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四十六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業,那就太可憐,果報在阿鼻地獄。你不做還好,不做沒有這麼重的罪,不會受這麼樣的苦。這尤其是我們要明了的、要覺悟的。所以真正了解真相,身心清淨。所以說「我相即是非相」。「我」既然都不可得,還有哪一樣東西你能夠得?徹底覺悟的人,他怎樣過日子?隨緣、隨喜,那個日子過得很快樂,「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他不再造業,他隨緣消業。消業而不造業,這個高明,這叫真正學佛。人相也是緣生幻有,衆生相、壽者相都是緣生幻有,一個道理,所以「即是非相」,理亦如是。

  【一切法相,皆是幻相,本非真實。】

  我們要問:一真法界是不是刹那生滅的相續相?給諸位說,是的,還是刹那生滅的相續相。爲什麼叫它一真,我們這個叫虛妄?它那種相續,永遠就相續那個樣子,它不會變,就是不會另外改變一個樣子。佛法裏面講真妄,那個定義很簡單,凡是會變的就是假的,就是虛妄的;凡是不會變的,就是真實的。西方世界現的相,那個相續相是一樣的相,它不會變。我們這邊的相續相,是每個相都不一樣,它會變。也許你們大家說不見得,我看這個,昨天我看是這個樣子,今天還是這個樣子,沒變。你不承認它在改變,好!昨天跟今天時間太短,你沒看出來,如果你隔一年來看,不一樣了,去年新今年舊;隔十年再看,那完全不一樣,改變太大了。它這個變,是不是一年一年變?是不是十年十年變?不是。天天在變,不僅是天天在變,真正講刹那刹那在變。因爲它變的幅度很小,我們看不出來,隔一段很長的時間,它這個差別大了,我們就看出來了,是這麼回事情。

  像花,有些鮮花到第二天就謝掉,那就太明顯,昨天跟今天完全不一樣。有些花開的時間比較久,它能夠開一個星期、兩個星期,時間比較長一點,你要一、兩個星期才看得出它的變化,實際上刹那變化。因爲它有變化,所以佛教給我們斷惡修善,希望我們的境界相,這個變化相,愈變愈好,不要愈變愈壞,這才教給我們這樣生心。如果你生的是清淨心,那就太好了,那就跟諸佛菩薩一樣,所現的境界是一真法界,西方極樂世界、華藏世界現前了。這是佛爲什麼教給我們應無所住以後,又教要而生其心。教給我們離色聲香味觸法,這就是無住,無住就是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而行布施就是生心。布施的意思前面說得很多,是廣義的,包括我們全部的生活,就用布施這兩個字做代表。這是說清楚爲什麼要生心,爲什麼要行布施。

  【一切法相,皆是幻相,本非真實。正明其有即是空也,所以可離。】

  因爲一切法,世間法、出世間法,出世間法包括一真法界,不僅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包括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我們現在一般經上舉例,毗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西方極樂世界,這都是一真法界,都是幻相,本非真實。所以菩薩生到西方世界,西方世界一切的受用,他著不著相?他不會著的,他如果是著相,不能往生。聽說西方極樂世界房子都是七寶造的,馬路都是黃金鋪的,這個地方太好了,我到那邊去可要享福了。這種心態不能往生,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念二十萬聲佛號都不能往生。爲什麼不能往生?往生不是說念佛號多少,不在乎這個。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裏面告訴我們,「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真正相信、真正發願,這是往生的條件,「品位高下,在持名功夫的淺深」。沒有說持名數目多少,沒有這麼說法,功夫的淺深。功夫是什麼?清淨心。

  淨土叁經裏面都明白告訴我們,念佛的功夫大分,分爲叁等。最低的是「功夫成片」,所謂功夫成片是心裏面一天到晚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不想,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功夫打成一片。念到這樣的功夫就保證往生,你真的就有把握,決定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功夫高一層的,見思煩惱斷了,念到「事一心不亂」,當然往生自在,沒有話說。連這個功夫成片,成片裏面也有九品,上叁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想去就去,就很自在,何況事一心。功夫更高的是「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是見思、塵沙都斷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種人生西方是實報莊嚴土。這是講念佛功夫的淺深,功夫是在清淨心。所謂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說老實話,都是清淨心的純度不一樣。功夫愈高,清淨心愈純,是這麼回事情。心淨則土淨,這才能往生。心裏是貪瞋癡,念佛怎麼能往生?雖然講帶業,古德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帶舊業不是帶新業,帶往昔所造的罪業,不是我現在一面念佛,一面還在造業,這個不能往生。也許問:我念佛怎麼會造業?你念佛用貪心去念佛。我要念佛,我要生淨土,淨土那個地方都是七寶,都是黃金,我在這個地方窮得不得了,日子好難過,到那裏去,我就富貴了,用這種心態念佛,一面念佛一面還起貪心,這哪裏能往生?這不能往生。所以念佛要清淨心,要把貪瞋癡統統放下,這個才相應,知道有即是空。所以這個幻相是可以離的。因爲可以離,我們才能夠離娑婆世界,才能夠往生淨土。

  【譬如翳眼見空花,花處即是空處,何必滅花而別取空,翳淨則花自無,此亦如是。】

  這個理說得好,也是事實真相。可見得取淨土就在自心,不在外面;外面沒有淨土,心淨則土淨,這個比喻好。翳眼是我們眼睛害了病,害了眼病,看到外面空中就有這個現相出現,害過眼睛的人都有這個經驗。看燈,燈上有個圓圈,有個光輪,害過眼睛的人統統有這個經驗。這些相不是真的,是假的,確確實實經上講的「了不可得,當體即空」。用這個比喻,只要害過眼睛,有這個經驗的人,一說他能夠體會得很深刻。花處確實就是空處,因爲它確實沒有花,所以不必把那個花去掉才顯出空,沒有必要。此地這個空是講性,花是代表相,十法界依正莊嚴之相,當體就是自性,當體就是真空,空有是一不是二。空有是一不是二,很難懂!如果用這個比喻好懂,花處跟空處是一不是二,這個好懂。而實際上,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現相,跟病眼看空中的花,幾乎是完全一樣,一樣的道理,一樣的事情,從這個小的當中我們就能體會到大的。

  十法界依正莊嚴雖然是有,我們可以欣賞,我們可以受用,決不能執著。爲什麼不能執著?它是假的,它「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正如同我們看電影一樣,電影的畫面,你可以欣賞,可以受用,你能不能得到它?得不到。爲什麼得不到?你曉得「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它那個相是刹那刹那生滅相,刹那不住。如果我們能夠把現實的這個世界,看成是電影上的銀幕,後面那個比喻好,「夢幻泡影」,那什麼事都沒有了,你跟佛菩薩沒兩樣了。你要是把這些假的當真的,那你可就冤枉了。什麼冤枉?在六道輪回假相裏面去討生活,或者每天晚上在惡夢當中討生活,那個夢是假的,可是在夢中不知道是假的,以爲是真的,在那個惡夢裏頭吃盡了苦頭,那個難過!諸佛菩薩他的本事,就是知道這個現實是夢幻泡影,所以順境他也不喜歡,他也不要;逆境他也不煩惱,他也不受苦,他知道假的,不是真的。不必把這些境界相去掉再去見性,不需要,相就是性,性就是相;相會變,相是隨著業力在變,是這麼一回事。

  【約性,一真法界,本無差別,本來常恒,哪有我人衆壽諸相。】

  這是就性上說,就體上說,就佛與大菩薩他們現量境界上說的。爲什麼諸佛菩薩那麼自在,有那麼大的智慧,有那麼大的神通?在十法界遊戲世間。他這些智慧能力從哪裏來的?佛告訴我們,佛與大菩薩的智慧能力,我們統統都有,不是說只有他有我們沒有。「是他修來的,我們沒修」,佛說你這個觀念錯誤,不是修來的,是你自性裏頭本來具足的,不是修來的。修來的都是假的,不修就沒有了,修才有,這不是真的。佛給我們講是自性的本能,本能我們現在爲什麼沒有?是因爲本能我們現在有障礙障礙住了,它不起作用,不是說它沒有。所以你自己要有信心。

  佛法裏面講信,跟外教講的信不一樣。外教講信,他不相信自己有能力,不相信自己有智慧。我在美國時,有一次有幾位基督教的牧師來看我,好像大概有四位,他們來看我。聽說我們是念佛修淨土的,他非常高興,他說我們基督教第一個是信心,你們念佛也是信擺在第一,這個我們都相同的。我說:不同。他說:爲什麼不同?我說:我們相信自己是佛,你能相信你自己是上帝嗎?這他不敢講了。我說:你們相信,是相信上帝、不相信自己,我們相信自己是佛,相信自己的智慧德能跟佛無有兩樣。我們第一個是相信自己,第二相信佛;他們是第一個相信上帝,不能相信自己。那怎麼會一樣?當然不一樣。如果學佛的人不相信自己是佛,不相信自己智慧德能跟佛完全一樣,你就成不了佛。蕅益大師在《要解》裏面講信,他講了六個,第一個是信自己,這是基本的條件,要相信自己,哪有不能的!你們學講經,不相信自己會講經,那完了,你一輩子不會講。你相信自己會講,你一定講得比誰都好,你跟諸佛菩薩一樣,沒有兩樣,哪裏會講不好?是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爲什麼沒有信心,迷失了自性,這就是迷惑。

  從自性裏面講,一切萬法完全是平等的,有沒有我人衆生這些事?有。剛才講事是現相,體一定現相,無論現什麼相都是平等的。所以從性體上說,沒有名字相、沒有言說相、更沒有境界相。世尊爲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你們讀經聽經,我不曉得你們聽清楚了沒有?有沒有搞明白?西方世界的人很多,太多太多,數量之多沒有法子計算,你看《無量壽經》就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人都沒有姓名,沒有姓名找人不就難了?也沒有編號,你找人怎麼找法?每個人都有神通,對於每個人都認識,決定不會搞錯。實在講在我們講真不可思議,爲什麼?西方極樂世界人個子一樣高,面孔都一樣。我們遇到雙胞胎的兄弟,長得一樣,我們都辨…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四十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