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五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四十五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45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零四面,从第一行看起。

  上面讲到一真法界,讲到诸法一如,这是大乘经里面的精华,也是最要紧的教义;我们修学要想知道的就是这桩事情,所谓菩萨证果,也是证得这桩事情。因此我们在前面说完之后,后面再用比喻来说明,使我们对这个事情能够更深入明了一些。

  在这里面为我们说出「同体」,谁跟谁同体?一切诸法都是同体的。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佛门里面的术语常讲「依正庄严」,依报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环境范围就太大了,从最微细的地方来说,我们穿在贴身的汗衫,这是我们生活环境,身外之物都是生活环境,我们居住的环境,我们活动的环境。现代由於科技的发达,交通便捷,我们的活动空间,已经不像从前一个小的城市地区,现在的活动空间已经遍及全世界,几乎每位同修都到世界其他地区去渡假、观光旅游,所以活动的空间大了。不过现在这个大,只大到这个地球,只有少数人他们到过月球,不是多数人,少数人到过月球。还有没有人的太空船,曾经登陆火星、水星,没有出太阳系。在我们想像,将来科技再进步,大概在太阳系的旅行是不成问题的。

  可是这一个太阳系范围非常非常的小,如果在整个无穷浩瀚的太空当中,太阳系的范围很小。科学家告诉我们,太阳系是我们银河系里面的一个小星系,而银河系的范围就非常广大。从银河这一边到那一边的边端,用光的速度来量的话,差不多都要二十万光年,二十万光年,从银河这一端到那一端,就知道银河系的范围多大。这个范围在我们佛经上讲,才是一尊佛的教化区,我们佛经里面讲的佛刹,一个佛刹、一佛土,一个佛的国土,实在讲就是一尊佛教化活动的范围,这是一个银河系。这是我们过去一般人,对於经典上讲的都是这样去体会。

  可是我们看看近代,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后面,他附的有一篇文章,这一篇文章也是他从北京交给我的,我们复印在这个经的后面,这是他的看法,看法也不无道理,看法有道理的。他是一个学科学的人,他在天津大学教无线电学,他是个科技人才。据他的看法,这一个银河系实在讲就是我们佛经里面讲的一个单位世界,这个就了不起,这个范围就太大。我们知道一个小千世界是一千个单位世界;换句话说,要一千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才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才是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是一尊佛活动的范围,如果以这个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亿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才是一佛土,一尊佛的教化区,一尊佛的活动范围,这实在是太大太大了,我们简直不敢想像。

  现代科学虽然很进步,还没有发现十亿个银河系,还没有看出来,你才晓得佛的佛国土是多大!一尊佛国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六道轮回。诸位要晓得,单位世界的天顶是初禅,小千是二禅,中千是三禅,大千世界的天顶是四禅。所以一个大千世界只有一个四禅天,它有一千个三禅天,有十亿个初禅天,这么大的数字。黄老居士的说法,他是讲银河系的中心,就是佛经上讲的须弥山。这个中心我们现在科学家叫它做黑洞,银河系的中心,这个地方的引力非常之强,任何物质到里面都被吸收,连光都被吸收掉,光到那个地方都被吸收掉,他觉得那个是我们佛经上讲的须弥山,所以须弥山不在地球上。他说的这个也有他的道理在。像这样的大千世界,在这个太虚空当中是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如来都说不上它的数字,你说这个范围多大!

  这么大范围里面一切依正庄严,依报就是物质的环境,正报就是身体,有情众生,都同体,我们与佛同体,我们与一切众生同体,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的。在这个地方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是古德常讲的,用「金」跟「器」来做比喻。拿金比作体,用器比作相,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相就好比是器。金是「能现之体」,「唯一」,体是一个,黄金。但是它所现的相,那真是无量无边,你喜欢要个什么东西,就可以用黄金造一个什么东西,造得再多,几千种、几万种,体还是金,体没有变,用这个比喻比较好懂。器是「无量」。经上常说,像《华严经》上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一是从体上讲的,无量从相上讲的。凡是讲一,从体上讲的;讲多、讲无量,都是从相上讲的。体跟相是一不是二,正如同金跟器是一不是二。离了体,离了金,没有器,离了器也没有金。因此,体相是一不是二,或者体用都一样,体用是一不是二。所以同体;不但同体,「同时」,底下讲「一为无量,无量即一」,同时。

  我们一般人对於同体,这个意思还能够接受,说清楚能够接受,对於同时就感觉得很迷惑。其实如果真正明了是同体,同时就并不难懂。这才真正契入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体相不二、体用不二、性相不二、理事不二、事事也不二。《华严经》上讲的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同体同时所现的这个现相,不思议解脱现相,这个现相在般若 经上就叫做「实相」,实相就是「一真法界」,就是「诸法一如」;般若 经上讲诸法一如,《华严经》上讲一真法界。从这个表上看,更醒目一些、更清楚一些。这个观念非常重要,这是决定正确的观念;我们对宇宙、对人生、对一切万法,能够晓得是同体、是同时,这就是入佛知见,你的看法想法跟诸佛如来一样。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须知一切法皆由心现】

  这个心是真心,都是由心现。

  【一切实者,一切法俨然在望。】

  这是讲,他不讲空,讲一个实相。我们六根能够觉察出来,这一切现相存在,俨然存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叫俨然。

  【此语是破执无】

  佛这个说法也是事实,佛没说错,是破那些执著无的、执著空无;也就是说执著体,而不承认有相的存在。哪些人?世间里面四空天的天人,四禅天的无想定人,这些人都是执著空,这是没出三界的。三界之外的,小乘,阿罗汉跟辟支佛执著空,所以他们证得的涅槃叫偏真涅槃,证的是真,没错,偏在一边,偏到空里面去,所以虽然证得涅槃,不起作用,有体无用,这个错了,世尊常常在大乘经上责备他们,说他们这些人堕无为坑,不能够明心见性。所以这个说法是破执无的。

  【一切非实者,一切法当体即空。】

  一切法,相虽然是有,体没有,体是空寂,清净寂灭,体是空寂。我们现在佛经读得多,观念确确实实慢慢自自然然变过来,晓得这一切现相是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所以我们对这些相就能放得下,能够看破、放下,不再执著,不再是「这个是我有的,那个是我要的」,这个念头虽然是还没有断,但是非常非常的淡薄。无论什么事情,有也好,没有也好,所以这个心确确实实清净很多,妄想少了,知道这个世间一切法里头没有得,当然也没有失,有得失这个执著那很辛苦,没有得失就自在了,真正体会到随缘度日的那个味道。平常我们佛经里祖师大德常讲随缘度日,这个话你会讲,那里面真正的味道你体会不到,因为你没有去做,你没有入那个境界,那个体会不到的。为什么不肯做?没看破。以为是实在有的,这个真的叫自找苦吃,没有这回事情。所以我们晓得,一切法当体即空,连我们自己的身体都是如此,这个身相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也许你要问,这个观念有什么好处?好处很多,最起码的好处是你不生病。当体即空,病在哪里?没有了,没有病。你执著这个身体是我,就会生病,病总得有个东西去生,身体不是我,当体即空,那病在哪里?你找都找不到,这个好处就有了。再有一个好处是年轻,不会老,纵然功夫不够,不容易衰老。所以忧悲老病死,都是因为有「我」这个错误观念,认为外面东西都是实在的,才惹这个麻烦。如果你把这个事情看破,看清楚了,真能放下,忧悲老病死都没有了,它真有好处。不要说生活在此地,生活在尽虚空遍法界都得自在,没有不自在的。为什么会自在?因为同体,因为同时,这是道理,这是事实真相。这个说法是破执著有的。

  【若知空有同时,可见空有俱不可说。何所用其分别哉。】

  这种分别妄想执著自然就没有了,空有是同时的,性相是同时的。因此佛教给我们两边都不执著,那就对了,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你怎么会不自在!

  【若约究竟义彻底说之】

  这就是更深一层去观察、去体会。

  【言遣则一切遣】

  遣是离开、放下、舍弃,不是说我这一边放下,那一边还留著,那个不行,一舍要一切都舍。世间法舍掉了,佛法也要舍,佛法也不能执著。为什么?佛法还是因缘生法,佛法与世间法还是同体、同时,万万不能够执著,执著就错了,执著是大病。执著佛法也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所以佛法也不能执著,这是一舍一切舍。

  【言不遣则一切不遣】

  不遣是什么?从相上讲的,从幻相上讲的。这个幻相,世法、佛法一切万相,它有,它不是没有相,体一定现相。当没有妄念的时候、没有妄想的时候,所现的相叫做一真法界。如果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掺杂在其中,所现出来的相就叫十法界,就叫六道轮回。所以六道、十法界,是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有体决定会现相,相不能灭的,相会转变。因此,诸佛菩萨教给我们要断恶修善,你能够断恶,恶的相不会现前;你能够修善,善的相就能够现前。所以说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什么原因?业因果报变现的相续相而已。无论是善境界、逆境界,都是刹那生灭,了不可得。因此,诸佛菩萨在三恶道度众生,他没有苦受;在西方极乐世界度众生,他也没有乐受,苦乐两边都舍,空有两边舍了,苦乐两边也舍了,他才能得自在,这个智慧才真正能现前。只要有一丝毫放不下,那就是无明,那就是烦恼,那就是生死的根源,所以一定要彻底放下…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