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六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四十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46

  请掀开经本,一百零六页,看最后一行经文。

  经【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这一段经文是说明,为什么前面说这个人是第一希有?佛法当中无论是如何的称赞,一定要把称赞的理由说明,才能让我们大家真正能够相信。由此可知,诸佛菩萨句句话都不是随便说的,不是偶然即兴而说,都有事实的依据。底下有三段经文,就是解释其所以然之理。

  【末世众生,必宿具般若 根性,我法等执较薄,方能於浊恶世中,得闻此法,超出常流,信解受持也。】

  信解受持的确是不容易,这个地方就说得很清楚了。他的远因是过去生中,大经上佛告诉我们,无量劫来,过去生中不是一世、两世、三世、五世所种的善根,那实在讲是太薄了,决定没有这个缘分。我们在《无量寿经》当中,看到阿闍王子那些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那个亿,我们就算最少的数字,印度最小的数字十万称亿,算它最小的;最大的是万万为亿,最小的算它十万为亿。过去生中也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四百个十万,四千万尊佛,一尊佛出世是三大阿僧只劫,四千万尊佛出世那是多少劫?这个数字在我们看起来太大太大了,而有缘听佛讲《无量寿经》,还不能发心求生净土。由此可知,我们今天听到佛讲经不愿意求生净土,这是很正常的事,这一点不奇怪,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没有那么厚。如果听到这个法门,就肯发心求生净土,他这个善根福德因缘,决定不只供养四百亿佛。像这个经上讲的,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他才有这样深厚的善根。所以闻法信解受持不是普通人,这是佛在经上都很明白的与我们说明白了。因为他的我执、法执比常人要来得薄,虽有,他容易放下。我们看现在,最近的一些往生的人,我们看到的,我们听到的,都是些事实,他们的瑞相都非常好。无论是念佛久暂,久是念多年的佛;暂,或者是念几天,或者是临命终时才遇到善友,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这一听,他就能放下,他就能接受,在我们看起来念佛不难,往生很容易,为什么佛在经上常说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实在说是真难信。你所看到这是少数几个例子,这是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候成熟,你看到了。他一听、一听劝告,他真能放下,这一放下就走了,这才能在浊恶世中闻得此法。现在是五浊恶世,执著妄想非常严重,习气很深,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我们看到这些真正能够信解、能够奉行的人,超出常流,常流是普通人、一般人,他超出,所以他能信、能解、能照做。《般若 经》上的受持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就是受持金刚般若 ,这个意思同修们一定要记住,一定要明了。绝对不是说每天早晚把《金刚经》念一遍就是受持,不是那个,那个不是受持,你只要有一丝一毫放不下,般若 的气分你没有。不要说世缘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对於佛法里面起了执著,法执。我执跟法执是一个执著,执著的对象不一样而已,只要有执著,你就是造生死轮回业。执著就是做在佛法上,弘扬佛法也好,流通佛法也好,都是造六道轮回业。我相信你们这些同学们,都听说梁武帝的故事,你们今天在佛法里面做一点善事,你能跟梁武帝比吗?梁武帝造四百八十座寺庙,你们造几个寺庙?梁武帝护持几十万出家众,你护持几个人?你怎么能跟梁武帝比。梁武帝遇到达摩祖师,请教他:我这个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摇摇头,并无功德!你们今天做的是功德吗?没有功德,这个诸位要知道。

  什么叫做功德?清净心上一丝不挂,那叫功德。你还在著相!著相修行,著相修福,你搞的是轮回业,这是我跟诸位同修讲真话。这些事情要不要做?要做,可以做,不能有心去做。佛法一切讲随缘,没有叫你攀缘。今天你建个道场,你立个会,到处拉信徒,到处劝人来供养修福,这就是造轮回业。果报在哪里?你仔细去看看佛教的经论,果报在三途,不在人天。你才晓得佛门当中修福不是容易事情。没有智慧、没有福德,修福都修不到,种福、种福田种到石头上去了,哪里能开花结果?到最后连种子都烂掉了。不认识什么叫做福田,不认识!往往自以为是修了很大的福报,而不晓得将来果报在三途。这什么原因?没有般若 、没有智慧,愚痴!干的这个事情。真正修福的人,他真做,他名也不要。譬如印经,他拿了很多钱来印经,后面印个名字?不要,法师,不要名字,没有人知道,这个福报是真的。他出钱建道场,那个数量也很可观,要不要名?不要,没有人知道,这是真正懂得修福的。大乘经自己读诵,或者来听经,他体会到了,他明白了,觉悟了,所以他能修真实的福报。唐朝庞居士告诉我们,「好事不如无事」,无事是第一德。

  近代虚云老和尚到处建庙,古老的庙破坏了,他去修复,有一些地方去兴建,建好了找一个有修行的人来,马上就交给他,他就走了,以后再也不来了,再也不问。这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模范,所谓是「作而无作」。老法师是参禅的,中国禅宗是以《金刚经》为最主要的依据,而《金刚经》上告诉他,「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到处建庙,生心;建完就交给人,再不过问,无住,他真做到无住生心。在新加坡也有一位很了不起的法师,很多人不知道,我也不能讲,讲了他要骂我。这个人心地清净,护持佛法不要名,平常这个法师很穷,没人供养,可是他拿出来的那些功德,那多吓人,真正不可思议!这是这一代当中的奇人,希有难得!可是看他其貌不扬,看他没有什么了不起,好像不值得人尊敬。那是诸佛菩萨大人所尊敬的,不是凡夫,凡夫瞧不起,佛菩萨尊敬。凡夫尊敬的,佛菩萨那里没有名,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一定要记住,守住经典的教训,认真努力去修学。这一段是说,为什么他是第一希有?他已经离相,法相、非法相都离了。这一段是讲不著有,不著法相,下面一段经文,不著非法相,不著空。

  经【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金刚经》上,凡是讲「即非」,都是从体上说的;讲「是名」,都是从现相上讲的。我们看小注:

  【我本缘生幻有,当其现幻相时,即是非有,故曰我相即是非相。】

  我们只要把这一句明白了,后面三句自然就明了。这是说的实话。说实话,往往与我们的常识、观念完全相反,於是就很难接受,但是它是真实的。我,我们现在都把这个身体当作我,说到我就知道这个身体了。我从哪里来的?你要说我是父母所生的,这个话讲得就不通。父母能生吗?父母如果真的能生,喜欢生多少都可以生多少,那才叫能生。为什么有的人结婚一辈子,他就不生小孩?为什么有些人他不要小孩,偏偏生一大堆?你仔细去想,你就明白这当中道理。父母不能生,父母是缘,他有个因,因遇到缘就结果。父母只是缘,因是什么?因是过去生中造的业。过去生中是善业,这一生就命好,所以就是富贵人家,不愁衣食;过去生中要造的是恶业,这一生生活就相当辛苦艰难,业力在做主宰。寿命的长短,身体的健康,容貌的好丑,全是业力在支配著。业是因,父母是缘,因缘和合才现这个身相。所以这个我、我身,本来是缘生幻有,因缘生法。这个有不是真有,是幻有,这个我们在前面都曾经屡次的报告过。

  我们今天看到自己的身相,外面所有的境界相,都是刹那生灭的连续相,不是真的。这个话讲了很多次,可是我们有没有听进去?好像是听进去了,又好像没听进去。这是怎么回事情?听是听了,决定不起作用。如果你听进去,起作用了,可以说你对於这个世间得失的念头没有了,贪瞋痴的念头也没有了。为什么?晓得一切法缘生幻有,不是真的,你还会去造业吗?不可能!你要去造业,这个业造得太冤枉了。我在这个世间想得名、想得利,想成就这个、成就那个,结果都是一场空。不是讲将来一场空,你现在在造,现在就是一场空。你以为你现在能得到?那叫愚痴,那叫自己骗自己,决定得不到,那何苦去造业?这就说明缘生幻有。

  现相正在现前的时候,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即是非有,这是说明事实真相。相虽然是幻有,是不住的,不住就是它绝对不会停在这里。就像我们看电影,那个银幕上的画面,它不是停住的。这个我们现在都知道,是后面那个影片在放映,它的速度很快,一张一张在那里换,一秒钟镜头开合二十四次,不停的在开合,就像是不停的在生灭,是这个相,一张都留不住。我们眼前连自己的身,不但这个身,自己的念头,《金刚经》上「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个有为法里面,你们看看《百法明门》就知道了,心法、心所法、不相应行法、色法,统统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身心世界,这全是有为法。有为法都是缘生幻有,刹那不住,这是真相。但是体决定现相,现相这个相是不住的。因为他会现相,相又会变,所以佛才教我们要生心。生心的道理就是因为这个相它会变,你生善心现的就好相,你生的恶心,现的就是三恶道相,是因为这个缘故,佛才叫你而生其心。诸佛菩萨生的是清净心,普度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造的叫清净业。他这个业是善,他不是恶,是善心。有没有念头?没有。你做事情用善心去做,你造的是善业;恶心去做,你造的是恶业;善恶两边都离开了,你造的是净业。诸佛菩萨所造的叫净业,善恶两边都没有,完全符合《金刚经》上的教诲,「无住生心」,所以那叫佛,那叫菩萨。这个不再轮回,不但是不再轮回,也不在十法界,他们住一真法界。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有幸得人身,有幸闻佛法,得人身、闻佛法,没有能把佛法真正的意思体会到,还搞轮回业,你说这个冤枉不冤枉?如果拿著佛法来造罪…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