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五集▪P3

  ..续本文上一页个在门口嘻嘻哈哈的笑,说一些风凉话:装模作样。这是说明了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做什么用的?形式是表演的,这个诸位要晓得,就跟演戏一样,表演的。初一、十五大家在一起诵戒,守住仪规,规规矩矩、整整齐齐,表演的。给谁看?给外面初学佛的人看、不学佛的人看,让他们看到这个场面肃然起敬,诱导他入佛门,是这个意思,这个一定要知道。我们做所有一切法会,它用意在此地,接引广大的群众,这是演一台戏给他们看,目的是接引他们来。真正修行是在心地功夫,这个要晓得。所以往往真修行人,他不注重这些表面工作,但是并不是说这个表面工作是不对的,晓得表面工作用意在哪里?它有无量的功德,这就是十大愿王里面的称赞如来。

  确确实实《金刚经》里面所讲的理论是真好、真高、真妙,方法也好,简单,但是做起来真的不容易。可是并不是说不能做,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譬如,布施叫你放下,你肯不肯放下?放下,布施实在讲,你把钱都捐出来,捐出来多麻烦,费那么多事情,连捐的这个念头都没有,这叫真放下。捐,我还想到哪里去,这个罗嗦,你还是放不下,放下连这个念头都没有,有也好没有也好,脑子里头、心里头,这念头都没有,那财你真的舍掉了。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要统统放下。世出世间法一切放下,那我还学什么佛?统统放下你就成佛,你不要学了,你成佛了,你还学什么?佛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凡夫放不下,佛统统放下。那个佛,不学就成佛了,多自在!所以一定要从这里下功夫。开始要练习,因为妄想分别执著是我们无始劫来的习气,这说得容易做得难,哪有说放下马上就放下,没那么容易的事情,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去锻炼。

  【末世众生,既不遇佛,甚难得闻、甚难信解受持者,而竟得闻、竟能信解受持,彼真难能可贵,其根性必远胜我。其鼓舞后学之心,拳拳极矣。】

  这个意思已经牵涉到底下一段。末法时期,我们去佛很远,没听到佛说法,没有听到菩萨、真正善知识说法。那个说的人都讲不清楚了,我们听的人还听开悟了,哪有这个道理!没这个道理。除非听的人心真清净了,确确实实一尘不染,真的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那个行,那个听人家胡说八道也会开悟。这就是常说的「会说不如会听的」,那个行。可是到哪里找那样的人?没有!人人都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就要遇真正善知识开导。没悟的人、没相应的人,那就非常困难,就是他自己认识不清楚,了解不清楚,纵然依照古大德注疏去说,因为他没有透彻,他没有明了意思。由此可知,要不从真正修行实证,要想把经讲好,没那么容易。我们今天开始学,开始学要踏著古人的痕迹,决定遵守古人的注解,我们踏在他的肩膀上,踏上去要出人头地才行。如何出人头地?下面就是要认真,《金刚经》上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那就出人头地了。一定要受持,受持前面讲了好一大段,受持简单讲是依教奉行;你要不能依教奉行,那就不是受持。《金刚经》教给你是什么?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境界相。境界相给我们说了三个,微尘、世界,境界里小相、大相,小是微尘,大是世界;离身相,佛举的三十二相;合起来身心世界统统放下,这叫做受持《金刚经》,这经文里面说得清清楚楚。不是叫你每天《金刚经》念几遍、或者拜一部,那叫受,那个不是的,那毫不相干!

  《金刚经》的受持,是叫你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叫受持。你有没有去做?你放下多少?如果在末法时期真有这样的人,须菩提尊者佩服,当然佩服,理当佩服。因为他生在佛陀那个时候,他开解受持那不难,距离佛已经二千五百多年以后,还有人没有遇到佛,遇到《金刚经》,也能够明了,也真能够这样做,这个人善根福德一定超过须菩提,这是我们承认的。所以今天说老实话,你的修持,你不成就那就不谈了,如果要成就,决定超过过去的祖师大德。什么原因?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里面就有一段公案,佛门叫公案,我们一般人讲故事,真实的故事。在他那个同时代,有一个很有名气的修行人,四众同修对他都非常尊敬、非常景仰的。他住山,在山上住小茅蓬,修得非常好,戒律精严,身心清净。可是他有个缘,人家请他到都市里面来弘法,在都市里住了没多久,他名利心生起来,贪瞋痴慢都起来了,堕落了。这就是说明一个人如果禁得起诱惑,那成功了。绝大多数的人禁不起诱惑,外头环境一诱惑,里面烦恼又勾起来了。他在深山与这个社会不接触,他身心清净,到都市来就完了,这非常值得人感叹的事情。莲池大师那个时候什么时代?我们今天这个什么时代?今天这个时代花花世界,就是莲池大师这样的人,要是处在今天这个都市里头,也很难熬过去!所以今天我们在这个花花世界里面,能够不受诱惑,你这个定功就超过他们,你的智慧也超过他们,一定的道理。所以你们这些年轻出家人,要度底下一个世纪的众生,你们的定功智慧要超过我们这一辈。为什么?下一个世纪的诱惑比我们现在又不知道多多少倍,强多少倍?这是魔境。外头都是妖魔鬼怪,都在那里想尽花样诱惑你,在那里欺骗你,你能在这个境界里头如如不动,这是高段的功夫。古大德这些菩萨佩服不是没有道理,很有道理。他这个话讲得不是谦虚的话,不是客气的话,句句都是实话。我们看下面这个经文:

  经【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这是须菩提的赞叹,意思就是超过我太多太多,我不希奇,那才叫真希奇。

  【后五百岁,则指佛入寂后,第五个五百年,即末法之初。】

  就是末法的初期。

  【今则三0二二年】

  佛灭度到今年,三0二二年这个说法是我们中国的说法,跟外国人的讲法不一样,外国人他们说法今年是二千五百多年,跟我们中国说法相差六百年。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这个事情你要不问释迦牟尼佛,谁也不能确定。所以佛灭后几年,到现在是有很多种说法。在中国习惯,虚云老和尚用这个讲法,印光老法师也用这个讲法,印老给人家写的字后面用的佛法几年,都是用这个,都用这个讲法。这个讲法,在我们中国课诵本里面,那个说法跟这个年代就相应。佛出生在周昭王甲寅年,佛灭在周穆王壬寅年,所以用这个说法跟这个年代就一样。我们在赞颂里面,还是有这些字样,这个无关紧要。就是外国人这个算法二千五百年,也是第五个五百年了,都符合了。

  末法之初,佛的法运,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末法一万年,我们也过了五百多年,算外国的算法也过了五百多年,现在是第六个五百年;如果照中国这个算法,现在是第七个五百年,去佛远了。

  【已在第七个五百岁初】

  这是算中国的讲法,去佛远了。

  【经中凡言后五百岁,亦不定在第五。总明其是在末法时代而已。】

  这是一个原则,我们晓得就行了。总而言之,他这个话是讲在末法时期,不是正法,不是像法,总在末法时期。在这个时代,

  【楞严经云,此时众生,斗诤坚固,入道甚难。斗诤起於执著,执著起於分别,分别起於我见。而佛法则是专治此病。】

  这个确确实实没错,像《金刚经》就是一付良药。可惜现在人《金刚经》喜欢念,很尊重它,不照做,那有什么用处?还是我见,我见就是刚才讲的,我的看法、我的想法,还是搞这一套。每个人都说我的看法、我的想法,哪能不打架?所以和合僧团在今天没有了。我在早年,说这个话应该也有二十年。二十年前台湾有一位老居士,也是很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一天他请我吃斋,请我吃饭。在台北有个功德林,二十年前的台北市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他只请我一个人,吃饭的时候,他的样子就很难过。他说:法师,现在很多人造罪业。我说:造什么罪业?要堕阿鼻地狱。我听到这么严重,什么人造罪业堕阿鼻地狱?是造什么业?他说:破和合僧。我一听,吃饭,吃饭!别想这个。他说:为什么?我说:你在哪里见到和合僧?我这一问,他想想笑起来了。不要外面的人去破和合,住在寺院里面,他们自己就打架、就吵了,哪里和合?如果真有和合僧的话,破和合僧是堕地狱;我说我没见过。一个小庙,两个人住,两个人都常常吵嘴、都吵架,他怎么和合?所以我老实告诉他,我说我没见过和合的僧团,你在哪里见过?他也没有见过,那说他干什么?没事,没有人破和合僧。

  和合僧团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见和同解。所以世尊真令人佩服,我们不能不五体投地。他老人家这个和合、见和同解的基础在哪里?不是说我的见解正确,你们都是错误的,都要依我,佛从来没有说这个话;我们大家都把一切想法、看法都丢掉,这不就和合了吗?高明,叫人没话好说。你有知见就是错误,就是迷惑、就是颠倒,就是分别执著;所有的人大家心都清净,都没有知见,这就和合,这个很能叫人佩服。所以,我们依哪一个人,人家并不服,我为什么依你?你为什么不依我?所以佛这一招很高明,佛也没有说「你依我,我是佛」,佛没有这么说法;佛说:我们大家统统把知见舍弃,不就一样了吗?不就和合了吗?所以我们读佛经,看到世尊这一套方法,佩服得五体投地,真正能叫人心悦诚服。像《金刚经》上讲的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境界相,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就和合,这个见就同了,见同解是这个同法。所以佛法确确实实是专治这个毛病,我们见和同解,还有什么争的?一切争执都没有了。争执没有了,绝对不会有斗争,所以这个世界永远是和睦的,永远是太平,它这个基础建立在这里,这是完全真实,一丝毫虚妄都没有。

  【可知今日欲补人心,挽回世运,唯有弘扬佛法,以其正是对症良方故也。】

  现在这个世间人,每个人都自以为是,谁都不服谁,这就是斗诤坚固。僧团里面也如是,如果僧团里面要不是这样的,那佛…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