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抉择见

  

抉择见

  黄念祖老居士讲述

  

净宗见愚听闻抄记

  

编者序

  

正文

  

请入弥陀愿海

  

龙卷风中现奇相

  

临危不惧,念佛不止

  

勇猛念佛,战胜病魔,临终现瑞相

  

黄念祖大德现观音菩萨相

  

在紫竹院宣演密法

  

  

  编者序

  “抉择见”是黄念祖老居士在美国弘法期间,迄今未曾流通的一堂开示。多年前的因缘际会,见愚得自友人由美国辗转传来之二卷录音带,得以聆听念老之法教,同时友人并嘱予不可流通云云。尔后多年,此之法音在家务驳杂间遍寻不著。今年(2001年)在整顿家务之中,此开示法宝又重现眼前。见愚向来无明庸陋,窃谓:得失之间,因缘无量。当年严禁流通,或有其时节因缘。尔今念老生西久矣,见愚藉此重拾法教因缘,聆听法音并斗胆笔记之,使吾等法子能得念老法筵遗音回向,往生净土,圆成菩提!

  二○○二年仲春 净宗见愚谨识于芬陀利华园

  正文

  在我们转述上师开示之前,先向上师、莲师像恭敬顶礼。

  贡噶上师是当代稀有的大德,是诺那祖师的推荐。诺那祖师是第一位来到汉地的上师,来到中国是稀有的因缘。红白教到中国是稀有的因缘,得到《无量寿经》善本也是稀有的因缘。诺那祖师在民国初年经过种种苦难、磨难,从西藏流亡到印度,再到北京、南京。诺那祖师在回西康之前,向我们推荐贡噶上师。诺那祖师不但推荐贡噶上师,还替我们求贡噶上师,请他到汉地弘法。有诺那祖师以及贡噶上师先后地接力,才闯开现在的局面。这不是很久的事情,是近七八十年的事,是我们这一两代人的事情,这是殊胜的因缘。

  这些上师都是开大圆满见的人,大圆满见要开,开不是单单听讲,或是修法所能得到的,这有天渊之别。能开的人只有少数,开大圆满见,也就是禅宗说的开悟,是极为稀有。

  贡噶上师讲“抉择见”,说通俗点就是怎么做决定。这个修法你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要有一个鉴别,要有一个选择。抉择这一切,首先要有一个见,你的见解、看法、观点,对事情你有什么看法,有什么观点。而“见”更带有一种决定、固定的意思,看法与观点有时候可以变的,对这件事有这个看法,对那件事有那个观点。

  “见”,贡噶上师有个定义:“见,乃是内外轮寂一切法,决定其体性,而印持之。”“内”,是佛教内的,“外”,是佛教外的。“轮”,是世间上的一切生死轮回,六道、包括天道轮回内的事情。“寂”是寂灭,和尚过去了,我们说他圆寂,这又是一种尊称的通用,只有佛才能称上圆寂。“寂”是圆寂、空寂,圆寂实际上就是涅槃,涅槃有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涅槃是佛所证得最究竟的果德,因般若而恢复了法身,彻底而得到解脱,这个叫做“寂”。

  佛教以内、佛教以外,是对立的,“轮寂”也是对立的。“轮寂”是生死涅槃,“轮”是缠缚的境界;“寂”是一切寂灭,一切万德都圆满,疑惑都寂灭,业力都寂灭,这是解脱的境界。内、外、轮、寂一共有四种。

  “一切法”,“法”这个字,大家常常会误会,认为“佛法僧”的“法”就是代表佛所教导的法。实际上佛经上的“法”,意思很广,概括一切事,一切物,一切有形的、无形的,讲道理、概念,都是所谓“法”。不是传一个法叫做“法”,法律的叫做“法”,一切有为法,指的事情、东西、概念、道理,种种可以通用的,都可以叫做“法”,没有一样不能称之为“法”的,所以“法”不能当作一个仪轨来看。

  这样一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不好讲了。“一切”,不管你是什么?人、桌椅板凳、道理、原则、语言、思想、起心动念,都属于“法”。那“一切法”就是一切的一切,这就很广了。

  “见”是什么?对于内、外、轮回、涅槃,一切的法,这就无所不包了。佛教以内,佛教以外,轮回六道的,超越轮回的,一切事、一切物、言行、、道理、有形无形,有相无相,一切的一切。对于这一切的一切,我们要“决定其体性,而印持之”。

  这些是什么?我们知道它是什么体?是什么性质?“见”就是这样,我们要对一切一切的法,认知它是什么体,什么性,并印证之,很坚固地去看。“印”就是盖图章似的,一盖文字就出来了,你的见就是这样。

  一般讲凡夫见,就是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一切一切都是真实的,功名富贵都是很有趣味的,他执为是真实的东西。你说假的,他说是真的。今天吃好的嘛,就很舒服;吃不下口嘛,就觉得不好吃,很不舒服。这一切一切不都是很真实吗?好,就知道它好;不好,就知道它不好,这还不真实吗?摸得著,看得见!这些摸得著,看得见的,就实在有,这些享受是我应该追求的。他对一切事物就这么看,它的体就是世间所有皆真实,它的性质,如他所显现的,必须是摸得著,看得见,才真实有,我能体会到,我能尝得出的,这才是真实的。

  “印持之”,老是这么想,很自然的,像盖图章一盖就出来,不用很费事。自自然然就这么看,不用说让我坐下来慢慢一点一点地想,这叫做“见”。所以比我们所说的看法、观点,更带普遍性,固定、肯定,所以“见”是很彻底的,很自然的。“印”就是不用再去一笔一笔写;“持”就是老是那样,不会今天这么讲,明天又那么讲。一本“唯物主义”者,他就是唯物,不会一会儿“唯物”,一会儿“唯心”,这就不叫做“见”了。肯定我就是唯物,你们唯心都错,这是唯物的见,“见”是这种的意思。

  “见”,是对于内、外、轮回、涅槃一切法,怎么去认识它的本体、本性,我们成为一种看法,而且很坚决、很自然地,形成这一套了解、看法。这些了解看法,就不是一时的,而且是无偶独有的,这就是“见”。每一种见不只要去认识它的体性,而这些见也有它本身特别的性质。性质的所知所解,也有种种的不同,所以“见”有好多好多种类。

  谈“抉择见”,首先对于“见”要有一番了解,相当于我们的见解、看法、观点,但比这个坚固、牢定。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一套固定、固执、决定的看法,所以“见”就成为修行中第一个问题。所以密宗也叫做“决定见宗”,“见”就起了决定的作用,并且把“见”放在最主要的地位去对待,以这个为宗旨,所以称之为“决定见宗”。密宗讲什么?见、修、行、果。华严讲信解行证,密宗讲见地、修、行,得什么果。打个比方,修行等于是走路,果等于是到家。我要回家,我要走路,首先要知道方向,方向就是“见”。你家在哪里?我选择哪条道路?我选择什么工具?这是第一步。不管世间法出世间法,都要有第一步。我要回去,要买哪一班飞机?到纽约、东京,要怎么走?你要是先到南美,南美再到非洲,这么绕来绕去,路线就麻烦了,方向不对。所以“见”就很有重要性。

  为什么我就这么走?因为他这么去过,我相信他,这不就很直接了当。我走他以前走过的路,他的经验对我就有帮助。如果我瞎闯,就认不到了。这就有很大的关系,你要怎么走,跟著你的决定,抉择。你要游览北京,就买个北京地图,就从地图上找,看看什么路线?看对路线,走就方便了。所以走的问题,决定于你定方向的见。所以修行与见不能分,一切都正确了,坚持下去,就到了地方。要到故宫,就到故宫,要到天坛,就到天坛。所以后面怎么走,以及它的果,决定在它最初的方向、决定,这是首要的。要是一开始错了,你跑得越远,到目的地越慢,你又退回来了。决定见的道理就在这里,但是佛门上的道理比这个比方要深入的多。所以决定见要摆在首要的地位,所谓见修行果,“见”是放在第一位。

  前面这些是贡噶上师给我们的定义,比我们所谓的见解、看法、观点的意思要深刻的多。对于整个宇宙人生,这一切的一切,总的一个对待性、方向性的一种想法,一种看法,一种观点,就是你思想深处作主的那个东西,这个是“见”。“见”的重要性就很清楚了,因此既然有这么多的“见”,所以我们在这些“见”上要有所了解,有所抉择,所以叫做“抉择见”。

  我们是属于什么“见”?

  第一种是执实见,就是凡夫的见,对于你所有的东西执实它,认为它是真实的。凡夫对于一切法,这一切法范围很广,包括东西、事情、有形的、无形的,这一切一切都把它当成真实的。把它当成真实的,就有爱憎,就有取舍,这是凡夫的执实见。他不认为这些东西是空、无常,如梦幻泡影;他认为是真实的,就全力去贪、去求,想办法得到手,非得到手不肯放,这个“见”就出来了。他认为是真的,不知道它是梦。

  日本有一则笑话:有一个人作梦,梦见得到很好的酒,他就叫老婆烫酒给他喝。就在老婆烫酒的过程中,他梦醒了,发现酒没有了,才知道原来是梦。所以他后悔不如不让老婆去烫酒;不烫酒的话,他还可能喝得到,执为实有!梦都醒了,他还糊涂!就是这个意思。一切都在梦中,如梦如幻,看成是实有的。

  “如幻梦空花,徒劳把捉”,幻梦空的花,你去抓它,抓著不肯放,这不是徒劳吗!不能抓。就像小孩吹的泡泡球,很好看,但它马上就要灭了。想去追求它,想把它抓住,小孩还为了它而打架。这在我们大人看来,真是愚痴极了,小孩子却认为是很应当的,这是“见”的问题。他认为是真实的,所以他就想要,要不到就难过,就要争斗。

  这里的一切法,说的就广了,不光是生活用品、名利、地位,还包括涅…

《抉择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金刚经一滴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