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善业都跑到给他财富这部分去了,就把这个善业转成一个生灭法。乃至于白天所作所为、晚上所梦的事情都是我们一念心的专注的忆念所创造的。甚至于我们未来十法界因缘果报的升沉就是从你念头的忆念想象而变现出来。所以我们知道假观,一念具足十法界。
过去有一个雕刻师,这个雕刻师他能够把一个木头雕成一只牛,一只马,甚至于天上的飞鸟,都雕刻得栩栩如生,他不用打草稿的。有人就问他说,你怎么能做得到呢?雕刻得这么漂亮、这么生动呢?他说,你不知道啊,我要雕刻之前,我心中要先生出一个相状,先生起一个相状,我要这只马它是怎么跑的,它的相状先出来,我才能够雕的。心中先有相,我才能够有所行动,把那个相雕出来。我们今生的内心的很多的造作,其实已经把来生慢慢雕刻出来了。差不多你一个人到了五十岁的时候,你还不想改变你自己,你一个人从你出生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到了半百,你来生的相貌大概应该被你雕出来了,被你雕出来了。要是有佛菩萨在位的话,一个五十岁的人,他看到你就知道你来生大概怎么样,除非你产生彻底的、很深很深的觉悟,彻底的改变。否则你来生的大概的架构——是什么法界、你是什么正报、什么依报、是怎么回事大概都出来了,雕得差不多了。那么我们来生是今生创造出来的,没有错,是你那一念心创造出来的。那是怎么创造的呢?我们看今天的附表,天台宗的殊胜,它的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它的假观是不得了的殊胜,智者大师在发明假观的时候——因为他的空观在中观的思想就具足了,所以他老人家的空观其实在佛教的地位并没有很特殊的发明,他只是继承龙树菩萨的自性空的思想——但是天台宗的假观这一点是在佛教界有深重的地位,因为我们在过去很少人从内心的相貌看到你的过去、现在、未来三种的生命,这一点是智者大师的贡献。智者大师根据《法华经》的十如是,他说我们根据内心的相貌,你经常生起什么相貌,你可以知道你过去怎么回事;你可以知道你未来是怎么回事。其实要知道来生并不难,要知道过去生也不难,你看看你的内心世界,你就知道你心中含藏了过去,你的内心也慢慢慢慢隐隐约约在创造未来的雏形。
【48】那怎么观察呢?我们看智者大师他的十如是。在《法华经》当中,观察内心第一个先观察如是相。我们念头一动就会有相状,就会有相状。这个相状在智者大师的判定,他把它分成四种相状。第一个是一种增上的恶念,这个增上就是很坚固的恶念,贪嗔痴的相状。有些人一天当中,他这种恶念的相状特别的深、特别的重,你要他起善念是很难的。这种人,他的内心的相状,有这种相状,这个人大部分前生就是尽做一些杀盗淫妄的事情,所以累积很多这样的相状。这种人要不改,智者大师说,这个人是,未来是趋向于三恶道法界。从这个相状就知道他未来,你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起贪嗔痴。这是第一种相状,就是三恶道法界的相状,叫增上恶念。第二个是三善道的相状,就是你这个人平常经常生起一种增上的善念,你有一点好的东西,你总是会拨一点跟人家分享,布施的心;想到怎么样去保持、尽量使身口意清净,虽做恶业,能够马上生起忏悔心,试着去保持内心的安忍、忍辱。那么你在整个人事当中,你经常会有这种布施持戒忍辱的善念,虽然也有恶念,但是善念的势力强过恶念的力量,那这个人我们可以判定他来生是到三善道去的。从他的善念的势力强大可以知道这个人来生是三善道的法界。第三种是二乘法界。有一种人他跟人事一接触的时候,他的心是出离心的相状,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他就是出离。那么他对于度化众生、跟人群接触没什么兴趣,但是他也不会贪爱三界的安乐,他把三界当成火宅,他也不喜欢跟你讲话,他也不屑跟你在一起。这种人未来的果报,在成佛之道,他肯定要先证小乘的果位,才慢慢回小向大。这个人他的生命已经趋向于二乘的偏空涅槃,趋向偏空涅槃。第四种相状是菩提心的相状,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他一方面对于诸佛菩萨的功德,那种万德庄严生起好乐,一方面对于苦恼众生生起悲愍,这个悲愍心跟智慧的心,悲智的心经常在他内心里面活动,这个人以后是直接成佛,大乘种姓!所以我们从你今天一天当中经常所生的相状,你可以判定你来生的因缘是出现哪一个法界,就是如是相。
第二个,如是性。性就是一种习久成性,你这个形状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熏习久了,产生一种不可改变的内在的性质,就叫作性。而这个相状只是偶尔出现了,那还不能构成性,性就是不可改变的,很难改变了。你这个水流就是一定要往那里去了,就习久成性。那么把这个相状的数数的出现、一再的生起,变成一种坚固不可破坏的力量叫作性。
第三个体,体就是把那个外在的相跟内在的性结合起来叫作体,一种色心的结合名之为体。你看有些人的身心世界,他表现为一种善良的自体,你跟在一起,你就感觉到他那种磁场是很温暖的、很慈悲的。有些人他那个身心世界,你从他旁边走过去,那是一种邪恶的自体,身心世界充满了暴戾之气。有些人,你跟他在一起你会有压力,他那个出离心很重的。有些人大悲心的,你跟他在一起,如沐春风。所以我们身心世界它有它的自体,那种相性和合的自体,有善良的自体、有邪恶的自体、有出离心的自体、有大悲的自体。
【49】如是力。那么我们这种善恶的相状它也不是经常表现啊,当外在的环境没有具足的时候,这个力就是一种潜伏的功能。这种功能在唯识学叫种子位、或者叫睡眠,它在睡觉。它没有消失,但是它暂时睡觉了,你不要把它吵醒,不要刺激它,它表面上是风平浪静的。这个力就是一种潜在的功能。
作,就是外在环境具足了,它生起一种身口意的造作,那就是作,开始生起善良的造作、邪恶的造作、出离的造作、大悲的造作。
因,事出必有因。为什么你有这样善良的相状、有出离的相状、有大悲的相状跟它的自体呢?因为你过去世遇到某些人、遇到什么事情,那些人事对你的影响、教化,这过去的人事的熏习才有的,所以事情的相性体力作一定有它过去的原因,有它过去的原因。到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继承了过去的生命。我们因为有过去的人事的因缘而产生现在的心,遇到人事经常会生起善的相状、邪恶的相状、出离的相状、大悲的相状,乃至于种种内在的功能。到这个地方都不能怪今生的你,相性体力作因这六个因素,要怪是怪过去的你;如果要赞叹也不赞叹现在的你,要赞叹过去的你。那么我们今生的生命从缘开始,做一些改变。我们下一堂课再说明。
【50】第六卷
请大家打开《补充讲表》(一)十如是。
随着我们佛法修学时间的增长,我们整个修学的功夫也应该要相对地提升。我们刚开始都是在心外求法的。我们的心都是在依靠外境来帮助我们的善根,刚开始都是心有所住。当然一个初学者这样的修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你要能够保证你临终的正念不受外境的干扰,要让你的佛法的善根、念佛的善根增长广大,你就必须要提升你的修学的功力。首先第一件事你要做的就是强迫你自己,把心带回家,这个心不要在外面乱跑。你在外面乱跑,有时候晴天的时候你还不错,要刮风下雨你就完了,你做不了主的。所以你应该劝你的心,回到你的家,把心带回家,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生灭心,为什么心会变成生灭呢?你的心跟境在一起,心随境转。境是生灭,心也跟着生灭。心本来没有生灭,你随境而转,当然变成生灭。所以你应该把心带回到不生灭的现前一念心性,然后生起空假中三观。遇到事情,第一件事情,告诉你自己,本来没有这个东西。第一件要做的事——从假入空,不要马上在因缘上去做事情。遇到任何事情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是没有这个东西的。从空观当中先强迫自己把所有的人事先放下,然后再告诉你,好,那本来没有这个东西,那由过去的因缘现在出现了,开始修假观。那假观怎么修呢?就是注意你心中的念头的相状。你好好地看你的相状。也就是说,我们在修学佛法当中,你要改变你自己,第一件事情先了解你自己。你都不知道你怎么回事,你怎么改变呢?我们的生命是由三块结合而成——过去、现在,你肯定会有一个未来,你肯定会有一个未来。而现在的我是由过去很多很多很多过去的我累积而成的,那么这个生命都已经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这个相状、它的生命的相貌都结束了,但是留下很很多多的痕迹,留下很多的善恶的功能。这些功能在人事接触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相状出来——善良的相状、邪恶的相状、出离的相状、大悲菩提心的相状。那么如是相性体力作这种潜在的功能,跟遇境逢缘的造作,到因这块,跟现在的你都没有关系,不能怪现在的你。好的话,也不能赞叹现在的你,因为跟你没有关系。
【51】
那么到了缘的时候,就是你今生面对这个相状出现的时候,你该怎么办?你面对你心中的善恶相状,你有两种选择。第一个随顺它,跟着你过去的脚步走,你过去喜欢做什么你还做什么,这第一个选择。那么这种情况你的生命大概就定型了,就定型了。你对你心中的相状采取随顺的心态。第二个,你采取对治,既然这个相状我本来就没有的,换句话说,我可以改变它,它没有实体。我们假借种种的方便来调整它,所以我们常说,祸福由因,改变在缘。我们今生要无条件地接受过去,但是你今生还是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因为这个相状虽然很多,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它们都不是本来有的,它们都没有实体。还好,它们没有实体。所以当我们选择对治的时候,你的生命就改变了,就是缘。你今生面对这个相状,你的处理方式是怎么做怎么做。
我刚刚说一个人到了五十岁就很难改变了,这句话有些例外的,这…
《禅净双修讲记(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