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照的奇迹 第叁章 穿越時空的迷思▪P2

  ..續本文上一頁量非常龐大,但缺少其中任何一點,這個領域便不存在。現在讓我們想像每一個點都連結起來。首先將A點與其他點連結,然後把B點與每一個點連結,其中也包含A點,如此接續不斷,直到所有的點都彼此連結。各位可看出,我們現在有一個交織了所有的點、連結得極爲密實的網。

  菩薩明了法界無盡緣起,在一法中見一切法,一切法中見一法,在一中見到多,在多中見到一,在無量中見到一,在一中見到無量。諸法生滅變化,所以非真,覺者不爲所動。

  我先前說過,在當代物理學中有一種「靴帶理論」,它的看法極類似互即互入和互相交融。靴帶理論放棄物質基本元素的觀念,認爲宇宙現象是彼此交融的網絡,其中每個現象都是由其他現象共同産生。而宇宙是一種由相互依存的事件所織成的動態結構,其中並無任何獨立存在的基礎物質實體。我們所謂的粒子,其實只是粒子間互動的關系而已。⑦

  或許有人會問:「我雖然同意每個現象都必須依賴其他現象才能夠生起,但這包括所有現象的整體又是從何而來呢

  」你們能夠回答他的問題嗎

  禅修並非模仿,而是創造

  禅修並非模仿,而是創造。只會模仿上師的禅修者不可能有什麼成就,這道理亦適用于烹饪或其他方面。一個優異的廚師必須具備創新的精神。你可以透過許多不同方法來禅觀世間萬象的彼此依存(法界無盡緣起)——谛觀自己的內髒:血液、心髒、腸、肺、肝和腎髒;或是千百種其他方法,包括思想、情感、意象、詩境,或一條河、一顆星、一片葉子等等。

  用功的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在進行禅修,絕不浪費任何機會或事件來探究緣起。整日的修行在全心全意地專注一境中進行。

  無論睜眼或閉眼,都在叁摩地(定)中。你可以放下必須閉起眼睛才能向內谛觀和張開眼睛才能向外觀察。一個內心的念頭不會比外在的一座山顯得更內在。兩者都是知曉的對象,既非內也非外。

  你完全活在當下,與活生生的實相深深契合時,達到甚深的禅定。這時主客體的區隔已消融,你自在輕安地融入實相中,與它合而爲一。因爲你已經將所有衡量知識的工具放在一旁,而佛教稱那些知識爲「不正見」⑧。

  偉大深刻的領悟才會産生偉大的悲憫

  當我們觀看孩子們玩耍時,會想到他們的未來。我們明白生命中充滿憂慮、恐懼、希望和失望,我們爲生命擔憂不已,也有各種痛苦掙紮的焦慮。

  我們正是在這瞬間「進入」孩子的生活。要進入他們的世界並不困難,因爲我們知道他們是自己的骨肉。

  禅修的情況也是如此。當我們谛觀萬物互相依存的真實面,就能很容易契入實相,看清生命所面對的各種恐懼、悲憤、希望和絕望。

  觀察葉子上的一只綠色毛毛蟲,我們就不會從人類自我中心的觀點來看,而是由萬物互相依存(法界無盡緣起)的道理所生的洞見,了解到毛蟲的重要性。

  一旦領悟到世間萬物生命的可貴,我們就不敢奪取毛毛蟲的生命。如果有一天必須殺死一只毛毛蟲,我們會覺得這行爲猶如在殺死自己,彷佛內在的某個部分也跟著這只毛毛蟲死去。

  古代的人是以狩獵方式來養活自己和家人,他們是爲了存活才這麼做,而不是單單爲了娛樂而殺生。但是,現今社會有些人則爲了尋求快感而殺生。

  萬物互相依存的道理不是某種脫離人類精神和實際生活的哲學遊戲。藉由觀照、世間所有現象互相依存的道理,禅修者了知衆生是一體無分的,因而他或她的內心充盈對萬物的悲憫。

  當你內心感受到這份愛時,就明白自己的禅修已開花結果了。智慧與慈悲永遠攜手並行,是一體不二的。缺乏實質深度的認知只會伴隨著空洞不實的悲憫,廣大甚深的智慧才會産生無量崇高的悲憫。

  愈深入探究生命,就愈能了解生命的奇迹

  你曾觀賞電視的野生動物節目,看見影片裏那些掠食者捕獵其他動物的畫面嗎

  老虎追獵一頭鹿,或是蛇吞食青蛙,這些場面多麼緊張刺激。我們多希望那頭鹿能逃脫虎爪,而那只青蛙能夠免遭蛇的毒噬。

  眼看著老虎撕裂鹿和青蛙活生生被蛇吞噬,是件痛苦的事。這種節目並非憑空杜撰,而是真實生命的呈現。我們只企盼青蛙和鹿能夠逃過一劫,但卻鮮少顧及老虎和蛇必須獵食才能活命的事實。

  人類吃雞、豬、蝦、魚和牛等,甚至跟老虎和蛇一樣,也吃鹿和青蛙。但因爲觀看這血淋淋的殺戳場面而感到痛苦,于是就同情獵物,希望它能躲過被捕殺的命運。

  身爲禅修行者,面對這些情況時,內心必須保持非常清明。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因爲我們既是獵物也是獵人。有些人對老虎撕咬獵物的鏡頭無動于衷,甚至很喜歡觀賞,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感受到其中的痛苦,深深同情受害者。

  如果這幕獵食景象發生在眼前,我們會想辦法解救那只鹿和青蛙。但是我們必須要謹慎行事,別只是爲了避免自己的痛苦而這麼做。我們還必須對老虎或蛇失去食物的痛苦感同身受,並對它們心生悲憫。

  所有生命都必須爲生存而奮鬥。愈深入探究生命,就愈能了解生命的奇迹,而且也愈常見到這令人心碎且恐怖的血腥場面。

  你曾看過蜘蛛的一生嗎

  你曾經曆過戰爭嗎

  是否看過刑求、監獄和虐殺

  可曾見過在公海上的劫掠者強暴年輕女孩的悲慘景況

  真正謀求和平,就必須了解所有生命互即互入的本質

  世上有許多人熱愛運動。如果你喜愛觀看足球賽,或許還有自己支持的隊伍,常會爲他們加油打氣。觀賽時的情緒會沮喪或振奮,或許你的興奮也增添了球賽的氣氛。如果心中沒有任何特別喜愛的隊伍,觀賽的樂趣便蕩然無存。在戰爭時我們會選擇立場,通常是站在受威脅欺壓的一方。和平運動就是由這種情感所衍生。

  我們感到憤怒,爲不公平聲嘶力竭,但是卻很少超越這一切混亂,以母親看待自己的兩個孩子打架般,來面對眼前的沖突紛爭。做母親的只希望孩子能和解。

  真正謀求和平的努力必須源自這種悲天憫人的胸懷,這是谛觀世間所有生命乃是互即互入且彼此交融之後,所生起的悲心。

  我們或許有幸能遇見把愛心擴及動物和植物身上的人。我們可能還認識一些人,雖然自己過著安全且衣食無缺的生活,卻明白世上仍有千百萬人正遭受饑荒、疾病和政治壓迫的打擊,並且盡力尋求方法去幫助那些受苦的人。

  他們無法遺忘這些人,即使自己的生活安逸也而無法忘懷饑荒、疾病和壓迫正威脅著地球上數百萬計的生命,並想盡辦法要幫助那些受苦的人們。這些人至少在某種程度上了悟萬物生命相互依存的道理。他們知道低發展國家的生活,與富裕、科技先進國家的存在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貧窮和壓迫帶來戰爭。在我們這個時代,每場戰爭的複雜性都是牽一發動全身,世上所有國家的命運都是彼此相關的。

  社會若要改變,人類的意識就必須全盤徹底改變

  在一個以科技爲致勝關鍵的文明社會中,悲憫其實沒有多少存在的空間。但是,當我們深入地谛觀生命,甚至會開始認同螞蟻和毛毛蟲。如果我們成了農夫,或許連耕作都有困難,因爲我們可能會拒絕使用殺蟲劑來消滅害蟲。如果我們連動物都不忍殺害,又怎麼可能硬起心腸拿槍對准另一個人類呢

  如果我們是國防部的官員,或許會鼓勵人們當個有良心的反對者而拒服兵役。如果我們成爲政府首長,或許會反對在轄境內興建核子武器基地,這樣我們就會被當前的體製給罷黜。

  許多人都有這類想法。我們對社會的現況感到憂心,于是透過各種管道表達反對的意見。

  倫敦大學物理教授大衛·波姆說:

  如果我們希望社會改變,只有表面的個人或經濟體系的改變是不夠的。人類的意識(集體的態度和信仰等)必須全盤徹底改變。目前我們尚不清楚該如何實現這份改變,但我很肯定這點非常重要。⑨

  如我們所見,這種改變可藉由了悟實相互依存的本性而達到,而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獨一無二的方式體驗這份領悟。這不是透過任何意識型態或思維體系所能獲得,而是在繁複多元的關系中對實相的直接體悟。

  我們必須剝除舊有將實相片段化(也就是以概念表達實相)的思惟習氣,才能夠穿透層層蔽障,直探真理的核心,因爲實相是完整而無法解析的。

  當下是唯一永無止盡的事物

  持續修練相互依存的禅觀一段時間後,就會注意到自己開始發生變化。你的視野會更加寬廣,並發現自己帶著悲憫看待衆生。那些隱藏于內心的妒忌和憎恨,原以爲是無法穿透的硬繭,如今也開始溶蝕,你發現自己關愛每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你對生死已無所畏懼。

  或許你曾聽說過薛丁格⑩,他發現了波動力學。在對自我、生死、宇宙,以及統一性和多樣性做過深刻省思之後,他寫道:

  因此,你能夠徹底地平躺于地上,在大地之母的胸懷伸展四肢,內心堅信自己和大地是合而爲一的。你跟這片大地一樣屹立不移與堅不可摧,事實上,你還更堅定千百倍。如同她明天絕對會吞沒你,她肯定將爲你的生命帶來新生,重新面對新奮鬥與痛苦。但這一切不只是發生在「某天」:而是現在、今天,每一天都在你眼前發生,不是只有一次,而是千百次,正如她每天反覆把你吞沒了千百次。永遠只有現在,這個唯一且同樣的現在;當下是唯一永無止盡的事物。⑾

  若是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服膺薛丁格看待世界的觀點,就能在面對生死的時候堅如磐石,屹立不搖。

  須臾一念間就包含了過去、現在和未來

  薛丁格對于時間的觀察,鼓舞我們在相互依存的禅觀上更進一步。當觀察著互即互入和互相交融的本性時,對于內與外、一與多的概念開始崩解。但只要我們仍相信絕對空間和時間是萬象顯現不可或缺的條件,這些概念便無法全然斷絕。

  在早期的唯識宗(法相宗,禅觀現象)裏,空間被視爲超越生死範疇的絕對實相。當中觀派⑿(禅觀本體或本質)興起後,時間和空間被認爲是有關實相的虛妄概念,而實相其實是互相依存(互爲緣起)。

  在《華嚴經》…

《觀照的奇迹 第叁章 穿越時空的迷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