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果得到這樣實相覺性妙用的罐頂之後,方可實修正行之義,成佛的法才可能實修。就象我們漢傳佛教裏面,直指人心,見性後才可修行。
否則的話,那怎麼修呢,所以過去我們禅師有一句話,見道方修道啊,不見雲何修?你見了道才能修道啊,沒有見道,你修什麼東西,你在盲修瞎煉嘛。
“我見修道人,火中覓浮漚”。那個禅師說:“我看很多所謂的修道人,就象在火裏面找水泡一樣”,所以我們中國的佛教都是一樣的。
我到師父面前的時候,那時還沒剃度。有一天晚上,我陪師父坐在院子裏乘涼,師父就問我:“佛和祖師有什麼兩樣?”我就看著師父,合掌谛聽,因爲師父這是一個設問,然後師父自己就回答:“佛佛祖祖,一鼻孔出氣”。
就象我們念《妙法蓮華經》一樣的,佛法是無二法的,無二亦無叁,唯有一乘法。所以佛法是這樣的,這個可以互相地印證,我們漢傳佛教也可以印證在藏傳佛教的,藏傳佛教也可以印證在漢傳佛教。不管是藏傳還是漢傳的,都是佛所傳下來的這個方法。
這裏面,《普賢上師言教》這部論可以說是非常完整的,非常有次第的,把我們一級一級,這個就好象登泰山,雖然高,一級一級拾級而上,總有登頂的時候。千裏雖然遠,只要你一步一步方向正確往前邁進的,總有一天能到達。
這裏華智仁波切自己在交代,把所有內容都概括了之後,他下面就來做一個交代。
他說:“如此上述一切內容,不是以辭藻華麗,文法精湛爲主,而是完全遵照至尊上師親口教授記錄的,並盡量避免摻雜自己的言辭,唯以通俗易懂、利益內心爲主而撰寫,尤其是許多有針對性,直言不諱揭露過失的上師言教,凡我能記住的都在這裏,以旁述的方式宣說過,也都是爲了使大家對照自己,如應受持列舉的,不應以此作爲看他人過失的窗口。”這裏上師提醒我們。
我講的這些,你都是應該關照自己來修的,“不應以此作爲看他人過失的窗口,而應作爲回向反觀,觀察自己過失的明鏡,並詳察細省自己到底是否有這些過失。若有則應正確認識,徹底斷除過患”。
所以這裏,上師從各個角度列舉這些,都是要求我們自己來正確認識,來認識自我,有沒有?如果有的話,要徹底地斷除這些過患,“使自心自然趨入真實正道,自己改變自相續”。
自己來改變自己的心,你現在知道了標准之後,就可以來衡量,來照自己。法如明鏡,這個明鏡已經擦亮了,已經放在我們面前了,可以照我們自己了。所以這裏面,上師說:“我並沒有摻雜自己的言辭,都是以通俗易懂的,遵照上師的言辭。”
因爲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緣故,華智仁波切講這個的時候是在一九○○年前後,我們現在一百年過去了,現在是二○○六年。
所以我們在講解這個教法的時候,爲了針對現在這個時代的根器,所以講這個教法的時候,用了很多這個時代的言語,也講了我們這個時代修行人的一些應該要注意的事情。
並且也是因爲地域的關系,本來,上師是在藏地講,現在我們在漢地講,也結合了我們漢地各宗各派的修行的特色。通過這樣的講解,讓我們學習各宗各派的人都能得到受用,我們這裏有這樣一個特色。所以《普賢上師言教》在這裏,隨著這個時代、地域的不同,又增加了我們現在這種特點。
我們在講這部《普賢上師言教》將近十個月的時間裏,有時大家看我就象讀書一樣在讀。但是裏面有很多地方,我還是開顯出來的,針對我們這個時代,我們現代當前的特點。
因爲佛教已經相互在影響了,對于整個世界,不可否認的已經是個多元化的世界。爲什麼叫多元化?以前由于地區的隔絕,所以各個民族的文化只在某些區域裏面流傳,現在由于世界的空間,由于交通工具的發達,由于網絡信息媒體的發達,各種文化已經走出了它的區域,再加上文化並沒有界限、沒有國界,所以整個世界範圍內都呈現多元化的文化。
佛教也是這樣。佛教以前是在某些流域在流傳,現在隨著交通的發達和傳媒的發達,已不單單說藏傳佛教僅在西藏,雲南、四川、甘肅、青海、內蒙、東北叁省乃至北京、五臺山也有。
我們漢地也有很多金剛道場,不單單如此,近幾十年來,已遍及歐美了,全世界都有。我們漢傳佛教也是,已經在五十年代中期的時候,宣化上人已經帶到了美國,在美國生根開花,還有澳大利亞、加拿大,漢傳佛教也不單僅僅就在我們中國。
韓國、日本、越南等我們亞洲的一些國家裏弘揚,已隨著現代工具、現代媒體的發達,傳播到世界各地去了。上座部佛法也是這樣,不僅僅局限于泰國、緬甸、老撾乃至我們中國雲南某些地方,也已經隨著現代工具的發展,傳遍全世界了。 所以說,佛教的這些傳承,也在互相地擴展開。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有必要來講這個《普賢上師言教》。
那是共同乘,所有教法可以說都是這樣一個規律性的,否則大家都不知道。哎呀!我學佛到底該怎麼學?很多人問我,不知道該怎麼下手?我學佛了,我該親近什麼法?你教我個什麼法,我修吧。
所以以後可以說,只要你是佛教徒,不管你是各宗各派的,是漢傳的,是藏傳的,還是南傳的,你說自己是什麼宗的,什麼派的,你要想理出個頭緒的話,你都可以在這個《普賢上師言教》當中,得到一個綱領性的指導,提綱契領這樣的指導。
所以,你哪怕是僅僅爲了了解一下,也是可以的。你若想修學,這一生就想了生脫死,那你學這個《普賢上師言教》更是明智之舉。我們這個時代,它有這樣一個特殊性。我們選這樣一個法來講,是這個時代特殊性的緣由。
阿底峽尊者曾說:“殊勝上師爲揭露罪惡,殊勝竅訣爲擊中要害,殊勝助伴爲正知、正念,殊勝勸勉爲冤魔病苦。”哇!這句話是說,冤魔病苦這些都是最好地勸你的動力。有時候放逸啊,這個心不是很精進的,你碰到冤家債主了,碰到生病了,你就會提起正念,殊勝方便爲無有改造。
什麼是方便?無有改造是什麼?這是不動的智慧,所以這個方便的智慧,有時候並不是說方便是方便,智慧是智慧。什麼是方便?“方便”是智慧的用,因此,殊勝的智慧是無有改造的。
“遭受任何苦害都應埋怨自己”,當遇到外在環境不如意時,任何苦甚至被害的時候,都應埋怨自己。宣化上人也這樣說,無論遇到什麼境界,都應返求諸己。
“正如尊者所說,竅訣擊中罪過要害。法融入自心,恒持正知正念,包括生起一惡分別在內的念頭,也使之不向外散亂,以正法調伏自相續是殊勝的要訣”。
就是說你心裏有一念不善的、惡的念頭生起的時候,也不要向外散,趕快用正法來調伏自己的相續,是殊勝的竅訣。“若如此修持,則自己對自己的恩德極大”。
“以正法饒益自心依止上師,也可獲得實益。如阿底峽尊者說:“殊勝饒益乃令入正法,殊勝受益是心入正法”,殊勝饒益令入正法,殊勝受益呢,是心入正法。
“總之,如今已得暇滿人生,幸遇了具相上師,得受了甚深竅訣,具有了實修九乘次第的法門,成就佛果的機會。此時可以成辦未來生生世世的永久大業,機不可失”。
作爲我們人啊,現在認識佛門了,而且也遇到佛法了,有善知識引導,可以一生成辦,乃至永久的大業,都是現在要決定的,所以這個機會是不可以失去的,反過來呢,接下去一句話,“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內心向善向惡就在此時”。
你是修解脫呢?還是修不解脫呢?就在這一刻決定!“如今是計劃永善永惡的分界,此機會猶如百生一食”。象活了一百歲,一百次生命就獲得一次食物,象餓鬼一樣的,那餓鬼就是生生世世一次也找不到吃的,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一百生好不容易才得到一口吃的一樣。
所以說就要象這種,“應夜以繼日精勤修法,恒時以死亡激勵自己,斷除追求現世利益之心,不惜生命精勤修持,努力斷惡行善”。
這種對現實利益的虛妄的心不要生起來,但是對斷除自己的惡行,行持善法卻是要精進努力的,乃至對自己有利益卻是有罪的。你利益衆生,令佛法長久住世,令善知識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弘揚佛法,造福人類,那我們大家還是應該努力地去行持的。
“依止具足一切法相的上師後,依教奉行,全心全意皈依叁寶,了知自己。如果快樂,則是叁寶的大悲所致;若痛苦則認識到,是往昔所造的惡業所感”,應該這樣如理思維。 如果你能夠這樣思維的話,別人稱這爲發長遠心,爲什麼要發長遠心呢?因爲能夠長遠地修行的意思,你能夠這樣如法地思維,你就能夠長遠地修行。
不能夠這樣如法地思維一段時間後,你就會想:快樂是我自己的功德,你在痛苦的時候想,別人在害我。這就糟了,你這個人不久肯定要退的。所以“在修持心地善良、菩提心的基礎上,精勤地積資淨障。最終以恭敬誠信、誓言清淨使自心與傳承上師的智慧成爲無二無別”,最後恭敬誠信乃至誓言。
爲什麼要發誓?因爲有時候,我們智慧並不能夠理解,有時告訴我們這個准則,必須得這樣做。有時候,你不理解,甚至你的想法是,我爲什麼要這樣做?有時候你不能明白,所以這時候需要誓言。
甚至以前建立師徒關系,你先發誓。師徒關系建立起來,要先發誓。發誓了以後幹嘛?你看那米勒日巴傳裏面,就很清楚了,那瑪爾巴上師,爲了他這個誓言,還考驗他。
米勒日巴尊者來的時候,對他的上師說:“上師啊,我從今以後,把我的身口意全部供養給您,我不再屬于我自己,我是您的奴仆。”
師父笑笑,點點頭,好,你今天說得很好聽,我以後看你到底怎麼樣?然後好幾年考驗他,讓他的身體所有的力都掏出來,甚至爲了背石頭,背上的皮都磨破了,肉都磨爛了,還生膿長瘡,就那樣,還得背石頭啦。
晚上睡覺都不能睡的,痛得不得了,又不敢跟師父講。有一天,跟師母講,被師母看到了…
《普賢上師言教 往生法 六 (傳喜法師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