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叁十七集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叁十七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23-037

  請掀開經本,第八十九面,第十行,小注第六條:

  【約衆生以明。世界終爲塵境,取著則心不清淨,心不淨則土不淨,豈能了生死出輪回。】

  上一次講到這個地方,意思還沒有講盡,我們接著把它補足。因爲經文說到這個地方,對我們用功很重要。用功之所以不得力,原因是放不下,放不下的原因是沒有看破;也就是說宇宙人生的真相沒搞清楚。果然明了,這就是看破;看破之後,不必別人勸我們,自自然然就會放下。佛在這一段經文裏面告訴我們:微塵非微塵、世界非世界,到這個地方更進一步,叁十二相非叁十二相,實在已經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爲我們一語道破。微塵跟世界是我們生活環境,我們常講身外之物。叁十二相是自身、身體,就是本人,佛不用衆生來說,用他自己本身來講,讓我們體會這個意思更深刻、更親切。佛身尚且如此,何況衆生身;如來果地尚且如此,何況六道輪回。他的用意在此地,讓我們了解身體以及身外之物;總而言之一句話,都屬於塵境。如果著相取境,心當然不清淨。不但是心裏面取著世間法,心不清淨,即使取著佛法也不清淨。爲什麼?佛法也是因緣生。既是因緣所生,沒有例外的,都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取著就錯了,心就不清淨;心不清淨,身就不清淨;身不清淨,外面境界當然不清淨,所以說土不清淨,土是指我們外面境界。這幾句話含的意思,很深很廣。

  凡夫尤其生在這個時代,我們的生活環境不好,特別是環境的汙染,實在講這是人爲的,是地球上這些人製造的。過去工業革命之前,地球上完全順乎自然的法則,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講,那是清淨土,山明水秀,絲毫汙染都沒有。工業革命之後,文明進步了,不錯,帶給我們許多的便利;但是這些便利的反面,諸位想想,我們付出了多少的代價!兩項仔細比較一下,值不值得?實實在在講,得不償失。要是依據現代的科學家,他們對全世界提出了警告,如果環境汙染要不能把它阻止,像現在繼續不斷的這樣惡化下去,地球上五十年以後不適合人類生存。不但將來水不能喝,空氣不能呼吸,空氣裏面都有毒,那人怎麼能生存?這個問題嚴重,這是科學家提出的警告,他們的確有證據,科學的證據。誰都知道這個事情的嚴重性,有沒有辦法來防止?說實實在在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地區,有能力做出有效的防止。爲什麼沒有效?念念佛經就知道,經上講:心清淨則身清淨,身心清淨則環境清淨。今天防止環境汙染,治標,不是治本;治本是要如何令一切衆生恢複清淨心,那就是治本。大乘經上常講,「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身心,依報是環境。現代這個世界的衆生,比起過去、比起古時候,我們冷靜仔細的觀察,現在人心的汙染非常嚴重。哪些是人性的汙染?貪、瞋、癡、慢、疑,這五種根本煩惱,天天在增長,貪而無厭。古時候的人貪心很少,他生活很容易滿足,知足常樂。他不貪,安分守己,他的日子過得很平安,所以他享受的是大自然的清淨。我們今天被叁毒五欲嚴重的汙染、傷害,所以這個身,奇奇怪怪的病年年有增加,沒藥治,發現新的疾病,這個問題才真的是嚴重問題。心不清淨,身體多病,環境汙染,根源都在心。我們要想自己身體健康長壽,如何求得?修清淨心就得到了。

  心不淨則土不淨,豈能了生死出輪回。生死就是不清淨的,輪回就是不清淨的;身心汙染不清淨,永遠不能脫離六道輪回。六道輪回當中,天道比人道清淨,人道比畜生道清淨,畜生比餓鬼清淨,餓鬼比地獄清淨,染汙最嚴重的是地獄。我們現在得人身,看起來還像個人樣子,如果身心有極重的汙染,那可不得了,現在是個人樣子,叁惡道裏面已經注冊挂號,不久就得去報到,這才是真正嚴重的問題。即使有這麼重的汙染,還是不怕,只要找到念佛往生的法門。世尊在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五逆十惡、極重罪業,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是諸佛如來在這個時代幫助我們、救護我們,唯一的一個方法。只要我們自己能深信不疑,一心稱念。諸位要記住,一心稱念就是修淨土的秘訣。一心是清淨心,二心就夾雜,就不清淨。清淨心念佛求往生,決定得生;夾雜的心求往生,那就沒有把握,那是個未知數,完全看臨命終時你的運氣。臨命終時,如果你頭腦還清楚,遇到有善知識提醒你,幫你助念,還行;如果你運氣不好,臨終害一場大病,不省人事,那就完了,什麼人來幫你助念都沒效,不省人事,這最可怕!所以佛教給我們福慧雙修,修福不要享福,爲什麼不享福?希望在臨命終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大福報,善終,是大福報!我們把福留在那個時候享,那個時候有福,這一句佛號就決定念佛往生,永脫生死輪回。現在要是把福報都享盡,那就不得了,到臨終時候迷惑顛倒,這一生所修的都白幹了,還是要搞生死輪回。念佛的人,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不過叁、五個人而已。什麼原因?臨終時候沒有福報,那一點微薄的福報,生的時候享盡了。我們要知道,自己沒福報、薄福之人,只有把福報存起來,留待最後來享,這個想法、看法、做法是正確的。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

  【應身是法身如來所現之相,爲衆說法,欲令衆生皆證本具法身。倘衆生取著此應身之相,便不能見性矣。】

  佛這個意思的確是很深,佛不但是應化身不執著,四相四見完全沒有;即使佛的報身,也沒有,也不著相,後面還要講到。佛自己現身不著身相,這個身做什麼用處?爲一切衆生說法的,爲接引一切衆生永脫輪回、生淨土成佛道的,這是佛應化身的大用,我們講是作用。佛爲衆生說法的目的,就是令一切衆生破迷開悟,實在迷破不了,悟也開不了,果然肯相信淨土,發願求生,就是破迷開悟,就是離苦得樂。這個方法,下下根人都有分,一切衆生都有分,我們當然有分。如果衆生執著,執著佛相,你執著佛相,當然就執著自己身相,這一定道理的;如果說不執著自己身相,就執著佛相,沒有這個道理。執著佛相就執著自己身相,這樣念佛不能往生,這樣修行也不能開悟,爲什麼?心不清淨。著就不清淨,不著就清淨。所以佛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萬萬住不得,住就吃大虧!我們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修行沒有成就,還落得今天這個地步。原因是什麼?著相,沒能夠離相。所以這一生當中,不可以再走這個錯誤的路子。這是約衆生以明,說明這一段經典意思。下面是:

  【約因果以明。大千世界爲衆生同業所感。】

  我們這個世界從哪裏來的?這麼多衆生從哪來的?我們的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須知這是共業所感。如果沒有共業,絕對不會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處所出現。凡是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處所出現的,都是屬於共業。共業當中有別業。佛在《楞嚴經》裏面所說的,同分,同分就是共業,這是同業所感。因爲有感,自性本能就應,應是什麼?現相,就現這個境界相。

  【叁十二相是世尊多劫薰成】

  那是別業,叁十二相是別業,好相,福報的相,那是他生生世世所修的。我們在佛經上看到,菩薩破最後一品無明,圓成佛道,他要去度一切衆生,度衆生需要相好,這相好怎麼辦?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專門修福,百劫來修相好,沒有相好,不能度衆生。衆生著相,如果佛長的樣子醜醜的,一看就不喜歡,佛本事再大,衆生一看,不好看,掉頭就跑掉,怎麼能度衆生?特別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相好。佛的相好,人家一看就喜歡,就愛他,舍不得離開,所以佛就能給他說法,相好是攝受衆生的手段。在這個地方,我們必須要曉得,百劫的百不是一定的數字,佛經大致上都沒有一定的數字,表法的。百代表圓滿。圓滿,就不一定時間長短,有人修一劫的時間,他就圓滿;有人真的要修幾十劫、百劫才圓滿。那不一定,看他怎麼個修法。這裏面我們必須要知道,成佛是福慧兩個都圓滿,二足尊,智慧圓滿,福報也圓滿。但是在修行過程當中,往往有偏重,偏重在福裏面修,給諸位說,成不了佛,他到六道輪回裏面享福報去了。偏重在慧裏面修,行!能成就,雖成就之後,福不足!再專修福報,把福補足,這個樣子,他成了佛之後,他才需要百劫去修相好。有一類的菩薩,在修行當中,他就福慧雙修,福慧雙修成佛,他就不需要用那麼長的時間去修相好,他一成佛的時候相貌就好。這是教給我們修行最好是福慧雙修,不要偏在一邊。實在講,真正的意思在此地。修慧同時要修福,《金剛經》上教給我們就是這個方法。應無所住是修慧,而行布施是修福,這教給我們福慧雙修,福慧等修、平等修,這是我們應當要注意的。這個地方講叁十二相是世尊多劫薰成,這就是講百劫修相好。

  【此二皆不外因果】

  大千世界是衆生共業所感的,佛叁十二相是多劫福報修成的,那都是修因所得的果報,都是在因果範圍之內。

  【因果即是緣會】

  緣會就是緣生的意思,因緣聚會而現的這個形相。所以是因緣所生的。

  【緣生故是幻有】

  世界是幻有,身體是幻有,佛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百劫修成的,也是幻有。

  【幻有故是假名】

  假名就不要執著了。看到這是假名、假相,不要執著,應當要放下。

  【有因必有果,言是名,爲令衆生懔然於因果,雖性空而相有,絲毫不爽,不可逃也。】

  我們對於因果的道理,對於因果事實真相,要以非常嚴肅的態度來看待。雖然名是假名,相是假相,這都是因果變現的,都是因緣所生的,有因有果,因此對於因果,因緣果報絲毫不爽。成了佛,也不能違背因果,因果是真理、是定律,佛都不能逃。有的同學問,既然因果不能逃,我們造了很重的罪業,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惡業將來還要不要報?如果說沒有報,那不就逃了,那因果律不是被推翻了?那要報的話,這個太可怕…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叁十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