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會的。
而且鬼的心靈敏感度,遠遠地超過人,他的智商是人的九倍!所以你不要想騙過他,你有時候給他念經的時候,他會說:你沒有用心哦!鬼能知道。
你光嘴念,沒有用心,他是知道的;反過來你用心了,他也知道;所以你對他慈悲還是不慈悲,他都知道。
你真笑著,而且整個都是赤誠的心,毫無雜念的面對他的時候,悲憫他、要拯救他,又尊重他,不把他當鬼看,這時候他就能接受你。
這次時間不長,下次我們來印尼,時間久一點,我們也去拜見拜見鬼先生,你們安排好不好?
上次來北矸巴汝的時候,我和海濤法師去講課。最後臨走的時候,大家都依依不舍。在進監獄門的時候,海濤法師就這樣說:“我們進來是來看兄弟的”。
這樣一種心態,推心置腹的。大家這樣分享生命的時候,誰不感動呢!看到師父來,這樣坦誠的跟他們分享生命、指出什麼是快樂的源泉、什麼是痛苦的源泉的時候,想:是啊!
一輩子沒有這樣子,聽過這樣子的語言;讀書一輩子沒有哪個老師,給你講過這樣生命的道理;甚至有父母愛子女,但是不了解這些,也不曾跟孩子講過生命的東西。
記得我在北矸巴汝看到他們的時候,因爲監獄裏來的全都是華人,我也問:你們爲什麼會被抓到監獄裏去?很多的人是因爲販毒被抓進去的,還有其他的一些。
我們面對那幾十位,老的、小的,小的也不是很小,二十歲出頭;男的、女的都有。
海濤法師跟他們講完了之後,法師慈悲,讓我和大家講幾句。我看著他們,他們看著我,我們彼此地看著,都是一樣的。
可以說,我們都是華人,都是炎黃子孫哪!黃皮膚黑眼睛,爲什麼生命的路會走錯?
我們的祖先,大多數都生在中國,父輩或者是祖父輩,爲了生活,爲了討生活來到這個地方,子孫們在這裏,也是爲了討生活。
我在心裏面想:我用什麼來供養給大家?大家已經在監獄裏了,誰會有好心情呢?我只能告訴他們,我說人被關了,心不要被關!
在監獄裏面,還有黑社會,還會有老大,甚至還會有警察,還會被人打。監獄裏更會被人打。我說雖然臉被別人打,心不要被別人打哦,這是解脫的方法!
生命要尋,要往內在去尋求。有時候你看,這身體也像牢獄一樣,你現在如果跳的話能跳多高?跳不了多高,爲什麼?
因爲在天地之間,地球的引力,像一個無形的繩索,把我們緊緊地鎖在這裏。
雖然沒有有形的手铐腳鐐,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脫離不開這個引力的吸引,從一點到另一點,我們都需要,或者腳走過去或者汽車開過去,處處都是在束縛當中。
甚至我們今天八關齋戒、過午不食,爲什麼過午不食?因爲飲食給我們帶來的困惑,這是很深很深的,不單單人這樣,天堂裏也被飲食困惑。
畜生、惡鬼、地獄,都是,一個飲食困惑了多少生命啊!只要你是生命,都被飲食困惑住。
所以佛陀修行的時候,六年當中甚至一麻一麥也不要。一麻一麥哪裏來的?是天人,爲了憐惜佛陀悉達多太子,在法座邊上自生的麻麥。
怎麼會自己生出來的?是天人神通變出來的。就這樣子供養在佛陀的面前,悉達多太子還不用。
天人看著實在受不了,佛陀都餓成那樣子,我們都看過那苦形象,肋骨一根一根都數得出來的,腹貼著背,那眼睛深深地陷進去,我們看這佛陀的苦形象,誰不生起那種心啊!天人也是這樣,包括佛陀的母親摩也夫人。
佛母都來勸,天人也來勸,大修道人啊,你應當受食啊!一切生命皆以食而成活,你怎麼可以舍去食物呢?都受不了。
佛陀就這樣告誡大家:一切生命從來就沒有離開對食物的依靠,食物深深的困惑著我們哪,我爲了要解開這個困惑,這是我的科研項目,知道嗎?
世尊哪,他把這個當成科研項目了,我不吃,看看到底食物是怎樣地困惑我們的。
後來,那些天人們都哭泣的時候,甚至都跪下來求:佛陀啊進食吧,您進食吧!您再不進食的話,您大概生命要不保哦!這個時候,佛陀出于安慰他們的緣故,梳白毫相,把這個白毫拉開了。
所謂白毫是什麼意思?就是白色的那個毛,會自然卷起,就是收攏在眉心的這個地方,佛陀這個時候把這白毫理開了,盤著那個一理,理開之後,大家看到這裏面的現象:白毫心,哦!
白毫裏面,有自然的甘露,涓涓不斷地從頭頂,從這個地方流下來,一直滴潤在他的上颚,滴在佛陀的舌頭上,滋潤佛陀的全身。佛陀讓大家看這個相,然後微笑著,“不要憂惱啊,不要憂惱”。
所以我們爲什麼吃飯的時候,要講:“當願衆生,憚悅爲食”,憚悅爲食哦!不要執著著我們吃的那個飯。
你如果 執著它,是皈依飯,不是皈依叁寶了,不是皈依戒了。皈依飯、皈依菜。
我們印尼特別喜歡吃辣椒,皈依辣椒,是不是?所以這個每天吃飯的時候,都要正念現前,當願衆生,以憚悅爲食,這個就是正路,修行的正路。
當我們打坐下來的時候,我相信在坐的特別修過上座部的,跟著我們的匝匝萬尊者,我相信大家跟著他去修行、去打坐的時候,舌頭的口水是不是很多啊,這個叫憚悅,你把那口水滿滿的一口咽下去,你咽他叁五口,不吃飯可以的,這叫無漏。
我們衆生爲什麼要吃飯?因爲叫有漏,吃了飯然後又漏掉了。除了體力會漏失我們的能量之外,最主要的漏就是---煩惱。那爲什麼煩惱呢
煩惱爲什麼來抓我們嗎?
煩惱有沒有手?一定要抓住我們,煩惱就纏繞著我們,會不會?我們中國有一句話:“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煩惱,就是庸人自己去找來的。我們中國人還有一句話,叫做“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它都自己找的。
禍也沒有門的,福也沒有門的,都是自己招的;那些聰明的人,就招福。對不對?不明事理的人呢,就稀裏糊塗,招一點禍來也不知道,還怨天尤人,這庸人哪!
所謂的庸人,就是我們佛教講的無明!無明,無明的狀態下,無明緣形、形緣識、識緣明色、明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壽、壽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就是這樣鎖鏈,一環扣一環。
就這樣拉網,一環扣一環,拉到後來就什麼?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本來天下並沒有憂悲苦惱,甚至也沒有生老病死,所以觀世音菩薩告訴我們,無生、無死、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我們請問大家: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在哪裏?是不是佛性啊!請問我們尊貴的在坐的每一位,你們有佛性嗎?誰沒有佛性呢!那爲什麼有佛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樣的特質.
佛陀爲什麼說我們衆生是顛倒的呢?我們有沒有顛倒
有沒有把佛性給忘掉?有沒有?我們天天體認的是什麼?生生滅滅、垢垢淨淨、增增減減,是不是?是不是佛陀講我們是顛倒的?
縱然這樣顛倒,觀音菩薩在《心經》裏面,還告訴我們:不依智慧而得,叫“無智亦無得”,再聰明,也不是你發明創造;再沒有發現,也不能稱爲他叫“得”。
爲什麼
如果你口袋裏的錢包沒有丟掉,然後別人跟你說:你什麼時候得到一個錢包?你摸摸口袋,我錢包一直在,沒有得啊。
如果你的錢包丟掉了,然後可以說,我又撿回來了。所以我們的佛性就是這樣。
所以你說冤枉不冤枉,把好大一個佛性,放在那邊睡覺,所以叫覺! 覺! 覺! 覺者,就好了嗎!諸佛是覺悟的衆生,衆生是什麼?是沒有覺悟的佛對不對?我們在坐是不是?是不是沒有覺悟的佛?所以稱爲叫未來佛。
我們諸位在坐的,是不是尊貴的未來佛?救自己是自己唯一的責任呐!你不救自己,你等誰來救啊?“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生”
所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戒,什麼意思?講到底了,是不是皈依你自己,是不是?佛出來講法,你皈依佛,什麼意思?佛是爲什麼出來?
佛本來就是救我們來的,佛又不是讓我們來皈依佛的,佛告訴我們,每一個人有佛性,當自皈依,這是了意的皈依。
正是爲了要尊重自己,你如果現在買了世界上最好的一臺電腦,但你不會用,如果你是花了十萬新幣買的,你會不會請一個非常資深的、一個這方面的專家來教你,這臺電腦怎麼用。
就這個道理了,我們本身就是有佛性的,而且輪回到現在,要想求解脫,所以要找好的善知識,甚至要皈依佛,皈依佛陀所講的方法。
佛陀的方法是什麼方法?是救我們自己的方法,是我們自己返迷歸悟的方法,經典就是我們生命的說明書。
就像買來一臺好的電腦,就配了一本厚厚的說明書一樣,讀經就是讀自己。所以,“願解如來真實義”。
同時,它的意義所在,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今天看到了、了解的話,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就是說我們自己的。
僧呢?僧幹嘛的?僧是我們的一個模範。
就像現在我們坐在大家的面前,一樣是人,不一樣的是什麼?不一樣的是不是我穿了袈裟?那你也可以穿袈裟,你受了五戒,你也可以搭幔衣呀。哦!頭上頭發剃掉了,那還不方便,不下一分鍾,你頭發也可以沒有。
對不對?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作爲我們出家人,我們專職的來研究佛法、實踐佛法,在我們善知識的帶領下,我們得到了佛法的受用,我們學習佛法,比你們多學兩天;對佛法感受略略的深一點。
所以皈依僧就有這個好處,不需要自己摸。要自己摸,不知道摸到哪一天呢!我們直接的就可以,把這佛法的感受帶給大家。有沒有感覺到?
我們開口講了,大家的心,是不是豁然開朗?有沒有這種感覺?其實不開口講,師父就坐在這邊,你們看著好了,也會有感受的。
因爲雖然我們不講,但佛法在我們心裏,我們的身心得到佛法的滋潤,我們往這一坐,我們六根是寂靜的,我們的內外是平靜的,我們的內心是祥和的。
我們坐在這的時候一看,不一樣哦!生命的模範不一樣,所以你眼睛看到出家人,你眼根清淨,你的心會帶給你佛法的受用;如果出家人開口講了,那你耳朵聽到了之後,會引發你內心的光明。
不單單如此,我們念佛、念法、念僧,還有個念僧。當你念時都有功德。出家人你看不見,但你意念起,再過兩天,你們再到這裏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已經不在這裏了,但你們拜下去的時候就想:前兩天八關齋戒在這裏舉行,尊貴的海濤法師坐在這裏過。
你這樣想的時候,馬上很親切,生命的那種力量會再回來。所以這個佛陀在《地藏經》裏,這樣告訴我們:他說佛示現涅槃之後,一直到彌勒菩薩降世之前,都把這個教法咐囑給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恒現聲聞形,永遠示現一個出家人的形象,住持佛法。所以,念僧故得法,覺法故見佛。我們在皈依的時候,是這樣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們在生活當中,實際操作應該怎麼樣?先是要找到善知識,找到僧依止。然後聞法,聞法覺悟了之後,就花開見佛,所以念佛、念法、念僧,我們自己身心就浸潤在這個戒當中。
今天外面很炎熱,裏面很清涼。希望我們把這清涼,再延伸到我們內心深處去。大家身體是辛苦的,在辛苦當中來體驗佛法,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對我們以後的生命,是有幫助的。
南無阿彌陀佛!
弟子惠敏整理記錄 隨喜蝶舞校稿功德
《八關齋戒開示(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