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四集▪P3

  ..续本文上一页有入。必须是融合成一桩事情,你入境界了,这个入境界就是见实相,也就是明心见性,入了菩萨的境界。入的方法是「久久体会」,这四个字很有味道。如果是有意把无住生心融合成一起,你有意去的,那决定还是两码事情,绝对不是一桩事情;自自然然入这个境界,久久体会一定是自自然然做到。

  底下讲「自然二边不著」,没有一丝毫的意思在。我有意这样做,已经就住相,我要依照《金刚经》去做,你已经住相,决定不能有这个意念。这样去过生活,你就是转凡成圣;不但是转六道,实在讲是转十法界为一真法界,彻底转了。自然二边不著,四句皆离,此又是最妙行门。底下一句,这是我加的。

  【人生最高享受,如是如是。】

  我当年刚刚接触佛法,我的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说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听到这句话才入佛门的,我不是一般接引的,是老师告诉我的,佛法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那我当然要过最高的享受。所以到佛门里面来找,果然找到了,没有错!所以我非常感谢老师,念念不忘老师,老师指我这一条路是正确的。

  【若知一切法,实亦非实,非实而实。便知一切法相即非相,非相而相矣。】

  这一段非常重要,这一段是智慧,也就是我们讲的看破。前面教我们放下,心里头一尘不染是放下。为什么我们放不下?因为没看破。不知道这个世间一切法是假的,不晓得一切法是空的,不知道!以为这一切法是真实的,这是看错了,这是一个根本错误的观念。把自己的身心也认为是真的,一切万事万物也认为是真的,於是这里面起了自私自利的念头,起了分别执著、爱取有的念头,这样才造业。业力会变境界,相宗教义跟我们说:这一切万象、森罗万象,「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为什么会有十法界?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十法界是业力变的。六凡法界是染业变的,四圣法界是净业变的,染净统统离开,那就是一真法界,就超越十法界。由此可知,我们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它会变境界。善业变顺境,变好境界;恶业就变三恶道的恶境界。这不是佛菩萨给我们安立的,也不是阎罗王在那里制造的,不是的,自作自受,自己变现的境界,自己去受用,是这么回事情。如果你知道事实真相,事实真相《金刚经》末后一句太好了,「如梦幻泡影」,这是事实真相。既然如梦幻泡影,还有什么好执著的?自然就不执著。一切都不执著,为什么还要勤奋努力的去做?因为我们知道相是业力变的。我多造善业就变好境界,虽然我自己不受用,我愿意给大众受用,这是慈悲心,大慈大悲。诸佛菩萨要不认真努力来造善,我们还有日子过!一切众生念念当中是造恶业,为什么这个世界还能维系到这个状况,这里面有很多佛菩萨在修善业。我们沾他的光,不知道!甚至於他在行善,我们还骂他愚痴,骂他是傻瓜。我们在造恶业,他们在行善业,所以维持这个境界,还能维系住,不至於变得更坏,道理在此地。所以要晓得,相即非相,非相即相,所有一切现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现相是刹那生灭业因果报的连续相而已,确确实实没有自性。

  【佛说一切法,但是幻相而无实体。】

  这就是说明一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确确实实无自性,就是没有实体,当体皆空。

  【体唯净心】

  它的本体是什么?本体是清净心。

  【故曰万法唯心】

  心是能变能现,相是所现所变。

  【又曰心外无法】

  这是真的,所有一切法,不但是十法界,连诸佛菩萨的净土一真法界,也是唯心所现;除了心性之外,别无一法,这是事实。

  【故可就诸法以明实相。因诸法之实相,即是性故。】

  实相就是本性、就是真心,说了许许多多的名词术语,其实是一桩事情。

  【《起信论》云:因不知一法界故,不觉念起而有无明,遂成众生。】

  这是讲法界的缘起,也就是我们现在一些科学家,在探讨宇宙的来源,生命的起源。现在外国这些书籍出版得很多,可是都没有找到,都是在摸索,都是在猜测,不能叫人心服口服。因为它不是事实,他拿不出证据出来。所拿出的证据,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存在,不能自圆其说。宇宙的缘起、来源,生命的起源,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特别是《楞严经》,《楞严经》叫做开智慧的《楞严》。《起信论》上讲的这个意思,也是《楞严经》上所讲的,它讲得简单,论上讲得简单。「因不知一法界故」,一法界是真的。众生与佛的差别在哪里?迷悟不同。迷的是什么?一真法界。悟的是什么?还是一真法界。一真里头没有迷悟;迷悟是人,人迷了。迷了之后就麻烦了,一念不觉而起无明。你要问:为什么会一念不觉?因不知一法界故,不知道原本就是一法界。一法界实在讲就是前面所说的「唯心所现」,心是一,所以现出来的相也是一;心真实,现的相也真实。一真法界就是真心所现,这里头没有妄,没有虚妄,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现的是这个境界。在四种净土里面,实报庄严土,实就是真实,不是虚妄的,所以实报庄严土就是一真法界。

  一真之外有所谓十法界,十不是数字,是代表圆满,圆满是无量无边的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从哪里来的?从差别心来的。我们讲堂现在有几百人坐在此地,一个人一个法界;两个人同在法界里,没有!你们两个人是同一个念头、同一个思想吗?各人想各人的。好像我们是相同的,《楞严经》上讲「同分妄见」。所以我们这个法界里头,有跟人家相同的一部分,但是各人是各人的;有跟别人完全不相同的,叫别业。譬如这个灯,每一盏灯,别业;它放的光,光光交融在一起,同分,虽然是同分,还是各人是各人的。你把这盏灯熄掉,它的光没有了。灯开起来,光跟大家同的,熄掉,它没有了。可见那个同分还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你才晓得一个众生一个法界,法界无量无边。到什么时候跟大家真的相同?入一真法界就相同,那就真的同了,心同境界就同了,心同境界就同了。这个事情可以能够试验的。我们看到两个人,假如他的面貌相同,他的动作也相同,仪态也相同,你就可以断定这两个人对一切事的看法想法都会相同。面貌是心变现的,这一点不假。有学问的人、有修持功夫的人,一看你的面貌,看你的举止言谈,全都露出来了,一点都没有法子隐瞒。从这个地方可以能够测验到。所以一切法是心识所变的,因此就可以在诸法里面、一切法里头见性,以明实相就是见性,相里面见性,因诸法之实相,即是性故。

  我们看禅宗语录里面,有很多写机锋话,我们一般人看不懂,不知道他说什么。老师考试考问学生,考他的境界,你见到什么?他在地下拿一片树叶、拿一朵花比一比,老师就点点头。我们不晓得他到底玩的是什么把戏,那代表是明心见性。他问你的见地,你有没有见到性?性在哪里?是什么样子?随拈一法无不是,皆是的。只要你真正体会到,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个空、不可得就是自性。空跟有在一起,不是离开这个相,别有一个自性,那就错了。凡是禅宗里面表现的这个,我们用《金刚经》这个意思去体会,都是空有一如、万法一如、体相一如,这就对了。你能够入一如的境界,那就是见性的境界,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如果你心里面还有分别,没见性。只要有分别就有对立,就不是圆融,就不是一如,一如就是不二。众生跟佛一如,生佛一如、性相一如、体用一如、理事一如,无有一法不如,那就入了境界。入这个境界心地一定清净、平等,《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他那个心的样子、心的状况,决定是住在清净平等觉里,这里面显示一切法皆如,一切法不二,也就是《华严》所讲「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因为一念不觉则生无明,无明就是不知一法界,知就明了,无明就是不知道,就是不明了。不明了事实真相,不明了万法一如,不明了,不知道万法是一如。不知是个动的相,无明是动相,心就动了,明了心就定了。所以诸佛如来他的心是清净寂灭。我们讲五忍菩萨,佛是寂灭忍,菩萨最高的境界是无生法忍,清净寂灭。才一动就是无明,无明在哪里?起心动念就是无明。也许有很多人,我也不起心动念,我什么也不知道,人家问我,我总得要想一想,起心动念一下。这就是无明是妄心的根本,我们用的是妄心。诸佛菩萨他不要起心动念。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许多的经典,都是别人向他请教问题,他说的。人家提出一个问题,佛是不是要去想一想再答覆他?如果想一想答覆他,从无明里面生的,那就错了。佛菩萨讲经说法心地干干净净,绝对没有动一个念头。所以佛经是在无念无生里面自自然然流出来的。我们今天对佛经为什么这么难懂?我们是用无明,起心动念去研究它。它是一个不起心、不动念里面出来的,我们要起心动念去研究它,别说你研究个十年八年,你一百年、二百年,研究无量劫也研究不通。为什么?根本不相应,这就是大经上讲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第一等聪明智慧的人,想研究佛经都不得其门而入。道理在哪里?道理在本质上不相同,一个是用真心,一个是用妄心,真心是清净心,妄心是起心动念的心,道理在此地。

  佛法如何通达?不起心、不动念就通达,这个法子妙!不起心、不动念,不但一切佛法通达,一切世间法也通达。为什么?一切世间法也是从真心变现出来的。所以你只要见性,没有一样不通达。佛经里面稀奇古怪的事情很多,这就是当年有一批调皮的人,释迦牟尼佛有智慧,「你什么都懂得,我问一样东西你不懂的。」那问你,你看经典叫《放牛经》。他们晓得释迦牟尼佛太子出身,以后出家行道讲经说法,他没有放过牛,问他放牛怎么放法?释迦牟尼佛把养牛的方法说了一大套,叫人听了都呆了,记录下来,《放牛经》。什么都懂,没有一样不懂,世出世间法统统都懂得。我们不向清净心上下手,向经…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