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念頭思緒都是良善完美的,心就能住于平安之中,不致心浮氣躁、渙散不定;若念頭不正,心就混亂不安。
2007/04/23
在行菩薩道上,遇到困難,不喊累、不說苦,反而愈挫愈勇,這是佛家精神,也是噶居寺宗風!
2007/04/22
度過修行的小苦,卻超越人生的大苦,當解脫輪回、證得智慧時,那一刻將是充滿著喜悅與光明。
2007/04/21
只學不修,就像珍貴經典束之高閣;只修不學,則像高閣經典中的蛀蟲。學修皆不可偏廢,方爲中道!
2007/04/20
生命只在氣息間,能活在不生氣的氣中,真是幸福。
2007/04/19
也想不精進,可免精進苦。幾番細思量,輪回苦更甚,還是精進好。
2007/04/18
生命有無限的可能,當生起一念成佛之心,可影響全世界,與世界共鳴,在那一刻,世界是和平的。
2007/04/17
孔雀豔色,不及鴻雁;白衣豐足,出家德勝。
2007/04/16
上師就是佛,是慈悲智慧的表征、是真理的發揚者。依止上師,即是依止叁世諸佛。
2007/04/15
要有智慧的孝順,讓父母放心;父母能放心了,才能安心修行。
2007/04/14
能施不求福者,是人真布施。
2007/04/13
菩薩行布施,只想到如何減輕衆生的苦,一無所求。
2007/04/12
對生命負責,就應當珍惜法緣和資糧,及時精進。
2007/04/11
將心安置在一處,散亂的心就會專注集中,心一旦集中,一切的善就會慢慢的增長。
2007/04/10
當無法了達、徹悟「我」究竟是非實有的,是無我的時候,痛苦就會如影隨形般。
2007/04/09
一切都是心創造出來的,究竟不可得;只有迷,迷則墮入輪回,悟則究竟解脫;在迷悟之間,一顆善良的心,希望永遠都不會迷失。
2007/04/08
人其實好壞相雜,時而好,時而壞。如此,好人、壞人就沒有決定性的答案。
2007/04/07
「僧」的意義:一、願求解脫。二、聚集一切善。叁、行者與空性不可分。
2007/04/06
凡夫所行善,與菩薩所行之善迥異,認知不同、染淨不同故。
2007/04/05
同樣的事情,之所以解讀和作用各異,乃因人的分別心和執著所致。
2007/04/04
若在自己內心之中做承諾,猶如在石頭上雕刻一般,無比堅固,縱然死亡也不會更動改變。
2007/04/03
承諾即是發願。
2007/04/02
臺灣把學佛、成佛看得太簡單了。修行不是今天修,明天就什麼都行,也絕對不是吃齋念佛就能成佛。
2007/04/01
頂禮不僅具有禮敬、謙卑、臣服的意義,同時也是一種供養。所以當弟子們頂禮諸佛與佛法時,信心自然生起。
2007/03/31
心,幻化而生一切萬物,猶如大地;一切萬物依賴大地得以成長。
2007/03/30
只要是慈悲的事,就值得堅持下去,永不休息。這樣的精神就是行菩薩道。
2007/03/29
「文殊師利」意思是「持有諸佛之心」,「諸佛之心」就是「本來不生不滅、不老不死的智慧」。
2007/03/28
不懂得尊重自己生命的人,是不會珍惜佛法的;要能尊重自己的生命,才能進而尊重他人的生命;如此慈悲才能源源不絕地從內心深處增長。
2007/03/27
修一切法,必須對佛法僧叁寶具備非常堅固、不可動搖的信心 。
2007/03/26
將慈悲以智慧,用在生活中,這就是修行。
2007/03/25
給人歡喜,善業之始;給人信心,善業之中;給人智慧,善業之果。
2007/03/24
害怕抉擇是因爲沒擔當。
2007/03/23
不懂得憐憫自己的人,如何憐憫他人?
2007/03/22
戒律不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行爲如鐵鏈,而是用來保護自己的身語意不造惡。
2007/03/21
人的思想不但不可怕,反而很可愛,因爲思想是可以改變的。
2007/03/20
施不求福,爲善最樂。
2007/03/19
心靈的滿足,往往能爲生命注入強大的能量。
2007/03/18
愛是一種至深的分享。
2007/03/17
修行如同吃飯,雖看起來沒有什麼,但不可或缺。要每天持續,千錘百煉後方能綻放出芬芳的花朵。
2007/03/16
過去的錯不是罪,是病,要醫好它,不是治罪判刑。
2007/03/15
心沒有時間概念,只有概念的時間。
2007/03/14
當我們受苦、知苦、而欲離苦時,痛苦本身就是一種淨化。
2007/03/13
活在當下每一刻,保持覺明的心,不被妄念所占據,這才是修持。
2007/03/12
爲了開顯佛性,我們必須在生活中不斷修持,從失敗中看見痛苦,並且戰勝苦惱。
2007/03/11
人身與財富難得同時擁有,若不善加利用,廣行利生善業,那麼保留它只會徒增煩惱,一無是處。
2007/03/10
如何觀照念頭,不是觀照什麼念頭。
2007/03/09
處理財産最好的方法,就是得于社會,用于社會。
2007/03/08
實際生活不是按照你的計畫而定,當事情不如意時你仍必須接受事實;佛法的意義在此。
2007/03/07
待人親切溫和,是無上的喜悅。
2007/03/06
修行的人不能怕痛苦怕麻煩,因爲麻煩本身,就是自我染習的具體表現。
2007/03/05
用歡喜心面對自已。用慈悲心對待別人。
以忏悔心接受橫逆。以布施心回向功德。
認識無我法空真理。每天若能謹記這五句話,日子就不會難過了。
2007/03/04
不要同時執行兩種計劃,不要同時想兩件事情,要能知足惜福,要能察覺無常,修行才能化苦爲樂。
2007/03/03
任何的不幸都來自于我們的共業,根本要從自己本身止惡行善來作起。
2007/03/02
應該要永遠想到,我爲衆生做的還不夠多,這樣才是佛教徒。
2007/03/01
每個人內心都有兩個對立的我,其實那是善與惡的交集,如空谷回音,都不是究竟的我;我無我,無我亦非我。
2007/02/28
無常是輪回的腳。
2007/02/27
無常顯現于一切處,即便這個身體的死,也不等于一切的結束。
2007/02/26
佛的本質不是肉體,是菩提。肉體有生死,但菩提卻無生滅。
2007/02/25
因滅輪回止。
2007/02/24
了悟時不造新因,便能無後果,一如焚燒種子,令其難發芽。
2007/02/23
當下即現在果報,亦不離因;就像果熟落地,生生不息。
2007/02/22
不執取過去所造惡因,不住現前惡果,是化解因果的良方。
2007/02/21
煩惱與菩提的本質皆是空,因此說煩惱即菩提,兩者不二。
2007/02/20
一旦證得菩提,就無菩提可證;心清淨無染,連清淨也不存在。所以菩提的本質也是不可得。
2007/02/19
完美的生命意味不再受苦,這是人類最大的夢想、最高的追求,也是修行的目標—證菩提。
2007/02/18
佛教,就是教人熱愛生命、認真生活、懂得樂趣。
2007/02/17
以無私的大愛擁抱衆生,心光開顯之時,生命的火花將燃盡一切痛苦,彼時即是真自由。
2007/02/16
毋須思索生命的意義,當問自己:我能賦予生命何種意義?
2007/02/15
學習中最重要的是知錯能改不二過,別替自己的面子隱瞞事實錯誤而說謊。
2007/02/14
承認錯誤需要勇氣,更是一種智慧。
2007/02/13
生命的價值在于慈悲的實現。
2007/02/12
一味良藥,無法醫治所有疾病;一種毒藥倒可毒害所有衆生。
2007/02/11
能預知未來,只不過是懂得因緣法,不足爲奇;能實際活在當下,這個了不起。
2007/02/10
唯有領悟到沒有死亡,慈悲才會産生。不了解死亡真相的人,永遠害怕。
2007/02/09
以感恩的心做利生的事,固封在你我心中那一盞永恒的燈,剎那光明,照亮的是自己,所影響的卻是周遭。
2007/02/08
佛教不是安慰的宗教。
2007/02/07
呼吸間即是造罪,不呼吸時隨業。
2007/02/06
做人難,是因爲有「我」。
2007/02/05
報恩勿須說、去做就是。
2007/02/04
爲習佛法要舍法執。
2007/02/03
爲人是有快樂,但快樂的背後總是背對陽光。
2007/02/02
只有十年前,沒有十年後。
2007/02/01
感覺成功的那一刻開始,就要准備面對另一個更大的挑戰。
2007/01/31
當心想要轉向佛法時,惡業的氣焰便會高漲,此時應向 上師禱告,只有在忏悔禱告當中,善的力量才會增長。
2007/01/30
從錯誤中領悟經驗,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否則生活將會變得索然無味,生存就失去了愛與光。
2007/01/29
如果做善事不用大腦,就是只有慈悲,沒有智慧。
2007…
《噶瑪天津仁波切法語(2006年4月~2012年4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