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淨雙修講記(淨界法師)▪P15

  ..續本文上一頁善業都跑到給他財富這部分去了,就把這個善業轉成一個生滅法。乃至于白天所作所爲、晚上所夢的事情都是我們一念心的專注的憶念所創造的。甚至于我們未來十法界因緣果報的升沈就是從你念頭的憶念想象而變現出來。所以我們知道假觀,一念具足十法界。

  過去有一個雕刻師,這個雕刻師他能夠把一個木頭雕成一只牛,一只馬,甚至于天上的飛鳥,都雕刻得栩栩如生,他不用打草稿的。有人就問他說,你怎麼能做得到呢?雕刻得這麼漂亮、這麼生動呢?他說,你不知道啊,我要雕刻之前,我心中要先生出一個相狀,先生起一個相狀,我要這只馬它是怎麼跑的,它的相狀先出來,我才能夠雕的。心中先有相,我才能夠有所行動,把那個相雕出來。我們今生的內心的很多的造作,其實已經把來生慢慢雕刻出來了。差不多你一個人到了五十歲的時候,你還不想改變你自己,你一個人從你出生到了五十歲的時候,到了半百,你來生的相貌大概應該被你雕出來了,被你雕出來了。要是有佛菩薩在位的話,一個五十歲的人,他看到你就知道你來生大概怎麼樣,除非你産生徹底的、很深很深的覺悟,徹底的改變。否則你來生的大概的架構——是什麼法界、你是什麼正報、什麼依報、是怎麼回事大概都出來了,雕得差不多了。那麼我們來生是今生創造出來的,沒有錯,是你那一念心創造出來的。那是怎麼創造的呢?我們看今天的附表,天臺宗的殊勝,它的一心叁觀即空即假即中,它的假觀是不得了的殊勝,智者大師在發明假觀的時候——因爲他的空觀在中觀的思想就具足了,所以他老人家的空觀其實在佛教的地位並沒有很特殊的發明,他只是繼承龍樹菩薩的自性空的思想——但是天臺宗的假觀這一點是在佛教界有深重的地位,因爲我們在過去很少人從內心的相貌看到你的過去、現在、未來叁種的生命,這一點是智者大師的貢獻。智者大師根據《法華經》的十如是,他說我們根據內心的相貌,你經常生起什麼相貌,你可以知道你過去怎麼回事;你可以知道你未來是怎麼回事。其實要知道來生並不難,要知道過去生也不難,你看看你的內心世界,你就知道你心中含藏了過去,你的內心也慢慢慢慢隱隱約約在創造未來的雛形。

  【48】那怎麼觀察呢?我們看智者大師他的十如是。在《法華經》當中,觀察內心第一個先觀察如是相。我們念頭一動就會有相狀,就會有相狀。這個相狀在智者大師的判定,他把它分成四種相狀。第一個是一種增上的惡念,這個增上就是很堅固的惡念,貪嗔癡的相狀。有些人一天當中,他這種惡念的相狀特別的深、特別的重,你要他起善念是很難的。這種人,他的內心的相狀,有這種相狀,這個人大部分前生就是盡做一些殺盜淫妄的事情,所以累積很多這樣的相狀。這種人要不改,智者大師說,這個人是,未來是趨向于叁惡道法界。從這個相狀就知道他未來,你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起貪嗔癡。這是第一種相狀,就是叁惡道法界的相狀,叫增上惡念。第二個是叁善道的相狀,就是你這個人平常經常生起一種增上的善念,你有一點好的東西,你總是會撥一點跟人家分享,布施的心;想到怎麼樣去保持、盡量使身口意清淨,雖做惡業,能夠馬上生起忏悔心,試著去保持內心的安忍、忍辱。那麼你在整個人事當中,你經常會有這種布施持戒忍辱的善念,雖然也有惡念,但是善念的勢力強過惡念的力量,那這個人我們可以判定他來生是到叁善道去的。從他的善念的勢力強大可以知道這個人來生是叁善道的法界。第叁種是二乘法界。有一種人他跟人事一接觸的時候,他的心是出離心的相狀,觀叁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他就是出離。那麼他對于度化衆生、跟人群接觸沒什麼興趣,但是他也不會貪愛叁界的安樂,他把叁界當成火宅,他也不喜歡跟你講話,他也不屑跟你在一起。這種人未來的果報,在成佛之道,他肯定要先證小乘的果位,才慢慢回小向大。這個人他的生命已經趨向于二乘的偏空涅槃,趨向偏空涅槃。第四種相狀是菩提心的相狀,衆生界盡我願方盡,菩提道成我願方成。他一方面對于諸佛菩薩的功德,那種萬德莊嚴生起好樂,一方面對于苦惱衆生生起悲愍,這個悲愍心跟智慧的心,悲智的心經常在他內心裏面活動,這個人以後是直接成佛,大乘種姓!所以我們從你今天一天當中經常所生的相狀,你可以判定你來生的因緣是出現哪一個法界,就是如是相。

  第二個,如是性。性就是一種習久成性,你這個形狀一而再、再而叁地出現,熏習久了,産生一種不可改變的內在的性質,就叫作性。而這個相狀只是偶爾出現了,那還不能構成性,性就是不可改變的,很難改變了。你這個水流就是一定要往那裏去了,就習久成性。那麼把這個相狀的數數的出現、一再的生起,變成一種堅固不可破壞的力量叫作性。

  第叁個體,體就是把那個外在的相跟內在的性結合起來叫作體,一種色心的結合名之爲體。你看有些人的身心世界,他表現爲一種善良的自體,你跟在一起,你就感覺到他那種磁場是很溫暖的、很慈悲的。有些人他那個身心世界,你從他旁邊走過去,那是一種邪惡的自體,身心世界充滿了暴戾之氣。有些人,你跟他在一起你會有壓力,他那個出離心很重的。有些人大悲心的,你跟他在一起,如沐春風。所以我們身心世界它有它的自體,那種相性和合的自體,有善良的自體、有邪惡的自體、有出離心的自體、有大悲的自體。

  【49】如是力。那麼我們這種善惡的相狀它也不是經常表現啊,當外在的環境沒有具足的時候,這個力就是一種潛伏的功能。這種功能在唯識學叫種子位、或者叫睡眠,它在睡覺。它沒有消失,但是它暫時睡覺了,你不要把它吵醒,不要刺激它,它表面上是風平浪靜的。這個力就是一種潛在的功能。

  作,就是外在環境具足了,它生起一種身口意的造作,那就是作,開始生起善良的造作、邪惡的造作、出離的造作、大悲的造作。

  因,事出必有因。爲什麼你有這樣善良的相狀、有出離的相狀、有大悲的相狀跟它的自體呢?因爲你過去世遇到某些人、遇到什麼事情,那些人事對你的影響、教化,這過去的人事的熏習才有的,所以事情的相性體力作一定有它過去的原因,有它過去的原因。到這個地方就是我們繼承了過去的生命。我們因爲有過去的人事的因緣而産生現在的心,遇到人事經常會生起善的相狀、邪惡的相狀、出離的相狀、大悲的相狀,乃至于種種內在的功能。到這個地方都不能怪今生的你,相性體力作因這六個因素,要怪是怪過去的你;如果要贊歎也不贊歎現在的你,要贊歎過去的你。那麼我們今生的生命從緣開始,做一些改變。我們下一堂課再說明。

  【50】第六卷

  請大家打開《補充講表》(一)十如是。

  隨著我們佛法修學時間的增長,我們整個修學的功夫也應該要相對地提升。我們剛開始都是在心外求法的。我們的心都是在依靠外境來幫助我們的善根,剛開始都是心有所住。當然一個初學者這樣的修學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你要能夠保證你臨終的正念不受外境的幹擾,要讓你的佛法的善根、念佛的善根增長廣大,你就必須要提升你的修學的功力。首先第一件事你要做的就是強迫你自己,把心帶回家,這個心不要在外面亂跑。你在外面亂跑,有時候晴天的時候你還不錯,要刮風下雨你就完了,你做不了主的。所以你應該勸你的心,回到你的家,把心帶回家,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生滅心,爲什麼心會變成生滅呢?你的心跟境在一起,心隨境轉。境是生滅,心也跟著生滅。心本來沒有生滅,你隨境而轉,當然變成生滅。所以你應該把心帶回到不生滅的現前一念心性,然後生起空假中叁觀。遇到事情,第一件事情,告訴你自己,本來沒有這個東西。第一件要做的事——從假入空,不要馬上在因緣上去做事情。遇到任何事情告訴你自己,你本來是沒有這個東西的。從空觀當中先強迫自己把所有的人事先放下,然後再告訴你,好,那本來沒有這個東西,那由過去的因緣現在出現了,開始修假觀。那假觀怎麼修呢?就是注意你心中的念頭的相狀。你好好地看你的相狀。也就是說,我們在修學佛法當中,你要改變你自己,第一件事情先了解你自己。你都不知道你怎麼回事,你怎麼改變呢?我們的生命是由叁塊結合而成——過去、現在,你肯定會有一個未來,你肯定會有一個未來。而現在的我是由過去很多很多很多過去的我累積而成的,那麼這個生命都已經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這個相狀、它的生命的相貌都結束了,但是留下很很多多的痕迹,留下很多的善惡的功能。這些功能在人事接觸的時候出現了很多的相狀出來——善良的相狀、邪惡的相狀、出離的相狀、大悲菩提心的相狀。那麼如是相性體力作這種潛在的功能,跟遇境逢緣的造作,到因這塊,跟現在的你都沒有關系,不能怪現在的你。好的話,也不能贊歎現在的你,因爲跟你沒有關系。

  【51】

  那麼到了緣的時候,就是你今生面對這個相狀出現的時候,你該怎麼辦?你面對你心中的善惡相狀,你有兩種選擇。第一個隨順它,跟著你過去的腳步走,你過去喜歡做什麼你還做什麼,這第一個選擇。那麼這種情況你的生命大概就定型了,就定型了。你對你心中的相狀采取隨順的心態。第二個,你采取對治,既然這個相狀我本來就沒有的,換句話說,我可以改變它,它沒有實體。我們假借種種的方便來調整它,所以我們常說,禍福由因,改變在緣。我們今生要無條件地接受過去,但是你今生還是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因爲這個相狀雖然很多,但是值得慶幸的是,它們都不是本來有的,它們都沒有實體。還好,它們沒有實體。所以當我們選擇對治的時候,你的生命就改變了,就是緣。你今生面對這個相狀,你的處理方式是怎麼做怎麼做。

  我剛剛說一個人到了五十歲就很難改變了,這句話有些例外的,這…

《禅淨雙修講記(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