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相如其性,性如其相,這叫如義。性跟相一樣,相跟性一樣,古人解釋這一句,怕人聽不懂,另外用個比喻,比喻黃金,「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用黃金做出許許多多首飾這些東西,做出樣子統統都不一樣,千種萬種,看看它的體都是黃金,成色都是一樣;金就是器,器就是金。如的意思是「就是」,原來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不二,這叫諸法如義。實在講,世尊四十九年爲我們說一切經,說一切法門,說的是什麼東西?就是講的如義。所以經一開端,「如是我聞」,你想想那個如是的味道,如是就是諸法如義。佛跟我們講什麼?沒有講別的東西,就是跟我們講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不二、性相一如,千經萬論就說這麼一樁事情。除了這樁事情之外,你再仔細看看,釋迦牟尼佛確實沒有講第二樁事情。佛經講什麼?開端兩個字就說清楚了,後面無論說多少,都是「如是」兩個字的解釋。爲什麼有那麼多?才不多!佛所講的不過大海一滴而已,要細說永遠說不完,永遠說不盡,就是如是兩個字,永遠說不盡,一切諸佛都來說都說不盡。爲什麼說不盡?自性是無盡的,自性所現的相是無盡的,自性所起的作用是無盡的,哪能說得盡?所以佛法要簡單的說,太容易了,如是而已,就說完了,全都說完了;細說,四十九年也只說大海一滴而已。所以見了性就見如來,見如來就是見性。
【若著於相,則所見乃是應身之相,非法身之體,何能謂之見如來?】
假如著相,著相是見到佛的身相。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的丈六金身,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你見的是這相,這叫應身之相,應化身;沒見性,性是法身,法身就是自性。你沒有能夠在身相上見到自性,沒有能夠在佛的應身上見到佛的法身。諸位要曉得,見到佛的法身,就是見到自己的法身,法身是共同的,法身是自性。絕對不是,我見到佛的法身,自己法身在哪裏不曉得,沒這個道理的。一見是一切見,所有一切衆生、情與無情的法身全部見到了。所謂是清淨法身,《華嚴經》上代表法身的是毗盧遮那,毗盧遮那是梵語,意思是遍一切處。其實要是說得明白一點,遍一切時,遍一切處,這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就是自己的真心本體。怎麼樣才能見到?一切都不執著就見到了。法身就在眼前,《楞嚴經》上講的,「六根門頭,放光動地」,這是形容,就在我們眼前,就在我們耳邊,你爲什麼見不到?因爲你有妄想執著障礙,離開一切妄想執著就見到了。爲什麼還是不肯把妄想舍掉,凡夫最難的就在此地。舍棄妄想,這個事情任何人幫不上忙,佛菩薩不能幫我們把妄想舍掉,不行!一定要自己肯放下才行;自己不肯放下,誰都幫不上忙。佛對我們只能把這些事實真相說清楚,道理講清楚,放下是自己的事情,成佛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佛說佛不度衆生,你成佛是你自己成佛的,你成菩薩是你自己成菩薩的,佛幫不上忙,佛只能在旁邊勸你,是要你自己去做,路是你自己走的。佛可以指路,但是佛不能幫你走路,佛指得再清楚,自己不肯走也是枉然!諸位要細細想想其中的道理,所以絲毫著相就不能見性。佛在此地問,「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不」?這個意思,換句話說,可不可以從相上見性,這個意思在此地。其實,佛問得很好,尊者答得也很妙,答的意思也是妙極了。告訴我們不可以著相見;離相,那個相就是如來,相就是性,關鍵在著與不著。我們看底下的注解:
【叁十二相,亦是緣生。】
既是緣生,換句話說,它這個現相也是刹那九百生滅的相續相、連續相,也是這個性質,也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跟其他一切的色相沒有兩樣。
【當體即空,有即非有。故曰即是非相,是名叁十二相。】
實在講這已經就見性了,已經就徹底明了了。可是凡夫之人有執著,做出這個樣子給凡夫看的,幫助我們、啓發我們,讓我們從這個當中去領悟。
【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是應化身所現。若佛報身,則不止此數。所謂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
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在《觀無量壽佛經》上看到,看到佛的報身,佛的報身的確不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好從哪來的?自自然然變現的,報身之相是性德圓滿的顯現,他就是這麼好;不是我要想這樣作法,不是從意識裏頭生的。有很多人看到《彌陀經》、看到《無量壽經》起反感,說西方極樂世界這麼樣的美好,這就是完全在那裏誘惑人,恐怕不是真的,宮殿都是七寶的,黃金都是鋪地的,過這樣奢侈的生活,學佛沒能學苦行,你這個完全在享福,這是難以相信!他起這麼多的分別執著。他不知道,極樂世界的那個現相,跟《華嚴經》毗盧遮那佛華藏世界的那個現相,都是性德自然變現出來的,沒有一絲毫造作,沒有一絲毫意思在,自然變現的。在那裏面的人,從來也沒有想到所謂有享受這個念頭,沒有!還有一個我要享受,那就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凡夫;人家的心地清淨,從來沒有念頭說是我在這裏享福,沒有,你們凡夫在那裏受罪,也沒有,絕對沒有這個念頭。他看十法界,十法界在不在?在,他都看得到,他住一真法界看十法界,十法界也是一真法界,這正是所謂佛眼看一切衆生都是佛。凡夫看一切諸佛都是凡夫,這話沒錯!什麼時候你成佛?你看到所有一切衆生各個都成佛,你成佛了。你看到,這個壞人,那個不是佛,你決定沒有成佛。
諸位要知道,善人看一切人都是善人,惡人看一切人都是惡人,你要好好的反省,要好好的檢討。看這個人不是好人;自己不是好人,看人家不是好人。所以要回光反照,想想自己不行,要認真修,修到什麼?修到能大師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世間人作善作惡,清不清楚?清楚。如果不清楚,你不是變成白癡?白癡不是佛菩薩。怎麼又清楚又平等?我們再用一個比喻說,譬如鏡子,鏡子照外面境界,外面境界的人,好醜都在裏頭,它並不是沒有好醜,確實有好醜、有善惡,統統都有,鏡子有沒有分別?沒有分別,沒有分別就是平等的。我們用心要像鏡子一樣,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心地清淨平等,看一切衆生都是平等。那個現的相不平等是他的事情,他的心不平等現的相不平等,我心平等在我心裏頭統統平等,這才與一真、與如來比較靠近一點,這是功夫,這是真正修行。大家要記住,真正修行並不是每天拜幾百拜,每天念幾千聲佛,每天念幾卷經,不是!那叫裝模作樣,那不管事。該怎麼輪回還是怎麼輪回,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學佛要轉心、要變境界,要在這上做真實的功夫,這一定要懂得。所以才曉得,到自己功德圓滿的時候,什麼圓滿?一個惡念都沒有了;不但惡念沒有了,善念也沒有了,心才清淨。清淨心中本無此物,真假、是非、邪正、善惡什麼都沒有了,幹幹淨淨,從這個性德裏面現出來的報身叫圓滿報身。那個報身是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也是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來具足」,它不是從外頭來的,依正莊嚴都是本來具足。
【此大千世界、叁十二相兩節,這兩節經文合而觀之,妙義無窮。】
諸位能體會到一點嗎?我說出這一點,諸位要細細能領會,應該可以體會到一分、二分,實實在在是妙義無窮。
【果能於此悉心體會,可於般若 要旨,渙然洞然也。】
佛在這個經上,時時處處提醒我們,受持讀誦四句偈,這個四句偈是任何四句,任何四句都是妙義重重,無有窮盡。《金剛經》要不這樣講法,不這樣領會,實在是辜負世尊,辜負羅什大師的翻譯,辜負曆代祖師大德的承傳。這一代一代傳遞,傳到我們手上來了。「下明其義」,意思妙義無窮,哪些意思?下面給你說一點。
【約衆生以明】
就衆生這一方面來說明。
【世界終爲塵境】
世界可以解釋爲物質環境,我們生存在這個世間的物質環境。
【取著則心不清淨】
物質環境裏,你要取,你要執著,你的心就不清淨;取就是有求的意思,我要想求。譬如我們的物質生活環境,總想要改善,總想要把生活品質提升,有這個念頭,而且不斷的還去造作,想方法來求得。你能不能求得到?不能。如果真的被你求到,一切諸佛都要拜你做老師,你了不起!爲什麼你了不起?你把因果的定律推翻。十方諸佛都沒有辦法推翻因果定律,你能夠把因果定律推翻,那還得了!因果定律是什麼?人一生的物質享受,命裏注定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裏沒有的,你到哪裏求?你怎麼會求得到?命裏有的,不求都來了,何必要打妄想,何必要去求!所以,這個淺顯的道理事實,你要是真正透徹明白,你的心就清淨。你們看《了凡四訓》,《了凡四訓》最近流通很多,你們大家發心去印,這個很好。我們學佛,學佛功夫不得力,實在講,不了解這個基本的道理,天天在打妄想,在患得患失。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命,統統算出來了,算得很准確;一年向公家領多少鬥的米,一點都不錯,他相信了。所以他攀緣的心統統放下了,能夠跟雲谷禅師在禅堂裏面,坐上叁天叁夜不起一個念頭。雲谷禅師以爲他很了不起,有很深的定功,向他請教,他說:我沒有什麼功夫,我只是命被人算定,我想也沒得想,何必打妄想,幹脆不想了,反正到時候俸祿就來,到五十叁歲就要死,沒有話說,一生都是命注定的,還有什麼好求?雲谷禅師聽了就哈哈大笑,原來以爲你是聖人,結果你還是個凡夫。
了凡先生是個標准的凡夫,我們都不夠標准。他能夠相信,他能夠接受,所以他心清淨;但是心雖然清淨,依舊墮在無明裏頭,沒開悟,沒有智慧。雲谷禅師一開導他,他覺悟了,原來命運可以改造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上。命裏注定沒有富貴,可以求得富貴;命裏注定沒有兒女,了凡先生命裏注定沒有兒女,可以求得兒女。命裏注定短命,可以求得長壽;他的命注定是五十叁歲,他活到七十多歲,多活了二十多年。所以,佛法承認有命運,但是佛法不承認宿命論,命是自己造的,命可以自己改造,只要你懂理論、懂方法,如理如法就能改造命運,創造命運。你要是真的懂得佛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創造是永恒的命運,永遠不死,這一生真的生死就了,圓滿成佛。所以這個相決定不能取,明了的時候,創造。你的財富從哪裏來的?從布施得來的。有的人很有福報,錢財來得很容易,日子過得很自在;有人錢是賺到了,賺得好辛苦。什麼原因?有人布施很痛快、很歡喜,他的果報就來得好。有人雖然是布施,看到人家布施跟著布施,布施出去像割肉一樣,好痛苦、又後悔,他將來能不能得財富?能得財富,賺得好辛苦。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你爲什麼不痛痛快快做,爲什麼要那麼辛苦?辛苦施出去,還是辛苦得來。你如果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曉得怎麼做了。無論做什麼事情,歡歡喜喜、快快樂樂、誠心誠意去做,果報不可思議!熱心去做,主動去做。
了凡先生全家人斷惡修善,他的果報不要到來生,叁、五年之後就現前,實實在在是快,非常的快速。這個時代真正肯修的人,我相信果報之快速,超過了凡先生。因爲現在修大福報幾乎人人都有機會,從前許多人沒有機會。譬如,了凡先生發願做一萬樁好事情、善事,一萬樁好事,到哪裏去做?他做了縣官,看到老百姓田賦納稅太重,他減稅,這一減稅,全縣多少萬人都得好處,他這一樁事情,就把一萬樁善事圓滿了,這個不可思議!所以你不在那個地位,你就沒辦法修行。現在借重科技的發達,像這樣大善幾乎人人都能修,一切善裏面印經是大善。你做一萬條善事,印一萬本經書在今天不難;你做一萬個錄音帶送人不難,比從前真的方便多了。這個得的利益是得法益,功德超過了凡先生。了凡先生教人得的利益是財,是財施。我們在佛門今天做法布施,功德的殊勝,就像佛在經上所講的,真的是無量無邊。好,我們今天時間到了。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叁十六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