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的本性嘛!所以從性産生了修,修什麼?修的還是性。就如同珠子放光,光照的還是珠子。這就很明顯嘛,珠子放光嘛,就把你珠子照亮了。這個就是一個殊勝的修行。從性起修,所修就在本性。我們也可以說,拿我們的心在念心,因爲我們念的是佛,佛就是我們的本心,就是以本心念本心。我們起心在念,這是我們的能念,當前一句是所念。能念是心,所念的還是心,以心念心。要是說以佛來念佛哪!能念的本來是佛,所念的也還是佛。那麼,能念跟所念就是一回事了。以心念心,或以佛念佛,能念所念就一回事了,能與所就沒有分別了。這就是一個極殊勝的修行嘛!我們衆生總是有能有所,甚至不管你修什麼也不離能所。現在所說,你能念所念不是兩個,這就是天臺所說最殊勝的中道的道理。天臺的空假中叁谛,泯一切法是空谛,立一切法是假谛,統一切法是中谛。色是假有,實際就本來無一物,就是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空不是兩個了,這就是中。“境爲妙假觀爲空,能所兩忘即是中。”修持中能所都忘掉了,就是中。剛才我們說念佛時,能念所念是一個,本來沒有分別,就是從容中道。這是佛法圓教中最高深的道理。只要老這麼念的話,自然而然合乎這個道理。
我們念佛法門具《法華經》因果同時的殊勝,蓮花獨有之妙,花正開時,其實蓮蓬宛然顯現于中。花果表示修因時即結果時,稱爲因果同時,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時即成佛時。同時出現,花正開時,小蓮蓬已現,花瓣落後,蓮蓬漸長,漸漸蓮子充實,可以種植,這是蓮蓬完全成熟了。但此蓮蓬即是初開時所見之蓮蓬,決非他物.所以說花果同時。這是非常直捷,非常殊勝,非常圓頓的妙法。《彌陀要解》中現成的兩句,正好作一個對聯:“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這兩句可以概括淨土宗的殊勝奧妙。事持就是不論是誰老老實實地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事持,事上你是這麼持了。理持呢?須要契于實相,住于般若;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從容中道,這叫理持。所以四種念佛: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實相的功德最高,凡夫就覺得無從下手。但是不知道,這個奧妙在你持名念佛中,如果老老實實,綿綿密密,清清靜靜,不知不覺,不知不覺,你也就達到了實相念佛。最不可思議就在這個地方,所以稱爲究竟的方便。所以說念佛時就是成佛時,因爲你就是清清靜靜的,別的都放下了,若能淨念相繼,能所兩忘就是理持。理念就是念實相,也即是實相念佛。實相的功德不可思議。以忏罪來說吧:“衆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欲忏罪者,端坐念實相。”說明實相能消衆罪。《觀經》說,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大家想想看,八十億劫是多長的時間?生死之罪是何等的重罪?《觀經》指示,一句阿彌陀佛可以消除,這是由于念佛暗合道妙,暗合實相,所以功德不可思議。
《金剛經》的關鍵——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是凡夫就不可能了,不但凡夫不可能,二乘和小菩薩也都不可能了。因爲凡夫只是念念不停地生凡心,沒有一個時間能無住。成了阿羅漢就無住了,但是他不再生起度無量衆生的心,所以阿羅漢能無住不能生心。有些事度的菩薩,從事上修習六度,我這一輩子修忍辱,那一輩子修布施等等,他們是生心,他度哇!但是不能無住,再往上到了臺宗別教叁賢位的菩薩。(叁賢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向。所以我們成佛共四十二個位次。十信還不算賢人,要到十住。初住到十住,十個住的位次,十個行的位次,十個回向的位次,這是叁十個位次了。這稱爲叁賢。再登初地,初地到十地,又有十個位次。四十個位次,上頭還有等覺、妙覺。四十二個位次。)到了地前的叁賢位,他們有時生心,有時無住,生心的時候不能無住,無住的時候不能生心。只有在別教(天臺宗判分佛教爲四教:
(一)藏——小乘。
(二)通——通于大小兩乘。
(叁)別——純大乘。
(四)圓——一乘。
登地的菩薩,才能在生心的時候就無住,無住的時候就生心,所以這是大菩薩的境界。可是我們用念佛法門,正當念時你一切都放下了,什麼世間的人我是非,出世的法執這些東西都放下了,你就無所住哇!可是這一句佛號綿綿密密,自然相繼,這個是生心。就暗合無住生心的甚深般若。再前進一步,蕅益大師說:“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在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所以這一句佛號即是佛的果覺。念佛是從佛果起修,以佛果覺作我因心,自然因果同時。所以淨土宗也是果教派。夏師曾說,淨土即是密教的顯說;又說,稱名即是持咒。所以前段贊咒也即是贊歎佛號。
淨土法門普被叁根,圓攝萬類。最上的如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在《行願品》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刹。”(安樂刹就是極樂國)這是普賢菩薩所發求生西方淨土的願。文殊菩薩,大智文殊把這七言偈改成五言:“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刹。”大智的文殊,大行的普賢都以往生極樂爲志願。所以對至高無上的上根也不屈才。再下呀!不但五逆十惡都能往生,連動物,連地獄中的衆生都能往生。動物往生,我要舉夏老師的例子,他在閉關的時候,成天繞佛念佛,繞了佛之後坐下來念,念了之後穿上鞋下去繞,後發現有一個老鼠,在老居士繞佛時就跟著繞,等老居士坐到座位上,盤腿一坐,兩只鞋就放下去了,是兩只很大的鞋,那老鼠就坐在兩只鞋當中,它也端坐。等到起立繞佛,這個老鼠又跟著他繞,成爲常規,天天如是。可是有一天先師起來了,一看那只老鼠沒有動,碰一碰老鼠還不動,再一看,老鼠端坐死去。這只老鼠,它能跟著人繞佛,跟著人坐下來,人起來它又跟,最後就安然在兩只鞋中間坐化了。至于它是否會念佛?無從證明,但它能在關房中,緊跟先師同坐同繞,最後安然坐化,決定是深入淨土法門。還有經上說的,地獄的衆生,只要他肯念阿彌陀佛,在他業障消除的時候,在剛出地獄的一刹那,就成就清涼華菩薩。所以統收萬類,這個法門十分殊勝。
有人喜歡以上根自居,認爲念佛是愚夫愚婦,齋公齋婆都能用的法,他就有點不甘心。我就舉一個比方,這個傻子照相機,傻子都會用,那麼這個傻子照相機傻不傻呀?傻子都會用,正證明這個照相機十分高級。所以才這樣簡便,只要按一下就成功嘛!不能因爲傻子也會用,就說設計製造這個機器的,都是傻瓜呀!正因爲傻子也會用,說明設計製造的人十分聰明。下根、五逆十惡、動物、地獄中的衆生都可以得度哇!正證明這個法門十分殊勝。
末後舉兩個近代往生的殊勝事例:
(一)律航法師,他本名黃胪初,是一個陸軍中將。因爲他的女兒在臺灣結婚,他就從北京到臺灣去主婚。一九四九年大陸解放了,他沒有回北京,就在臺灣作和尚。他在北京時,每周末都到我家聽夏老師講《大乘無量壽經》,他多次參加夏老師主持的念佛七。在他初來我家參加道場時,對佛法還沒有深入,並且還有身爲中將的習氣,甚至引起同修的反感。可是他進步很快,一次在閉關念佛關中,放聲大哭,哀切忏悔,從這以後判若兩人,發心誠懇,用功很勤。又一次打念佛七,這次大概一連五個“七”。在圓滿的那天,突然有重要電話要接,當回到關房時,他突見房屋陳設供品等等全部都是白色舍利,同修也同見拜墊上都是白色透明的舍利,大家收集起來供在一盤子裏。下午我聽到消息,立刻乘汽車趕到,親眼看見一盤舍利。這樣潔白、透明、有規則的舍利,我只看見過這一次,大家說這比上午已經少了許多。後來在臺出家,不久就作了方丈。一天他和侍者在廟裏大殿看工程,忽然之間他就一回頭,然後回方丈室去,侍者很奇怪,就問:“師父,怎麼就回去呀?”法師答:“我要往生。”侍者十分納悶,好端端一個人還在跑路,他要往生,真奇怪!他也就只好跟著走,忽然對面來個師兄弟,侍者說:“師父說他要往生,好好的他要往生,不知是怎麼回事?我只好跟著他去,你作准備,如果師父真要往生嘛,你要敲鍾集衆,上殿助他念佛。”那位說:“好。”侍者就跟著師父走的,在這中間碰見一個師兄弟,兩人說了幾句話,時間就這麼點兒時間,可是等他趕到方丈室的時候,這位方丈已端坐往生了。這是一九四九年的事情。
(二)福建謝秀萓居士。他是福建福安縣人,十七歲嫁到鄭家,生活很苦,靠她做手工補助家用,生叁男二女。她雖不識文字,可是天性純和,很懂道理,不幸長子在二十九歲病故,緊接丈夫也死了,次子月明又得重病。月明在病中夢見觀音菩薩領他看地獄,醒了之後他就發心學佛,因爲真見到地獄,自然就好好的念佛了,瘋也就好了。後來這位母親覺得我的孩子比我年歲輕,他還能這麼用功,我這個作母親的人不能落後,她也就用功了,讓孩子帶她去皈依。于是擺脫家務,做起在家人穿的法衣,長齋念佛,一直很用功。七十八歲,她一天念八萬佛號,達到不念而念。一九八叁年,她已八十八歲,臨終前八日對她的孫媳說,我已經見佛了,我就要往生了,我不吃飯了,你不要給我送飯了。她孫媳就不做飯了,這以後就八天都不吃飯,晝夜跏趺坐,搭著衣,念佛不斷。念到第八天,她就說西方叁聖來接引,並說,佛的白毫光那個殊勝沒法形容了,她就合掌念佛坐化。遺體拍了照片,端坐,搭著衣一點兒不亂,面貌非常慈祥,就是活人裏頭也少見。火化時,在場的人都聞到異香,並撿到堅固子叁十多粒,遠近贊歎。謝老居士是一個窮苦的文盲,正是一般人所輕視的愚夫愚婦,齋公齋婆,可是她完成了那些自命爲上根利智、佛學權威們所做不到的事。至于不信的人對于她見佛見光,死後燒出堅固子,放香等可以否定,可懷疑。但有一件事情否定不了,她八天不吃飯,八天不斷地念佛,死後仍然端坐,你能否定嗎?不信,你要否定,你自己試一試,你拿兩天不吃飯,你念兩天,你看行不行?這你否定不了嘛!
淨土法門“十方如來同贊,千經萬論共指”可見信願持名這個妙法乃是如來大光明藏所流現,所以能給一切衆生以最堅固、最長久,最徹底,最究竟,最圓滿,最真實的大安樂。末後祝願:“普願見聞者,皆得大安樂,具足信願行,同生極樂國。”
(本文結束)
《佛教的大光明與大安樂》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