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四十六集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四十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23-046

  請掀開經本,一百零六頁,看最後一行經文。

  經【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

  這一段經文是說明,爲什麼前面說這個人是第一希有?佛法當中無論是如何的稱贊,一定要把稱贊的理由說明,才能讓我們大家真正能夠相信。由此可知,諸佛菩薩句句話都不是隨便說的,不是偶然即興而說,都有事實的依據。底下有叁段經文,就是解釋其所以然之理。

  【末世衆生,必宿具般若 根性,我法等執較薄,方能於濁惡世中,得聞此法,超出常流,信解受持也。】

  信解受持的確是不容易,這個地方就說得很清楚了。他的遠因是過去生中,大經上佛告訴我們,無量劫來,過去生中不是一世、兩世、叁世、五世所種的善根,那實在講是太薄了,決定沒有這個緣分。我們在《無量壽經》當中,看到阿闍王子那些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那個億,我們就算最少的數字,印度最小的數字十萬稱億,算它最小的;最大的是萬萬爲億,最小的算它十萬爲億。過去生中也曾經供養四百億佛,四百個十萬,四千萬尊佛,一尊佛出世是叁大阿僧只劫,四千萬尊佛出世那是多少劫?這個數字在我們看起來太大太大了,而有緣聽佛講《無量壽經》,還不能發心求生淨土。由此可知,我們今天聽到佛講經不願意求生淨土,這是很正常的事,這一點不奇怪,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沒有那麼厚。如果聽到這個法門,就肯發心求生淨土,他這個善根福德因緣,決定不只供養四百億佛。像這個經上講的,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他才有這樣深厚的善根。所以聞法信解受持不是普通人,這是佛在經上都很明白的與我們說明白了。因爲他的我執、法執比常人要來得薄,雖有,他容易放下。我們看現在,最近的一些往生的人,我們看到的,我們聽到的,都是些事實,他們的瑞相都非常好。無論是念佛久暫,久是念多年的佛;暫,或者是念幾天,或者是臨命終時才遇到善友,勸他念佛求生淨土。他這一聽,他就能放下,他就能接受,在我們看起來念佛不難,往生很容易,爲什麼佛在經上常說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實在說是真難信。你所看到這是少數幾個例子,這是無量劫來的善根福德因緣在這個時候成熟,你看到了。他一聽、一聽勸告,他真能放下,這一放下就走了,這才能在濁惡世中聞得此法。現在是五濁惡世,執著妄想非常嚴重,習氣很深,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的。

  我們看到這些真正能夠信解、能夠奉行的人,超出常流,常流是普通人、一般人,他超出,所以他能信、能解、能照做。《般若 經》上的受持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就是受持金剛般若 ,這個意思同修們一定要記住,一定要明了。絕對不是說每天早晚把《金剛經》念一遍就是受持,不是那個,那個不是受持,你只要有一絲一毫放不下,般若 的氣分你沒有。不要說世緣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對於佛法裏面起了執著,法執。我執跟法執是一個執著,執著的對象不一樣而已,只要有執著,你就是造生死輪回業。執著就是做在佛法上,弘揚佛法也好,流通佛法也好,都是造六道輪回業。我相信你們這些同學們,都聽說梁武帝的故事,你們今天在佛法裏面做一點善事,你能跟梁武帝比嗎?梁武帝造四百八十座寺廟,你們造幾個寺廟?梁武帝護持幾十萬出家衆,你護持幾個人?你怎麼能跟梁武帝比。梁武帝遇到達摩祖師,請教他:我這個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搖搖頭,並無功德!你們今天做的是功德嗎?沒有功德,這個諸位要知道。

  什麼叫做功德?清淨心上一絲不挂,那叫功德。你還在著相!著相修行,著相修福,你搞的是輪回業,這是我跟諸位同修講真話。這些事情要不要做?要做,可以做,不能有心去做。佛法一切講隨緣,沒有叫你攀緣。今天你建個道場,你立個會,到處拉信徒,到處勸人來供養修福,這就是造輪回業。果報在哪裏?你仔細去看看佛教的經論,果報在叁途,不在人天。你才曉得佛門當中修福不是容易事情。沒有智慧、沒有福德,修福都修不到,種福、種福田種到石頭上去了,哪裏能開花結果?到最後連種子都爛掉了。不認識什麼叫做福田,不認識!往往自以爲是修了很大的福報,而不曉得將來果報在叁途。這什麼原因?沒有般若 、沒有智慧,愚癡!幹的這個事情。真正修福的人,他真做,他名也不要。譬如印經,他拿了很多錢來印經,後面印個名字?不要,法師,不要名字,沒有人知道,這個福報是真的。他出錢建道場,那個數量也很可觀,要不要名?不要,沒有人知道,這是真正懂得修福的。大乘經自己讀誦,或者來聽經,他體會到了,他明白了,覺悟了,所以他能修真實的福報。唐朝龐居士告訴我們,「好事不如無事」,無事是第一德。

  近代虛雲老和尚到處建廟,古老的廟破壞了,他去修複,有一些地方去興建,建好了找一個有修行的人來,馬上就交給他,他就走了,以後再也不來了,再也不問。這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模範,所謂是「作而無作」。老法師是參禅的,中國禅宗是以《金剛經》爲最主要的依據,而《金剛經》上告訴他,「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到處建廟,生心;建完就交給人,再不過問,無住,他真做到無住生心。在新加坡也有一位很了不起的法師,很多人不知道,我也不能講,講了他要罵我。這個人心地清淨,護持佛法不要名,平常這個法師很窮,沒人供養,可是他拿出來的那些功德,那多嚇人,真正不可思議!這是這一代當中的奇人,希有難得!可是看他其貌不揚,看他沒有什麼了不起,好像不值得人尊敬。那是諸佛菩薩大人所尊敬的,不是凡夫,凡夫瞧不起,佛菩薩尊敬。凡夫尊敬的,佛菩薩那裏沒有名,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一定要記住,守住經典的教訓,認真努力去修學。這一段是說,爲什麼他是第一希有?他已經離相,法相、非法相都離了。這一段是講不著有,不著法相,下面一段經文,不著非法相,不著空。

  經【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金剛經》上,凡是講「即非」,都是從體上說的;講「是名」,都是從現相上講的。我們看小注:

  【我本緣生幻有,當其現幻相時,即是非有,故曰我相即是非相。】

  我們只要把這一句明白了,後面叁句自然就明了。這是說的實話。說實話,往往與我們的常識、觀念完全相反,於是就很難接受,但是它是真實的。我,我們現在都把這個身體當作我,說到我就知道這個身體了。我從哪裏來的?你要說我是父母所生的,這個話講得就不通。父母能生嗎?父母如果真的能生,喜歡生多少都可以生多少,那才叫能生。爲什麼有的人結婚一輩子,他就不生小孩?爲什麼有些人他不要小孩,偏偏生一大堆?你仔細去想,你就明白這當中道理。父母不能生,父母是緣,他有個因,因遇到緣就結果。父母只是緣,因是什麼?因是過去生中造的業。過去生中是善業,這一生就命好,所以就是富貴人家,不愁衣食;過去生中要造的是惡業,這一生生活就相當辛苦艱難,業力在做主宰。壽命的長短,身體的健康,容貌的好醜,全是業力在支配著。業是因,父母是緣,因緣和合才現這個身相。所以這個我、我身,本來是緣生幻有,因緣生法。這個有不是真有,是幻有,這個我們在前面都曾經屢次的報告過。

  我們今天看到自己的身相,外面所有的境界相,都是刹那生滅的連續相,不是真的。這個話講了很多次,可是我們有沒有聽進去?好像是聽進去了,又好像沒聽進去。這是怎麼回事情?聽是聽了,決定不起作用。如果你聽進去,起作用了,可以說你對於這個世間得失的念頭沒有了,貪瞋癡的念頭也沒有了。爲什麼?曉得一切法緣生幻有,不是真的,你還會去造業嗎?不可能!你要去造業,這個業造得太冤枉了。我在這個世間想得名、想得利,想成就這個、成就那個,結果都是一場空。不是講將來一場空,你現在在造,現在就是一場空。你以爲你現在能得到?那叫愚癡,那叫自己騙自己,決定得不到,那何苦去造業?這就說明緣生幻有。

  現相正在現前的時候,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即是非有,這是說明事實真相。相雖然是幻有,是不住的,不住就是它絕對不會停在這裏。就像我們看電影,那個銀幕上的畫面,它不是停住的。這個我們現在都知道,是後面那個影片在放映,它的速度很快,一張一張在那裏換,一秒鍾鏡頭開合二十四次,不停的在開合,就像是不停的在生滅,是這個相,一張都留不住。我們眼前連自己的身,不但這個身,自己的念頭,《金剛經》上「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那個有爲法裏面,你們看看《百法明門》就知道了,心法、心所法、不相應行法、色法,統統是有爲法,有爲法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身心世界,這全是有爲法。有爲法都是緣生幻有,刹那不住,這是真相。但是體決定現相,現相這個相是不住的。因爲他會現相,相又會變,所以佛才教我們要生心。生心的道理就是因爲這個相它會變,你生善心現的就好相,你生的惡心,現的就是叁惡道相,是因爲這個緣故,佛才叫你而生其心。諸佛菩薩生的是清淨心,普度一切衆生,教化一切衆生,造的叫清淨業。他這個業是善,他不是惡,是善心。有沒有念頭?沒有。你做事情用善心去做,你造的是善業;惡心去做,你造的是惡業;善惡兩邊都離開了,你造的是淨業。諸佛菩薩所造的叫淨業,善惡兩邊都沒有,完全符合《金剛經》上的教誨,「無住生心」,所以那叫佛,那叫菩薩。這個不再輪回,不但是不再輪回,也不在十法界,他們住一真法界。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了。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有幸得人身,有幸聞佛法,得人身、聞佛法,沒有能把佛法真正的意思體會到,還搞輪回業,你說這個冤枉不冤枉?如果拿著佛法來造罪…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四十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