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上師言教 往生法 叁 (傳喜法師開示)▪P4

  ..續本文上一頁固然對法非常尊重,但這也成爲你一個不太好的緣起”。在瑪爾巴尊者頂禮過了之後,爬起來看看,慢慢、慢慢壇城也沒有了,本尊也沒有了。

  那諾巴尊者這時候說:“你這個法以後會很興盛的,你這麼尊重法,但是作爲你自己本身的這個法,在外面會比較興盛,但在你自己本身的分支,主要的這個不會興盛的”。

  所以後來盡管瑪爾巴上師把所有的法,包括這個遷識法,法中的精華都傳給了他兒子,最後他兒子一、二十歲的時候還是騎馬摔死了。

  瑪爾巴上師沒有把這個法,通過他兒子這樣一系傳下來。而是在米勒日巴尊者這裏得到了非常大的弘揚。這個緣起就是因爲他當時沒有把上師放在第一位。

  後來他自己拜過起來了,上師這麼一講,他就想起來了:我平時學習這些教法,我非常熟悉地知道,一切法皆以師而生,師父沒有,哪裏有這個法啊!虛空裏現的壇城本尊從哪裏出來的?都因師父而現出來的,師父的威德力現出來的。你只重法不重師,那不顛倒嗎?所以他自己深深地忏悔自己。

  但是一旦做出了,就沒有辦法消失了。就象一臺電腦一樣,你錯了之後你說我刪除,真的刪除掉了嗎?大家這裏有熟悉電腦的。

  大家知道,真的刪除掉了嗎?我有一臺電腦,我在家裏瞎摸瞎摸,哎!還有這麼一個設置,它可以恢複到十天以前的程序;可以恢複到一個月之前的程序;可以恢複到你這一年之前的程序。

  也就是說我今天刪除掉的東西,再過叁天我說恢複到今天是二月五號對不對?我把這些東西都刪除了,我到明天,我只要設恢複到二月四號的程序,所有的東西都會出來。

  也就是說你刪除掉的東西真刪除掉了嗎?所以爲什麼一臺電腦,如果是不太會操作的人操作了之後,這臺電腦就越弄越慢,越弄越慢。用一個術語叫“碎片太多”。就是業障太多,錯誤的東西太多了,工作不了了,道理一樣。

  所以有的人,對這個法很重視,但是卻不會按照《大圓滿前行》那樣如理去做的話,縱使對正行法非常重視,這樣也是沒有任何實意的。

  《大圓滿前行》裏面的原話是這樣的,我們前兩天剛剛學過,“倘若不這樣,而認爲這些僅僅是前行法不那麼重要,或者聲稱要修高深莫測的正行法而無空閑修前行,表面觀修生圓次第等等。

  這些人正如世間俗語所說:“牛頭未熟嘗其舌,床尚未暖伸其足”。舍棄前行法的修行,無有芝麻許實義,即便偶爾生起了少許暖相也不會穩固”。

  有的人修正行法也有點驗相的,但是不會穩固的,“猶如未打地基的建築一般。有些人雖然在修前行時裝模作樣、敷衍了事。但在修正行時認爲那些是前行法,現在不需要修了而放棄,則與前相同。舍棄聖道之基礎前行法,則如無牆求壁畫一般,將斷絕正法之根”。

  這裏面也就是說,不要說你不修,就是修的時候敷衍了事,認爲修正行法才會很重要的。對于前行法不是很重視的話,這樣也是沒有用的,是舍棄聖道之基礎。

  所以說我們法王如意寶爲什麼一遍一遍地強調說:“叁世一切諸如來,所有教法的精華義,攝于善心善行中,具緣佛子當實修”。那是一個非常精華義的基礎。前行法是每個修行人都要去成熟的,按著這樣子的指導,去讓自己符合這樣的條件。

  所以在這裏面,我們在講解往生修法的時候,因爲很多人非常注重這個往生法,修法裏面分兩部分:一個是修煉;第二個是運用。

  這裏先講一個前提,否則光聽這個,因爲大家現在基本上都是這樣的一個特點,對具體的這種正行的修法、氣脈明點的修法特別熱衷。

  但對自我做人的方面,卻不是很愛惜,不是很落到實處去修行的。所以在我們師父上人圓寂一百天,我們去參加這個紀念。

  晚上常住的邀請,在極樂寺做開示。這個開示,其實就是總結了我們師父一生的戒、定、慧。

  在座的很多都是追隨師父多少年的弟子,在家、出家的,包括我們師父的侍者。在師父一百天的時候來總結一下,所以當時大家感受都很深。把師父的德行重新地去回憶一下,大家都是記憶猶新的。

  師父他老人家,平時一張紙,一張餐巾紙他都要用好多次,有時候裝在口袋裝幾天,甚至用半個月。有時候大家說這個老和尚是惜福,惜福、愛惜這些。

  我有另外一種領悟,這是上人他老人家乃至我們中國人的優良的傳統,老祖先的惜福。它有什麼好處呢?他其實是尊重這一張紙,他認爲這張紙還有價值;又比如師父他看到人家扔掉的飲料瓶,師父會把它揀回來。

  甚至師父那邊待客人用的一次性茶杯,別人都是把它當一次性的,客人走了就扔掉了,名字起好了嘛,“一次性”的。但是我們師父舍不得。

  有時候弟子說:“師父!該扔掉了,這是一次性的茶杯啦”。我們師父就呵斥他:“誰告訴你這是一次性的!”然後就教我們了,他說:“當你下次用另外一個新的茶杯的時候,這個茶杯軟軟的,你可以把這個茶杯套在那個茶杯外面,那個茶杯不就硬了麼。對不對?”

  這個日常生活當中都有的,是不是發揮了那只茶杯的作用了。所以作爲他來說,他能夠發現這個東西的價值,他尊重這個價值。

  就象我們去印度朝聖一樣,看著印度人,爲什麼那麼祥和,他們幹什麼?他們尊重對他們有貢獻的。印度也是農業社會,土地都是平平的,土層非常厚的,幹季、雨季。農業的社會主要是靠牛來耕種的。

  所以印度人就把牛奉爲神,不打牛不殺牛、不吃牛肉。這是印度人對牛的一種尊重,因爲牛爲我們人做了很大的貢獻,勞力活它幹得無怨無悔,皮鞭打在身上也無怨無悔,他們就尊重對自己有貢獻的東西。

  印度很熱,需要乘涼,于是就把樹奉爲神,樹神一樣地去恭敬,樹就象一把傘一樣,給我們帶來陰涼。反過來說,在印度人的眼裏自己不是老大,不是宇宙的主人。

  所以印度人就很謙虛的,樹也比自己大,連個牛也比自己大,那人與人之間呢!他就給自己的生命有非常大的空間,相對別人來說,相互都有很大、很自由的生存空間。

  我們從印度的德裏乘上車一直要到菩提迦耶,整個這路上一天一天地開,一個一個市的這樣開,路過的城鎮、路過的菜場、街市很多很多,看不到殺生的,看不到賣肉的,都賣青菜蘿蔔,看不到肉攤的。

  路邊,那個車在路上奔馳著,也有牛車、也有馬車、驢車、駱駝車跟著人一起走著。路邊上野生動物,那個各種的鳥類在田間,自在地走著找著食物,它們在天上翺翔著,甚至還有其它的野生動物。

  象我第一次去的時候,我們開著車, 我一看邊上不是只小野豬麼?它就在人行道上“嘟嘟嘟嘟”跟著車一起往前跑。野豬是有兩個犬牙的露出來的,那跟家豬不一樣。兩個犬牙露出來的,毛刺楞刺楞的。

  後面還有鹿群,那個鹿、孔雀更是司空見慣,路邊上有孔雀、城市裏頭都有孔雀。垃圾桶邊上,有狗在那找食物、雞也在找食物、豬也在找食物、孔雀也是,到那裏找食物。孔雀不怕毒的,孔雀越吃毒的東西它羽毛就越亮。

  你對這樣的一個社會的形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能不深思嗎?爲什麼會這樣?甚至我們住在賓館裏,猴子從窗那邊爬過來頭伸著在看我們。你住在賓館裏面,猴子也住在賓館裏面,你住在裏面,它住在外面。有時候扔個蘋果給它吃。

  這是在城市裏哦!那鄉村更多了。那鄉村你路過一個樹林,猴子很多很多的,那個德裏首都,首都的邊上有很多猴群呐。車子裏,窗口你看出去:人在那兒曬太陽,狗也是趴在地上曬太陽;牛也坐在那兒曬太陽,那個烏鴉就落在牛的背上,也在那兒曬太陽,人跟動物,人與自然,那種和諧的鏡頭隨處可見。

  那裏的人你看上去黑不啦叽的,衣服也沒什麼,也不是很幹淨,但是人很奇怪,人真的好象其他動物一樣,生活在天地之間。

  在那裏你可以知道,人不是天地之間的霸主,不是橫行霸道的。他是人與人相互尊重,人與其它動物之間也是相互尊重,都相互的留有空間的,生命空間的。

  所以說,佛教傳到我們中國之後,就等于象摻了水、又摻水了。在高僧大德的身上你有時候還能看到這一點,還能看到這一點的影子。象我們師父對這個物命的珍惜,不殺生愛惜生命,不單單有情的生命,甚至無情的。

  對于一張餐巾紙,我們很方便的嘴一擦就扔掉了,師父不會的,擦擦嘴就裝到口袋裏去了。對一次性的杯子舍不得扔,下次還有用。別人喝過的飲料的礦泉水瓶子都扔掉了。那些小朋友啊、那些旅遊的人一來,地上扔了一大堆,師父看見就撿、撿、撿。

  別人扔掉的襪子、毛巾丟到垃圾桶裏面,師父一個一個地撿回來,洗一遍念念咒,再洗一遍再念念咒,念念念。他說紮在一起可以做拖把。他知道這個物體的價值,他尊重它的價值。

  就象一個人去當兵,當兵的說一個老百姓變成軍人時候,開始不是叫軍人,一個新兵蛋子就發一支槍給你了,不會的。要好好訓練,甚至那個軍服都不是完整的,軍服是軍服,還沒有那個領章的,帽子上面沒有帽徽的。叁個月訓練合格了,開始有帽徽了。叫列等兵,列等兵不太合格的一樣。

  這個時候,叁個月之後才開始發一把破槍,然後就告訴你,你要把這把槍,愛惜得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一個戰士手中的槍,如果你沒有槍了,你還活著幹嘛?一個戰士走到哪,槍就在哪。

  而且你那杆槍始終要保持它裏外都是铮亮的,不但你的槍膛看上去是铮亮的,外表看上去也是铮亮的。看上去你愛護一支槍要超過你的生命,這才是一個好士兵。

  如果我們出家人,出家人穿的這一身出家的衣服哪天忘掉了,比如說哪一天晚上你做夢,做夢裏面你還穿著在家衣服,我看你醒來的時候你怎麼想!你吃佛教的飯吃了這麼多年,做夢的時候還是在家人,以至衣服都會沒了,慚愧不慚愧啊?

  我們直接不要說做夢,醒的時候也是這樣的,那個袈裟不象什麼樣窩窩弄弄的。你想,一個出家人如果披著袈裟不是很有威儀的,這如來衣,那個袈裟窩窩弄弄的,這兒也是灰那兒也是髒的,甚至殘缺不全的。

  你可以想象這個佛弟子肯定不是一個好的佛弟子。我們居士也是這樣,穿上海青、穿上褡衣,你披上這個衣,你要把這個衣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要重,這才是一個好弟子。

  是不是這個道理?是不是這樣的?反過頭來呢!如果你拜了師父,你說我以你爲師也是這樣的,你應該把師父看得比你的生命重要。所以叫甯舍生命!發誓甯舍生命。

  哪一天,師父弄得還不如你了。就象我們身上穿的袈裟一樣,不去珍惜它,不當它一回事,皺皺巴巴都是髒的。甚至這個袈裟也不看好,哪一天一不小心給狗叼走了也不知道。你說哪兒行啊?這都是有這樣的。

  一個人能不能成功,從小事就可以看到大的,因爲大的是果,果從哪裏看?從因地上看出來,因上去看。一個競競業業,一個能夠遵循這種法則的人他是成功的。

  就象我們學攝像的一樣。我們寶潤師去學攝像,第一天學攝像你知道別人講什麼?告訴他攝像機的結構,最基本的原理。然後告訴他要怎麼保護這個攝像機。其實這個非常重要!這第一堂課非常好。

  就象我們這個設備,你看我們吳老師吳玉清,呂中他們倆發心,因爲我們現在要搞攝製,馬上把設備軌道、攝像燈送來了。當我走過去看那個軌道的時候,他們跟我說,軌道必須要這樣放,不能橫下來放,橫下來放如果軌道上面有被東西,被砸出這種印子出來的。

  因爲軌道和軌道之間也要碰撞的,你這樣放,它不會彼此的碰撞。你要是上下放的話,上面壓下面,它就會把軌道上壓出很多痕路出來,壓出痕路出來的,再推上去的話就會咯噔咯噔的,這就報廢了,這軌道幾萬塊買來就沒有用了。

  所以我還沒有使用之前,他首先告訴我這個軌道要這樣放,不能平著放,平著放會有劃痕,有劃痕之後,這種精密的東西一旦不精密了,它就失去它的價值了。

  這個燈拿來的時候,首先還沒開始前就告訴我,這個燈不能在開的情況下移動,因爲這個鎢絲你開著不要緊的,開著從今天開到明天也不要緊的。

  但是你開著的情況下去移動,這個燈是會壞的。一個燈泡就幾百塊,幾百塊無所謂,它沒有用,你說怎麼辦?正拍著戲呢,你燈泡爆掉了,你不耽誤事麼,整個劇團等著你換燈泡。你一般性的小老百姓還可以,那要是名演員呢?名導演呢?他們的工資論小時算的,一個小時幾千塊錢。

  好萊塢世界一流的演員、名演員名導演不要說論小時,是論分鍾算的。你換一個燈泡幾百塊錢,你知道你換一個燈泡幾分鍾,他們這批人的工資多少?就象有錢人的錢,是按秒算的,一秒鍾他們的利息有多少那樣算的,就這個道理了。

  所以當你沒有使用它之前,你必須要明白怎麼去保護它。學會正確使用它。不是毛毛糙糙的,毛毛糙糙的你沒大出息的。還會有什麼好東西,再好的東西到你手裏不會有好結果的。

  就是一樣的道理。修行也是這樣的,所以我常常說拜師容易,保持師徒關系不容易的。拜師很容易的,跪在那裏幾分鍾就拜了,發一個證書給你們:弟子啊,是師徒了。你始終保持著徒弟和師父之間的姿態,這個不容易的。

  我們可以想象修行轉凡成聖,你再怎麼精密的儀器當中來說,我說這個儀器,師徒關系的這個儀器是更加精密的。

  如果不知道這個濫用,再好有什麼用啊!再好有什麼用?我們現在用的這臺機器就二叁十萬了,相當于一輛一點八噸的奧迪車了!還有更高級一點的,要七八十萬呢!現在好一點的一臺高清攝像一百多萬呢!一百多萬那小洋房一座呢!你天天就扛著,你說那還了得。你說你不會、你不知道它的價值,你沒有尊重這個價值的話,你說你會有什麼結果?會有什麼後果!

  所以說一般性都是這樣的,修行也是這樣的。修行你得到成就轉凡成聖,得到了生脫死是什麼價值?我們皈依的時候說嘛,“皈依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無邊的價值啦!建立一個師徒關系,建立一個皈依叁寶的關系,那是無邊的勝福。那怎麼樣保護?如果你現在一個叁寶的皈依體你有了,那個皈依體有是無邊的價值的。

  那你怎麼保護好它?你怎麼保養好它?——讓它日日常新,讓它每天煥發著叁皈體的光芒。讓你乃至一切與你有緣者,于中得福報。這個你有功德的了。

  你不要看那個攝像者,他扛一個機器一百多萬,每一個叁皈依的人,每一個人有一個叁皈依的體,比他那個價值不知道高多少呢!你也扛一個,你只要扛著那個嶄新的它,發揮它的作用的話,一切人天都因爲你而吉祥。

  是不是這樣?不得了的那個叁皈體哦!那個叁皈體無價的。所以大家,我們從各個角度來比喻,大家一定要熟知。(待續)

  弟子慧敏整理記錄 隨喜德藏校稿功德

  

  

《普賢上師言教 往生法 叁 (傳喜法師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