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性,就凭着自他不二感应道交。我们的一念心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阿弥陀佛一念心性也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就凭这一点我就有资格去受用弥陀所有的功德,因为咱们两个是一家人嘛!你跟阿弥陀佛是一家人嘛!所以蕅益大师讲,真实的信心是建立在理观的基础上。那这种理观所建立的信心是不可破坏的,事相的信心是很危险的缘生灭的
【56】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佛名显现。前面偏重在毕竟空的自他不二的体性的相应,这个地方在毕竟空当中讲因缘有。毕竟空但是又因缘有,你念一句佛号,有一个功德,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的功德,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所以我们不偏空,也不着有,保持空有的平衡,即空即假即中。那么假设我们心中不念佛的时候,内心就是寂静安然,念性既是缘生无性,则无性不碍缘生。所以一念心性它从空观的角度是毕竟空,从因缘的角度又是因缘有。所以我们不念佛的时候又生起种种杂念,就算你不生起三界的杂念,也会堕在一种偏空的坑洞当中。
这个地方要注意了。我们凡夫不能没有念头,不能没有念头,不可能,你做不到的。你一定要有一个念头,这个因缘假是一定要出来的,所以本来没有,但是我们过去有很多很多的习性。我一再强调,阿赖耶识这个魔王它放不过你的,它肯定要经常释放一些念头,来给你感觉,来让你想象,来误导你。也就是说,我们要不是念佛,我们肯定会忆念过去的因缘。你摆脱不了过去的你,你摆脱不了,所以你现在必须用佛号来取代过去的你。为什么经常要念佛?很多人说我忆佛就好,不对。你说我归依阿弥陀佛,但是我不一定要念佛啊!那你不一定要念佛,你心中要住在什么环境呢?你不可能无念,众生不能离念,这个念头是过去的因缘产生的。所以你不念佛,你只好被你过去的你牵着走,你过去打什么妄想,现在还打什么妄想。所以你要改变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佛号来取代你过去的念头,忆佛念佛。所以必须以佛号来引生我的往生的正念,使我念念不离佛号,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为香光庄严。如果你已经设定你来生的目标是往生净土,你就要试着在你念头的相状当中,以忆佛念佛的相状来取代你过去的种种的相状,因为你这个相状才会产生一定的来生的果报,每一个相状都会有一种因果的力量出现。
【57】此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约禅宗来说的,禅宗都是讲到众生的心跟佛的心是心无差别,把心带回家,观一切法空,本来无一物,众生的心是如,佛的心也是如,所以自他不二。那么在自他不二当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产生一个往生净土的忆佛念佛的因缘,用我们这一念心来忆念佛陀,这个作就是忆念,忆佛念佛。那么我们这念心念念之间就产生佛的功德庄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所以就构成了我们一念心的即空即假即中,这个就是禅净双修。第一个步骤,把心先带回来,如果你在临命终之前,你心没有带回来,你死亡到来的时候,你一定会很恐惧的。因为外面的水泡要破裂的时候,你老是在外面的水泡里面跑,你住在你的财富,财富会破坏;你住在你的眷属,眷属会舍离你;乃至于你住在你的色身,色身也要破坏。我们绝对不能够安住在一个水泡,临命终的时候你会受不了的,你肯定受不了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佛陀要示现灭度,这个水泡迟早要破裂。说实在水泡没有错,因为它就是因缘和合,它也没有叫你执着,所以水泡没有错,错在我们的心态错误,我们不会去面对人生。所以首先第一件事情,禅净双修,把心带回家,安住在现前一念心性,然后生起空假中三观。观一切法空,让我们感受到我们跟佛陀是自他平等的,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我们众生是佛陀心内的众生,佛陀是我们众生心中的佛,自他不二,建立一种往生的信仰。所以空观有助于产生一种信心,自他不二,当然可以感应道交。当然我可以受用阿弥陀佛的功德嘛!你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他创造的,你凭什么受用?凭的就是自他不二嘛!凭的就是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嘛!凭的是弥陀的四十八愿嘛,他肯定愿意让我受用嘛!所以从空观当中建立我们往生的信仰,从假观当中忆佛念佛,创造一个往生的假相,创造一个往生的因地。临命终的时候自然阿弥陀佛莲花现前,因为你有如是相,有忆佛念佛的相状,自然会有净土的因缘果报出现,因果法尔如是。把心带回家,从一念心修空假中三观。
你这样子修学,临命终的时候,谁都不能破坏你。你的财富消失了,你的眷属舍离了,你的诸根败坏了的时候,对你完全没有影响,因为你已经把心带回家了。心性是不受死亡的影响,因为心性是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那个觉性不受死亡影响的。我们在家里面没有暴风雨,你把冷气打开来,非常安全,但是你在外面就很危险了,很危险了
【58】所以这个禅净双修我们作一个总结,看《附表第二》。什么叫作禅净双修呢?蕅益大师用一个偈颂作一个总持,他说:一一理性具足庄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这个理性就是我们一念的心,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在一念清净的心中要建立起忆佛念佛的一种庄严的相状,而每一种庄严的相状又不离开我们一念的清净的理性。佛号不要建立在外在的因缘。有些人一定要什么环境才能够提佛号,人家一刺激你,你就不能提佛号,那你就完了。所以我们提佛号要在家里面提起佛号,在你那一念的清净的理性而生起佛号,每一个佛号又不离开清净的理性,这个佛号是最安全、最坚固的,是这个意思。好,我们回答几个问题。
法师说禅观是破五蕴,请再详述怎么破五蕴,因为它们的力量太大了。
这个破五蕴应该是破除对五蕴的执着了,不是说破五蕴。因为五蕴没有错嘛!五蕴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我们过去的阿赖耶识把这个业力转成我们现在的五蕴身心这一个水泡。可能你是一个男人的水泡,可能你是一个女人的水泡。但是我们错在把五蕴执着成一个真实的自我,把它当真实想,产生坚固的执取,所以这个水泡要破裂的时候我们就受不了了。所以问题不在五蕴,所以破五蕴应该是破除对五蕴的我执跟法执,应该这样讲会更清楚。那么为什么产生我执跟法执呢?因为你的心住在外面,破除执着最好的方式,把心带回家。所以我们这个禅净双修,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你看我们一般世间的心理学,它也可以处理一些众生的痛苦,你的心住在五蕴,那没关系,你就观想你还拥有很多东西,从得当中去对治你失去的。但是你的心还是住在五蕴,根本都没解决。我们一般的世间法在处理众生的痛苦,就是你受伤了,给你表面擦擦药,只有《楞严经》、大乘的止观,直接把根源拔除!你就住错了,你的心有所住,有所住即是非住,把那个攀缘的心拉回来。你这个根源一拔掉,它这个生灭的力量就完全消失。这个树被你砍断了,这个树就没办法生存了。所以破除五蕴的执着很简单,把心带回家。五蕴你不用破除,你还得靠它忆佛念佛,你还得靠它打佛七,好好照顾它,是不是?身安道隆嘛!
【59】请问法师,专修净土的人在做早晚课的时候可以加念其它的咒语吗?
我认为是可以。当然这个地方净土宗的修学者,我们以我们历代祖师的开示,净土宗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专修,一个是圆修。善导大师、印光大师这两位老人家是强调专修,他认为你专修净土的人,你啥事都不能干。你身业专门拜阿弥陀佛,口业专门念诵阿弥陀佛,意业专门观想阿弥陀佛,三业专修,万修万人去。这个是善导大师提出来的,印光大师也颇为赞叹。那么永明延寿大师、蕅益大师、莲池大师这个系列的,他们提出不同的看法,叫作圆修,万善庄严净土。当然圆修不能变杂修,杂修跟圆修有什么差别呢?圆修就是我信愿很清楚,我也归依在阿弥陀佛的座下,但是我也有一些东西必须破障。每一个人的烦恼是不同的,他必须有一些对治法门来帮助他,调伏对三界的爱取,调伏他一些枝末的烦恼,但是他往生的这个愿力是一致的。我们修行人你不管修什么法门,你的心只有一条心,吾道一以贯之,这个叫圆修。你必须把所有法门把它整理排成一条线,如果你心中是两条线,那就完了。
诸位你还记得吗?我说禅净理论上不能双修,因为它两条线嘛!一个是空观,一个是假观。但是你把它结合在一起,把空观放下面,先修空观,再生起假观,那这个就是禅净双修。你要这样子那就没办法双修了,那这个矛盾的东西。禅宗是以空观为根本,净土宗是忆佛念佛,是以假观为主。但是我们把禅宗的空观放在下面,先告诉你自己本来无一物,你没有必要执取,然后再提起佛号,就变成一条线,那就变圆修了。那到底你是适合专修、适合圆修,那因人而异。大方向的原则性的判定是这样。如果你年纪很大,时间没有很多,我建议你佛号多念一点没有错。因为你往生,你不是靠观世音菩萨救你嘛!你也不是靠地藏王菩萨嘛!那很现实,你要靠阿弥陀佛,你要跟他缘深啊!如果你还很年轻,你兼修其它法门,我觉得无妨。但是你的愿力要很清楚,信愿要很清楚。大方向可以用年龄来判断,大方向。但是你对阿弥陀佛的心态,那个归依的心要很强。阿弥陀佛在你心中生起的时候,你那个内心的感受要真的是一心归命通身靠倒,你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你,你相信你是罪恶生死凡夫,你一点办法都没有,然后把身体全部靠上去,身心世界全部靠上去,那种感觉是很重要的。那至于佛号念多少,当然随缘尽份,随缘尽份。但是大方向来说,你的修学越晚年要越专,越晚年要越专,这样才合理。那刚开始你读读大乘经典,增加你的见地,我觉得不错,开阔你的眼界,对你临终放下身心世界有帮助。但是你慢慢慢慢融会贯通的时候,你这个佛号有禅观的智慧照耀的时候,慢慢慢慢你越到晚年的时候,你这个法门你要慢慢收摄、慢慢收摄、慢慢收摄。所以年纪越大的人越喜欢简单,到最后就一句佛号。但是你这句佛号含藏了你过去所修的种种的善法都在里面,这个就是永明延寿大师说的万善庄严净土,但是它的方向是一致的。你还可以持大悲咒,可以的。你甚至于可以持楞严咒心都可以的,破鬼神障嘛!破障。这不影响我对阿弥陀佛的归依,不影响。
好,我们这堂课跟大家讲到这个地方。这个观念是很实用,不用花你很多的时间。但这个法门跟你的善根很有关系:你善根够,就在一念之间;你善根不够,这次的课就结缘。但是你没有损失,因为你善根先种下去,以后它不会失掉,那么禅净双修我觉得是很重要。我们断不了烦恼,但是可以做到不随妄转。但是你的心一定要把它带回来,把心带回家。
好,那么谢谢诸位,阿弥陀佛!回向!
《禅净双修讲记(净界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