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但我也曾看見過念佛出問題的。念佛是最安全、穩當的方法,他都念到著魔;如果你在這邊坐禅,你也會修到著魔。有人說:「還好,我沒有修開悟,我沒有著魔。」你哪裏沒有著魔?!你也著心魔。你內在觀念不正確,不是心魔嗎?不是說你精神錯亂才叫著魔。你內在痛苦不堪,自己分別計較,還不是魔?!假設你今天想學方法,你就去書店買一本回去看,自己去修。你說:「我看不懂。」念佛最容易懂,你就按照這樣念,喜歡什麼念什麼;但你只要修下去,就開始懷疑自己了,你身邊的人看你也越看越奇怪。這問題出在哪裏?法門沒有問題,法門叫藥。比如,你去中藥房,看到櫃子裏有好幾百種的藥,吃藥沒有效,能怪藥嗎?怪藥還是怪醫生?怪醫生呢!你說藥沒有效,這句話不對,藥本身沒有問題。是當歸比較殊勝,還是生地比較殊勝?末法時要吃當歸還是生地?這樣的譬喻你是不是越聽越奇怪?佛法和世間法難道不一樣嗎?一切法都是佛法呢!我們講佛法和世間法,是爲了應用才做一個區隔,等你懂了,它們是平等的,諸法平等,無有高下。就像你到山上去,你在爬山,看到有人拿個籃子,他說到山上來找草藥。你問草藥在哪裏?他說草藥得找,這種是庸醫,一般都是這種人。什麼叫高明的醫生?藥在哪裏?何處不是藥?滿山遍野都是藥。用醫藥譬喻學佛,你就很容易懂,因爲佛是大醫王,佛法就是藥,你們今天學法就是學藥而已。藥就是治病的,藥有什麼罪過?!藥也沒有什麼誰高誰低,藥就是藥,看你怎麼樣用。但是你要會用藥,不要學人家用砒霜;砒霜也可以治病,但那是高明的醫生才會用。禅宗有的法門專門用砒霜,你來,他就踢你出去,現在用這一招可不行,會被人告。縱使你會,對方沒有那個程度,你也不能用這種藥呢!我這種譬喻已經很清楚了,如果你觀念不正確,你不趕快建立正確的觀念,還一直在外面繞,說你在修行;你要繞到什麼時候?
如何培養自己的正見?你還是要深入經藏嘛!否則你怎麼知道什麼是〔正見〕?!無論你學哪一門哪一派哪一宗,不可以離開經典,有了經典,你才有機會明白什麼是正見;你多看經典,就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正見了。六祖大師講,你不要執著外面那些形象,但是對于懂的人,他可以展現這些形象。你是個開悟見性的人,你依舊可以念佛。像藕益大師,二十幾歲就開悟了,他是開悟之後才念佛的。六祖的弟子法達,誦《法華經》叁千部不開悟,六祖跟他講了之後,他開悟了,問:「是不是我從今之後就不用誦《法華經》了?」就被六祖責備:「《法華經》有礙到你嗎?你開悟之後還是繼續誦《法華經》。」當你還沒有悟,你誦《法華經》,叫外修,開悟了誦《法華經》就叫內修。你讀了《壇經》也要切記,你要圓滿,你要中道。你知道很多人都是外修,你回去就破斥別人,這個也是不對的。你如果破斥別人,你要有把握把他導正回來,否則你破他,反而障礙別人,對你不好,對他也不好。爲什麼?你說法不當,反而有無量無邊的罪過。你要注意,你有把握講到哪裏,你就講到哪裏,不要看到別人的錯就指正別人,那反而是你錯,錯在自不量力。
六祖大師說只要你的心時時刻刻生起正見,這樣的人才有能力在行住坐臥,動靜語默,任何時間、空間,二六時中,都如法修行,否則,以形相來修法門的人,一定沒有辦法修二十四小時。曾經有人跟我爭過,說他確實二十四小時都念阿彌陀佛。我說:「你歇一下有什麼要緊?」他說:「歇了就斷掉了。」「斷掉了又怎麼樣?!」你想想看,假設你是那樣的人,你二十四小時都在念佛,很精進,我看你能堅持多久?一天,兩天,叁天。你去參加佛七,有沒有精進?有。精進幾天?七天。爲什麼七天都精進?「因爲別人在看我」。好聽叫精進,七天回來你看看,你是很柔軟的還是硬梆梆的?就是七天參加阿彌陀佛戰鬥營,回來全身都痛,精進七天回來,休息四天。對于心擁有正見的人,我作個很簡單的譬喻,有個孩子很孝順,他無論走到哪個地方去,都會思念父母,因爲他就是很孝順;有一個人,他很大方,他也願意布施,所以無論他到哪裏去,任何時空,他都是這樣的人。你是哪種人?你是自私的人,去到哪裏還不都是自私?!你說:「我雖然自私,不過我有念佛呢!」你還是個執著的人,你說:「我雖然是個執著的人,但我每天還是有打坐四個小時呢!」你不可以講:「我雖然有貪嗔癡,但我是出家人呢!」你可不可以勇敢地說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你走到哪裏就是個什麼樣的人。六祖就是在講這個問題嘛!有正見的人,他走到哪裏就是擁有正見的,他的生活就是修行,他的修行就叫正行,他不用起他在修行的概念,他不用說他在走路叫修行,他本來就是一種行爲、行動,人本來就會活動嘛!他看起來多麼自然,他本來就是這樣行嘛!這樣的行才是真正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樣的行才是最自然的。哪有說你現在擁有正見,你就跟別人說「我現在每天都在用我的正見修行。」不需要這樣說。你學佛,不要擺在你的方法,你只要問你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你一定就做什麼樣的事。我送給大家一句很簡單的話:「觀世音菩薩是怎麼樣的人格特質,他走到哪裏他必然就是觀世音菩薩。」你要學習菩薩的人格特質,你學習到了,你就是那樣的人,你就是菩薩,就這麼簡單。譬如說,證嚴法師一天到晚都忙著濟貧、救災、辦教育…,他沒有空做早晚課有什麼要緊?!我們都知道慈濟都在誦《妙法蓮華經》,是誦《妙法蓮華經》重要還是救人更重要?他們救人才叫受持《妙法蓮華經》,你念《妙法蓮華經》就叫念《妙法蓮華經》。你把這種概念單純化,就能夠知道什麼叫真修行,什麼叫假修行。
我們應該培養正見,你正見不懂,就趕快去弄懂。但要注意一個概念,你正見真的懂了嗎?你遇到境就被轉了,就代表你不懂,所以你要常常用這種概念來提醒你自己。雖然你現在還沒有這個功夫,請你先做到一個問題,你自己能夠很清楚圓滿地講出什麼叫正見。有些人雖然能說,做不到。但有些人連說都說不清楚;先說再來做,先口試再來筆試。你聽我的課,知道什麼叫正見,下課再把《六祖壇經》重複地看。你自己去體會六祖所講的正見,什麼叫正見,他講一萬多個字,就告訴你正見。一個人真正有〔正見〕,他自然就煩惱塵勞常不能染。
【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塵勞常不能染〕就是你們不會被六塵的境界所染,讓自己勞心勞力。內外都不能夠汙染你,你的妄想執著和無明就去除了,自然就〔見性〕了。什麼叫正見?就是離兩邊,顯中道,離開分別、對待、生滅的兩邊;什麼叫波羅蜜?「解義離生滅」,兩邊都是生滅的。你要很清楚看到,你時時刻刻落兩邊,你馬上察覺到錯了,從這裏不斷地去練習。
《六祖壇經講記 第29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