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抉择见▪P2

  ..续本文上一页槃方面的。你要是修一点法,就执著它是实有的,这就是法执。但在凡夫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最粗浅的这一步。对于眼之所见,耳之所闻,种种看得见,摸得著的这一切,都认为它是真实的,执为实有。对于其他道理没法证实的,就相信它没有,不是如此就认为是没有。接著怎么著?爱、憎、取、舍。本来都是肥皂泡,妄生分别。以为肥皂泡在世间可以待久一点,有的是可以长些,有些一出来就破了,有些可以泡个半天才破,但这没多少分别。这种分别是没什么意义的,爱、憎、取、舍种种坚固缠缚,凡夫就把自己给捆起来了,捆的很结实,这就成了生死的因。生死根本就是你把这些看得很真实,就不得出离。完全就是这样的一个“见”,不放弃,就无法休息。

  第二种是外道见,印度的婆罗门教,欧美的基督教、天主教,阿拉伯一带的回教,中国的道教、一贯道,都很发达,统称为外道。当时印度外道有六十二种邪见,有数论、方论、时论、断论、常论…。断灭当然是错的,恒常也是错的,断常两边我们都要舍。自然论,主张一切都是纯属自然,没有原因。神我论,主张我们有神我,它无所不包,跟佛教就差了那么一点。所谓差之毫厘,天地悬隔,譬如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跟我们佛教很接近,但不等于佛教思想。

  外道许多见解很高的地方,看起来很能蒙混人,很难分别。你自己如果产生外道见,在识蕴要破未破的时候,内心所产生的看法,与佛教极相近,然而那都是著魔。所以佛的“见”相当重要。

  我们看看现在宗教的状况,譬如基督教,上帝统治一切,一切都是祂所创造的,祂是最高的神,其他的只有对祂恭敬礼拜,它没有平等的待遇。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将来祂还要复活,来到这个地球上审判世人。所有的死人都复活,根据生前所做的,耶稣审判什么人上天堂,什么人下地狱。上天堂的就享乐,下地狱的就受苦,这就是外道的常见。老是这样,没有变化,回教也是如此。

  道教的“九转丹成”,有些炼一炼,出个婴孩。婴孩炼出来了、活著了,这个肉体就不要了。外道它不是一点都没有,按照它的方法,确实可以修到他所要的。在大陆现在真的有出小孩的。

  (问:真的小孩?)

  他真的从头上出个小孩。

  (问:是血肉的?)

  不是血肉的,但还是人形,像小孩一样会长大的。

  (问:要上学吗?)

  不一定要上学,但继续要修炼。

  (问:有身体?)

  婴儿是有身体,但是比我们这个身体高一级。这婴儿又继续修炼,它又转一次,总共转了九次,所以叫做“九转丹成”。然后它就不死了,这是它修炼的方法。

  所以出婴儿这事确实是有,但不要在电灯泡下用功修炼。因为用功的时候会产生一个电磁场,电磁场会对灯泡发生影响。有一个修行人头上炼出个小孩,小孩一出来之后满地跑。那天因为他产生的电磁场太强了,把灯泡给炸掉。屋子整个黑了下来,小孩就急著回到身体内。因为小孩还太小,它还是以这个躯壳为家,结果找不著了。小孩回不到躯壳,这个修行人就不行了,精神失常了。这都是见的问题,你的见要是不对,就有这样的修行,就得这样的果。

  (问:这算是一个神识变成两个神识?)

  这还是他自己,这个真正活著,那个就不要了,尸解了。小孩活著,大人的肉体就化掉了;转换一次,就提升了一级,像蝉螁一样,脱了一层皮。他认为最后不死了,其实不是不死,还是没有出轮回。认为永远不死了,这都是常见。

  这六十二种邪见的邪执,对一切法什么态度?对于一切法的体性,不是如实的认识,而是横生枝节。不是顺著实际的情形去认识,而是节外生枝。对于体性的所由来,错误地去计度、认识。基督教认为一切的所由来是上帝造的,这是一种错误的推度。对于“有无”,也是一种错误的计度。计度也就是一种思考、琢磨,这些都是错误的。你去计量它,计算它、研究它,这都是横的,不是顺的。这样的计量、考虑,都是虚妄的。“见”错误了,他所能作的考虑、推度,东西的体性是怎么来的?是有是无?这一切都错了。他自己不知道,还以这个“见”为根据,而有所爱,有所憎。把肉体舍掉了,执著一个婴孩,他这就有所爱。想长生不老,他就对“长生不老”有所爱。对于人要死,就有所憎。这些都是坚固的执著,正因为这样,所以成为轮回的因。轮回之因是什么?前面讲过的,凡夫的轮回之因是将一切执为实有,所以爱憎牢固,不得出离。

  “决定见宗”是什么?错误的见!外道也是一样,外道错误的见解,执著坚固所以成了轮回的因。这一切都不真实、不如法,都是错的,不能解脱。虽然能够生天,暂时有福报,但终究要堕落。这两种见,一种是凡夫的,一种是佛教以外的宗教,都不能出离。不能出离的原因,都是由“见”所决定的。

  第三种是“人无我见”,这是属于佛教的见。人里头没有我,这种见就很高了。这个“我”字,就是处处为个人打算,是万恶之源。“人无我”也就是人与人之间,没有我,不为自己打算,他不自私,这跟前两者不一样。

  “人无我”的见是什么见?知道补特迦罗没有真实、固定的自性。“补特迦罗”,这是梵文,旧译翻成是人,或众生。新译翻作数取趣,意思是一次又一次在五趣中轮转,“取”是轮转的意思,取了天趣,取了人趣,取了畜生趣,老这么取,所以称作“数取趣”。不说六趣,是因为把修罗并到其他五道之中,有天修罗、人修罗、鬼修罗、畜修罗。

  也就是说人没有一个固定、长久作为人的特性,人一死就没有了,哪有什么坚固、自己的性。不但死了就没有,就是活的时候也时时都在生,时时都在死。今天来看我,跟昨天就不同了。我身体死了多少细胞,又出生了多少细胞。拿年轻的照片来看,过去很美的人都变成老太婆了。他不是突变,是一点一点地变,一点一点的老、不存在、死掉。无常啊,没有“常”的存在。

  还有你的心,这几天你们听了不少法,阿赖耶识听了不少东西。它变了,以前就没有,所以它不是“常”,没有一定的性质。不但是人,整个世界都是刹那刹那在生灭。像是影片一样,一片接一片,每片都不同。我们说话之间,地球转了多少角度,地球绕著太阳偏了多少角度,太阳又转了多少。宇宙之间又有多少星球出生,又有多少星球崩溃。

  这一分钟跟前一分钟是不一样的,我们看不到,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连续。这跟电影影片一样,每一片影片的动作都不同,它是一段一段的,不是连续的。影片这么转动放映,我们看的时候视觉有惰性,脑子有记忆,还有我们人的思想在里头。电影就靠这些活络起来,飞机飞了,火车走了,悲欢离合通通出来了。这一切都没有自性,都在变,没有固定的东西。从这里知道人是没有自性的,所以就“无我”了,就是《金刚经》的道理-“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我,也就没有别人,也没什么叫众生,什么叫相续,相续就是“寿者相”。知道“人无我”的道理,这么去修去证,得到了解脱果,这是“人无我见”的功用。

  “人无我见”对我们是需要的,但是它有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在哪里?佛法中有四谛、十二因缘。四谛是“苦集灭道”,小乘人认为“苦集灭道”是坚实的。而《心经》的“无苦集灭道”,他无法理解,所谓“见不及此”,他没这种见。这是深般若,是与小乘不共的,是大乘菩萨的般若。“共般若”小乘人也懂,“深般若”小乘人就不懂了。小乘人要是知道“无苦集灭道”,他就是大乘菩萨了。依“苦集灭道”这个法,他解决问题,证有余涅槃。

  缘觉,就是十二因缘。认为十二因缘是实有的,是真实的,他依止这个法,证了阿罗汉。他住的涅槃是偏空的,他只知道没有我,这一切都是空的,偏于断灭的空。不知道“第一义谛空”是空有不二的、真空妙有的。偏有所偏,不能得到究竟解脱。“二无我”小乘人只证得“人无我”,没证得“法无我”;住的是“有余涅槃”,没能证入“无余涅槃”。

  “无我”在大小乘是共通的,“通达无我法者,是名菩萨法”。不过把四谛、十二因缘执为真实的、坚固的,不肯放舍。对于《心经》讲的“无苦集灭道,无无明,乃至无无明尽。”没有四谛法,否定十二因缘法,小乘的见解就达不到这个地方,所以成就只能到阿罗汉,证到“偏空涅槃”。不能究竟解脱,这是他不足之处。

  但是阿罗汉真的是解脱了,确实是小乘极果圣人,具足六种神通。前五种神通不足贵,最可贵的是得到“漏尽通”,见惑、思惑他都没有了。在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出家人,还是依止这个教法,修行也很认真。证到初果的人还是有,证到三果就很稀有了。

  (问:什么是依他修证?)

  依他,就是依止一个法。“法”就是他,自己之外还有一个法;心外之法,就是他,跟自己相对的。这个“依他”很容易跟“依他起”弄混。这个“依他”,是依止另外一件事,所谓的四谛、十二因缘这个法。这是他的“法执”,执著这个“法”是真实的,我能成功。“无苦集灭道”,他就无法接受了。

  所以我们能发菩提心,就超过阿罗汉,所以这是“顿”的地方。我们破惑的地方,就不如阿罗汉。这两个是交叉的。“人无我”,这是小乘的见。

  第四是唯识见,等于大乘开始的见解,从小乘转到大乘。弥勒菩萨就是唯识宗的祖师。唯识见是什么?知道三界一切万法,都是自心所现的影像,所以这个法就不是他了。一切事、一切物都是我们自心所现的影像。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实际上就提升一步了。所以不要急著要大圆满见,把这个真正落实成为你的见,就很不容易了。

  知道一切万法都是唯心所现,就打破许多疑惑,所以墙壁也可以过去,本无墙壁,都是心所现的,没有另外的东西。正好把外道、小乘的见破了。所以这是唯识观殊胜的地方。破外道、小乘什么呢?他们都认为心外有法,依他呀!修外道法出个小孩…

《抉择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金刚经一滴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