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针对没有学佛的人。像诸位的话是完全例外的,因为你已经觉悟了嘛,你会去试着改变,所以每一天对你来说都是增上。我们对过去开始Say
No(说不)!我不跟你走了。因为佛法是觉悟嘛,你开始觉悟了,你开始规划未来了,你开始规划往生净土了。有了目标以后就有动力嘛,愿力产生动力,你强迫你自己的脚步往这个方向走去,你培养一个忆佛念佛的相状。所以在缘当中就是你今生的努力。当然一般没有学佛的人,今生的因缘是完全放弃了,大概他过去怎么样今生就怎么样,今生怎么样来生就怎么样,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佛法,这个缘的力量才产生,他生命才能够做一些脚步的调整。所以这个缘在生命当中扮演了两个角色:第一个,你随顺它,加强它的力量;第二个,你采取对治,开始折损它的力量。那么由过去的因跟现在的缘的结合,就会产生未来的果跟报。果跟报是不一样,我们一般讲果报果报,其实详细来说果跟报是不太一样。果是约等流果来说的,这个报是约异熟果。什么意思呢?果是一种内心的状态,内心的习性;这个报是一种我们依正二报的受用,是显现出来的一种依正二报的受用。比方说,我们很喜欢吃榴莲,这榴莲无所谓善恶,它是无记。那你有一种喜欢吃榴莲的相状出来了,你今生又顺从它,那它势力就加强。加强以后,来生你看到榴莲,你就开始心动,因为你那个习性还在嘛,你就起欢喜心,这叫果,你来生的习性还有一种等流的习性之果。那么你这种习性之果有它相应的果报,你不断地忆念它,你来生还是会跟它在一起的,这就是报,报是约外在的环境受用,果是约你内心的状态,这个意思。所以我们从你一念心性的相状可以看到你过去是怎么来的,你现在要怎么面对,你未来将往哪里而去。所以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就构成了整个三世的因缘,就在你一念心中就构成一个假观。你来生要去哪里你来生会出现什么五蕴身心?其实你不需要问别人的,你不需要问别人的,你有在静坐的人,你大概就知道了。
【52】
那么前面的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这整个过去的因,现在的缘,未来的果报,它们有它一个前后相应的关系,叫作本末究竟等,这个本就是最初的相,这个末就是最后的报,那前后呢有它一个对等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你有这个相,你就有这个因,那么你就很容易有这个缘,最后就有这个果报。它有这个相,它就有过去的因、缘、果报,这个前后是有它的连贯性的,有它的连贯性的。
美国有一个医生——一个心理医生,他写一个报告叫作《前世今生》很多人看过。他其中讲出一个个案,他的一个病患叫凯瑟琳,这个凯瑟琳她内心当中一直有一个相状很困扰,就是她看到水就恐惧,她有恐惧水的相状。这个相状对她来说是挥之不去,这个是很麻烦啊,你肯定要面对水啊!你看你要喝水,你洗澡还得要面对水,所以这个相状弄得她很苦恼。吃药也没效果,就找心理医生。那么心理医生把她催眠了,让她这个恐惧的相状回到——你从什么地方来?解决问题先找根源,什么病都有它的根。结果找到两个根,她过去生为什么怕水呢?主要有两个因缘。第一个她过去的生命曾经有一生,她要回到她的娘家去,她带她的女儿回娘家,那个时候她娘家有一个喜庆。结果她回去的时候遇到大雨,在过桥的时候河水暴涨,就把这个桥给冲破了,她女儿先落水。她为了救她的女儿,也跟着跳下去,结果两个人都死掉了。那么她死亡的时候是在水中挣扎,产生了痛苦跟恐惧,所以她对水的印象,那个恐惧的印象,那个痕迹留下来了,这第一个。其次,她过去在一个很落后的村庄当中曾经得到一种类似麻风的病,而这个病的传染的过程是跟水有关系,喝了某种不干净的水得到一种特殊的病毒,而这种病毒很容易传染,而且没有药可以治。所以村庄的人只要得到麻风病的,全部集中起来,把他们逼到山洞,把洞口封住,让他们自生自灭。而她那一生死亡的时间拖得很长,拖了好几天才死掉,所以过程非常痛苦,而痛苦的根源来自于水。所以她对于水充满了怨恨、充满了恐惧,所以她今生有这种相性体力作因。
【53】
所以我们的今生其实是要继承过去的生命的这些因,这部分是我们不能决定的。我们对于过去只有两个字,叫作认命,因为这个过去是不能改变的。说是佛法消极,那得看什么情况,我们对过去是很消极的,但对未来是很积极的,未来还没出现,你到死亡之前你都还可以改变你的生命,念头一转,你未来就改变了。众生跟我们的想法,很多人他明明是不能抗拒,他一定要抗拒。你这个环境是这样子,他一定要抗拒,结果把问题弄得很大,结果把未来也破坏掉了。佛法对于过去这一块是叫作认命,对于未来积极创造,非常积极,因为过去已经做了,你还能怎么样呢?随缘消旧业呗,你还能怎么样?你不认命,你把你今生的心态破坏了,你来生也完了。所以对于过去的因这一块是认命,但是对于未来的结果我们是要好好地规划。当然你先了解你自己,你心中经常出现什么相,然后从外在的止观的力量、从空假中三观来调整你的相状。你不断地调整,你的生命的脚步也就跟着改变了。你改变你心中的相状,就能够改变你的未来。为什么可以改变呢?因为它缘起性空,它本来没有的。我一再强调,所有的相状都是本来没有的。
【54】有很多佛弟子跟我讲说,他小时候遇到什么人、遇到什么事,挥之不去,障碍他修学。其实从佛法的角度,你根本不需要把它挥去,因为它本来就是个假相嘛!你越是要把它挥去它更严重,这个假相很奇怪,你越弄它,它就跟真的一样。你要做到一件事: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就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没有这个东西。所有的相状,它最怕你看它的真实面貌,它最怕你去追根究底,它最怕你问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它就完了。它没有实体,它怎么经得起你这么问呢?所以你要改变一个念头很简单,你就想你从什么地方来,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就是这样子,哪有什么地方来?它本来没有的嘛!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建立一种真实的信心。所有大乘佛法的断恶修善度众生,所有大乘佛法的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菩萨云何发这四种誓愿?因为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所以我敢说,烦恼无尽誓愿断,他敢这样讲,因为烦恼都是本来没有的。所以这个大乘信心,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那个大悲心、菩提心是这样生起的,不是靠一时的冲动、不是的,那是要靠智慧的观照。
好,那么这个假观就是说,我们从假观当中了解过去的相貌,从假观当中调整自己,那么规划未来,这天台宗的假观。你念头一动,就有相状,这个相状就有它过去的因,你现在怎么面对的缘,跟它未来的结果,是这个意思。好,回到讲义。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因为无性缘生的假观,所以整个未来的十法界的果报的升沉就是从这个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产生了差别,所以生命是我们自己的想象力捏造出来的。你经常忆念什么、想象什么,它就往哪一个方向走。好,那么这个是空假中三观。
【55】看蕅益大师的总结,翻到第12面。那么了解到我们一念心性的即道理,要怎么办呢?你要做一件事情,故须念佛求生净土,方是大乘不可思议圆顿法门。我们今生可以捏造很多的相状来帮助我们成佛,但是站在净土宗的角度,念佛的相状、求生净土的相状是特别重要。因为你到了净土,你在成佛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顺境的因缘,你可以具足五种神通,亲近十方诸佛,你有无量的寿命来支持你修学佛法。所以在整个成佛之道当中,你如果是有志于求生净土的,你现在要安立一个忆佛念佛的相状。你要忆念弥陀的声音,你要不断地观想阿弥陀佛是广大的功德愿力,你是罪恶生死凡夫;但是没关系,你把整个身心世界完全投入弥陀的光明当中,忆佛念佛。你平常要经常建立这个忆佛念佛的相状,那么以这样的相状求生净土,这样才是整个大乘的我们讲不可思议的圆成佛道最圆满顿超直捷了当的法门,是最快的法门。所以在我们开始从外境的因缘的修学回到一念心性,把心带回家以后,你经常就是空假中三观,从空观当中告诉你自己,本来没有这个东西,从假观当中经常检查你念头的相状,这个相状是应该要折损还是应该要把它扩大,你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每一个相状你都要加以过滤。
看第三段的总结:夫念佛者,岂有他哉?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所以念佛法门最安全的方式就是禅净双修,禅净双修就是先达到缘生无性,先告诉你自己,你内心当中是本来没有五蕴身心世界的,就是依止不生灭心,安住我空法空的真如,不要安住在五蕴身心。依止一念缘生无性毕竟空的清净心,然后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忆佛念佛的假相。先告诉你自己,你是本来无一物,然后再把佛号提起来。佛名既是无性缘生,则缘生亦仍无性。阿弥陀佛的广大的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它虽然是具足因缘的万德庄严,但是它的体性也是毕竟空寂的,这一点倒很重要。我们在忆念佛陀的时候,我们要慢慢体会,能念所念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为什么我们众生的苦恼的身心世界能够即众生心投大觉海?我们一个凡夫的心凭什么跟阿弥陀佛能够感应道交呢?他是万德庄严,我是业障深重,凭什么感应道交?凭的就是缘生无性。也就是说,阿弥陀佛虽然万德庄严,但是阿弥陀佛万德庄严也不是本来有的,那是六波罗蜜的因缘才有的,它的本性是如,是清净;我们的业障深重也不是本来有的,那是因为无量的生命的颠倒所累积的,也是缘生无性的。所以当我们把阿弥陀佛的因缘的万德庄严的假相剥开来,我们看到如;我们同时也把我们众生的业障深重的因缘剥开来,我们也看到了如,一如无二如。原来我们跟阿弥陀佛是同一个体…
《禅净双修讲记(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