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P6

  ..续本文上一页你的本性嘛!所以从性产生了修,修什么?修的还是性。就如同珠子放光,光照的还是珠子。这就很明显嘛,珠子放光嘛,就把你珠子照亮了。这个就是一个殊胜的修行。从性起修,所修就在本性。我们也可以说,拿我们的心在念心,因为我们念的是佛,佛就是我们的本心,就是以本心念本心。我们起心在念,这是我们的能念,当前一句是所念。能念是心,所念的还是心,以心念心。要是说以佛来念佛哪!能念的本来是佛,所念的也还是佛。那么,能念跟所念就是一回事了。以心念心,或以佛念佛,能念所念就一回事了,能与所就没有分别了。这就是一个极殊胜的修行嘛!我们众生总是有能有所,甚至不管你修什么也不离能所。现在所说,你能念所念不是两个,这就是天台所说最殊胜的中道的道理。天台的空假中三谛,泯一切法是空谛,立一切法是假谛,统一切法是中谛。色是假有,实际就本来无一物,就是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空不是两个了,这就是中。“境为妙假观为空,能所两忘即是中。”修持中能所都忘掉了,就是中。刚才我们说念佛时,能念所念是一个,本来没有分别,就是从容中道。这是佛法圆教中最高深的道理。只要老这么念的话,自然而然合乎这个道理。

  我们念佛法门具《法华经》因果同时的殊胜,莲花独有之妙,花正开时,其实莲蓬宛然显现于中。花果表示修因时即结果时,称为因果同时,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时即成佛时。同时出现,花正开时,小莲蓬已现,花瓣落后,莲蓬渐长,渐渐莲子充实,可以种植,这是莲蓬完全成熟了。但此莲蓬即是初开时所见之莲蓬,决非他物.所以说花果同时。这是非常直捷,非常殊胜,非常圆顿的妙法。《弥陀要解》中现成的两句,正好作一个对联:“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这两句可以概括净土宗的殊胜奥妙。事持就是不论是谁老老实实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事持,事上你是这么持了。理持呢?须要契于实相,住于般若;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从容中道,这叫理持。所以四种念佛: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实相的功德最高,凡夫就觉得无从下手。但是不知道,这个奥妙在你持名念佛中,如果老老实实,绵绵密密,清清静静,不知不觉,不知不觉,你也就达到了实相念佛。最不可思议就在这个地方,所以称为究竟的方便。所以说念佛时就是成佛时,因为你就是清清静静的,别的都放下了,若能净念相继,能所两忘就是理持。理念就是念实相,也即是实相念佛。实相的功德不可思议。以忏罪来说吧:“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欲忏罪者,端坐念实相。”说明实相能消众罪。《观经》说,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大家想想看,八十亿劫是多长的时间?生死之罪是何等的重罪?《观经》指示,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消除,这是由于念佛暗合道妙,暗合实相,所以功德不可思议。

  《金刚经》的关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是凡夫就不可能了,不但凡夫不可能,二乘和小菩萨也都不可能了。因为凡夫只是念念不停地生凡心,没有一个时间能无住。成了阿罗汉就无住了,但是他不再生起度无量众生的心,所以阿罗汉能无住不能生心。有些事度的菩萨,从事上修习六度,我这一辈子修忍辱,那一辈子修布施等等,他们是生心,他度哇!但是不能无住,再往上到了台宗别教三贤位的菩萨。(三贤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向。所以我们成佛共四十二个位次。十信还不算贤人,要到十住。初住到十住,十个住的位次,十个行的位次,十个回向的位次,这是三十个位次了。这称为三贤。再登初地,初地到十地,又有十个位次。四十个位次,上头还有等觉、妙觉。四十二个位次。)到了地前的三贤位,他们有时生心,有时无住,生心的时候不能无住,无住的时候不能生心。只有在别教(天台宗判分佛教为四教:

  (一)藏——小乘。

  (二)通——通于大小两乘。

  (三)别——纯大乘。

  (四)圆——一乘。

  登地的菩萨,才能在生心的时候就无住,无住的时候就生心,所以这是大菩萨的境界。可是我们用念佛法门,正当念时你一切都放下了,什么世间的人我是非,出世的法执这些东西都放下了,你就无所住哇!可是这一句佛号绵绵密密,自然相继,这个是生心。就暗合无住生心的甚深般若。再前进一步,蕅益大师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在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所以这一句佛号即是佛的果觉。念佛是从佛果起修,以佛果觉作我因心,自然因果同时。所以净土宗也是果教派。夏师曾说,净土即是密教的显说;又说,称名即是持咒。所以前段赞咒也即是赞叹佛号。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圆摄万类。最上的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在《行愿品》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安乐刹就是极乐国)这是普贤菩萨所发求生西方净土的愿。文殊菩萨,大智文殊把这七言偈改成五言:“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大智的文殊,大行的普贤都以往生极乐为志愿。所以对至高无上的上根也不屈才。再下呀!不但五逆十恶都能往生,连动物,连地狱中的众生都能往生。动物往生,我要举夏老师的例子,他在闭关的时候,成天绕佛念佛,绕了佛之后坐下来念,念了之后穿上鞋下去绕,后发现有一个老鼠,在老居士绕佛时就跟著绕,等老居士坐到座位上,盘腿一坐,两只鞋就放下去了,是两只很大的鞋,那老鼠就坐在两只鞋当中,它也端坐。等到起立绕佛,这个老鼠又跟著他绕,成为常规,天天如是。可是有一天先师起来了,一看那只老鼠没有动,碰一碰老鼠还不动,再一看,老鼠端坐死去。这只老鼠,它能跟著人绕佛,跟著人坐下来,人起来它又跟,最后就安然在两只鞋中间坐化了。至于它是否会念佛?无从证明,但它能在关房中,紧跟先师同坐同绕,最后安然坐化,决定是深入净土法门。还有经上说的,地狱的众生,只要他肯念阿弥陀佛,在他业障消除的时候,在刚出地狱的一刹那,就成就清凉华菩萨。所以统收万类,这个法门十分殊胜。

  有人喜欢以上根自居,认为念佛是愚夫愚妇,斋公斋婆都能用的法,他就有点不甘心。我就举一个比方,这个傻子照相机,傻子都会用,那么这个傻子照相机傻不傻呀?傻子都会用,正证明这个照相机十分高级。所以才这样简便,只要按一下就成功嘛!不能因为傻子也会用,就说设计制造这个机器的,都是傻瓜呀!正因为傻子也会用,说明设计制造的人十分聪明。下根、五逆十恶、动物、地狱中的众生都可以得度哇!正证明这个法门十分殊胜。

  末后举两个近代往生的殊胜事例:

  (一)律航法师,他本名黄胪初,是一个陆军中将。因为他的女儿在台湾结婚,他就从北京到台湾去主婚。一九四九年大陆解放了,他没有回北京,就在台湾作和尚。他在北京时,每周末都到我家听夏老师讲《大乘无量寿经》,他多次参加夏老师主持的念佛七。在他初来我家参加道场时,对佛法还没有深入,并且还有身为中将的习气,甚至引起同修的反感。可是他进步很快,一次在闭关念佛关中,放声大哭,哀切忏悔,从这以后判若两人,发心诚恳,用功很勤。又一次打念佛七,这次大概一连五个“七”。在圆满的那天,突然有重要电话要接,当回到关房时,他突见房屋陈设供品等等全部都是白色舍利,同修也同见拜垫上都是白色透明的舍利,大家收集起来供在一盘子里。下午我听到消息,立刻乘汽车赶到,亲眼看见一盘舍利。这样洁白、透明、有规则的舍利,我只看见过这一次,大家说这比上午已经少了许多。后来在台出家,不久就作了方丈。一天他和侍者在庙里大殿看工程,忽然之间他就一回头,然后回方丈室去,侍者很奇怪,就问:“师父,怎么就回去呀?”法师答:“我要往生。”侍者十分纳闷,好端端一个人还在跑路,他要往生,真奇怪!他也就只好跟著走,忽然对面来个师兄弟,侍者说:“师父说他要往生,好好的他要往生,不知是怎么回事?我只好跟著他去,你作准备,如果师父真要往生嘛,你要敲钟集众,上殿助他念佛。”那位说:“好。”侍者就跟著师父走的,在这中间碰见一个师兄弟,两人说了几句话,时间就这么点儿时间,可是等他赶到方丈室的时候,这位方丈已端坐往生了。这是一九四九年的事情。

  (二)福建谢秀萓居士。他是福建福安县人,十七岁嫁到郑家,生活很苦,靠她做手工补助家用,生三男二女。她虽不识文字,可是天性纯和,很懂道理,不幸长子在二十九岁病故,紧接丈夫也死了,次子月明又得重病。月明在病中梦见观音菩萨领他看地狱,醒了之后他就发心学佛,因为真见到地狱,自然就好好的念佛了,疯也就好了。后来这位母亲觉得我的孩子比我年岁轻,他还能这么用功,我这个作母亲的人不能落后,她也就用功了,让孩子带她去皈依。于是摆脱家务,做起在家人穿的法衣,长斋念佛,一直很用功。七十八岁,她一天念八万佛号,达到不念而念。一九八三年,她已八十八岁,临终前八日对她的孙媳说,我已经见佛了,我就要往生了,我不吃饭了,你不要给我送饭了。她孙媳就不做饭了,这以后就八天都不吃饭,昼夜跏趺坐,搭著衣,念佛不断。念到第八天,她就说西方三圣来接引,并说,佛的白毫光那个殊胜没法形容了,她就合掌念佛坐化。遗体拍了照片,端坐,搭著衣一点儿不乱,面貌非常慈祥,就是活人里头也少见。火化时,在场的人都闻到异香,并捡到坚固子三十多粒,远近赞叹。谢老居士是一个穷苦的文盲,正是一般人所轻视的愚夫愚妇,斋公斋婆,可是她完成了那些自命为上根利智、佛学权威们所做不到的事。至于不信的人对于她见佛见光,死后烧出坚固子,放香等可以否定,可怀疑。但有一件事情否定不了,她八天不吃饭,八天不断地念佛,死后仍然端坐,你能否定吗?不信,你要否定,你自己试一试,你拿两天不吃饭,你念两天,你看行不行?这你否定不了嘛!

  净土法门“十方如来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可见信愿持名这个妙法乃是如来大光明藏所流现,所以能给一切众生以最坚固、最长久,最彻底,最究竟,最圆满,最真实的大安乐。末后祝愿:“普愿见闻者,皆得大安乐,具足信愿行,同生极乐国。”

  (本文结束)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抉择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