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果得到这样实相觉性妙用的罐顶之后,方可实修正行之义,成佛的法才可能实修。就象我们汉传佛教里面,直指人心,见性后才可修行。
否则的话,那怎么修呢,所以过去我们禅师有一句话,见道方修道啊,不见云何修?你见了道才能修道啊,没有见道,你修什么东西,你在盲修瞎炼嘛。
“我见修道人,火中觅浮沤”。那个禅师说:“我看很多所谓的修道人,就象在火里面找水泡一样”,所以我们中国的佛教都是一样的。
我到师父面前的时候,那时还没剃度。有一天晚上,我陪师父坐在院子里乘凉,师父就问我:“佛和祖师有什么两样?”我就看着师父,合掌谛听,因为师父这是一个设问,然后师父自己就回答:“佛佛祖祖,一鼻孔出气”。
就象我们念《妙法莲华经》一样的,佛法是无二法的,无二亦无三,唯有一乘法。所以佛法是这样的,这个可以互相地印证,我们汉传佛教也可以印证在藏传佛教的,藏传佛教也可以印证在汉传佛教。不管是藏传还是汉传的,都是佛所传下来的这个方法。
这里面,《普贤上师言教》这部论可以说是非常完整的,非常有次第的,把我们一级一级,这个就好象登泰山,虽然高,一级一级拾级而上,总有登顶的时候。千里虽然远,只要你一步一步方向正确往前迈进的,总有一天能到达。
这里华智仁波切自己在交代,把所有内容都概括了之后,他下面就来做一个交代。
他说:“如此上述一切内容,不是以辞藻华丽,文法精湛为主,而是完全遵照至尊上师亲口教授记录的,并尽量避免掺杂自己的言辞,唯以通俗易懂、利益内心为主而撰写,尤其是许多有针对性,直言不讳揭露过失的上师言教,凡我能记住的都在这里,以旁述的方式宣说过,也都是为了使大家对照自己,如应受持列举的,不应以此作为看他人过失的窗口。”这里上师提醒我们。
我讲的这些,你都是应该关照自己来修的,“不应以此作为看他人过失的窗口,而应作为回向反观,观察自己过失的明镜,并详察细省自己到底是否有这些过失。若有则应正确认识,彻底断除过患”。
所以这里,上师从各个角度列举这些,都是要求我们自己来正确认识,来认识自我,有没有?如果有的话,要彻底地断除这些过患,“使自心自然趋入真实正道,自己改变自相续”。
自己来改变自己的心,你现在知道了标准之后,就可以来衡量,来照自己。法如明镜,这个明镜已经擦亮了,已经放在我们面前了,可以照我们自己了。所以这里面,上师说:“我并没有掺杂自己的言辞,都是以通俗易懂的,遵照上师的言辞。”
因为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缘故,华智仁波切讲这个的时候是在一九○○年前后,我们现在一百年过去了,现在是二○○六年。
所以我们在讲解这个教法的时候,为了针对现在这个时代的根器,所以讲这个教法的时候,用了很多这个时代的言语,也讲了我们这个时代修行人的一些应该要注意的事情。
并且也是因为地域的关系,本来,上师是在藏地讲,现在我们在汉地讲,也结合了我们汉地各宗各派的修行的特色。通过这样的讲解,让我们学习各宗各派的人都能得到受用,我们这里有这样一个特色。所以《普贤上师言教》在这里,随着这个时代、地域的不同,又增加了我们现在这种特点。
我们在讲这部《普贤上师言教》将近十个月的时间里,有时大家看我就象读书一样在读。但是里面有很多地方,我还是开显出来的,针对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现代当前的特点。
因为佛教已经相互在影响了,对于整个世界,不可否认的已经是个多元化的世界。为什么叫多元化?以前由于地区的隔绝,所以各个民族的文化只在某些区域里面流传,现在由于世界的空间,由于交通工具的发达,由于网络信息媒体的发达,各种文化已经走出了它的区域,再加上文化并没有界限、没有国界,所以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呈现多元化的文化。
佛教也是这样。佛教以前是在某些流域在流传,现在随着交通的发达和传媒的发达,已不单单说藏传佛教仅在西藏,云南、四川、甘肃、青海、内蒙、东北三省乃至北京、五台山也有。
我们汉地也有很多金刚道场,不单单如此,近几十年来,已遍及欧美了,全世界都有。我们汉传佛教也是,已经在五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宣化上人已经带到了美国,在美国生根开花,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汉传佛教也不单仅仅就在我们中国。
韩国、日本、越南等我们亚洲的一些国家里弘扬,已随着现代工具、现代媒体的发达,传播到世界各地去了。上座部佛法也是这样,不仅仅局限于泰国、缅甸、老挝乃至我们中国云南某些地方,也已经随着现代工具的发展,传遍全世界了。 所以说,佛教的这些传承,也在互相地扩展开。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有必要来讲这个《普贤上师言教》。
那是共同乘,所有教法可以说都是这样一个规律性的,否则大家都不知道。哎呀!我学佛到底该怎么学?很多人问我,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我学佛了,我该亲近什么法?你教我个什么法,我修吧。
所以以后可以说,只要你是佛教徒,不管你是各宗各派的,是汉传的,是藏传的,还是南传的,你说自己是什么宗的,什么派的,你要想理出个头绪的话,你都可以在这个《普贤上师言教》当中,得到一个纲领性的指导,提纲契领这样的指导。
所以,你哪怕是仅仅为了了解一下,也是可以的。你若想修学,这一生就想了生脱死,那你学这个《普贤上师言教》更是明智之举。我们这个时代,它有这样一个特殊性。我们选这样一个法来讲,是这个时代特殊性的缘由。
阿底峡尊者曾说:“殊胜上师为揭露罪恶,殊胜窍诀为击中要害,殊胜助伴为正知、正念,殊胜劝勉为冤魔病苦。”哇!这句话是说,冤魔病苦这些都是最好地劝你的动力。有时候放逸啊,这个心不是很精进的,你碰到冤家债主了,碰到生病了,你就会提起正念,殊胜方便为无有改造。
什么是方便?无有改造是什么?这是不动的智慧,所以这个方便的智慧,有时候并不是说方便是方便,智慧是智慧。什么是方便?“方便”是智慧的用,因此,殊胜的智慧是无有改造的。
“遭受任何苦害都应埋怨自己”,当遇到外在环境不如意时,任何苦甚至被害的时候,都应埋怨自己。宣化上人也这样说,无论遇到什么境界,都应返求诸己。
“正如尊者所说,窍诀击中罪过要害。法融入自心,恒持正知正念,包括生起一恶分别在内的念头,也使之不向外散乱,以正法调伏自相续是殊胜的要诀”。
就是说你心里有一念不善的、恶的念头生起的时候,也不要向外散,赶快用正法来调伏自己的相续,是殊胜的窍诀。“若如此修持,则自己对自己的恩德极大”。
“以正法饶益自心依止上师,也可获得实益。如阿底峡尊者说:“殊胜饶益乃令入正法,殊胜受益是心入正法”,殊胜饶益令入正法,殊胜受益呢,是心入正法。
“总之,如今已得暇满人生,幸遇了具相上师,得受了甚深窍诀,具有了实修九乘次第的法门,成就佛果的机会。此时可以成办未来生生世世的永久大业,机不可失”。
作为我们人啊,现在认识佛门了,而且也遇到佛法了,有善知识引导,可以一生成办,乃至永久的大业,都是现在要决定的,所以这个机会是不可以失去的,反过来呢,接下去一句话,“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内心向善向恶就在此时”。
你是修解脱呢?还是修不解脱呢?就在这一刻决定!“如今是计划永善永恶的分界,此机会犹如百生一食”。象活了一百岁,一百次生命就获得一次食物,象饿鬼一样的,那饿鬼就是生生世世一次也找不到吃的,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一百生好不容易才得到一口吃的一样。
所以说就要象这种,“应夜以继日精勤修法,恒时以死亡激励自己,断除追求现世利益之心,不惜生命精勤修持,努力断恶行善”。
这种对现实利益的虚妄的心不要生起来,但是对断除自己的恶行,行持善法却是要精进努力的,乃至对自己有利益却是有罪的。你利益众生,令佛法长久住世,令善知识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弘扬佛法,造福人类,那我们大家还是应该努力地去行持的。
“依止具足一切法相的上师后,依教奉行,全心全意皈依三宝,了知自己。如果快乐,则是三宝的大悲所致;若痛苦则认识到,是往昔所造的恶业所感”,应该这样如理思维。 如果你能够这样思维的话,别人称这为发长远心,为什么要发长远心呢?因为能够长远地修行的意思,你能够这样如法地思维,你就能够长远地修行。
不能够这样如法地思维一段时间后,你就会想:快乐是我自己的功德,你在痛苦的时候想,别人在害我。这就糟了,你这个人不久肯定要退的。所以“在修持心地善良、菩提心的基础上,精勤地积资净障。最终以恭敬诚信、誓言清净使自心与传承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最后恭敬诚信乃至誓言。
为什么要发誓?因为有时候,我们智慧并不能够理解,有时告诉我们这个准则,必须得这样做。有时候,你不理解,甚至你的想法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时候你不能明白,所以这时候需要誓言。
甚至以前建立师徒关系,你先发誓。师徒关系建立起来,要先发誓。发誓了以后干嘛?你看那米勒日巴传里面,就很清楚了,那玛尔巴上师,为了他这个誓言,还考验他。
米勒日巴尊者来的时候,对他的上师说:“上师啊,我从今以后,把我的身口意全部供养给您,我不再属于我自己,我是您的奴仆。”
师父笑笑,点点头,好,你今天说得很好听,我以后看你到底怎么样?然后好几年考验他,让他的身体所有的力都掏出来,甚至为了背石头,背上的皮都磨破了,肉都磨烂了,还生脓长疮,就那样,还得背石头啦。
晚上睡觉都不能睡的,痛得不得了,又不敢跟师父讲。有一天,跟师母讲,被师母看到了…
《普贤上师言教 往生法 六 (传喜法师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