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念之間(中)▪P2

  ..續本文上一頁正確的觀念即是-面對一切順境而「不貪戀」;面對一切逆境而

  「不逃避」,便達到不取不捨之境。

  

生:正確的觀念如何界定?

  師:內心是平等、清淨、自在、積極、慈悲、利他…,簡單的說:「自己快樂、

  別人高興、一切圓滿。」這些皆由正確的觀念,所帶來的喜悅!

  生:不取不捨又爲何義?

  師:人皆有分別的心態及概念,所以,常有愛與恨、喜歡與討厭。譬如:

  一、遇到順境-合我意爲「順境」。故起貪愛,心想擁有,想盡辦法來取得!因愛,故貪戀不捨,沈溺其境,但順境終因無常而消失,心便痛苦!

  二、遇到逆境-不合我意爲「逆境」。故起厭惡,心想遠離,一心想要捨去!因惡,故時時刻刻,想要逃避,雖逆境終會變化,但又會遇到其他不如意,因此,心常痛苦!

  生:要如何達到此心境?

  師:應以「平等心」面對一切境界。簡言之,將分別之概念轉成「一視同仁」的心來看待。可從六個角度來解析:

  一、-我有苦樂的感受。合我爲「樂」、不合爲「苦」,何樂何苦,皆爲個人認知所產生的,應破除此概念。

  二、-人有善惡的概念。好人爲「善」、壞人爲「惡」,其實善非善,惡也非惡;好人值得「學習」,壞人引以「借鏡」,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故兩者皆可爲師。

  叁、-事有好壞的兩面。順利爲「好」、不順爲「壞」;好事「不得意」,壞事「不在意」,好 比「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盡力就好!

  四、-時有先後順序。已到爲「先」、未到爲後」;時機未到「可准備」,時機已到「好發揮」。要先潛龍勿用,方可飛龍在天。

  五、-地有動靜的環境。吵雜爲「動」、安寧爲「靜」;靜處「養心性」,動處「練功夫」。汝 心不動,外境又耐您何?

  六、-物有美醜的形態。欣賞爲「美」、厭惡爲「醜」;物美「不迷惑」,物醜「不排斥」。如  同「情人眼中出西施」見人見智。

  

  成功者面對一切,接受一切,即不去取一事,亦不貪求一物也。

  

  自我省思

  

1、什麼是正確的人生觀?

  2、您會應用不取不捨嗎?

  3、人如何常保持平等心?

  

成功的抉擇-能捨能得

  

   能捨並非捨去一切有形的物質,而是捨去內心的「執著」與「煩惱」;

  能得不是得到所有的榮華富貴,而是獲得自心的「安祥」與「清淨」。

  

生:能捨一定能得嗎?

  師:不一定,您給我壹萬元,我不一定會回報您;相對的,我送您智慧,您未必可以給我智慧!

  生:難道這句話,錯了嗎?

  師:此話無錯,是人常誤解。從物質的角度來看,能捨未必得;由精神的層面來說,能捨必能得!譬如:遺失一指戒子,未必能得一指戒子,或是其他代替品。此時,失主的內心是懊悔及不捨,著急和不安。若懂,捨得之意,當下即捨去自我折磨之苦,而能獲得內心的清淨。

  生:這樣我懂了!

  師:笨蛋!

  生:老師您怎能罵人!

  師:您不是說,懂了嗎?

  生:啊!對了!

  我應捨去內心的忿怒,自然就能得到清淨自在,不然就是患得患失!

  

  自我省思

  

1、您當捨什麼?

  2、您常得什麼?

  3、何謂捨得呢?

  

成功的觀點-學會放下

  

  成功的人是學會「放下」,而非擁有!當您想要擁有一切,即是失敗的開始!

  

生:人因爲一無所有,才要努力去追求其夢想,讓自己美夢成真;人要奮鬥,才不會讓別人看不起;人要發揮其潛能,來證明自己的實力!爲何?老師會如此說呢?

  師:人因爲「想求」而苦,若無求-苦從何來!

  人因爲「想要」而苦,若無要-苦從何來!

  人因爲「想有」而苦,若無有-苦從何來!

  有智慧的人一聽,便知那是積極的人生態度;不瞭解之人一聞,以爲這是消極的觀念。所謂,「無爲,無所不爲;有爲,無所能爲」!

   請您不要誤解我之意。譬如:

   「學會放下您的『罣礙』,就能事事無礙!

   學會放下您的『執著』,就能通權達變!

   學會放下您的『貪念』,就能知足常樂!

   學會放下您的『傲慢』,就能虛心求教!

   學會放下您的『恐懼』,就能心安理得!

   學會放下您的『嫉妒』,就能欣賞別人!

   學會放下您的『憎恨』,就能寬恕仇人!

   學會放下您的『煩惱』,就能一切自在!」

  所以,能放下的人,才是不簡單的人物!

  

  自我省思

  

1、何謂放下?

  2、放下什麼?

  3、提起什麼?

  

成功的領悟-無有得失

  

  有得必有失,那是「相對」的概念;無得亦無失,這是「絕對」的體悟。

  

生:爲何人常有得失心?

  師:因爲,人有「得到」的概念,故有「失去」的對待。譬如:

  「有戀愛的甜蜜,必有失戀的苦澀!

  有獲利的喜悅,必有虧損的難過!

  有勝利的成就,必有失敗的挫折!

  有鼓勵的讚美,必有批評的毀謗!

  有快樂的滿足,必有痛苦的折磨!

  有正義的一方,必有邪惡的一面!」

  有相對概念的人,其心定有得失,既有得失,便有起伏,而產生苦樂的交戰!

  生:如何破除呢?

  師:您失戀的時候,爲什麼會痛苦?

  生:因爲失去愛人。

  師:愛人是您的嗎?

  生:………不是。

  師:既然不是,那有失去!是人們錯誤的想法,以爲愛人是他的,故有失去之感覺。「她是她」、「您是您」,每個人皆是獨立的個體,既無得到,也無失去,只是「緣到相聚,緣盡分離。」能悟此理,便由相對而契入絕對!

  

自我省思

  

1、 爲何無有得失?

  2、 何謂對待概念?

  3、 如何契入絕對?

  

成功的表現-誰勝誰負

  

  人之所以想出名,是爲了要讓別人「看得起」;想有錢,是爲了讓

  自己有「安全感」!

  

生:難道老師您不想讓人尊重嗎?

  師:您覺得怎麼做,別人才會尊重?

  生:勝者爲王,敗者爲寇!

  師:何勝?何敗?

  生:成功別人就會看得起,失敗他人就會看不起。社會本來就是這麼現實!

  師:您的成功,別人不見得「看得起」;您的失敗,他人不見得「看不起」!您不要誤解。

  生:爲何呢?

  師:成敗是您「個人」的看法,並非所有人的見解。 譬如-您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但卻沒有家庭的溫暖;您在學術上建立權威,可是內心依舊是孤獨。人人見到您都在稱讚,卻不是真心;每個人都說您成功,可是您卻不快樂。

  生:那該怎麼辦?

  師:尊重自己,別人才會尊重您。

  生:萬一別人還是不尊重呢?

  師:那是他的事,不是您的事!不要想所有的人都會肯定您,連聖人都是如此!佛陀!都有人想害、耶穌!被人釘於十字架、孔子!周遊列國而不得志。

  生:這樣我懂了!但是錢呢?

  師:人若是需要,藉助「外在」的東西,才會有安全感。此人本身就有問題!唯有內在安定,外在才能安,故心安一切安。心若不安,誰能安汝。

  

  自我省思

  

1、打敗誰?才是勝利者。

  2、活到現在,您勝或敗?

  3、什麼是成功的表現呢?

  

成功的行爲-民胞物與

  

  人活在天地之間,當「愛護自然」;人處在彼此之間,當「珍惜緣份」。

  

生:人類的行爲跟萬物有何關係?

  師:頭頂藍天,腳踩綠地,人居其中。我們是萬物之 一,當然跟一切萬物有關;不論是有情的生命,或是無情的物質、不論是有形的現象,還是無形的真理,我們皆與大自然密不可分!因爲,「處處有道,事事有理,名爲道理。」宇宙之間,有 其一定的規律,所以,古雲:「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便是這個天理。

  生:我們當如何與人、物相處?

  師:人要從愛自己開始。愛自己的人,才會愛別人;愛所有人的人,才會愛一切物;愛萬物的人,才會愛天地,就能達到天人合一之境界!

   相處可從四點來談:

  一、與自己相處-我們最好的朋友,就是自己;最難纏的敵人,也是自己。您可以與己對抗,亦可與祂和解!人不要自我傷害,更勿自欺欺人。瞭解自己、關心自己、鼓勵自己,走出您的人生,開闊您的生命,與「自己和解」吧!

  二、與他人相處-「彼」爲他人,「此」爲自己,故爲「彼此」。不要與人產生對待,因而生起分別 心,他人勝於我,故起「嫉妒」;我勝於他人,故起「傲慢」。心中的「不平」,會讓人不滿,…

《一念之間(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一念之間(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