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佛者的信念▪P35

  ..續本文上一頁寶樹,每當微風吹動,樹葉便發出微妙的聲音,就像千百種樂器同時奏響了動聽的音樂。這可是佛陀親口說的,不是我在這裏自吹、自編。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他的話肯定沒錯!希望大家若有機會親自去那裏遊覽、去觀光就明白了。所以說西方淨土環境淨化,是說那裏的環境特別好!那裏的居住的環境條件,是我們這個世界所不能相比的。比起五星級賓館不知要好多少倍!

  “彼佛衆會鹹清淨,我時于勝蓮花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到了極樂世界以後,從蓮花生出來,親眼見到無量光如來,就是親眼見到阿彌陀佛。承蒙佛陀的大恩大德,爲我授記。授記,就是給你取一個成佛的名號。告訴你過多長時間,你在什麼地方,在哪一個世界成佛。

  “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衆生界”,承蒙佛爲我授記以後,我就化成了無法用數目來計算的身相。就是說一身變多身,就像孫悟空那樣,有點這種味道。我不僅有無數的身相,而且智慧力量,也都廣大得不得了!我可以到十方世界去周遊,去勸化救度一切的衆生,使十方世界的一切衆生,都能聽聞佛法,使他們都能得到很大的利益和好處;使所有的衆生早日離苦得樂!你看--把自己生命化作那朵蓮花以後,多有意思!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多麼美好!是吧?但《普賢行願品》,從頭說到尾。說一千道一萬,說來說去,始終沒有離開衆生。成佛不是爲了自己,還要回到娑婆世界,把自己的智慧和功德布施給十方世界所有的衆生。

  所以說:《普賢行願品》的修持,主要是圍繞八、九兩願所展開的。“常隨佛學”就是“上求佛道”,“恒順衆生”就是“下化衆生”,整個《普賢行願品》的中心思想,主要內容,就是主題啊,始終沒有離開這兩個大願。其中普賢行願品的核心的核心,就是二個字下化。所謂下化,就是普度衆生。我們學佛、成佛到底是爲了什麼?這個問題我反覆強調了好幾次,目的是讓大家搞清楚,我們學佛的意義和成佛的目的,不僅是爲了個人得解脫,更爲了去幫助衆生得解脫!

  行願無盡

  乃至虛空世界盡,衆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恒無盡。

  這個頌用一種反襯的方式,來比喻、形容,我們修學普賢行願的願心和度衆生的願望。就像一個女孩子,對她的情人發誓:什麼太陽除非從西邊出啦,什麼海枯石爛不變心啦。太陽怎麼會從西邊升起呢?海水又怎麼會枯竭呢?主要是用一種反襯的方式,表達對愛情的忠貞不變的愛心,但事實上這種愛心,有沒有這麼長啊?你們說說看,很難說,有可能以後換了一個人,她會把這種話再說一遍。

  這個偈頌也是用這種反襯的方式,來比喻我們現在行菩薩道,就是像上面所發的種種願。一直到虛空、世界完全沒有了,衆生的惑、業、煩惱也完全沒有了。像這樣的一切的一切,都沒有窮盡的時候,那麼,我的願心,也是更沒有窮盡的時候。所有的這一切顯然都不可能發生,永遠不會有窮盡的時期,因此,我的願心,也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

  利益無盡

  十方所有無邊刹,莊嚴衆寶供如來,最勝安樂施天人,經一切刹微塵劫。

  若人于此勝願王,一經于耳能生信,求勝菩提心渴仰,獲勝功德過于彼。

  這裏進一步地說明,聽到這部經有哪一些功德。勝字,是好了還要好的意思。願王,是心願大到了不得,所以稱作王。仰是盼望的意思,心渴仰,是形容盼望的心,非常的深切,像口渴極了,急需喝到水一樣的意思。彼字,是指前面四句經文所說的功德。

  “十方所有無邊刹,莊嚴衆寶供如來,最勝安樂施天人,經一切刹微塵劫”。十方所有多到無邊無際的世界,都拿許多許多很好的寶物去莊嚴佛土,供養如來,再拿最好最妙的安樂,來布施給人天道的衆生。這種供養的時間,要經過一切佛刹,像微塵那麼多的時劫。就是說對佛的供養是永遠、永遠的,是盡未來際,沒有盡頭的時候。

  “若人于此勝願王,一經于耳能生信,求勝菩提心渴仰,獲勝功德過于彼”。有人對這樣深切的大願王,一聽到耳朵裏邊,能夠馬上相信,並産生渴望:“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的菩提心出來,那麼他所得到的功德,比起前面拿許多無數的珍寶,去供養如來,所得到的功德還要勝過。你們聽了普賢十大願王以後,相信了沒有啊!相信了就好,如果沒有相信的人,趕快相信,馬上發菩提心,那你得到的功德就很大。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

  這個頌主要是告訴我們,如果有人聽了這十種大願,生起信心;一心求菩提道,這樣就會永遠離開惡知識。離開惡人,我們就不會薰染上他們的惡習氣,壞人離開了,我們才能夠很好的修行,惡的朋友自動離開了你,你不再做壞事,將來就能“遠離一切諸惡道”,永遠不會墮落到叁惡道裏,很快見到無量光如來,或見到自心的佛。這樣就能“具此普賢最勝願”,你能夠很快地具足普賢行願一切成就所修圓滿的功德。

  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

  “此人善得勝壽命”,一個人如果修行了普賢行願品之後,他的壽命就會越來越長,你想活八十歲就活八十歲,如果你活得不想活了,提前想死嘛,也不受到病痛的折磨,死得很安樂。“此人善來人中生,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這人死了以後呢,他能在人中投生,不會墮落到叁惡道裏邊去。而且這個人不久的將來,他就能夠成就修學《普賢行願品》的功德。

  往日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

  從前因爲沒有智慧的力量,所以造下了極惡劣的五逆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這五種罪業,要受到沒有停歇的苦報,但只要能讀誦這個普賢的十大願王,就在一個念頭轉動短暫的時間,就會極快的,把這種墮落五無間地獄的極重的惡業,極苦的惡報,完全消滅幹淨了。那有的人就會說,既然這個罪那麼容易消滅,我以後造業也無所謂,反正造罪以後,就念一下普賢的十大願王,就沒事。這裏我要告訴你,如果你有這種念頭,那你犯過的五無間罪就難以消滅了!

  族姓種類及容色,相好智慧鹹圓滿,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爲叁界所應供。

  將來在你的人生中,你所生的種族,是最好的民族。你的容貌姿色、相貌莊嚴,還有你的智慧都是極其圓滿。那些天魔外道,不能夠摧害他。這種人,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受到所有衆生對你的尊敬,同時,你也有資格接受叁界衆生對你的供養。一個人要是真正把佛法學好,那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佛法是世界上最高的智慧,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比得上它。一個被佛法智慧武裝起來的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事物都征服不了他的。這種人能夠征服世界上所有的一切,而不被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所征服。真是這樣的,不是我自吹的。大智慧成就的人,世間的智慧和他相比,還不是螢火蟲和太陽相比一樣嗎?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伏諸魔衆,成等正覺轉*輪,普利一切諸含識。

  依《普賢行願品》修行的人,他能夠很快在菩提下,降伏種種的魔鬼。魔鬼既降伏了,意味著你成佛了。成佛了,就“普利一切諸含識”。成佛後,就可以轉*輪,勸化衆生,使得一切六道衆生(諸含識),都普遍的得到無窮的利益。

  若人于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果報惟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

  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衆生清淨願。

  讀誦受持,都是自己修行。演說,是宣講給大家聽。若是有人把普賢的十大願,自己讀誦修持,還向衆生演講勸化,他得到的功德果報是很大。這種功德到底有多大?只有佛才知道明白,別人是無法知道的,因爲這種功德大的沒法說。

  要是有人念誦普賢的十大願王,他的功德我只少說一小部分即一念之間的十大願王的願心,就可以圓滿一切的功德,就能夠圓滿成就衆生的心願。這段經文是說修學十種大願的人,所得到的功德,簡直沒法說,少說一點吧,一念之中就能成就一切。

  回向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沈溺諸衆生,速往無量光佛刹。

  我現在學修了普賢的十大行願,這種殊勝的法門,修行所得到的福報,勝過其他人的福報,我要把這些積累下來的功德和福報,回向給一切所有的衆生。我願把沈溺在生死中的衆生,希望他們很快地離開娑婆世界,趕快往生到西方淨土中去。這個頌的主要意思,還是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和福報回向給衆生。普賢行願品的核心始終是圍繞衆生,修行成佛始終沒有離開衆生。普賢行願品的核心體現了佛教同體大悲的精神。成佛不是爲了自己享受,而是普度衆生,讓所有的衆生離苦得樂!了脫生死!佛陀的事業實在太偉大了!

  第十七章、結歸

  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于如來前,說此普賢廣大願王清淨偈已。善財童子,踴躍無量。一切菩薩,皆大歡喜。如來贊言:善哉,善哉!爾時,世尊,與諸聖者菩薩摩诃薩,演說如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勝法門時。文殊師利菩薩而爲上首;諸大菩薩,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彌勒菩薩而爲上首;賢劫一切諸大菩薩。無垢普賢菩薩而爲上首;一生補處,住灌頂位,諸大菩薩。及余十方種種世界,普來集會,一切刹海極微塵數諸菩薩摩诃薩衆。大智舍利佛,摩诃目犍蓮等,而爲上首;諸大聲聞,並諸人天一切世主:天、龍、夜叉、幹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候羅伽、人、非人等,一切大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前面已經向大家說過,《普賢行願品》屬于《華嚴經》裏的一品,一個部分。它是從中間開始的,不是開頭。它雖然不是一部完整的經典,但從結構、內容上來說完全可以獨立。所以從這一段經文開始進入最後的總結歸納的部分。這裏雖然是講《普賢行願品》,其實參加《華嚴經》這個法會裏邊有如來,還有很多的大菩薩和善財童子參加。

  這一段經文是說,在那個時候,普賢菩薩在佛的面前,把普賢的十大願王清淨偈說完以後,善財童子聽了,高興的不得了!情不自襟地跳起來。啊呀!真好啊!太妙啊!歡喜的不得了。可我說了半天,你們都沒有一個人跳起來;說明我講得不精彩,沒有普賢菩薩說得精彩。這時,所有各處來到法會裏面,聽普賢菩薩說十大願王的一切菩薩,也都是大大的歡喜!如來在旁邊聽了,就稱贊說:“善哉善哉”。你們知道善哉是什麼意思嗎?就是好啊,好啊!沒有想到你也講得這麼好啊!

  “爾時,世尊,與諸聖者菩薩摩诃薩,演說如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勝法門時”。在那個時候,佛向許多聽法的聖人,還有許多的大菩薩,演說如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的勝法門時。在法會中“文殊師利菩薩而爲上首,諸大菩薩,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彌勒菩薩而爲上首,賢劫一切諸大菩薩。無垢普賢菩薩而爲上首,一生補處,住灌頂位,諸大菩薩。及余十方種種世界,普來集會,一切刹海極微塵數諸菩薩摩诃薩衆”。這是介紹法會的聽衆情況,總共分做四起,文殊師利坐在第一位。有許多大菩薩和修行已經成熟的比丘六千人。彌勒菩薩顯出家相,彌勒菩薩坐在上首。在賢劫時代的一切大菩薩中,無垢普賢菩薩是領隊,坐在上首的還有許多一生就可以補到佛位的菩薩,同許多灌頂位的菩薩。除了上邊所說的菩薩,聽法的人,還有十方種種世界的菩薩,都普遍來到法會裏集會。這些人像海水、微塵那麼多。

  “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蓮等,而爲上首,諸大聲聞。並諸人天一切世主,天、龍、夜叉、幹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候羅伽、人、非人等,一切大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這次華嚴法會,有幾千萬人參加。參加這次法會的除了那些大菩薩、比丘、他方的菩薩以外,還有天龍八部,有天上來的,有海裏來的,到處來的都有啊!我們可以想像得到,華嚴法會無比的壯觀。從前邊文殊師利菩薩起,一直到人非人等,凡是在法會裏邊聽佛說法的一切大衆,聽法以後,都無比的歡喜!大家都深信領受,依照佛所說的各種法門,誠心誠意的去修學。

  《普賢行願品》講到這裏,就算講完了。這次有這樣的機會,跟大家結佛法緣;大家能夠聽到這樣的法門,覺得無比的殊勝!本身我對《普賢行願品》沒有研究,這次承蒙十方諸佛菩薩的加持,由其是普賢菩薩的加持!總算把它講清楚了。我天天晚上打坐的時候,就觀想普賢菩薩從天而降!因爲我對《普賢行願望品》也是剛剛學習,根本就沒有能力把它講好。這幾天總算把問題講清楚了。那麼,這一切都歸根于十方菩薩、普賢菩薩、龍天護法的加持。

  最後,感謝淨慧大和尚給我提供這樣的學習條件!感謝大家在坐的各位,這種虔誠聽法的發心!就給大家講到這裏了!

  請大家起立,合掌,跟我一起回向:

  願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與衆生,皆共成佛道。

  後記

  《學佛者的信念》終于定稿了,面對眼前這一疊文稿,有說不盡的喜悅。此書的完成可謂衆緣和合,河北柏林禅寺淨慧法師,給我提供了講座因緣,才有七卷《普賢行願品》的磁帶流傳各地;因爲沈月新居士聽了磁帶,發心記錄成文字,才促成我出書的想法;當然出力最多的還要算聞慧居士,自從接受《普賢行願品講記》的文字整理,費寢忘食,在短短的半年左右,幾易其稿,並根據我的想法作了多次修改,這種爲法的精神,真是令人感動;則慧同學幫忙輸入電腦,爲我在電腦上作全面的文字調整,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李尚全居士爲此書,作了最後的文字校對。此外,與此書因緣最深的柏林禅寺淨慧法師,爲本書撰寫了序言,又爲本書提供了出版因緣,在此一並表示由衷的感謝。

  一九九八年春 于廈門南普陀寺阿蘭若處

  

《學佛者的信念》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