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P5

  ..续本文上一页成就确实很快。在中国大陆解放以后四十多年,即身成就大虹光身(这是密法修大圆满的最高成就,人的肉身化成光明。)的有六个人。在五十年代,我的金刚上师贡嘎呼图克图亲自对我说,他当时在民族学院担任西藏古典文学教授,他说:“前不久有一个居士,他活著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这是一个有修持的人。等他化了光了,大家很后悔,为什么当初不亲近亲近。大家回忆追想,这个人从来也没有表现过什么奇特,就是说话很怪,不好懂。”真正悟心的人说话就是不好懂,他已不是众生的情见了。他说话我们觉得奇怪,就好像他是疯了。另外西藏红教一位四十多岁的活佛,名叫索朗顿珠,八十年代初曾到我家中,他写了一篇西藏当代化虹光身的人调查报告,其中一共是六人,他身上护身佛的笼子里还有一根化光走了的人的头发。肉体化光留下头发爪甲是一种类型,再进一步爪发也都化光了。即生化光大成就是真实的,不是夸大。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国十亿多人口,这么多年,只有六个人,十亿分之六。但是念佛往生的人则年年都有所闻,远远大于这个数目。当前密宗的情况,如有真实好的因缘,成就确实很殊胜。但是这个因缘很不容易。

  三、净土宗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常说,修行人应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般若如目,有眼才能导行,《华严》八十一卷,最后就是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往生极乐是一切行人归宿。善导大师说:“世尊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话义理极深,如一时未能体会,但当仰信即有不可思议法益。一切皆从此大愿海出生,一切无不归还此大愿海。所以本文也是以“净土为归”。弥陀因发四十八愿,称为大愿王,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是心髓。这个愿叫做十念必生愿。凡能听到净土法门,就“至心信乐”愿生西方,“乃至十念”就可往生。十念就是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观经》中五逆罪人,临终时地狱现前,真诚悔改,专心念佛,念了十声就往生了。可见净宗的殊胜,不可思议。至于持名的功德,东密兴教大师有个说明,他说从“阿”字流出一切陀罗尼,从一切陀罗尼流出一切诸佛。他底下说,为什么念佛有这么大的功德,就是这个佛号里头有个“阿”字。所以这个字读准功德很大,我们应读阿(丫)弥陀佛。这个字很重要,阿字是华严字母音的第一个字,这个字有无量的功德。目前许多人所念不合梵音了。

  一句佛号是阿弥陀佛多生多劫,万德薰修的果实。你念名号,名号中的万德庄严的妙果,就在你心中。而且名号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持名的功德也不可思议。净土宗的祖师道绰,他举实事为例,说明念名字的好处。一个例子:治狗咬的药方,把老虎的骨头烤热了,在伤口揉擦,可以好。但是在穷乡僻壤被狗咬了,老虎骨头找不到,怎么办?就把自己的手弄得很热,在那个伤处揉,嘴里头念:“老虎来了!老虎来了!”就可以好。另一例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跌了脚要用木瓜烤热了来擦,木瓜也不是平常可以得到的,也是用自己的热手在伤处按摩,嘴里念:“木瓜,木瓜,:.。”他自己就这么治好的。可见名字跟实际是相联的,你叫张先生,张先生来了;请李先生,李先生到了。念万德洪名就可以召来万德,阿弥陀佛的一切功德,就都召请来了。

  总之,我感觉净土宗和别宗比较,它有四个优点:

  (一)是稳。它不像禅宗和密宗,密宗师父很重要,禅宗同样的要选择师父,相信师父,靠师父。如你遇见一位无面目的长老,被他拿一个冬瓜印子,给你一印。也就是说,你本来没有开悟,偏偏又遇见一个不长眼睛的长老,拿一个用冬瓜刻成的印,给你盖印。冬瓜刻的印,印文必定模糊不清(这是譬喻)。这位长老有名无实,他自己并没有开悟,偏要强作会家,给你一个糊里糊涂的证明,印证说你开悟了,你自己也相信是如此,那就永没有出头之日了。所以禅宗的师父也很重要;但是净土宗不需要这些。

  为什么修行难?难就难于生信。但是净土法门“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十方诸佛,无量经论,都在给我们作证,启发人们的信心,所以对净土法门的信心容易建立。你只要能信这个法门,由信生愿,由愿起行,都可以成就。很平安,没有任何危险。只要老实念佛,不须东参西访,自然远离恶师恶友,不易上当。最稳当啊!

  (二)是易。小孩叫他念阿弥陀怫,一教就会。很多一字不识的老太婆就念阿弥陀佛,得到很好的结果。人人都会,可见容易。

  (三)是普。它普被三根,上至文殊普贤都求生净土,下到五逆十恶,地狱现前,念佛十声,也都往生。这种根器他都可以普被呀!

  (四)是妙。法门非常妙,妙就是你不可想像。它是“暗合道妙,巧入无生。”不是要求你完全明白这些道理,才能合道。而是在你不知不觉之中,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念的时候很诚恳,很清净,这些世间的事都不想了。于是在你这有念心中,只剩了一句阿弥陀佛,你就离开妄念了。若是一上来就叫你离念,这很难哪!“欲除妄想,去一添两”,妄想不好,我要去掉妄想,这想就是妄想。去了一个添了两个,所以你对于它没有办法。然而你老实念佛,不知不觉就离开了妄想,从有念达到无念,不知不觉合了道妙。往生见佛闻法而证无生法忍,正是“巧入无生”。所以它极妙。

  学法须知纲要,小本的宗要是“信愿持名”,有深的信心,恳切的愿力,持佛名号,非常简单,非常殊胜。大本《无量寿经》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两个是一样的。发菩提心就相当于信愿,这个信就是大智慧,不是大智慧不能信哪!这个信很重要,信是道之元功德之母,信为道元功德母。深入佛教,信才是能入,才能进门,你要能拿到宝,信是手,才能在佛法宝藏中拿到宝,能信就是很大的智慧。《阿弥陀经》说,这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唐玄奘大师所译则为“极难信法”。可见得能信这个法门,在一切世间,天人之中也都是很难的。所以常说念佛不难,难于生信。那么现在我补充一句:“生信不难,难生正信。”有很多人他虽然是信,不能称为正信。为什么呢?举些例子:有些人说:“我生前念一句佛,死了之后到阴间就多一个元宝。”这当然不是正信了。还有人就觉得,死是很痛苦,看到修行人死得好些,于是他念佛,只求死的时候舒服点儿。这是第二种。第三种,他就求佛保佑一切吉祥,求现生一切如意,只求世福。第四种,就希望我死后也要得到安乐。我活著时候很安乐、很舒适,死后也求这样。第五,为了超荐亡灵。自己有个亲属他已经死了,很思念他,那什么办法呢?于是念佛求对亡者有好处。如上种种千门别类的念佛,都不是正信,这样念不能往生。最后一种,他就是认为自己根器不好,学别的自己都不够,既然学别的都不够,那么只好念佛吧!那么就念佛了。这个也很消极,对于这个佛号功德就信得不够,这种最多也只能够生到边地。这都不是正信。正信是什么呢?净土宗的祖师有个截流大师,他有一个劝生正信文,劝大家生正信,他说这个正信跟不是正信区别就太大了。他的正信是什么呢?就是相信自己的本心跟佛的心,本来就没有分别。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证的嘛!都具如来智慧德相嘛!所以自己的本心和佛的妙明真心本来不是两样。但是呢?现在自己还是凡夫,还不是佛。这是头一条。第二条,就相信虽然自己不是佛,但是我们跟佛没有一点儿隔断的地方。一个杯子里头我们倒了水,倒了牛奶,这个杯子里头有水的地方就有牛奶,有牛奶的地方就有水。牛奶全部在水里头,水也全部在牛奶里头。我们跟佛,虽然现在我们是众生,我们算是水,佛算是奶。但是我们跟佛,就像水跟牛奶一样,互融互摄。这个道理是对的,因为起码我们可以相信佛的心是遍一切处,当然我们在佛心里头。再进一步,要信我们的心跟佛的心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的心也遍一切处。都遍在一切处,那不就佛在我心里头,我在佛心里头,一切处彼此都有。一杯之中,注入牛奶和水,杯中自然到处是牛奶,到处是水。这是第二条。第三,因此我们这念佛嘛!如来悉知悉见,感应道交。所以念佛必定可以得往生之果,如是的信叫做正信。他底下再说一句话就很深刻了,正信跟不正信将来这个区别就有天渊之别。你不具正信,不能往生。蕅益大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有信有愿当然会持名,具足资粮当然就可以往生了。反之,你就是念佛念得很好,但是你信愿不具足,那就是不行,所以全凭信愿之有无。所以信愿重要,这是往生的关键。不具正信的话,你虽然念怫,不能往生,来生就会生到富贵人家,生到富贵家里就会造恶,造恶以后,再下一生就要入地狱。这个话很让我们震动。所以你修行不彻底,跟那个十恶不赦的恶人的结果,只是差一步。作恶的人的结果,这一生完了之后马上入地狱。我们没有作恶,我们也念佛,但是没有解决问题,我们来生富贵,富贵之后就要作恶,作恶之后,死了入地狱。作恶的人比我们先到一步,念佛不彻底的人后到一步,晚到一步,入地狱是同样的。结果很悬殊了,所以这个正信非常重要。

  先师夏老开示:“理明信深。”为了能信这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就须发起无上之心,参究净宗的理体。《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是两句最重要的话。“是心是佛”,本心是佛,这是自性的德,是性德。就像截流大师的话,你本来是佛,但是现在你肯定不是,所以就需要“是心作佛”,也就是这个心在念佛,这是修德。我们就是从我们本来是佛的这个心,生起了念佛。这个本来是佛的心是我们的性德,我们现在在念佛,不是从性德产生出修德来了吗?这个在佛教的语言,叫从性起修,从你的性德上生起了修德。你起心念佛,念的是佛嘛!佛是什么呢?佛不就是你的本心吗?“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嘛!念的什么?念的还是本心嘛!你修的是什么?修的还是在…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抉择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