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教文字裏面去下手,那就苦了,沒有法子鑽通。一定要從心性上下手,心性上下手,那就是要遵守這個經上教導我們的原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時、一切處,心要保持清淨,一切事要認真去做。
學佛,菩薩行門當中的重要綱領,也就是教給我們怎樣去生活、怎樣去工作、怎樣去待人,給我們說的是六度、十願,這是總綱領、總原則。尤其是普賢的十願非常有效,比六度的效果還要來得殊勝。爲什麼?直接顯示自性的功德;換句話說,直接用性德來修。佛門裏面常講「稱性起修,全修即性」,那是普賢的十願,教給我們一切恭敬,一切恭敬是性德。除什麼?除貢高我慢的業障,那是自性的大病。業障,業障在哪裏?貢高我慢是業障,貪瞋癡是業障,妄想分別執著是業障。業障裏面要從最重的先除它,最重的就是貢高我慢。爲什麼?因爲貢高我慢障礙了善法,不能夠親近善人,不能親近善法,那就完了。所以把這個擺在第一,教給你要禮敬諸佛。
諸佛,《華嚴》普賢法門裏面所講的諸佛,那個意義不一樣,它講的是十方叁世佛。過去佛,我們在《萬佛名經》裏面看到、《叁千佛名經》裏面看到,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未來佛是誰?所有一切衆生都是未來佛。這一切衆生,衆生也是廣義的,衆生不單指動物,植物、礦物都是衆生。衆生的本意是衆緣和合而生,任何一法都是衆緣和合而生,所以叫衆生。一切衆生都是佛,那我們要問,桌椅板凳是不是佛?是佛。香爐蠟臺都是佛,無有一物不是佛。大經上告訴我們,從有情衆生(我們今天講動物)我們叫它做佛性,就是它的自性我們叫佛性;植物、礦物,我們換一個字,叫它做法性。但是要曉得,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華嚴》上才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同圓種智就是成佛。你什麼時候成佛?你看到大地所有一切衆生情與無情統統都成佛了,你就成佛了。如果你今天佛學得不錯,但是這個看不順眼,那個我對他不太高興,你就沒有成佛的指望。不但沒有成佛的指望,告訴你,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指望都沒有,因爲西方極樂世界裏的人,心地清淨、平等、慈悲。如果你看到不順眼的人,他念佛也往生了,你也往生了,到那裏,你怎麼也來了,你們兩人要打一架,哪有這個道理!心裏頭有一點點這種執著痕迹,要知道不能往生,這個對我們的關系太大太大了。所以別人對我們看不順眼無所謂,我們萬萬不可以,要知道我們有這一念不能往生。他有這些念頭,他要不要往生我們不知道,他如果真要往生,不能有這個念頭,這是不可以不曉得的。
這是有了無明這才變成衆生,有了無明才生煩惱,煩惱輾轉愈來愈嚴重,於是就愈來愈墮落,這樁事情一定要清楚、要明了。只要不出輪回,你的果報一定是每況愈下,你不會好的。你不要以爲作人不錯,來生還可以得人身,來生還要作人,你固然有這個念頭,作人有作人的條件,你有沒有具備?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得人身要持五戒,你想一想,你的五戒守得怎麼樣?能不能打個八十分?如果你五戒可以打八十分,你來生可以得人身。五戒的戒相很微細。不殺生,「我沒有殺人」;小動物有沒有殺?你能做得幹淨嗎?做得到嗎?不偷盜更難,想占人一點便宜就偷盜了。偷盜在佛經上講得好,叫不與取。只要是有主之物,他沒有答應,你取得就是偷盜,非常微細,很難受持。很多人一般習慣上,他不知不覺,他認爲是很正常的,他不曉得他犯盜戒。做生意的人,很多學佛同修受了戒的,跑來找我,他說:法師,我們犯妄語戒又犯偷盜戒。我說:你怎麼犯的?他說:我不騙人、不逃稅,我就不能賺錢,我生意就不能做了,那怎麼辦?你們大家想想怎麼辦?當然最好是改行,不要去做這個事情。可是有的時候沒有辦法,改不了,資本投下去之後改不了,不是那麼容易事情。
我們在臺灣有一個同修,做那個生意並不好,做德州炸雞,他的分店有二十多間,很賺錢,資本投下去太大了。以後學了佛,知道了,忏悔,但是生意沒法子收,從利潤當中拿出一部分弘法利生,專門來做好事,不錯了。有沒有辦法敵過業力?很難講,很不容易。總算是覺悟、回頭了,沒能徹底回頭,可見這個事情不容易。
五戒想持得圓滿很難,得人身、來生再得人身不容易。你修福,修的一點福,如果得不到人身,福報是有的。有人到畜生道享福,有人到餓鬼道享福。地獄道是沒福享,那是完全受罪。畜生道享福我們看到太多了,外國人養的寵物,寶貝!那真是一家之主,沒有一個人不恭敬它、不伺候它,它有福報,前生修的。家裏的主人都是它的奴才,都是它的傭人,都要伺候它,享這種福報。餓鬼道裏面享福報,像土地公、城隍爺,初一、十五都有很多人拜拜,去祭祀他,鬼道裏面享福,幹這些事情去了。修福著相,將來就會享這種福報。這些道理、這些事實,唯獨佛在經典裏面講得透徹,我們不能不相信,不能不接受,否則的話自己一定要吃虧。也給我們說明六道住不得,要住在這個地方,來生得不到人身,就是餓鬼、畜生;再要造重一點的罪業,就入地獄。叁惡道入進去很容易,出來太難太難!所以在六道裏頭,佛講得沒錯,頭出頭沒。在六道裏面,哪裏是你的家鄉?叁惡道是你家鄉。你到叁善道來是出來旅遊的,時間很短,馬上就要回去了。你們看看《地藏經》就曉得,地藏菩薩好不容易度一個衆生到人道,人道沒幾天他又回去了。人間一個月是餓鬼道的一天,人間一年是餓鬼道的十二天。人道裏面來了,活個五十、六十,死了再去,餓鬼道沒幾天,剛剛看到你去了,你怎麼又來了?就是這個樣子。所以不出輪回,叁惡道是故鄉,人天是出來旅遊的,你才曉得六道輪回之可怕。我們這一生遇到機會,大好的機會,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遇到要下定決心,一定要在這一生永脫輪回,求生淨土,這樁事情人人做得到。
我們底下這個星期天,蘇居士來跟大家報告,最近他念佛助念送往生的有七個人,還有一個往生的是一只貓,也念佛往生的。畜生都念佛往生,這都是眼前的事情、最近的事情,他來報告給你們大家聽。人證、物證都在面前,一點都不假。而且往生這個事情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不難!真的是自在!不是說功夫到某一個程度來去自在,實在講只要信願具足,就來去自由。這個話有根據嗎?有。蕅益大師《彌陀要解》,蕅益大師講過,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決定在念佛功夫的淺深。細細體會大師這兩句話,我們就能肯定往生真的是隨意的,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得了,這不是假的。
【一法界者,一真法界也。十法界萬象森羅,而真如則是一也。即一切同體之意。】
底下幾句話好懂。同體,同一個性體。
【若知得一切法之真實狀況,莫不空有同時。】
這句話是總原則、總綱領。說空有同時,就是說萬法一如,就是說萬法不二。空有是同時的、性相是同時的、理事是同時的、生佛是同時的,無有一法不同時,無有一法不是同一個自性。正因爲它是同時、它是一如、它是不二,所以《華嚴經》上才顯示事事無礙,你們想想看,如果不是同時、不是一如,怎麼可能事事無礙?理事無礙或許可能,事事怎麼可能無礙?就是因爲一切法是同時的、是不二的、是一如的,所以顯示出事事無礙。
【則上自十方諸佛,下至一切衆生,以及山河大地,情與無情,莫不皆以淨心爲體。】
淨心是清淨心,清淨心就是實相,清淨心就是自性。所以淨宗法門的修行,它是修的淨念,稱它爲更親切,就是淨念就得清淨心,就是這麼個道理。比般若 法門講的觀照,它是用智念,智念跟淨念還是要差一等。淨念比智念更直捷,意思在此地。
【淨心之實相,本是空有同時,謂之一真法界,諸法一如。】
我們在現前生活當中,事事物物去看這個、去體會這個,體會不二、體會一如、體會同時,你從這裏面去體會,用這樣的功夫。這一句佛號決定不能間斷,我們心裏只有佛號,沒有別的。但是我們看一切法,我們用這個角度來觀察,好處在哪裏?好處是幫助你看破放下,念佛往生毫無障礙,好處在此地。所以我們講《金剛經》的用意,就是看大家念佛不得力。所以把《金剛經》拿來講一遍,幫助大家看破,幫助大家放下,把念佛往生的障礙排除掉,使我們淨宗法門一帆風順,我們目的在此地。
觀察,如《楞嚴經》上講的微密觀照,這個小注前面講的精密觀照,精密跟《楞嚴經》上的微密,意思是相同的。方法就是不用心意識,不要有意的去打妄想,有意就變成妄想。自自然然去觀察、去體會,要久久體會,功夫就成就了。你真的能看破,真的能放下,你的心永遠是清淨的,決定不會被外緣所幹擾,這個樣子功夫怎麼會不得力?你的生活怎麼會不自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想什麼時候去見,就什麼時候去見,這個多自在!真正是《般若 心經》上所說的「度一切苦厄」。但是修般若 ,得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我們沒照見五蘊皆空,也度一切苦厄,這是我們人人可以做得到的,只要自己肯努力一點,就能成功。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四十四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