?你對比對比。

  

所以,“南無阿彌陀佛”無疑是個最簡單、最直接的一個改習慣、去煩惱的方法罷了。最好的方法。

  

你說我不這麼做就能往生,就能成就,行不行呢?那你就等吧。不知道你等到哪一刻成就。

  

有人說,念佛真好,一念就能往生,人要是七八十歲再遇到念佛法門多好,年輕的時候可以吃喝玩樂。這真是對自己很寬容。我們晚課中念的“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一般我們把這句話都說給別人了,我們都在等這一刻,等哪一刻呢?果報成熟那一刻。相當多的人都在等。

  

也有主動的人。我們說“精進”,實際就是去除放逸與等待。放逸,實際還是放縱習氣、習慣;等待是什麼?無聊、無奈、昏睡、無記,熬時間,打發過去就行了!而“精進”這個詞,最主要是主動地來修行,主動地來實踐佛法,遠離放逸與等待…

《安居第十四日(一):習氣背後的“願”在侵蝕著我們的生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